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一
歷史上的天津鼓樓曾是天津衛的“三宗寶”之一,民諺說:“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
歷史上,天津鼓樓曾兩建兩拆。公元1420xx年(明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筑城,到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臺,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鼓樓城臺建有木結構重層歇山頂樓閣,上層樓內懸大鐘一口,約兩噸,鐵鑄,為唐宋制式。大鐘初用以報時,以司晨昏,啟畢城門,早晚共敲鐘108響。鼓樓北面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1920xx年,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墻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災,鼓樓日漸頹圮。1920xx年(民國十年),有拆建鼓樓之議,并于年內完成。重建的鼓樓,用舊城四門樓之名,由天津書法家華世奎重書,鐫于鼓樓四門,曰鎮東、安西、定南、拱北。
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拆除。
改革開放,中華振興,津沽文脈,得以傳承。1994年天津開始了危陋房屋大片改造工程,作為危改重點的老城廂地區也因此使鼓樓有了重建的機會。鼓樓重建工程于20xx年11月25日開工,20xx年9月28日竣工。
新建的鼓樓位于天津老城廂中心。重建后的鼓樓宏偉典雅,青磚墻面,白玉欄桿,飛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繪,雕梁畫棟。鼓樓及周邊的商業街,既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新的旅游勝地。
重建后的鼓樓體量增大,彌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賞。為27米見方,高27米的體量。取“9”的倍數,因為“9”為陽數之極,有吉祥內涵。鼓樓廣場9乘9共81平方米。鼓樓主體為鋼混結構,磚城木樓,須彌基座,木樓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設斗拱和飛檐,做殿式旋子彩畫,重檐歇山屋頂。瓦作大式灰色簡瓦屋面,綠琉璃券邊,漢白玉欄桿,脊上飛檐走獸。磚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鍋底券拱門,穿心門洞,四拱門上方恢復漢白玉城門石,仍鐫刻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新鐘的體量增大,高20xx毫米,寓意為20xx年制作。鐘的材料為響銅,重及三噸。鐘上銘文由馮驥才、張仲先生撰寫,字體為繁體魏碑。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鐘鼓樓及城墻沿途講解的導游 鐘樓的鐘聲詮釋了西安古城的古樸和這座歷史古城的渾厚。那么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家會在欣賞鐘鼓樓城墻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西安這座古城風韻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飲食文化,說起西安的飲食,大家能否說出西安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嗎?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邊有兩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話“千古風味餃子香,傳奇品質德發長”,對,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德發長,德發長是以餃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嘗的話可以在我們旅行完之后互相結伴去感受一下德發長的非同尋常之處,同時也告訴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沒品嘗過這里的餃子!不過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風味這一名號,想必一定實至名歸吧!說完了餃子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羊肉泡饃在哪個地方有賣的? 那么請大家隨我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德發長隔壁有個同樣建筑風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門口我們會不經意留意到一個雕塑,那么大家能說出這個雕塑展示了陜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來)同盛祥主營牛羊肉泡饃、各種特色小吃,而且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時尚融為一體,所以來這個地方來就餐的話我想大家會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過鐘鼓樓廣場,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么為什么這么說?我想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 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
成蔭,路的兩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陜西特色的飾品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游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于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說,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于長安,終日過著忍飲挨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后掌柜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著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其實在回民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飾品供大家選購,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飾品可謂是琳瑯滿目,種類多樣,比如這里還擺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飾品,那么大家可以買上一兩個作為來西安的紀念。于此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這里的有很多有賣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紅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紅代表吉祥與如意,所以我想大家還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選購一些紀念品的。
剛才我們說到回民小吃一條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那么大家誰知道它的來源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回民街曾經就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那么這些人也就是后來的回民。據歷史記載,許多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后,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這里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群眾的聚居區。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群、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臺、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跡。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大家現在看到這座寺廟位于化覺巷內,始建于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之后經過了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臺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相信通過對這一地帶文化的有效保護,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將會成為一個能夠體現我們西安的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點區。
接下來呢,我們將趕往我們的下一站——西安古城墻。在去古城墻的路上我會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沿途的景區,那么值得一提的是古文化一條街,
從西安鐘樓南行,快到南門時然后往東拐,便是書院門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牌樓上方是“書院門”三個金色顏體大字,兩旁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杰”的醒目對聯,從這幅對聯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條街的主題。顯而易見,書院門比我們剛才介紹的回民小吃一條街多了幾番詩韻在其中,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書院門游覽,或許大家會在這里有更多的收獲。
那么從鐘鼓樓到城墻沿途的講解就到此為止,如果大家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盡管來問我,我會盡量為大家解答。同時衷心希望大家能夠在西安玩的愉快、開心!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鐘鼓樓及城墻沿途講解的導游 鐘樓的鐘聲詮釋了西安古城的古樸和這座歷史古城的渾厚。那么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家會在欣賞鐘鼓樓城墻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西安這座古城風韻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飲食文化,說起西安的飲食,大家能否說出西安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嗎?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邊有兩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話“千古風味餃子香,傳奇品質德發長”,對,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德發長,德發長是以餃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嘗的話可以在我們旅行完之后互相結伴去感受一下德發長的非同尋常之處,同時也告訴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沒品嘗過這里的餃子!不過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風味這一名號,想必一定實至名歸吧!說完了餃子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羊肉泡饃在哪個地方有賣的? 那么請大家隨我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德發長隔壁有個同樣建筑風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門口我們會不經意留意到一個雕塑,那么大家能說出這個雕塑展示了陜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來)同盛祥主營牛羊肉泡饃、各種特色小吃,而且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時尚融為一體,所以來這個地方來就餐的話我想大家會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過鐘鼓樓廣場,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逝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么為什么這么說?我想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 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
成蔭,路的兩旁逝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陜西特色的飾品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游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于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說,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于長安,終日過著忍飲挨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后掌柜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著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其實在回民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飾品供大家選購,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飾品可謂是琳瑯滿目,種類多樣,比如這里還擺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飾品,那么大家可以買上一兩個作為來西安的紀念。于此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這里的有很多有賣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紅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紅代表吉祥與如意,所以我想大家還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選購一些紀念品的。
剛才我們說到回民小吃一條街具有深厚的文化,那么大家誰知道它的來源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回民街曾經就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那么這些人也就是后來的回民。據歷史記載,許多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后,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這里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群眾的聚居區。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群、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臺、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跡。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大家現在看到這座寺廟位于化覺巷內,始建于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之后經過了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臺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相信通過對這一地帶文化的有效保護,西安回民歷史街區將會成為一個能夠體現我們西安的文化特色、黃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點區。
接下來呢,我們將趕往我們的下一站——西安古城墻。在去古城墻的路上我會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沿途的景區,那么值得一提的逝文化一條街,
從西安鐘樓南行,快到南門時然后往東拐,便是書院門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牌樓上方是“書院門”三個金色顏體大字,兩旁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杰”的醒目對聯,從這幅對聯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條街的主題。顯而易見,書院門比我們剛才介紹的回民小吃一條街多了幾番詩韻在其中,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書院門游覽,或許大家會在這里有更多的收獲。
那么從鐘鼓樓到城墻沿途的講解就到此為止,如果大家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盡管來問我,我會盡量為大家解答。同時衷心希望大家能夠在西安玩的愉快、開心!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四
大家看我們身后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引見。鼓樓商業街重建后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南,東延伸,構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筑作風,是集旅游,文化,休閑,文娛,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商賈步行街。我們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于城的中央,我們在這里就能夠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并沒有鼓,實踐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示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親密相關,因而鼓樓被列為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后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形成果展,四層為鐘樓,新鐘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為天津的意味。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原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細致地引見。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共同的文化氣息。
我們如今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引見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于1920xx年。20xx年被提升為國度級重點文物維護單位;20xx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為會館的主體建筑,也是目前我國范圍最大,保管最為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筑上集南北作風為一體,外部采用北方的樓磚建筑,內部采用潮州的建筑作風——雕梁畫柱。大家能夠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琢完之后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后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眾,您坐在下面時視野不受阻撓,可與演員到達充沛的表情交流。自1920xx年上海遭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后,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筑中絕跡了。因而,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為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筑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小巧剔透,富麗堂皇。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進來,可以堅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野不受阻撓。同時,舞臺僅比空中高一米,您的視野也根本是平視的;假如您坐在高4米包廂里,俯視臺上的角度為100—150度,正好契合生理視覺特性;這表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沛地為觀眾著想,很好地處理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著“薰衣南來”,意義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著“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個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著紅日,意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著一個仙童,手里托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三枝氈,意為“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著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可謂彩色木雕的杰作。
會館建成后,在1920xx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扮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床異夢,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鄧穎超、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為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后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個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后面還有一個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開展史,中國京劇開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講解到此完畢,下面的時間,大家能夠本人旅游。在此提示大家旅游中留意平安,保管好本人的財物,我們的匯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1111,白色車。
我們一天的旅游就要完畢了,效勞中的缺乏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時機再次為大家效勞。謝謝!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五
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鼓樓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不亞于鐘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古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報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長11.9公里,面積為8.7平方公里,鼓樓地處西安城中部偏西南,為使鼓聲能傳遍全城,就必須建造高樓,設置大鼓。明、清兩代,鼓樓周圍大多是陜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悅耳之聲了。李允寬所書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畫龍點睛,說明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現在樓內設有樓梯,登臨樓上,憑欄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樓是城內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標志和代表之一。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___年,象征公元20___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西安鐘鼓樓導游詞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人,臺又所以衛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異常嚴格。
西安鐘鼓樓導游詞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鐘鼓樓及城墻沿途講解的導游___,鐘樓的鐘聲詮釋了西安古城的古樸和這座歷史古城的渾厚。那么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家會在欣賞鐘鼓樓城墻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西安這座古城風韻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飲食文化,說起西安的飲食,大家能否說出西安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嗎?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邊有兩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話“千古風味餃子香,傳奇品質德發長”,對,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德發長,德發長是以餃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嘗的話可以在我們旅行完之后互相結伴去感受一下德發長的非同尋常之處,同時也告訴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沒品嘗過這里的餃子!不過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風味這一名號,想必一定實至名歸吧!說完了餃子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羊肉泡饃在哪個地方有賣的?那么請大家隨我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德發長隔壁有個同樣建筑風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門口我們會不經意留意到一個雕塑,那么大家能說出這個雕塑展示了陜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來)同盛祥主營牛羊肉泡饃、各種特色小吃,而且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時尚融為一體,所以來這個地方來就餐的話我想大家會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過鐘鼓樓廣場,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么為什么這么說?我想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的兩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陜西特色的飾品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游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于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說,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于長安,終日過著忍飲挨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后掌柜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著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侗族鼓樓導游詞篇六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游活動。我叫,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旁邊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師傅。今天就讓我們這一老一少為您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我真心的祝愿大家能在今天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現在是在南門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樓了。我在這里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位于天津老城廂繁華商業區。它是天津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他奪取皇位后,于1420xx年在天津設衛,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廂,并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個城門。它也是鼓樓商業街的前身。
好了,我們到鼓樓商業街了,現在是9:30,我們12:0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車時隨身帶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車上。記住我們的游覽車為白色客車,車號為津a。
大家看我們身后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重建后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南,東延伸,形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筑風格,是集旅游,文化,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商賈步行街。我們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于城的中央,我們在這里就可以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并沒有鼓,實際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
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鼓樓被列為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后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層為鐘樓,新鐘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為天津的象征。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舊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詳細地介紹。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獨特的文化氣息。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于1920xx年。20xx年被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為會館的主體建筑,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筑上集南北風格為一體,外部采用北方的樓磚建筑,內部采用潮州的建筑風格——雕梁畫柱。大家可以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之后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后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眾,您坐在下面時視線不受阻擋,可與演員達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1920xx年上海受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后,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筑中絕跡了。因此,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為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筑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玲瓏剔透,金碧輝煌。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出去,能夠保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線不受阻擋。同時,舞臺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視線也基本是平視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廂里,俯視臺上的角度為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視覺特點;這體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分地為觀眾著想,很好地解決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著"薰衣南來",意思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著"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個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著紅日,意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著一個仙童,手里托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三枝氈,意為"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著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堪稱彩色木雕的杰作。
會館建成后,在1920xx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表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心協力,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為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后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個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后面還有一個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國京劇發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解說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游覽。在此提醒大家游覽中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我們的集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黃色車。
我們一天的游覽就要結束了,服務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機會再次為大家服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