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一
云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08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秘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說“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里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托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托。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秘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說,“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秘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托后便離開了。
半年之后,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里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張老師說到。
萬般懊悔之后,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說張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二
初聽《榜樣》,心中一直在猜,就是學習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吧。果然,點開《榜樣》專題節目,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故事那么鮮活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平時的記述,淳樸的語言,透過微小的點滴,我看到了中國人的責任,看到了中國人前赴后繼的努力,看到了中國人的信念、希望!
回想小時候的讀書歷程,我對支老師的堅守更是滿懷敬意。70年代,北方貧瘠的農村,方圓幾百里都難見到人群聚居之地,卻在國家的關懷和支持下辦起了學校,盡管人們的當時生活條件捉襟見肘,但是為了下一代的成長,那里的人們還是會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學校就讀。農村的孩子會休農忙假,那里的老師需要與孩子們一同在田間勞作,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艱苦的住宿條件、淡水稀缺、缺醫少食的生存環境,是很難留住“文化人”的。于是,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老師總是走了一茬又一茬,離家不算特別遠的小小的小學就在老師們的走多留少中漸漸“消亡”。之后我與我的身邊的一些同學們只能輾轉去單程步行3小時左右的一所中心學校繼續讀書路。逐漸長大之后,離開了那片貧瘠的土地之后才明白當時小學周圍的`人們是多么絕望,不少孩子因此而輟學,原因就是中心學校的路程太過遙遠、危險。如果彼時也出現一位像支月英老師那樣的堅守者,我想我的小伙伴們該有多幸運啊!
終于若干年后,我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所不同的是,填報志愿時的瞬間改變讓我成為了一名特教教師。命運的改寫往往就在一瞬間,我們往往不知道那一瞬間究竟是何時何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只需堅守心中的信念,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那個瞬間,更有可能瞬間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一個家庭的希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牢記一個教師的責任,一個黨員的信念,盡己所能幫助身邊的每一個特殊家庭走出陰霾,走出冬天是每一位特教戰線上的黨員教師需要時刻謹記的。在平凡的崗位上,我也許沒有什么特別突出之處,也許我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也許我的性格有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憑借一名教師的信念,一名普通黨員的信念,我本著盡職盡責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對待家長,對待孩子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堅守吧!
《榜樣3》教師心得體會【篇4】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三
1995年以后,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只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涌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并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里。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發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里;她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后的貧困。“山里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四
近日,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上映。一幕幕場景,一個個人物、一句句真言,令人震撼,發人深省。
黨性是人生進退、事業興衰的“壓艙石”。心中有黨,是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黨性過硬的體現。心中有黨,才能堅定理想信仰,永不迷失方向。黨員干部一旦心有旁騖、三心二意,覺悟就會倒退,就會心生雜念,意志開始松懈,逐漸走上自我放縱、甚至與民奪利的不歸路。看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信仰之路,再看看“大老虎、小蒼蠅”們的慘痛教訓,就知道黨性的重要性。
要做到心中有黨,其實并不抽象。看看經常談到的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就不難理解,怎么想、怎么做才叫心中有黨。學習先進、看齊榜樣,首先要學習他們在理想信念、言行舉止、道德品行等的純潔性、先進性,努力做到“心中有黨”而毫不動搖。
對黨絕對忠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焦裕祿的一生,就是一心為黨和人民工作,對黨忠誠,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奮斗史。強調,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今年是建黨95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這些勝利的取得,靠的正是先賢前輩們用無比忠誠的信仰、革命必勝的信念、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不斷戰勝了數不盡的困難和風險。
敢擔當勇作為。“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谷文昌在群里心里的分量來自哪里?有兩點事跡比較感人,一是不怕困難,苦戰風沙十余載,把“神仙也難治”的荒島變成海上綠洲;二是不怕政治風險,建議被國x黨抓走壯丁的家屬,從“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贏得了人心。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勇擔當、敢作為,是共產黨人的的鮮明品格,也是成就事業的基本要求。組織評價干部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看其辦事不辦事,解不解決問題。
塑造高尚品行。生前手里有權,卻不為自己和子女謀半分利。黨員干部應該像楊善洲這樣,用一生的執著,守護著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重品行才能行穩致遠。儒家文化,非常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重視干部的道德修養,把“嚴以修身”放在“三嚴三實”的首位;多次強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把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作為永恒主題、終身追求,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他人。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五
“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特別節目《榜樣》于10月26 日一經播出,就收獲了廣泛好評。該節目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邀請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是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毛主席曾經說過:“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無論是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高速發展的和平時期,我們都需要榜樣的力量,好的榜樣能夠引導社會發展的方向,好的榜樣能夠樹立黨和人不滅的豐碑,好的榜樣能夠鼓舞我們奮勇前進!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提升我們全體黨員的黨的意識和黨性修養,在這個擁有8千多萬黨員的大家庭里,發揮黨員的力量,樹立黨員典型,對于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將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樹立一種榜樣,就是樹立一面鏡子,樹立一面旗幟,他可以成為我們時時奮斗的目標和參照物,他可以時時告誡我們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他可以時時提醒我們應不忘初心,奮勇前進!
今年是建黨95周年的紀念日,也是長征勝利80周年的偉大日子,在這樣的時期,我們表彰一大批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是退休干部、鄉村教師、人民警察......他們都是普通人,也都工作在普通崗位,也許他(她)就是我們身邊的熟人和親人,他們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守和信念。就像在大山執教36年的支月英說,我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堅守才能有希望,多么質樸的話語,卻又飽含了多少自己對工作的深情。和支月英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共產黨員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信念和擔當撐起一片天空。
共產黨員這四個字本身就是一種責任,一種榜樣,身為共產黨員,無論你身在何方,無論是從事何業,都不能忘記自己肩上那沉甸甸的使命,大國工匠李萬君說:“要在崗位上干出個樣子”,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名黨員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個樣子,我們的國家將會變得更加富強,更加昌盛。
過去的中國需要榜樣給與我們道路指引,今天的中國更需要榜樣的力量鼓舞我們奮勇前進,時代在變,榜樣的責任不變,共產黨員的使命不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用自己的實行行動去踐行一名共產黨人豪邁的誓言,在平凡的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六
36年,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嶇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她一直在山旮旯里堅守。她就是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
1980年,奉新縣中小學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偏遠山區更缺教師。時年19歲的支月英懷著對教師職業的憧憬,報名參加了奉新縣澡下鎮招聘山村小學教師的考試,并順利考取。她不顧父母的反對,離開家鄉進賢縣,前往海拔近千米、最缺教師的泥洋小學任教。
這里人煙稀少,不通班車,出門全靠兩條腿。每逢開學,學生們的課本和粉筆、教具等,都是支月英和同事們肩挑手提運上來的。本地教師在山路上走慣了,而她挑著幾十斤重的擔子,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老是掉隊。一趟下來,她的腳磨出了水泡,肩膀磨得又紅又腫。
夜深人靜時,山風呼嘯,鳥獸怪叫,嚇得這個外地姑娘難以入睡。一年又一年,一些教師因為吃不了這里的苦,來了又走,只有支月英一直堅守。每天,她認真備課、上課、改作業,教孩子們語文、數學,還教他們唱歌、畫畫,與他們一起玩耍。山花開了,總有孩子給她采來最香的一束;山果子熟了,總有孩子用書包帶來最甜的一捧;她生病時,總有孩子帶來一個個滾燙的熟雞蛋;逢年過節,總有鄉親們送來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學生就像是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在她身邊飛來飛去,快樂地歌唱。
這些年,各級領導去看望她,多次提出給她調換工作,但她都婉言謝絕。2012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她年齡偏大,想調她下山到鎮中心小學任教。此時,比泥洋小學更偏遠的白洋教學點學生家長,聯名要求支月英老師去白洋任教。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了這個教學點第一位公辦教師。
歲月如梭,支月英以36年的愛與執著,以培育深山兩代人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詩篇,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2016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榜樣3》教師心得體會【篇5】
教師榜樣心得體會教師榜樣心得體會篇七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1近日,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榜樣》專題節目上映。一幕幕場景,一個個人物、一句句真言,令人震撼,發人深省。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引起了很打的反響。
黨性是人生進退、事業興衰的“壓艙石”。心中有黨,是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黨性過硬的體現。心中有黨,才能堅定理想信仰,永不迷失方向。黨員干部一旦心有旁騖、三心二意,覺悟就會倒退,就會心生雜念,意志開始松懈,逐漸走上自我放縱、甚至與民奪利的不歸路。看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信仰之路,再看看“大老虎、小蒼蠅”們的慘痛教訓,就知道黨性的重要性。
要做到心中有黨,其實并不抽象。看看總書記經常談到的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就不難理解,怎么想、怎么做才叫心中有黨。學習先進、看齊榜樣,首先要學習他們在理想信念、言行舉止、道德品行等的純潔性、先進性,努力做到“心中有黨”而毫不動搖。
對黨絕對忠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焦裕祿的一生,就是一心為黨和人民工作,對黨忠誠,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奮斗史。總書記強調,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今年是建黨96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勝利81周年。這些勝利的取得,靠的正是先賢前輩們用無比忠誠的信仰、革命必勝的信念、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不斷戰勝了數不盡的困難和風險。
敢擔當勇作為。“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谷文昌在群里心里的分量來自哪里?有兩點事跡比較感人,一是不怕困難,苦戰風沙十余載,把“神仙也難治”的荒島變成海上綠洲;二是不怕政治風險,建議被抓走壯丁的家屬,從“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贏得了人心。總書記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勇擔當、敢作為,是共產黨人的的鮮明品格,也是成就事業的基本要求。組織評價干部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看其辦事不辦事,解不解決問題。
塑造高尚品行。生前手里有權,卻不為自己和子女謀半分利。黨員干部應該像楊善洲這樣,用一生的執著,守護著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重品行才能行穩致遠。儒家文化,非常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書記非常重視干部的道德修養,把“嚴以修身”放在“三嚴三實”的首位;多次強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把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作為永恒主題、終身追求,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他人。作為基層的一名普通的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同樣也是各方面高要求自己,成為榜樣不斷努力前行著。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2近日,學校老師都紛紛觀看了專題片《榜樣》,感觸頗深,該專題片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執著堅守,用榜樣的身體力行,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深深刻入共產黨人內心深處的亙古不變的誓言和堅守,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青春用鮮血甚至是生命守護著國家和人民,不怕苦不怕難,不畏犧牲,英勇前進,用生命書寫為人民服務的輝煌篇章,踐行一心為民的壯麗誓言。
《榜樣》是當下教育培訓黨員的生動教材,也是千千萬萬黨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精神食糧。堅定的信念信仰、心懷群眾的情懷、勇于當擔的責任意識、創新奉獻的進取精神無一不讓人心中充滿感動和敬佩,作為教師,同時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只有不斷學習,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一步步向優秀黨員靠攏,一步步成為高素質的合格黨員和優秀的教師。
榜樣,讓我們在前行的路上充滿力量,給我們以正確的方向指引,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應學習榜樣的優點長處,將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進!不斷向榜樣靠近。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3近日,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專題節目《榜樣》于9月28日晚間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節目通過一個個平凡、生動、感人的故事,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引起廣大人民教師的熱烈反響。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應該樹榜樣標桿,向榜樣看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堅定信仰。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初心是什么?龔全珍和甘祖昌用他們的一生作出回答: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在戰爭年代,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身負重傷。在和平年代,躬身農村,省吃儉用,幫助鄉親們興修水利、改造農田、購買化肥。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心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輩子的事。”這是扎根農村58年的“太行公仆”吳金印的座右銘。為改變獅豹頭公社村民吃不飽的境遇,他帶領村民改河種田,生生用雙手拼出一條生路。把群眾冷暖放在心,把群眾致富壓在身,為人民而奮斗,這是共產黨員的責任。同樣的,吳亞琴把居民們的事放在心上,當作頭等大事。幾十年來,她總是第一時間解決居民們的事情,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根本宗旨。
向榜樣看齊,就是要勇于擔當。總書記指出:“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沒有啟動資金,班子成員就以個人名義貸款;沒有資源,就在土地上做文章,推動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沒有種植技術,就請農業專家指導;沒有現代化管理經驗,就請經銷商到田間地頭搞“訂單農業”。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塘約村黨總支迎難而上,勇于擔當,如頂梁柱般撐起塘約村這棟“房子”,帶領村民摘掉“貧困帽”,走出塘約特色發展之路。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們要向榜樣看齊,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奮斗。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4專題節目“榜樣”在央視頻道播出,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生動了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忠誠擔當的精神風采,是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人都應該向榜樣看齊,砥礪自身。
學好《榜樣》爭做標桿,要增強工作本領,保持干事創業激情,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教師要開創一番事業,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蹋山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強干勁。現在,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需要征服的脫貧大山和一道需要跨過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溝壑。大國只是表面“顏值”,強國才是根本“氣質”,我們不僅要注重“顏值”,關鍵還要提升“氣質”,全面發展,實現均衡進步,才能實現。鑄就民族偉大復興光輝業績,首先要靠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正確帶路和堅強領導,同時需要我們各個崗位上的干將們緊抓歷史機遇,發揮才干和特長,保持堅韌不拔的干勁。
學好《榜樣》爭做標桿,要時刻牢記使命,做人民服務員。黨員干部應該像楊善洲這樣,用一生的執著,守護著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重品行才能行穩致遠。儒家文化,非常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書記非常重視干部的道德修養,把“嚴以修身”放在“三嚴三實”的首位;多次強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把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作為永恒主題、終身追求,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他人。
品讀歷史,堅定信念,榜樣在前,傳承在后,不忘初心,堅強奮斗,勇往直前,不辱使命。我相信,處于奮斗前線的我們,一定能夠收獲豐富的人生閱歷,為我們的生命添光加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注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5近日,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大型專題節目《榜樣》一經播出,為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最燃”黨課。這些榜樣既平凡又偉大,他們或是普通的鄉村教師,或是平凡的村支部書記,又或是帶領老鄉脫貧的第一書記,但他們卻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有一種榜樣叫恪守初心、矢志不渝。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陪同甘祖昌將軍一路走來,30多年間多次走進學校義務對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體現出對黨的無比忠誠。既“姓馬”又“信馬”的87歲高齡的“行走的馬列字典”陳先達,用淵博的智慧、堅定的信仰教育著一代代學子。這些老一輩用一生踐行著自己的信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長期而復雜的新形勢下,向榜樣學習就要毫不動搖地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始終保持和自覺踐行對黨的絕對忠誠,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行動準則,以黨的事業為出發點,以為黨貢獻、為人民奉獻為已任,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
有一種榜樣叫敢于擔當、至誠報國。有人選擇了鷹擊長空,有人則選擇了扎根山區。雪東村的第一家加工廠,第一個施工隊,到第一個繪畫技能合作社,34歲的尼瑪江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貧困山村實現增收150萬元,把自己的火熱青春,奉獻給了貧困山區。學習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真正做到深入到群眾中間、感受群眾冷暖、了解群眾疾苦,不斷接受思想的洗滌砥礪,在服務群眾中接地氣、做實事、辦好事,真正把“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作為自身行動標桿,不斷鍛造自身的品質,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成長為一名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合格黨員干部。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讓我們以榜樣為指引,鍛造復興力量,銘記初心,艱苦奮斗,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投入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征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