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是學術界對學生研究水平和學術貢獻度的主要評價標準,對于未來的學術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如果你正為畢業論文的寫作而苦惱,不妨看看下面這些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靈感。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一
今天晚上吃完飯,我做了兩個實驗,非常有意思。你很想聽吧?那就聽我慢慢講來。
第一個實驗,需要準備:洗臉盆、自來水、玻璃杯和紙團。首先往臉盆里接半盆水,再撕一點紙揉成團,記住,要節約用紙呦!把紙團放進玻璃杯的底部。接下來把杯子放進盛水的盆里。我發現:如果把玻璃杯垂直扣進水盆里,杯子里的紙就一點也不會濕。因為杯子里的空氣不出去,水也別想進來,這就是空氣占據了水的空間。如果把杯子斜著放進水盆里,紙就馬上濕透了,因為空氣出去了,水就必須得進來,這就是水占據了空氣的空間。
第二個實驗需準備:洗臉盆、自來水和塑料袋。先網盆里盛滿水,讓塑料袋里充滿空氣,像氣球一樣扎緊塑料袋的口,再往水里按塑料袋,我發現它不會下沉,水里還會咕嘟咕嘟吐泡泡,我感到非常奇怪。假如往塑料袋里灌上水,往下一按,水里既沒有泡泡了,塑料袋也下沉了。這是因為塑料袋里沒有水時空氣的質量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
怎么樣,很有趣吧?大家都親自動手吧!
在成功的道路上,免不了失敗。一次小小的實驗,就可以證明,失敗乃成功之母。
那是風和日麗的一天早上,我坐在家里悠然自在的看報紙。幾個黑體大字引人注目:一條細線可以釣起冰塊!不是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試做起來。
我從冰箱里拿出冰塊,放在杯子里,撒點鹽,邊開始我的“釣魚”了。我滿懷信心地把細線放進撒了鹽的冰塊上,往上一提,只見冰塊剛粘在線上就掉下來了,我反復試了幾次,都是毫無收獲。我真的想放棄了。正當我氣餒的時候,姐姐看了看我,卻說:“我想不是報紙作的假,而是你不會做,你要放棄,你就是縮頭烏龜!”我生氣極了,說:“我不要做縮頭烏龜,最多我再做一次!”我拿起報紙有認認真真的看一遍。哦!原來是順序搞錯了。報紙上說“先把細線放在杯子里,()再撒上鹽,冰塊就會像與般輕而易舉地釣上來了。”而我卻先把鹽撒在冰塊上再把細線放在杯子里。
我得意揚揚,重新做起防鹽的步驟。我先把細線放在杯子里,再撒上鹽,然后把細線往上一提。啊!簡直就像千萬噸鋼鐵系在一根頭發上一樣。細線把所有的冰塊都釣上來了。頓時,我感覺到細線上的不是冰塊,而是成功。我終于成功了!
通過這次的.釣冰塊實驗,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半途而廢,到最后就能嘗到甜的滋味,酸、苦和辣只是成功的調和劑。
人常說:“水往低處流。”今天我做了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證實了水不一定總往低處流。
首先,實驗的第一步,準備實驗器材: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根。
再進行實驗的第二步:動手實驗。先用手帕把瓶口捂住,然后用橡皮筋把手帕捆在瓶上,誰知,我一不小心把橡皮筋弄斷了,彈住了我的手,一道紅痕立即出現在手上,看來做實驗可真不容易啊。我只好再拿一個套上。然后讓水沖在手帕上,可是水偏偏不聽話,順著杯邊流進水池里,就是不進杯子,我有點泄氣了,但轉念一想,科學家們能完成那么復雜的實驗,是因為他們有堅強的毅力,而我遇到這么一點困難就想打退堂鼓了,那怎么行?于是,我耐心的等水進入杯子。當杯子里水達到七八分滿時,把水龍頭關住,迅速把杯口朝下。我想水一定會流出來的,可是,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水竟然沒有流出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查閱了書籍,書上對這個問題是這樣解釋的:當杯子倒轉過來時,由于大氣壓力的關系,所以水不會流出來,我恍然大悟。
通過這次實驗,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二
今天,日本大學的哥哥姐姐們帶來了兩個科學實驗,我非常激動,心想:我們班終于要做實驗了!聽說,這些哥哥姐姐們在長沙也做過這些實驗呢,肯定很好玩!
這兩個實驗分別是人造鮭魚卵和分離顏色。我最喜歡分離顏色了,因為做完之后,圖案會變得很漂亮哦!分離顏色就是通過水的毛細作用把顏色“拆”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漸變色”。我先在紙上畫了三個點,然后把剪開的紙的一角浸入水中,水順著紙的一角“爬上來”,慢慢地,顏色就被水“帶”走了,可真漂亮!后來,我又畫了多個點,創造出了真正的“孔雀開屏”!最后,我們創作獨一無二的`簡單圖案,哥哥姐姐建議我們畫紅色的團,并告訴我們:“紅色是水的好朋友,很容易被水擴散,藍色是紙的好朋友,不容易被擴散”。于是,我畫了一朵粉色的花,給他身上穿了一件紫“衣裳”,最外面,還給它披上了紅“披風”呢!接著,我用滴管擠出一兩滴水,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它果然不負眾望,水滴慢慢擴散,“帶”走了紅色,于是,我給它取名叫“孔雀開屏花”,同學們都一致認為我的花最好看呢!
轉眼間,兩節課過去了,大哥哥大姐姐們揮著手向我們告別,我們也戀戀不舍地用英語跟他們再見,并由衷地希望他們再來我校跟我們一起做有趣的科學實驗。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三
一、實驗內容:
新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探究的重要性與有效性,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并渴望了解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為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內容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本學期將把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相結合,并增加活動與探究實踐,這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驗氛圍,為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在實驗中切身體會到過程提供了條件。
演示實驗有:
a、火山與地震的成因。
b、溫度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c、能量轉化實驗。
d、模擬地球公轉,研究四季變化的原因。
e、制作太陽系模型。
這些實驗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一定的實驗方法并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精神。
分組實驗有:
a、觀察不同生物體的細胞。
b、找出自己的身體特征與家人的異同。
c、研究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
d、研究電磁鐵特性的實驗。
e、利用蔥葉來做仿生實驗。
通過這些實驗,讓學生從實驗成果中體會到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體會到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實驗過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并提高實驗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學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實驗目標:
科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生具備基本的科學實驗技能是學習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和保證,科學課程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的則,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并對實驗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學會簡單儀器的實驗操作。
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的目的選擇實驗標本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
3、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和動手能力。
4、認識學習科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學會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5、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6、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7、能知道化學實驗是都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8、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
9、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三、實驗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的探究,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以問題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精神。
3、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科學現象,積極探究科學變化的奧秘,增強他們學好科學的信心。
4、做好實驗前的充分準備,做到課前演示。
5、創造條件,增加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
6、教師要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示范并啟發引導學生從生動的直觀上升到抽象的思維。
7、注意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科學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8、實驗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實驗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認真做好記錄,實驗后認真填寫實驗報告。
9、對有困難的實驗,應盡量發揮創造性,因地制宜設計一些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驗。
10、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部分演示實驗改為活動與探究,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11、鼓勵并指導學生動手做一些家庭小實驗,以進一步激勵他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強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以及獨立操作的能力。
13、優化課堂結構,平日注重實驗與操作相結合,教師適時點撥、指導。
14、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化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科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到良好的發展。
15、搞好課外活動,如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知識講座、實驗競賽、專題討論、實驗教具制作、等等,留給學生空白,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實驗進度與配當表。
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從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實際出發,注意教學研究與實踐,加強科學實驗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類、堆放,及時借還,及時打掃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準備實驗器材,優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科學學科中最主要內容之一。所以在科學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特別是現在的科學課,在課前,教師更要精心準備大量的有結構的觀察、實驗材料,保證正常的實驗探究。
二、加強管理,合理使用。
本學期科學實驗室繼續加強管理,有借有還。在教學時,首先,及時填好實驗通知單和實驗名稱,以及所需的實驗器材。其次,合理實驗,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正確的實驗操作指導。最后,實驗做完后要及時放回原處,并做好實驗日志的記載工作。
三、加強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本學期我們倡導師生共同開辟科學教學園地,科學角,收集材料,自己動手制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同時在實驗教學中提倡“動手做”,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科學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四、重視發揮電教手段,優化組合。
科學教學中要優化組合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投影、錄象、錄音等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的使用率,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輔作的作用。
總之,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我們必須把握好過度期的教學,激發每一位科學教師的教學熱情,積極倡導有創造性的教學研究,為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而共同努力。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四
首先,老師拿了一個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泡沫箱問我們:“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個小箱子可以裝幾個吹的鼓鼓的氣球?”有人說一個,有人說2個,我看看那么小的箱子,心里想,恐怕一個氣球都不好裝進去吧。
老師聽著大家的回答,神秘的笑了笑,說:“這里可以裝下幾十個氣球,大家要不要親自看看這個神奇的魔術?”大家都異口同聲說:“要!”氣球都吹好了,每個都有大西瓜那么大。老師開始慢慢往箱子里面裝氣球了。一個,兩個,三個……最后桌子上的13個氣球都裝了進去!太神奇了!
看著我們吃驚的眼神,老師告訴了我們答案:箱子里裝了一些液氮,它們的溫度在零下200度左右,是它們讓氣球進入箱子后變軟了。說完,老師戴好厚厚的手套,又從里面拿出一個一個變得皺巴巴的氣球放在桌子上。不到一分鐘,氣球又一個個變鼓了!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五
星期五下午,我們在教室里觀看高年級帶來有趣的科學實驗活動。
實驗開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實驗很精彩,名字叫“燒不壞的手帕”。大哥哥把酒精和水灑在手帕上,然后用火燒手帕,燒了一會兒,手帕沒有被燒壞。這是為什么呢?小朋友們覺得奇怪極了,我也覺得很奇怪,后來聽老師說是因為燒的不是手帕,是水和酒精,原來是這么回事。
這次科學實驗,真有趣,下次我也要做。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六
今天我要做一個上去的胡椒粉。首先準備一碗水,一瓶胡椒粉,最后是洗潔精。
然后拿出水,把胡椒打開,均勻的灑在水面上,不要堆積成堆,不然很難散去。
然后你拿手指往里面一點,會發現手指上沾了胡椒粉,你不管怎么搓都拿不掉它,除非用水清洗。
接著我們拿出洗潔精往手上擠一點,不要太多5ml就夠了。接著再往那里面一碰,碰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散開了一點點,然后再拿出來,用力一按,他們就會跑到邊上去,綠色作文網像很怕洗潔精一樣,可能在他們眼里,洗潔精就是清楚他們的惡魔也是他們的天敵。
可洗潔精并不能把它們完全消滅,只能讓他們遠離自己。我覺得如果相反的話,放手進的洗潔精肯定會粘一堆胡椒粉,這下就完了。
它的原理并不簡單,因為胡椒粉水面上受到表面張力作用,加入的東西(洗滌精本質是表面活性劑)減小了水的表面張力,受力改變了,胡椒粉以前的受力平衡就打破了,所以向遠離表面活性劑的位置移動,所以就散開了。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七
在流行病期間,我母親讓我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的stem課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堂有趣的科學實驗課——探索潛艇。
開課時,一位漂亮的女老師向我介紹了潛艇的組成部分,即潛望鏡、機艙和發電廠。然后,老師讓我準備一盆水,我很好奇,準備一盆水做什么?然后,老師讓我準備兩瓶。一個裝滿水,另一個是空的。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先把空瓶子放進水里,但瓶子固執地浮在水面上,好像在玩漂流游戲。裝滿水的瓶子沉到了底部。我很好奇這是怎么回事?當我感到困惑時,老師笑著說:“這和浮力和重力有關。當水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就會浮在水面上。當水的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就會下沉。”這是潛艇賴以生存的原則。
接下來,是制造潛艇的時候了。我要一個空瓶子裝滿水。然后他把一個帶螺旋蝸牛的小塑料管扔進瓶子里。正如老師所說,它被稱為“水母”。如果我使勁擠壓瓶子,水母就會裝滿水,水母就會沉下去。我放手,水母就會流出水面,水母就會浮到水面。這只“水母”是潛水艇。老師解釋說:“當潛艇的油箱裝滿水時,潛艇就會沉沒。你給油箱充氣,水被擠出,油箱變輕,潛艇就上來了。“哦,然后我意識到,潛艇就是這樣工作的。
多有趣的科學實驗啊!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必須努力學習!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八
今天,老師讓我們做一個科學小試驗――自動旋轉的奧秘,材料有:空的牛奶紙盒、釘子、六十厘米長的繩子。
接著,我就開始試驗了,我先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再把一根六十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然后,我把紙盒口對準水龍頭開始灌水,可是水罐滿的時候紙盒沒有旋轉,我心里很傷心,后來媽媽說不要灰心,多做幾次就可以了,后來我又做了幾次,終于成功了。
我特別開心。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九
星期五下午我們到了實驗室,同學們都格外興奮,我們為什很高興呢?是因為我們要做一次科學實驗。
科學老師走進教室,給我們強調了幾點去實驗室的注意事項,就帶著我們的大部隊到了實驗室。
進了實驗室,我們過了好一會兒,還是靜不下來,老師有點生氣,憤怒說:“誰再出聲,就讓誰搬著凳子去最后一排!還不讓他做實驗!”全班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想做實驗。
今天的陽光不太亮,我們就只好不做那個關于易拉罐的實驗了。
老師讓我們把拿來的泡沫拿出來,又讓我們自己動手,把手中的溫度計貼在泡沫上,用深淺兩種顏色的紙把溫度計上的紅點包起來,放到了陽光下。
這個實驗太明顯了,淺顏色的紙溫度低,深顏色的紙溫度高。
老師說下次來做實驗做做關于易拉罐的實驗,我們十分期待。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十
今天的陽光真好!透過陽光下的玻璃,明亮。爸爸說讓我們做一個“用放大鏡生火”的實驗。
首先,我們帶了一張紙,一根火柴和一個放大鏡。我們把紙放在凳子上,然后把火柴放在紙上,然后用放大鏡照亮火柴。當放大鏡遠離火柴時,紙上的光圈很大。隨著放大鏡越來越靠近火柴頭,光圈變得越來越小。當放大鏡離火柴頭約6厘米時,光圈變成一個耀眼的光點。很快,火柴開始冒煙。又過了幾分鐘,火柴頭雖然沒有著火,卻變得越來越亮。這時,我好奇地移動著紙,只聽到“噗”的一聲,一團紅色的火焰跳了出來,嚇了我一跳。“放大鏡真的能生火!”我喊道。
今天的實驗多有趣啊!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十一
今天早上,我們最喜歡的科學老師來了,帶著一堆教具走進教室,老師告訴我們,這節課要做一個實驗——濕不了的紙巾。
同學們聽了都很好奇,紛紛在討論,班級里很多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樣,他們都覺得紙巾一碰就會濕。我心想:老師啊,你難道當我們沒有生活常識嗎?這紙巾一丟進水里,馬上就濕了,怎么可能不會濕?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實驗開始了!老師首先把紙巾拿到我們面前給我們驗證一下,確定這是貨真價實的紙巾而沒有動過手腳。我迫不及待地摸了一下,果然是真的,這下心里的疑慮越來越大了。接下來,老師把紙巾揉成一團,塞到杯子底部,然后倒扣這個杯子,慢慢將它放入到裝有水的盆子里。我們一個個伸長脖子,仔細觀察著眼前的實驗,都不愿意錯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同時,我的腦海里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疑云,也特別好奇,杯子里的小紙團到底濕沒濕。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杯子倒扣完畢后,老師還停留了好幾秒鐘。
當科學老師將倒扣的杯子慢慢往上提,再拿出杯中的紙團時,奇跡發生了!杯子中的紙團竟然完好無損,居然沒有一點浸濕的跡象。這時,老師為我們揭開了謎團:原來空杯子中有空氣,當杯子倒扣著慢慢放入水中時,杯中的空氣被壓縮,壓縮的空氣讓水不能夠進入到杯子中。原來是這樣,大家都恍然大悟,沒想到科學有這么多奧秘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十二
今天我去小牛頓做了一個很難很難的科學實驗,它的名字叫云霄飛車。
這個實驗是根據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不借助動力裝置帶動它沿著軌道行駛的唯一發動機就是動力勢能。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需要注意,大旋轉圈要和小旋轉圈的高度相差3厘米。云霄飛車好難做啊,第一次我做反了,結果小球不能飛起來。我感覺好難做,這個時候李老師鼓勵我說,沒關系,再來一遍。我第二遍非常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終于做好了,我好高興啊。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 探索理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通用13篇)篇十三
今天上午的第二節課是科學課,課上講的內容很神奇,你想知道嗎?那就跟我來看一看吧!
我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先拿溫度計的上端小心翼翼地放進第一杯冷水里,正在這時,我心里驚嘆道:啊!溫度計發生了變化,這時不能馬上讀數,要等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我測出的冷水溫度是10℃。
這是一堂有趣的課,大家都很高興,因為學會了測量水的溫度的方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