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與繩的故事篇一
夜晚,天空中繁星點點。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聆聽著窗外熟悉的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不覺間,思緒飛回了多年前的夏夜。
不清楚是多大的時候被媽媽送到姥姥家的,只記得小的時候藏在姥姥的故事中長大。姥姥笑稱自己“肚子里裝滿了故事”,我對此也一直深信不疑。每夜,姥姥都會講森林里的故事講給我聽,聽著聽著,便在銀閃閃的目光中安然睡去。在夢中,有種花生的小猴子和種西瓜的大熊,有霸道的大灰狼和窩囊的小羊,有機靈的小兔子和倒霉的長頸鹿……夢著、夢著,我長大了。
終于認識了幾個字,便在姥姥家的小店里淘出各種五顏六色的書。雖然與大部分的字素不相識,卻總是不厭其煩地一趟趟跑去問姥姥,姥姥便耐心地教我每個字的讀音。就在這不停的問與教中,我了解了三毛流浪的經歷,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咕咚的來由……問著,教著,我又長大了。
再后來,我便熱衷于電視與小說中的故事。依萍與書桓的情誼,楊過與小龍女的堅守;再到云海和雨蕁,晴川和老八的恩怨;以致與后來百草和若白的關系,明曉溪和牧野家族的去從,凡此種種,都曾緊緊地拴住過我的心。然而對兒時姥姥的那些不知來由的故事,卻從未忘卻。
如今,我心中卻慢慢地裝著自己的故事。小小的心中,回憶的總是些兒時的戲劇性的場景。記得小時候,姥姥在夜里哄我入睡,記得姥姥大中午帶我去幼兒園做游戲,記得姥姥抱著因為淘氣而把膝蓋磕得稀爛的我去醫院,記得姥姥堅決不讓咳嗽的我吃冰糕,記得媽媽接我回去的時候祖孫倆依依不舍,抱頭痛哭……小時候的故事就像是一場戲,主角是姥姥和我。
我們都是生活在故事中,故事其實就源于生活。生活中總有無數的巧合,將這些巧合記錄下來,其實也就成了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著自己的故事,又何必去熱衷于別人的恩怨?也許,在你瘋狂地追求著別人轟轟烈烈地足跡的同時,別人正在默默地被你的故事所感動。仔細看看,每個人的故事內容大致都是如此,無非是親情、友情、恩情、愛情……我們不必要干預別人的經歷,只要默默地寫好自己的故事,就夠了。
那一段日子里,有我與姥姥的故事,已經足夠。
我與繩的故事篇二
學校像個大家庭,我融入這個家庭快一年了,她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也改變了我許多。
我是一個膽小,害羞的小姑娘,為了鍛煉我,媽媽給我報了這里的管樂班。管樂,雖然我對她不是很了解,但是還是充滿了好奇。
當我第一次拎著這個有我人搞得圓號箱怯生生地離開媽媽走進校園時,一聲聲“同學早”讓我倍感一陣溫暖。花園似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老師和同學的招呼聲讓我很快融入了這個家庭。
老師是這個家庭的重要成員。班主任數學老師扮演著媽媽的角色,讓大哥哥德他來做這個角色可真有點困難:初來時,我們都是小學生,還沒有一點作中學生的觀念,整天鬧哄哄的。
他可是嘗盡了酸、苦、辣。努力的,不屈不撓的把我們培養成中學生,讓我們感悟了人生不少知識,培養我們怎樣去做個“人”。
語文老師是一個慈父,他是一個特級教師,他講的課我們可要聽了。課堂上的她總能把我們帶進課堂里,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課本里山水的秀美,奇特的民族風情…他親切、祥和的面容讓我們倍感溫馨。我放棄了膽怯,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教我們圓號的專業管樂老師是個很時尚的老師,平時對我們嘻哈,但教起課來取一絲不茍,十分嚴厲,讓我哭多不少鼻子。可同時我的進步也不小,從不識樂譜一無所知的我,到現在能吹上幾首曲子,老師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一個口形一個口形地教,一個一個的更正。花了不少的心血。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辛勤的老師們,他們都有一顆負責的心,他們用一顆顆真誠的心來培養我們,鼓勵著我們走向成熟。
雖然,我在學校的實踐這個大家庭的時間還不長,但我已深深地愛上了她,大家庭里的故事很多,那是無法講完的;大家庭里的任務也是有很多,我只是略寫了幾個;大家庭里的活動也有很多,在這里的每一個活動都會讓你受益匪淺,開拓我們不少知識。如果你對這個大家庭感興趣的話,不妨請你也來到我們這里,親身感受一下。象形你也會對這兒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與繩的故事篇三
春天是懶洋洋的,清早起床后還會繼續迷迷糊糊不在狀態,同時,又是擁有活力的。大地四處在生長,一個個生靈舞動著纖細的腰肢,舞出一種病態卻有堅韌的姿態;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色中遮掩著嬌艷的紅,她們羞答答地躲藏到那幾片綠中,生怕叫別人看到了自己的模樣;天空越發湛藍,白云更加柔軟,春天的美好在我眼里好像都是為了它而存在。
我喜歡風箏。是的,各式各樣,無一例外。
小時候對風箏最初的印象,是我們曾經那個并不寬敞還有點陰暗的雜物間中一臺舊冰箱上的老鷹樣子的風箏。對于那只風箏,直到現在還記得特別清楚:勾人魂魄的褐色鷹眼,橙紅色的鷹嘴刺激著它面前的人,偌大的翅膀敞開,羽毛上的顏色每片我都能記住,歲月在它雪白的腹部留下了淡黃的印記。再美好的東西都會消失,不久,那只風箏的骨架散落了,也就漸漸退出了我的生活。
我在長高,我在長大。不久,我不再滿足于坐在廣場的石階上看風箏,向父母表示了自己想要風箏的愿望,于是我擁有了其實是真正意義上我的第一只風箏。
開始放啦,放啦!第一次放風箏不管是成功還失敗,總是興奮的。小時候哪里會想那么多事,做任何事都是怎么開心怎么來。看著那只屬于自己的風箏飛到天空中,當時一定是激動的不得了吧!其實,那還是放飛了自己的童年。
五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做風箏,雖然是簡單的,單純只是能飛起來的小風箏,卻也讓我興奮了一把。教我扎風箏的是我的一位語文老師,烤制骨架,選擇棉線的顏色,繪制風箏的皮面,其實她并不是單獨教我一個學生,一大堆學生坐在那里,但我覺得就像沒有人一樣,只有自己在享受由風箏帶來的樂趣。
時間過得很快,我已經踏入了中學的門檻,向一個新的領域進發,學科加了好幾門,學起來也吃力了很多。春天又到了,可我卻不能再像小時候一樣沒有顧慮去玩耍了,我現在走下的每一步都得保證為我自己負責。
風箏在我心目中就是希望!遠向前方的希望!好像有了它我就會堅定自己心中的目標,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