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一
1、理解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語言特色。
目標1、3
目標2
2課時。
討論法
學習《智取生辰綱》,我們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藝術構思,也欣賞了梁山好漢們的智勇雙全的氣概,相對于施耐庵的《水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向我們展現了另外一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和歷史風云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三國古戰場看看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吧。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大約生活于公元 1330年至 1400年之間,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還有廬陵、錢培、東原等不同說法)。曾經充當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幕僚。他寫過詞曲,雜劇,以小說的創作成就最大。他“與人寡合”,而“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可說是中國第一個用全力作小說的作家,其作品包羅萬象,著有小說《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
(教師簡要介紹《三國演義》的成書和故事要點,街亭之戰的戰前情況。詳細見教師用書)
西江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c )
a 馬謖(shu) 曹叡(rui) 寨柵(zha)
b 偏裨(bi) 文幾(ji) 咽喉(yin)
c 張郃(he) 犄角(ji) 城垣(yuan)
d 垓心(gai) 長史(chang) 輜重(zi)
2、下列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b )
a 司馬懿非等閑之輩(平常的人) 男親自哨見(探見)
b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長嘆(跺腳)
c 把魏延圍在垓心(戰場的中心) 又命馬岱、姜維斷后(在后面掩護軍隊后退)
d 只鼓噪吶喊(擊鼓喧嘩) 思舜帝殛鯀思禹之義(殺死)
即:,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奉命守街亭
司馬設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亡羊補牢時已晚,發號施令別打算
趙云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理解靈活運用4字、5字、7字句)
1、教師介紹馬謖其人如何深受諸葛亮重用的相關情節。
2、學生概括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自驕自傲、目中無人、死守教條等,只要符合這些意思即可)
3、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寫主要是語言情態描寫:主要是馬謖的三“笑”
“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一“笑”
“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三“笑”
……此一些語言充分展現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再就是間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4、如何看待理解馬謖自縛請罪這一情節?(討論)
(可以看作是對馬謖的后悔,勇于承擔責任,也可以看作是對馬謖的嘲諷,或者還可以看作是馬謖還想以此博得諸葛亮的憐憫,借以逃脫罪責等,只要學生講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其他人物,討論評價“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感想
作者寫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襯托手法:
①以司馬懿的態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
2、直接描寫:
②知彼知己,機智多謀:料到司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備;查看布兵圖樣,知馬謖無知;街亭失守,穩妥撤兵漢中。
③勇于自責:街亭失守后說:“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④有情有義,賞罰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歡馬謖,盡管馬謖自縛來見,還是揮淚斬馬謖,但答應替他撫養子女。
⑤如何理解諸葛亮的三“哭”?
“揮淚”顯示其對人才的愛惜;“流涕”是因為內心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大哭不已”是為有負先帝重托,未聽先帝遺囑。
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對比,用次要襯托主要是本文描寫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如將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謹慎,同馬謖的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對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確建議,襯托主要人物諸葛亮部署的正確。
2.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情態表現人物性格。如馬謖的三次"笑曰"(①"笑"諸葛亮"多心",②"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見",③"大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圍山"),表現了馬謖狂妄自大、麻痹輕敵的性格和思想。
3. 通過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如"斬馬謖"一段,以諸葛亮的"三哭"("揮淚""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諸葛亮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執法嚴明、忠于蜀漢、嚴于自責、體恤部屬等多方面的性格。
抓住人物語言,體會反復照應的效果(使作品脈絡清楚,結構緊湊)。(學生尋找完成,教師只做點示)
(學生各抒己見,可以認為是馬謖的責任,也可以認為是諸葛亮的責任,還可以認為兩人都有責任,但理由論據要充分,說服力要強。)
1、課后練習二。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針對三國歸晉的結局,說說三國滅亡的原因,然后寫成一篇短評。(僅限于已經閱讀過一次的學生)
小說情節:守街亭——失街亭——撤漢中——斬馬謖
人物形象:
諸葛亮:深謀遠慮 料敵如神 賞罰嚴明
馬謖: 剛愎自用 盲目輕敵 死搬教條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二
【知識與能力】
了解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生平,掌握馬克思與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史料并討論馬克思與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提高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感受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重點】
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難點】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馬克思是誰?他有什么成就?為什么說他改變了人的思想?引發學生思考,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教師提問:請大家結合課前預習,簡單介紹一下馬克思。
學生回答:卡爾·馬克思,德國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
教師補充:他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指的就是指導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理論。我國也正是因為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夠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且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之路。
教師出示史料并提問:馬克思為什么要創立這樣的理論呢?
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回答:19世紀初,工業革命在德國開展起來,加速了社會的貧富分化。而且資產階級為獲取更多利潤,剝削壓榨工人,底層民眾生活悲慘,社會矛盾尖銳。
教師補充:正因如此,馬克思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思考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才逐步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具體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二)過程
教師出示有關馬克思的視頻,引導: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馬克思個人的生平經歷息息相關。請大家觀看視頻,思考其創立的過程。
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馬克思從小就有著較為清晰和宏大的理想,17歲時就提出“擇業的目標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他博士畢業后,他開始從事政治活動,結合當時社會的情況在報紙上發表了許多抨擊政府和揭露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文章,后來報紙遭到德國政府的查封。
教師繼續引導:被查封之后馬克思放棄了么?
學生繼續觀看后回答:沒有,他去往了巴黎,結識了恩格斯,二者繼續探索工人運動,不斷豐富和借鑒前人的思想,最終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教師補充: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并不僅僅是馬克思一個人的思想,而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在不斷吸收前人的思想文化、深入分析工人運動的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才形成的無產階級思想理論。在這個過程中,恩格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精神品質
小組代表回答: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運動,積極投身革命;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
教師補充:1839年馬克思移居倫敦后,幾乎每天都前往大英博物館和圖書館,積極學習和總結前人經驗。正是這樣的堅持與刻苦,才能夠創立指導全世界無產者的馬克思主義。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結合板書,帶領學生系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下觀看電影《年輕的卡爾·馬克思》,下節課談談觀后感。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三
(一)知識教學點
(二)能力訓練點
逐步培養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一)明確目標
3.若長5米的梯子以傾斜角40°架在墻上,則a、b間距離為多少?
通過四個例子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2.學生經過研究,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引導:
若一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相等,可以把其
形中,∠a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
(四)總結與擴展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四
1、讓學生通過量、剪、拼、折等活動,主動探究推導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并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3、在學生親自動手和歸納中,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4組學具、課件
量角器、練習本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生出示三角形并匯報各類三角形及特點)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兩個三角形,想不想看看?(播放大屏幕)。"咦,不好,它們怎么吵起來了?快聽聽它們為什么吵起來了?""哦,它們為了三個內角和的大小而吵起來。"(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3、我們來幫幫它們好嗎?
4、那么什么叫內角啊?你們明白嗎?誰來說說?來指指。
你能標出三角形的三個角嗎?(生快速標好)
數學中把三角形的這三個角稱為三角形的內角,三個內角加起來就叫內角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件片頭1)
"同學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猜想驗證,探究規律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量角求和法證明:
(1)學生聽合作要求后分組合作,將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計算出來并填在小組活動記錄表中。(觀察哪組配合好)。
(2)指名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內角和的結果。
(3)觀察:從大家量、算的結果中,你發現什么?
歸納: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內角和都等于或接近180°。
(5)思考、討論:
大家討論討論。
現在各小組就行動起來吧,看哪些小組的方法巧妙。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
看同學們拼得這樣開心,老師也想拼拼,行嗎?演示課件。
看老師最終把三個角拼成了一個什么角?平角。是多少角?
"180°是一個什么角?想一想,怎樣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如果拼成一個180 度的平角就可以驗證這個結論,對嗎?"(課件3)
現在,我們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2、那么對任意三角形都是這個結論?請看大屏幕。
演示銳角三角形折角。 (三個頂點重合后是一個平角,折好后是一個長方形。)
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
1、小組探究活動,師巡視過程中加入探究、指導(如生有困難,師可引導、有可能出現折不到一起的情況,可演示以幫助學生)
2、"你通過哪種三角形驗證(鈍角、銳角、直角逐一匯報)",生邊出示三角形邊匯報。(如有實物投影,直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最好,也可用大三角形示范,可隨機改變順序)
a、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折法1中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折法2 我們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即:不必三個角都折,銳角向直角方向折,兩個銳角拼成直角與直角重合即可)
b、驗證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歸納: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放手發動學生獨立完成 ,逐一種類匯報 師給予鼓勵
三、總結規律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師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齊讀一遍。)
為什么用測量計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呢?
(量的不準。有的量角器有誤差。)
老師的大三角形內角和大小三角形內角和大呀?(一樣大)首尾呼應
四、應用新知,知識升華。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件5……)
在一個三角形中,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鈍角呢?
(不可能。)
追問:為什么?
(因為兩個銳角和已經超過了180°。)
有兩個直角的一個三角形
(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直角,它的內角和就大于180°。)
問:那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銳角呢?
(有,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少有兩個內角是銳角。)
1、 看圖求出未知角的度數。(知識的直接運用,數學信息很淺顯)
2、做一做: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度, ∠3=35度,求∠2的度數、
3、27頁第3題(數學信息較為隱藏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思考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并且運用這一結論解決了一些問題。人們在進行科學研究中,常常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同時,它也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五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的過程,提升自身動手操作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難點:理解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的過程。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數學組2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三角形內角和,下面我將正式開始我的試講。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幾張照片我們來看一下,在圖形的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說“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而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那同學們,大家同不同意它的說法呀,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很疑惑的樣子,沒關系,今天這位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學習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
【新授】
活動一:
那同學們,接下來啊我們拿出尺字,畫出幾個三角形,然后測量并計算一下,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安靜了下來,第三排這位同學,你來說一說你們兩個人的結論。哦,他說呀他們發現他們兩人畫出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你們的思路非常清晰,請坐!后邊同學有不同意見,你來說,他說呀他們兩人畫出的銳角三角形也是180度。也是正確的,請坐!
活動二:
那接下來5分鐘我們前后排4個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待會啊老師會找同學提問。
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很迷茫,給大家一點小提示,我們可以用剪拼的形式來驗證一下。
看來同學們的思路都非常的清晰,那同學們,由此我們就驗證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
觀察一下黑板上這些內容,以上就是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三角形內角和。
【鞏固練習】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平行四邊形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看向黑板,接下來給大家兩分鐘時間來做一下這道題鞏固一下,在△abc中∠1=140°,∠2=25°,求出∠3的度數。課代表來黑板上板書一下。老師看到同學們筆都放下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黑板上同學的答案,∠3=15°,同學們的答案和他的是一樣的嗎,看來同學們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都已經非常扎實了。
【課堂小結】
不知不覺本節課馬上就接近了尾聲,哪位同學來說一下本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停頓2秒)第二排手舉得最高這位同學你來說一下,哦,他說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他掌握了三角形當中一個新的特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總結的非常全面見,請坐!
【作業布置】
接下來老師來給大家布置個小任務,回家之后仔細觀察一下家中的物體,看一看那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動手測量一下內角和,看一看是否滿足180度,下節課一起來交流討論一下,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過秦論教學設計教資過秦論教學設計課篇六
1.知識目標:通過測量、撕拼(剪拼)、折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于180°這一規律,并能實際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內在的結構美。并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關于三角形的知識?
(學生暢所欲言。)
2、師:我們在討論三角形知識的時候,三角形中的三個好朋友卻吵了起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到底誰說的對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認識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嗎?
通過學生討論,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
2、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特點。
①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怎樣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
學生會想到量一量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再相加的方法來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如果學生想到別的方法,只要合理的,教師就給予肯定,并鼓勵他們對自己想到的方法進行)
②小組合作。
通過小組合作后交流,匯報。(教師同時板書出幾個小組匯報的結果)讓學生們發現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在180°左右。
引導學生推測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可能都是180°。
3、驗證推測。
讓學生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驗證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來看一看三角形的三個角和起來是不是180°,也就是說三角形的三個角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角。
(小組合作驗證,教師參與其中。)
4、全班交流,共同發現規律。
當學生匯報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的時候,指名學生上黑板展示結果。
學生交流、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教師同時板書(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5、師談話:三個三角形討論的問題現在能解決了嗎?你現在想對這三個三角形說點什么嗎?(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得出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做系統的整理。)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根據發現的三角形的新知識來解決問題。
1、完成“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2、游戲:選度數,組三角形。
請選出三個角的度數來組成一個三角形。
150°10°15°18°20°32°
35°50°52°54°56°58°
130°70°72°75°60°
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操作課件,把學生選擇的度數拖入方框內,通過電腦計算相加是否等于180°,來驗證學生的選擇是否正確。驗證學生選的對了以后,再讓學生判斷選擇的度數所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類,屬于哪種三角形。并說出理由。
3、“想想做做”第1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解題方法。
4、“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為什么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三角形后,內角和還是180度?
5、“想想做做”第3題
生動手折折看,填空。
6、“想想做做”第5題
生獨立完成,說說不同的解題方法。
7、“想想做做”第6題
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8、思考題
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公式嗎?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生自由說),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勇于從事實中尋找規律,再將規律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1、通過測量、撕拼、折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
2、已知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會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在學習“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的,“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一結論學生早知曉,但為什么三角形內角和會一樣?這也正是本節課要與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所以我將這節課教學的重難點設定為:通過動手操作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了實驗法和演示法。學生的折、拼、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找到了自己的驗證方法,使他們體驗了成功,也學會了學習。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它卻往往影響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本節課先創設畫角質疑的情景,當學生畫不出來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時,學生想說為什么又不知怎么說,學生探究的興趣因此而油然而生。
(二)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
“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飛翔。”我記不清這是誰說過的話,但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正是新課改中學生主體性的表現,是以人為本新理念的體現。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通過“想辦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核心問題,引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我讓他們將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進行研究,學生通過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動找到自己的驗證方法。學生拿著他們手中的三角形,在講臺上講述自己的驗證方法,雖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他們發現的樂趣。這樣,學生在經歷“再創造”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新知識的構建和創造。
(三)以學定教,注重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表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即以學定教,注重每個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本課中當我提出“為什么一個三角形中不能有兩個角是直角”時,有學生指出如果有兩個直角,它就拼不成了一個三角形;也有學生說如果有兩個直角,它就趨向于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沉默片刻后,忽然有個學生舉手了:“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兩個直角已經有180度了,所以不可能有兩個角是直角。”這樣的回答把本來設計的教學環節打亂了,此時我靈機把問題拋給學生,“你們理解他說的話嗎、你怎么知道內角和是180度、誰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等,當我看到大多數的已經知道這一知識時,我就把學生直接引向主題“想不想自己研究證明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馬上投入到探究之中。
在練習的時候,由于形式多樣,所以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漲,效果很好。通過多邊形內角和的思考以及驗證,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使課堂的知識得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