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徜徉在鄉村的阡陌間,人們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受著公平正義的社會給自己帶來的福利。每個人,不論性別如何,都能享受發展帶來的機遇,獲取勞動創造的收益,擁有奮斗得來的幸福。
然而7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解放前,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是壓在婦女身上的一座大山。這種落后觀念剝奪了婦女的自由,打壓著婦女的社會地位,讓中國婦女們不能和男人一樣被平等對待。
那時,在申紀蘭的家鄉,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有一句流傳甚久的說法——“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這個說法的時候,申紀蘭都很生氣。
1951年,正值解放初,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被選為副社長。當時社里勞動力短缺,社長李順達鼓勵申紀蘭發動婦女下地勞動。
“動員婦女真難呀!”回想剛開始那段時間,申紀蘭非常感慨。那年才20出頭的她,很快召開了農業社婦女大會,動員村里婦女下地干活。可是到會的還不到一半人,就連那些過去婦救會的積極分子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申紀蘭只好挨家挨戶去說服。不僅男人們不支持,就連婦女們也覺得出來勞動不如在家看孩子給男人做飯,工作進行得很艱難。
突破口的打開,始于一位叫李二妞的村婦的改變。
李二妞是村里出了名的“不出門”,手腳慢不說,對村里的事情也沒什么熱心。要是能讓李二妞下地,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了。想到這,申紀蘭起身去了李二妞家。
剛開始,對于申紀蘭要自己下地這件事,李二妞是很抗拒的。
第二天,李二妞真的扛個鋤頭下地了。原來婦女們都不相信她能來,一看連她都來了,全村婦女也就都下地了。
然而,即便人都來了,積極性還是不高。
“我黑來(方言:夜里)就想,婦女們不想出來,除了男人們阻攔之外,覺得掙不了幾個工分也是個重要原因。”當時,婦女都下地了,可是掙的工分還是“老5分”。那時候10分算一個勞動力,兩個婦女只能算一個男勞力,所以婦女只能記5分,這按性別劃分的不公道的計分方式,讓婦女們沒什么干活的勁頭。
只有男女同工同酬,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申紀蘭決定在村里組織婦女和男人比賽。
以在地里撒肥為例,以前都是婦女們裝肥,男人們撒肥。撒肥是個技術活,不容易撒勻,申紀蘭和婦女們下定決心要在這里跟男人們比一比。他們各要了一塊同樣大小的地,比誰能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要贏在體力和經驗上有優勢的男人,關鍵在于使巧勁。在申紀蘭的帶領下,女人們先把地劃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進去的肥料又勻又實。不到晌午,女人們就干完了自己的地。
反觀男人們,他們是干一干,歇一歇,抽袋煙,到晌午也沒干完。一看婦女干完了,他們有些后悔,后悔不該抽那幾袋煙。回憶到這兒,申紀蘭笑著說:“婦女們不吸煙,不耽誤功夫。”第一次,女人們掙到了10個工分,和男人一樣多。
就這樣,男女同工同酬,在這個中國太行山腳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實現。申紀蘭也因此當上了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8月10日,臺風突襲,因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途遇山體塌方,我們的好同事、好戰友李夏被泥石流奪去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李夏同志理想信念堅定,心里始終裝著入黨誓言,不畏艱難,于生命之不顧,用以身許黨許國許人民的錚錚誓言,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李夏同志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危急時刻,奮勇向前,展現出舍己為人,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用生命鐫刻出無悔青春。
李夏同志作風硬朗,真抓實干,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以來,快查快處問題線索80多件,聚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展專項清理和治理,追繳違規違紀資金2萬多元,用忠于職守的硬實作風,詮釋了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的忠誠、干凈、擔當的優秀品格。
李夏同志走了,但他的英雄事跡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涌現,他以身許黨許國許人民的英雄氣概,教育我們要時刻牢記入黨誓詞,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一個忠誠的紀檢監察干部。
他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格盡職守的優良作風,激勵著我們紀檢監察干部要聚焦主業主責,學而思罔,開動腦筋,不斷創新監督方式,提升執紀水平。以鍥而不舍的決心,查處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整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信訪領域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務實的作風回應群眾訴求。
他心系群眾,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激勵我們紀檢監察干部,當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洪勞災害、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時,要敢于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全力以赴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群眾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他始終把群眾訴求放在第一位,主動深入村組戶,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愁心事,他這種群眾利益至上的服務理念,引領我們紀檢監察干部要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心服務,為民謀利,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求,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應群眾、取信于民。
李夏走了,但他微信個性簽名“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的光彩人生寫照,激勵我們紀檢監察干部要把楷模的不朽精神植深內心,轉化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際行動,在服務于城市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建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中,找差距,抓落實,用忠誠信守誓言,用盡責任展現實干,用擔當踐行諾言。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著一個小女孩,身旁放著一把鐮刀和籮筐,望著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地說,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么了?她哭著說,想讀書,可家里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張桂梅的心里,她覺得應該給山里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讓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中。
于是,這個15歲便跟著姐姐來到云南參與“三線建設”的外鄉人,經歷了生死一線間的重病教師,創辦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云南華坪女高。建校12年,張桂梅和她的教師們帶領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張桂梅說。
1800多名貧困女孩走進大學
20__年高考成績出爐后,張桂梅有些不滿意。
盡管,這所免費女子高中,已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8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今年華坪女高的高考成績‘兩頭’比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對歷屆較多,但今年達到專科成績的學生也多,達9人之多,往年就兩三個。”張桂梅說。
作為在云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學生成績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后的時間里,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并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初三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住院接受手術。
手捧著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由青海省國資委黨委主辦,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承辦的尹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于8月12日上午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青海省副省長,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黎明聆聽報告會并講話。
青海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辦公廳領導和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省委機要局、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等部門的領導出席報告會。省經信委、省國資委領導班子成員和兩委黨員干部,省屬18家出資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和分子公司主要負責同志以及黨員職工代表800余人參加了會議,近5000人在場外通過掌上直播收看尹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還邀請了尹磊同志的家屬、生前好友和省垣新聞媒體的記者。
會上,青海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省國資委副主任、省經信委黨組成員陳志忠致辭,簡要介紹了尹磊同志生前事跡,并強調了召開尹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的目的與重要意義,希望尹磊同志的先進事跡能夠激勵大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一場報告會、一冊宣傳頁、一部宣傳短片、全程掌上直播,為大家展現了尹磊同志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紀檢干部堅守礦山一生的對黨忠誠、堅守一生奉獻高海拔礦山、堅守一生的擔當盡責、堅守一生的克己奉公、堅守一生的艱苦奮斗的工作足跡和光輝形象。
會上,來自錫鐵山、西藏、四川、內蒙等地區與尹磊同志共事多年的同事、同學、下屬與家人組成的宣講報告團,五名成員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回顧了尹磊同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講述了尹磊同志如何從一名普通駕駛員成長為紀委書記30年的工作,從青海到西藏,從3000米到5000米的海拔,從西部礦業錫鐵山分公司到西部礦業西藏玉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歷程與思想升華,完整地展現了他30年如一日奉獻在高海拔礦山、用生命堅守信念的故事,情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再現的一個個生動感人情景,讓大家看到了一位新時期共產黨員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時代風采,感受到了以海拔丈量出的企業忠誠,用青春與生命書寫青藏高原精神。樸實真切、感人至深的講述,幾度哽咽,臺下聽眾幾度淚下,在場人員無不動容。
王黎明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聆聽了報告團的宣講,我們被尹磊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報告團用充滿感情的宣講,使我們思想受到了教育,心靈受到了凈化,精神得到了洗禮,人格得到了升華。尹磊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品質,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為國有企業全體黨員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省國資委黨委號召省經信委省國資委和省屬出資企業全體黨員要向尹磊同志學習,學習他忠誠為黨、堅定信念,扎根高原、艱苦奮斗的崇高品格;學習他愛崗敬業、勤于思考,勇挑重擔、敢于擔當的優秀品質;學習他清正廉潔、甘于清貧,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他達觀開朗、樂于助人,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樂觀精神。自覺把共產黨人崇高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深處,付諸于行動之中。
王黎明對于學習尹磊同志先進事跡提出四項要求:一是要學精神,悟精髓,更全面、更廣泛、更真實、更準確地宣講尹磊同志先進事跡,不斷把向尹磊同志學習活動引向深入。二是要立足學,著眼做,更踏實、更聚焦、更具體、更嚴格地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把學習教育引向深入;三是要抓根本,揚優勢,更堅定、更重視、更靈活、更扎實地加強黨的建設工作,不斷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引向深入;四是要抓改革,謀發展,更聚力、更進取、更創新、更堅實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把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王黎明強調,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力推進“三個扎扎實實”,奮力實施“三區”建設。讓我們以尹磊同志為榜樣,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進一步堅定信念信心,提振士氣、攻堅克難、銳意改革、奮力拼搏,為國有企業保增穩產、扭虧脫困、深化改革,為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推進“三個扎扎實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報告會結束后,王黎明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辦公廳領導和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省委機要局、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省國資委黨委等部門的領導在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領導的陪同下慰問尹磊同志親屬及報告會宣講團成員。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發展產業并非易事。前些年,瀾滄縣曾大規模推廣種植核桃樹,竹塘鄉就種了7000畝。不料,核桃樹長得挺好,但是掛果很少。
“既要用好我們的科技成果,也要和這里的自然資源結合。”朱有勇抓住這條主線,通過對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科學分析,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里具備發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優越條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種,第二年三四月份收獲。“這個時候能產新鮮土豆的地方很少,瀾滄縣可以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新鮮土豆產地之一,收購價格也比較高。”云南農業大學教師黃惠川開始向村民作介紹。
“一畝地,一百天,一萬元。”專家們掰著指頭給村民算賬,村民將信將疑。
20__年冬天,扶貧隊員找上村民劉金寶,動員他種冬季土豆。劉金寶嘴上答應,結果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種子。
朱有勇只好找到村組干部,一起在蒿枝壩組的100畝地里,搞起了示范種植。
20__年春天,示范基地迎來豐收。通過測產,最高畝產4.7噸,平均畝產3.3噸。按照每公斤3元的收購價,平均每畝土豆收益近萬元。
消息傳到劉金寶耳朵里,他決定拿出2畝地種土豆試試。再一年開春,他家地里長出了全村的“土豆王”,一顆足足重5斤。
到了20__年冬天,沒等扶貧隊員上門,劉金寶把自家10畝地全部種上了土豆。
這一年,瀾滄縣冬季土豆已推廣種植3200多畝。
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見到衙前農村小學校的老師謝文琴時,她正和班里的孩子們親熱地聊天,聲音帶著老師標志性的沙啞。難以想象,眼前這位精力充沛的女老師,2019年時就被查出患了腦腫瘤,進出手術室兩次的她說,經歷過生死才明白什么最重要。
時間的年輪跨越到了2019年,當時,年級組的兩位語文老師先后因車禍及身體原因請了假,兩個班的語文課懸在了半空。學校心急如焚,一方面協調著老師們的課務,能頂一節是一節,另一方面忙著找代課老師。但是在這個時間段,要找到合適的代課老師也并非易事。三天下來,家長們也急了。謝文琴當時已經懷孕7 個月,她主動找到領導,堅持接下了那兩位老師的語文課。
距離預產期還有一周時,謝文琴去做產前檢查。醫生建議其入院待產,但第二天,孩子們就要期末考了,放心不下的謝文琴簽下了“責任自負”的承諾書后,再一次回到了講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