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元宵節手抄報篇一
1、【祝】福深深隨心起,【元】春開花迎新喜,【宵】夜長明燈籠耀,【節】日歡樂展笑顏,【快】心遂意報喜訊,【樂】享湯圓美夢圓。祝元宵節快樂!
2、正月十五月兒圓,正月十五湯圓圓,短信祝福到身邊,祝你事業一年勝一年,好運好事喜連連,小日子過得甜又甜,元宵節幸福又團圓。
3、正月十五月兒圓,月兒圓圓心里甜,甜甜美美吃湯圓,湯圓象征家團圓,團團圓圓過新年。恭祝您全家元宵節快樂,幸福永遠。
4、走過歲月,品味友誼;傳遞思念,送上祝福:新春的每一陣風吹過,都有來自我的衷心祝福,月光的每一寸照撫,都是我牽掛的囑咐:保重自己,珍愛生命,快樂如月之永恒!元宵快樂!
5、祝愿你的幸福是一碗溫馨的湯圓:看起來甜甜蜜蜜,美麗誘人,咬一口香香甜甜,溫情滿滿;吃下去嘴角上翹,心滿意足;元宵節快樂,別忘了吃湯圓哦!
6、月滿蒼穹獨自圓,家家戶戶吃湯圓。手持花燈卷門簾,煙花浪漫已滿天。腳踏清輝甚悠閑,拜親會友很隨便。游燈成排成串串,小巷曲曲又彎彎。明月當然故鄉圓,快樂元宵在人間。元宵快樂!
7、月亮圓圓的天上,燈火圓圓的晚上,花兒圓圓的樹上,湯圓圓圓的桌上,幸福圓圓的路上,到處都有團團圓圓的美滿。送你一個圓圓的祝愿——元宵快樂!
8、月兒圓圓似你臉,湯圓圓圓似你眼;親一親、品一品,一生一世只愛你!愿我們永遠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元宵節快樂!
9、月兒圓圓人兒圓圓合家團圓,湯圓圓圓心兒圓圓花好月圓,祝福圓圓情誼圓圓面面圓到,幸福圓圓甜蜜圓圓珠潤玉圓。祝元宵心情圓圓美美人生圓圓滿滿。
10、放掛鞭炮,鴻運當頭;懸盞燈籠,喜氣洋洋;舞陣龍獅,氣勢如虹;吃口湯圓,其樂融融;品杯美酒,神采飛揚;發份祝福,情深誼厚:祝元宵佳節快樂非常,幸福無限!
高中元宵節手抄報篇二
元宵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如何為該節日制作一份手抄報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手抄報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午夜人散盡,花好月圓家人團圓,群燈吐艷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愿,網中情緣愿夢“圓”。
2) 我用十分誠心,九分真心,八分愛心,七分舒心,六分適心,五分開心,四分小心,三分用心,二分童心,一分盡心煮碗湯圓送給你,祝元宵快樂,永遠開心!
3) 元宵佳節喜來到,我心問候來報道;送碗湯圓甜你心,快樂健康好運連;為你寫幅財對聯,財源滾滾隨你來;綻放煙花思念美,友誼長存心溫暖;祝福朋友樂逍遙,幸福平安闔家歡。元宵節快樂!
4) 元宵佳節吃湯圓,圓圓的湯圓心里甜。平安吉祥餡里藏,聲聲祝愿隨它傳。友誼真情碗中轉,人人快樂笑開顏。祝你元宵節快樂,生活圓圓滿滿!
5) 元宵到,元宵鬧,花燈猜謎生活俏,思念此刻在歡跳,祝福立馬來報到,好運特地來關照,幸福常伴常微笑,歡欣襲來歡樂傲,萬種如意陪元宵。元宵快樂!
6) 正月十五鬧元宵,大街小巷人如潮。各色燈籠門前掛,猜謎的人兒真不少。空中飛翔孔明燈,聲聲祝愿隨風飄。熱熱鬧鬧舞龍燈,人壽年豐鳴鞭炮。祝你元宵佳節人團圓,快快樂樂無煩惱!
7) 正月十五鬧元宵,大燈籠高高掛,喜氣洋洋送祝福,祝君日子越來越紅火,親人團團圓圓,錢包圓圓鼓鼓,身體健健康康,年年吉祥如意,歲歲平平安安!
8) 我把無限的祝福綻放在美麗的月光里,無邊無際穿越遙遠的天空,祝月圓湯圓情緣,愿夢圓!元宵節快樂!
9) 月兒圓圓掛在天上,元宵甜甜咬在嘴上,祝福深深寫在心上,祝我的朋友:月圓人圓事事圓;人安家安事事安。團團圓圓每一年,平平安安每一天!元宵節快樂。
10) 月兒圓,寄托著我的無數思念;湯圓圓,包裹著我無限的祝愿;夢兒圓,蘊藏著我無窮的掛戀;短信的詞圓,愿幸福伴你走過一年又一年,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
作者:美白
花燈,龍燈,舞龍,舞獅。
風花雪月的季節。
熱鬧的必然。
元宵,湯圓,甜酒釀,甜,甜,甜。
臘肉,香腸,十里飄香。
八寶飯,臘八粥,白糖西米湯。
生活的鞲火,強過擁抱。
梅花香味的棉花被,軟棉棉。
菊花蠶絲枕頭,暖暖和和。
鬃樹的藤床,五花大綁的繞在我心中。
動畫片一樣的美麗向往,夢里都化滿了掛滿紅寶石一樣的冰糖點點蜂蜜。
要多遠,無處可問。
甜。
田。
填,填滿往年失落的一切……
高中元宵節手抄報篇三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與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高中元宵節手抄報篇四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游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現了“圓子”,此后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高中元宵節手抄報篇五
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吃完飯,紛紛都出來看花燈、放煙花、炮竹、一起賞月,可好玩了。以下是元宵節手抄報,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又是一年的元宵夜,抬頭仰望夜空,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遙遠的夜空,月兒圓,人兒缺,忽然想起已數載未在父母的旁側共度元宵夜。一時間,鄉思驟起,不知道家鄉的月是否也這般圓亮,已是兩鬢斑白的父母,此刻也許正倚窗對月嘆息,想念遠方的游子。
一枚枚靚麗四射的煙花,打破了夜空的寂靜,也打破了我思鄉的情愫。煙花點燃的一霎那,響徹云霄,震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扉。那美麗的煙花,好似火樹銀花隨瀑布從天而降,晶瑩發光,惟妙惟肖。又好似交織的彩綢燦爛如星,灑脫自如,耀眼奪目。天涯為之狂歡,海角為之喝彩,人們為之感染,紛紛不約而同的舉起手機,拍照錄制這激動人心的美麗時刻,無疑是讓自己的心情更加充實完美。
是呀,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夸張的說,就像煙花爭先恐后綻放的拼勁,為了展示自己的完美,不顧一切的綻放,怕被現實瓦解,怕被時代淘汰,所以不顧一切去追,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因此,人們已經忘了生活的真諦,每天疲于奔命,穿梭在城市的樓宇中。
我覺得,人們不必那樣浮躁,有夢固然可貴,但是品味生活更是尤為重要,名利財富都是身外之物。我們要享受生活,品悟生命,哪怕煙花易冷,我們也要學會堅強,活出屬于自己的那份陽光。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成長,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機遇,存在過,何必計較得失,盡力就好,讀懂自己才是強者,就像煙花那樣,耀眼過,燦爛過,哪怕是一霎那,也不孤單。
來去匆匆,但是留下的是光的印記,是亮的魅力,瞬間的美麗也會讓人回味,回味人生,回味生命,人生短短幾十年,猶如煙花有靚麗,就有暗影,何必不珍愛生活呢!所以,我想說,人生走一回,有生命完美就燦爛,就不寂寞!正如有煙花打造美麗,煙花就不孤單。因而,我們要放棄浮華的心態,用心去品味生活的點滴,用情去享受人生的滋味,活得灑脫一些,活得真實一些。
元月十五,早晨還下著小雨,下午天氣卻頗好,金燦燦的陽光,在湛藍的空中,照耀著大地。夜里,天空中的皓月懸掛著,倒映在一雙雙明眸里。小城的街燈明亮,夜色不再黑暗。八二三東路,彩燈亮著各自的光芒,吸引著人流爭先觀看,擁擠欣賞。
花燈設計獨特,年年有新穎,歲歲有創意。今夜它們閃亮登場。“元宵花燈迷人眼,形態寓意各不同”,有龍鳳騰翔,有玲瓏寶塔,有春字座燈。國泰民安中,它們仿佛在揮手招呼著人們,各自燦爛地競相綻放在夜色中,放出牽引人群眼睛的亮彩。
今晚,我特意騎上樸素的自行車,踏著輕松的節奏,行走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路中,閱讀著一張張觀燈賞燈的臉孔。他們有笑語盈盈的,有歡聲片片的,有成群結隊的,有攜手默契而行的,有默然無語前進的。
在人山人海里,小轎車只能在路上爬行,小心翼翼地,時不時停下來,以等過往的人走過。摩托車閃著無言的燈光,在穿梭,在人流縫隙里尋路,左搖右晃地慢慢地推進。車燈,街燈,花燈在各自亮著,點綴著小城的熱鬧與繁華。
人流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衣著得體,穿配時尚,落落大方。他們,有的在猜燈謎,細細思量,有時在突然間頓悟“謎底”,自信洋溢在心間,得意呈現在臉上;有的對著花燈贊賞有加,一縷縷欣慕之情飄散在空中,為花燈的魅力增色不少;有的拿起照相機,拍下精彩的畫面,體驗正在飛揚的激情,抒發著身同感受的情思,品嘗著難得的流連忘返之味。
十五鬧元宵,夜色成了一片迷人的風景。燈光輝煌了自己的光彩。都市的節奏迷亂了一顆顆激動的心,在此起彼伏地溫暖著人們。耳中不時傳來鞭炮和煙花的響聲,震天動地中,亮光在閃爍。煙花爆出一陣陣絢麗色彩,多姿多態,牽引著走動的眼睛,給夜色帶來了一片震動人心的吶喊。從這里到那里,從那邊到這邊,把孤獨撇開,讓熱切激起,述說著小城的光華。
男男女女走在路上,是一道流動的景色,給元宵夜帶來了生機勃勃,響起了沸沸揚揚的場面。人群翩翩然而行,尋找佳節里的樂趣,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味,五彩繽紛。
在朗朗乾坤,在人們的安居樂業中,小城形影永不孤單。人們在歡呼,在雀躍,在言語,在歡笑。小城整潔的布局,平坦寬闊的路面,亭亭玉立的綠樹,亮閃閃的燈光,再加上元宵夜里花燈的參與,小城的人們沉醉于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夜是何夜。
我騎自行車走在回家的歸途中。誰與誰同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顆顆感受相同的心思,是一顆顆活躍而安寧的心境,是一片片置身于元宵夜的喜氣氣氛。小城的溫度在上升,沸騰的熱度在傳遞,人們的熱情也在相互感染著。
元宵夜,在溫馨的家里,在團圓味濃厚的空間里,人們煮著令人向往的元宵,吃著甜甜蜜蜜的湯圓,幸福在彌漫。圓圓的元宵,吉祥又如意的節日氛圍里,月圓之夜,月明大地之時,暗中涌動著一絲絲的安慰,一些些的溫情,一縷縷的祝福。
元宵夜,棲息在明亮的角落里,停留在喜氣洋洋的心里。人們久久回味,久久思量。它在和諧中度過。人們總在不時流露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滿足。
翻開漢文化節典,尋找元宵節的味道,一曲遠古的傳唱,扯出字麗墨香,偷遛古院書齋,彌漫千古歷時,煙薰我空下,隨影古風長衫,披發持笛,酌酒獨醉,低吟輕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這曲調雖有些空落、惆悵,然更有那人卻在火闌珊處的驚喜,全然沒有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詩里的那種憂傷之感。
我不知道,古人為何要落愁牽絆在元宵節,抖落那一抹情憂?難道情為何物即是凡間落塵。不惑的心緒在打結,心逐隨節典指引,讓思靈去看今朝一些古地的元宵節,以此來疏散自己的被染情懷。
輕步元宵鬧街,穿梭各地燈會,花燈寄寓,元宵燈詩、燈聯、燈謎、歌謠、傳說氤氳上揚,看北京燈市、湖北勝芳燈會、安徽大邵村蛇燈、山西掛花燈、河南陜縣社火表演、寧波石浦魚燈、山東淄川放河燈、陜西秧歌、江蘇武進“照田財”、杭州民間齋素誦經、江西新建竹燈掃墓、湖北云夢“照絕地蠶”、武昌“龍換酒”、湖南常德椒湯、 四川元宵“四偷”(偷湯圓偷青偷檐燈偷紅)、開縣元宵對罵、福建邵武廟宇繞境迎香、南部兒童相互擲石、廣東佛山過通濟橋、佛岡民間互擲豆腐、貴州松桃苗族“滾龍”、云南云龍迎三崇神和立棚祭祀等等,好一派祭典去邪人歡祈福鬧元宵景象。
張燈結彩、獅舞龍騰、彩扇翩躚熱氣沸騰,元宵姑娘、皮影相思、破鏡重圓、燃燈七盞、雙喜臨門古味意長,而猜燈謎、玩雜技魔術、耍龍燈、踩高蹺、跳秧歌、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祭門、祭戶、逐鼠、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等,直觀感受古訓、家訓、鄉規、民約,薰陶接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真是年味最濃是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