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春節(jié)手抄報篇一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百節(jié)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jié)習俗很多,至今在漢族民間尤其是農(nóng)村中保存最廣習俗當是貼春聯(lián)和貼門神。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關于春節(jié)狗年手抄報,歡迎閱讀!
春聯(lián),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漢族特有文學形式。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字數(shù)不限,但必須相等。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是華人過春節(jié)重要標志。當人們在自己家門口貼上春聯(lián)時候,意味著過春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fā)展之規(guī)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zhèn)饕痪湓挘賯魅f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高級功態(tài)。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狀態(tài)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diào)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xiàn);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真理。把最復雜變成最簡單,才是最高明。最偉大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就簡單,簡單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意義在于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于心,簡于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后不透徹,明白后不明白,難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復雜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將繁雜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沃土,只有心情平靜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人,所以他能夠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zhì)貧乏,而是精神自在;簡不是生命空虛,而是心靈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道理往往是最簡明,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思想,忘記自己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狀態(tài)。
人生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標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tài),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里有許多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很多問題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很多負擔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忘記該忘記,改變能改變,接受不能改變。我們要用最少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浪費面對現(xiàn)在,用最多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復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挑戰(zhàn)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一個過渡,你跳過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生活卻需要百般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來說是完美,不完美是心態(tài),不懂得欣賞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xiàn)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松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自己風景終會出現(xiàn)。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么活。處境在于心境,心境改變,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復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xiàn)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tài),一切都是美好。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永遠向往,失去,才會覺到珍貴。所謂,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于自己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一生,注定要經(jīng)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笑聲,有委屈淚水,懵懂堅持著,有成功自信,有失敗警醒,每一段經(jīng)歷注定珍貴。生命豐盈緣于心慈悲,生活美好緣于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松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節(jié)日氣氛。
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長方形桃木板)。據(jù)《后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lián)語。
《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第二副春聯(lián)。直到宋代,春聯(lián)仍稱“桃符”。
王安石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lián)”。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清代,春聯(lián)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很大提高。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山海經(jīng)》里,有一個鬼域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時候,夜晚出去游蕩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大門坐落在桃樹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傷天害理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鬼都畏懼神荼、郁壘。
于是漢族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良好心愿。
高中春節(jié)手抄報篇二
在春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很多學生都在忙著尋找制作手抄報的相關資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手抄報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jié)在我國有三、四千年的歷史了。古時叫“元旦”。“元”就是開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關于它的來歷和傳說有很多……春節(jié)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意義的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春節(jié)的一個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親人團聚,親朋來往,于是家家張燈結彩,戶戶置酒備席。春節(jié)節(jié)日的質(zhì)量概念就是團圓。人們的相互祝福是團圓,人們的內(nèi)心高興是團圓。大年除夕哪戶人家的哪位成員屆時未歸,一家人都覺得十分惆悵,同時也為遠游未歸者祝福祈禱。在交通、通訊不發(fā)達的年代,企盼親人在春節(jié)歸來,是家家戶戶的春節(jié)情感。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步伐的加速,春節(jié)文化的這種傳統(tǒng)感覺變得漸漸模糊起來,“團圓”也漸漸改變了形式。
高中春節(jié)手抄報篇三
春節(jié)來臨了,大街小巷鑼鼓鞭炮齊響,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整個世界熱鬧非凡。下面是春節(jié)手抄報簡單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2016年悄然而去,留給我們只是那一段美好的回憶。
春節(jié)期間,“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陣陣鞭炮聲連續(xù)不斷的響來,家家戶戶門口都貼有春聯(lián),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含義,各有各的祝福,有的在給朋友發(fā)短信,有的在登門拜訪,甚至在電視里也有主持人的祝福,春節(jié)可真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大年三十,人們最盼望的一天,那天,我早早就來到了奶奶家,家里燈火通明,喜氣洋洋,窗外的爆竹聲聲響,桌上擺滿了佳希,全是一些大魚大肉,當然還有一些蔬菜,香氣自然是滾滾而來,讓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上去大吃特吃,奶奶說:“可以開始吃了。”話還沒說完,我伸手拿了一個特大號的雞腿,狼吞虎咽的吃起來,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它象征著紅紅火火。
吃完團圓飯后,弟弟和妹妹就吵著大人們放煙花,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爸爸帶著我們?nèi)シ艧熁ǎ魃幕鹧娌粩嗟赜橙胙酆煟G的,像輕飄的葉子,左右飄動,紅的,像成熟的果實,讓人垂涎三尺,黃的,像活潑的精靈,白的',像潔白的蝴蝶,盡情飛舞,時強時弱的鞭炮聲蕩響在耳邊,回到屋子里,我們?nèi)覈陔娨暀C前,津津有味的看著春節(jié)晚會。
雖然春節(jié)過去一個多月了,可我還想念著它,因為它畢竟帶給我們快樂,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澆灌著每一個人的心田,春節(jié),多么像一顆香甜的糖果,使每個人笑涿顏開。我喜歡過春節(jié)。
春節(jié)俗稱過年,是中國的古老節(jié)日,春節(jié)有趣的事情可多了,我跟你說一下我們的春節(jié)吧。
年三十晚上的春節(jié)晚會是我們每年必看的節(jié)目,今年的春節(jié)晚會非常精彩,好看的節(jié)目數(shù)不勝數(shù)。《五官新說》中“耳朵”的“新編北京歡迎你”把我逗得前仰后合;另外,像《不差錢》、《黃豆黃》等節(jié)目則讓我捧腹大笑;還有小品“團團圓圓”也使我受到了啟發(fā),令我回味無窮。今年的春節(jié)晚會真是太棒了!
過年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煙花了。鞭炮煙花的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年三十晚上,從家家戶戶中傳出的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個不停,整個縣城仿佛成了一座不夜城,空中不時地綻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有高的、有矮的、有大的、有小的,美麗極了,還不時地有飛天鼠升入空中打個響哨,實在太好玩了。我喜歡的還有甩鞭、擦鞭、地雷、小蜜蜂等。尤其是“長鞭子”和“擦鞭”就更有趣了。有一次,我和哥哥把幾根長鞭子放進垃圾筒內(nèi)點燃,然后我又往垃圾筒內(nèi)扔了幾個三響擦鞭,只聽“呯”的一聲,擦鞭被點燃后引爆了,“長鞭子”也“啪、啪、啪”的響了起來,冒出的火星把垃圾給點燃了,又聽到“呯砰”的響聲,垃圾筒被炸了個洞,我和哥哥知道闖禍了,趕緊跑到了伯伯家。啊,太驚險了!
還有,過年的年夜飯更令我難忘,那水平不亞于星級大飯店,特別是我愛吃的土豆絲、烤鴨、烤雞……,剛一上桌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我開心地吃了好多,哦,好飽!
我最討厭的事就是拜年了,初一早晨早早起床,挨家挨戶去說新年祝福的話,能把人累個半死。下午,我正想看電視輕松一下,媽媽卻叫我學包餃子,我的手雖然會捏橡皮泥,但不會包餃子,包了幾個就累了,無聊極了。
春節(jié)的趣事像天上的星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其中最有趣的要數(shù)放鞭炮。
熱鬧的除外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一陣陣鞭炮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我來到窗前,不禁驚嘆:“好美啊!”五顏六色的禮花劃破了天空,照亮了大地。看天上的仙女來為人間祝賀,撒下朵朵神花。再看地上,各種煙花爭奇斗艷,時而翠綠耀眼,時而鮮紅奪目,時而金光閃閃,真是美麗而奇妙。
我和爸爸媽媽興高彩烈地走出家門,我先點燃一支“小導彈”,它的尾部噴射著火焰,直沖夜空,不一會兒,在空中炸開,變成許多小花瓣慢慢地飄落下來。緊接著,我又點燃了“天女散花”。引線“哧哧”作響,半天不見動靜。我禮躡手躡腳地走上前去,它卻蹭蹭地上了天,嚇了我一跳。鄰居小朋友高興地拍著小手,大聲叫著:“天女散花嘍,天女散花了!”禮花瞬間“啪”地一聲在空中爆炸,真像天女一樣撒下數(shù)不清的花瓣。霎時,一個個花瓣又變成了一只只圓圓的紅色降落傘,漂亮極了,越玩,我興致越高了。
最后,我們又放了躥天猴,地老鼠……
放鞭炮太有趣了,我仿佛看見,新春正載著人們的希望向我們走來。
不管現(xiàn)代科技如何發(fā)達,城市里的娛樂方式多么迷人,但在春節(jié)里,它們都無法與家鄉(xiāng)的那種氣氛相比,只會讓我們在防盜門里邊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提防。今年春節(jié)又將近,我越發(fā)地想念兒時所過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童年的時候,我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小鎮(zhèn)上。小鎮(zhèn)上最高的樓房只有四層,每座樓里大多是一家人,都是木門,一早起來,首先就是開門,然后一直到晚上睡覺時才會關門。吃飯時,大家你竄我家,我到你家,你吃點我家的蘿卜干,我嘗嘗你家的老臘肉。空閑時,聊聊天,下幾盤棋。誰家有個事,鄰居們都像親人一樣幫忙。所以,在這么淳樸的小鎮(zhèn)里,春節(jié)就別提多么熱鬧有趣了。
除夕晚上,各家各戶張燈結彩備置一桌酒菜,請親朋好友,邊吃邊聊。我們小孩子則一改吃飯磨蹭的作風,狼吞虎咽吃完飯,因為重頭戲就要開場羅!吃完飯,大人們看春節(jié)晚會的看晚會,打牌的扯起幾張桌子打牌,話家常的話家常。我們一個個扛著“軍火”來到門前的街面上放煙火,路上行人漸少,我們玩得十分盡興。通常是上街和下街的孩子分為兩大陣營,我就當上街的“長官”。首先是一根根“火箭”打頭陣,所有的煙花都噴不了多遠,但我們都為這假的“戰(zhàn)爭”而不亦樂乎。隨著“嗖”的一聲,小“火箭”飛奔而出,玩了個花俏的架勢,再“叭”地炸開。一串“信號彈”往空中竄了十幾米,再爆炸成一串絢麗奪目的火花。小小的我們,在五彩的光芒中,快樂的小臉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