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一
1942年-1944年,空氣中彌漫著戰爭的硝煙。法西斯向無辜的猶太人民,伸出了黑暗之手,讓原本安逸和諧的猶太民族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時期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安妮從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1日,她把這本日記取名“吉蒂”。真實地記載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法西斯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在這期間,多虧了他們的4個保護人,不顧自身安危地幫助他們。最終,他們遭人出賣,被德國黨衛軍和荷蘭綠衣警察逮捕,送往“死亡魔窟”——集中營,并把他們的所有財務洗劫一空。最終,三個家庭,8個人,只有安妮的爸爸,奧拓·弗蘭克活著從集中營里走出來。安妮被傳染上了斑疹傷寒,在集中營里悲慘的死去。她終究沒能看到日記公開發表的那一刻。
安妮在日記中說道:“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能看到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句話,不禁讓我動容。是啊,只要還有一絲希望的曙光,我們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去期待明天璀璨的日出。
安妮在那樣惡劣的環境都能夠活得如此樂觀,如此充滿希望。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的我們,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就更加應該保持樂觀堅強、積極向上的形態去迎接明天日出的洗禮!
猶太人被一切極盡惡毒,慘不忍睹的手段給折磨,一切,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為什么猶太人就要受到歧視?受到這樣的對待?這太不公平了。令我氣憤的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為法西斯賣力,做著喪心病狂的事。
種族歧視。這種封閉的思想觀念,直至如今,也未完全消除,我希望,人們不是以膚色,而是以品行來評判一個人的優劣。
安妮在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美好的愿望,終究成了現實,雖然她的肉體已飛向幸福的天堂,但她的精神,她真摯的文字,已深深烙刻在世人心中!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二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里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書籍是人類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說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的確,書對人類真是太重要了,這點我有所體會。
以前,我不大喜歡看書,總要在老師布置的看書作業或者在媽媽陪我一起看的情況下才看書,但是,有三次的經歷讓我改變了看法。
第一次、我寫作文,不知如何下筆,媽媽也不在家,我急得像無頭蒼蠅。這時,我想到了書,我翻開一本《好詞好句好段大全》。我閱讀了里面的好詞好句好段,茅塞斷開,很快完成作業。于是,我愛上了看書。
第二次、我在做閱讀題,忽然有一道關于科學宇宙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我想起媽媽曾經給我買的一本《奇澣宇宙》。連忙從書架上取下來查閱,結果我找到了答案。書又一次幫助了我,我又愛上了他。
第三次、學校舉行了看書比賽,毛老師在班里布置了一個讀書一角,可漂亮啦!以后我一有空就往那里鉆,捧起書津津有味地閱讀,書本里的故事精彩紛呈,吸引著我,漸漸的書成了我的好朋友。
我愛讀書,因為書能增長我的見識。通過讀書,我知道了一份耕耘,一分收獲。一個人讀的書越多,他的視野越開闊,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讀書給我帶來的樂趣是無窮的,讓我們在書海里成長,感受書中的樂趣吧。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三
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眨眼的功夫就看完了著名女作家“楊紅櫻”寫的《親愛的笨笨豬》這本書。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
這本書從主角——笨笨豬和小伙伴玩秋千時舍己為人;幫鴨媽媽賣鴨蛋;在一次野餐中不計前程的將自己的食物全部分享給大家:幫殘疾的鹿妹妹又重獲自由;讓以前兇惡的大灰狼和狐貍一家和別的動物們成為朋友的一些事。
反映了主人公“笨笨豬”那種樂于助人、善良、寬容、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還有樂觀的優秀品質。
記得有一次,在考試時,我忘了帶圓規了,就向我前面的同學借了一下。那個同學很樂意借給我,我也很是感動。從那以后,一有人向我借東西,我也會借給她。
因為我知道,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別人幫助了我,那就是雪中送炭。
如果別人沒有幫助自己,我的心情會很失落的,所以我也要學習“笨笨豬”樂于助人、善良、寬容、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同學們你們也要學習哦!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四
歷經磨難的高爾基說過:“書使我們變成了幸福的人。”讀書給我帶來了雋永的樂趣,奮斗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心情的寧靜,精神的慰藉。書是我終生的伴侶,親人、朋友可能離我而去,而它卻在流逝的時間中一直陪伴著我,用它的智慧澆灌著我的生命。
書,為我打開了一扇與古人交流的門,在它的指引下歷史為我洞開,我可以感受到李白的瀟灑,蘇軾的豪放,可以思索魯迅的冷峻深邃,體味冰心的意切情長。在與古人的交流中,我學到了生活的智慧,書,使我變成了精神上的富人。
書中有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裝滿黃金珠寶的茅屋,書中有永垂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轉星移,但書的世界永遠是嶄新的,我們隨時可以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一樣,去體驗書中那別具一格的樂趣。
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充實心靈,教我們明辨是非,教給我們禮儀規范,使我們有愛心和文明的.行為:相反讀一本壞書,就會使人玩物喪志,變的心胸狹隘,沒有了羞恥之心,自暴自棄。所以我們一定要像選擇朋友一樣,慎重選擇書中的摯友。
讀書帶給了我知識,讀書帶給了我樂趣,書給了我力量,書,已經成了我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伙伴。當我寂寞時,常常讓書來充盈自己,將心中的苦樂悲喜融于書中:當我低沉時,書陪我消除無助的孤獨,迎接奮斗的快樂;書教我勤奮刻苦,努力拼搏。勇敢堅強的簡愛,可憐可悲的茶花女,深深思念著沙漠與荷西的三毛,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的感情齊聚于我的書中,我開始學會用另一種眼光,另一種心情看待世界,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堅強。在書的澆灌下,我的心中似乎漾著一股清漣之水,輕盈的如池塘里綻放的一朵睡蓮,幸福又美好。
在新的時代,只有博覽群書,才能使我們的視野更寬闊,,書香作伴,才能使我們的精神的到陶冶,生活才能時刻充滿情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盡情地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充滿希望的新一代。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五
我喜歡書是從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很難忘的開端。
題目吸引了,還有就是這本書的書皮上有一行很顯眼的字:“禮物就像一根棒棒糖,打開了包裝紙,塞進嘴里,甜在心里!”。好有趣的比喻句啊!好奇的心驅使著我,于是我選擇了這本書。
剛開始我似懂非懂,但我堅持著往下看,漸漸地我能看到書中主人公的控訴和不瞞,看到了他的憂傷,進入到了他的內心深處,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流淌了下來,我的內心也在隨著主人公而波動。轉眼間三個小時過去了,第一次完完整整的看完了一本書,認真的寫了讀后感,由于我投入了一定的感情,我的讀后感得了優秀,也正是因為這次的閱讀,我愛上了書,我體會到了書中的樂趣,每次看書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同學們,書籍是最廣闊的知識海洋,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吧!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六
書的感覺真好!剛買的如新朋,輕捧手中,摩挲平滑的封皮、吮吸清香的油墨、揣測她的內涵;舊書似故人,隨意攤開略顯疲沓泛黃的紙張,燈下共享清茶,即便午夜仍不忍割舍!短文是橄欖,隨意咀嚼;巨制是碧海,先取一瓢飲!
好讀書之人幾乎無時不讀、無地不讀,甚至無書不讀,所謂“坐讀經史、臥讀小說、如廁也可閱雜耍”!他們容易讀得怡然自得,常常會忘食、忘事、忘己,也多容易物我兩忘,讀著讀著就會意會神合:或“漫卷詩書喜欲狂”或“下筆如有神”,有時甚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其實,只要讀者以“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境界,用心去體悟身邊的事物,去讀出那本無形、無字之書的精彩,一定會與讀有字之書有同樣的收獲!先賢也語“善讀書者,山水亦書、花鳥亦書也。”佛家度人:“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讀書人若能將有字書和無字書結合起來閱讀,那則是大大的享受了。
久了,讀書漸漸會成為習慣成為需要成為渴求,人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宋代黃山谷說過“三日不讀書,自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面目雖然不一定可憎,言語無味倒很有可能,這不還遇到了洋知音:莎士比亞也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呀?朱永新教授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回頭再一想那些嚴重營養不良者的黃面瘦體,倒確實有些面目可憎了!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七
今天,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剛開始還覺得不好意思,不太想參加。可參加后,沒想到讀書會這么精彩,有這么好玩!我還看到了有趣的童話劇表演呢!
首先,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的加入,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坐得端端正正,叔叔還給我照相了呢!
讀書會第一項是奧運會開幕式歌曲欣賞,歌曲的名字叫《歌唱祖國》。聽著悠揚的歌聲,我仿佛真的來到了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深深陶醉在歌曲之中。
歌曲結束了,同學們熱淚盈眶。接著,我們又朗誦了詩歌《祖國頌》,大家一人一句,朗誦得很不錯。
第三項是童話劇表演,我覺得大家表演得還可以。尤其是孟令昊表演得“熊爸爸”最像。他戴著一副黑眼鏡,邁著笨重的步子走上臺,嘴里還念叨著:“我是笨重的熊爸爸!”可搞笑了!他說話的聲音粗 粗的,重重的,語氣低沉,模仿得像極了。
最有意思的是:第四項腦筋急轉彎了。李帥成在臺上說題目,我們在座位上積極思考,大家都踴躍地搶答,就連爸爸媽媽們也專心思考,搶答了好幾個問題呢!
讀書會真有趣!既鍛煉了我們的口才,又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可好了!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八
在悲傷的日子里,書籍可以如清風般拂去心頭的陰霾;在寂寞的日子里,書籍可以如密友般驅走心中的孤寂;在失落的日子里,書籍可以如陽光般溫暖受傷的心靈……讀書,可以把快樂一縷一縷地織進生活的錦衣,讓快樂溫暖人生的每一個晨昏。
如果你問一個作家他對生活的要求,他肯定會回答:有瓦遮頭、粗茶淡飯即可,只有一件是必須的——有一方靜土供他寫作,能與他心愛的書籍為伴。這是因為這世上最大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而讀書,是精神之樂的源泉。
對于這一點,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自從踏進了高中的大門,我便像闖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宿舍生活、繁瑣的人際關系、空前繁重的課業都讓我無所適從。每天手忙腳亂地應付做不完的事情,我的生活一片混亂;考試后,看著卷子上令人沮喪的數字,我心急如焚、心神大亂……經過一個多月神經的高度緊繃、心神的極度焦躁,我終于嘗到了徹夜失眠的滋味、食難下咽的痛苦。彷徨之下向老師求助,他告訴我:多多讀書,放松心情。
于是,每天我的手上都多了一本書,或是散文,或是名著,或是哲理小記……而真正的快樂,亦由此向我走來,直至把我包圍,讓我全身心浸潤在陽光般博大的愉悅里。
在每一刻空閑,小心翼翼地拿出心愛的書,輕輕地翻開書頁,迫不及待地一頭扎進書中的美妙世界,我如癡如醉。
讀沈從文先生的散文,我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水墨氤氳的江南水鎮、古老恬美的山間小村,從他流暢而飽含深情的文字中,我認識了一位位真正的文學大家;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我迷醉于他充滿靈性的筆觸下生動的風景,被他生動描繪的一道道特色名菜引得垂涎三尺;讀徐志摩的詩,我深深折服于他滿腔柔美婉轉的情思,徹底被他對美的不倦追求打動……被這些才華橫溢的作家牽引著我的思緒,到遙遠的他方領略不一樣的美,在他們深情的筆觸中感受心靈的顫動,使我的精神接受他們高潔的心靈的洗禮,使我的心靈得到全然的放松、輕柔的撫慰,成為了我最大的快樂。
走進凄美如歌的《紅樓夢》,為黛玉的哀傷凄婉而落淚;翻開生動感人的《茶花女》,為純潔悲哀的愛情而感嘆;走進風起云涌的《戰國策》,為古賢的高風亮節而贊嘆……每一個泛著墨香的文字,每一次全心投入的閱讀,每一個與書中人心靈相通的時刻,都帶給我無比的快樂,讓我的思想不斷豐富,讓我逐漸走出了困頓,用自信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挑戰。
翻開泛著濃濃墨香的書頁,細品在時光中沉淀下來的經典,直抵作者的靈魂,與書中人進行心靈的溝通,是讀書最大的快樂。讓我們靜靜享受讀書,傾出心中豐盈的快樂,灑滿我們的世界,照亮每一個晨昏!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九
書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書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就是我們的中心,我們每天對著它圍轉;書對于那種熱愛讀:書的人來說就是一種相依為命的陪伴,是一個很好的伴侶;然而,書對于那種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甚至不認識字的農民來說,雖然不去看書,但至少也聽說過書是什么吧。
我既熱愛書籍也討厭讀書。是不是很矛盾呀?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你們只要慢慢聽我說,就會知道這個原因了。
我喜歡讀書后讓我懂得道理,讓我學會的知識,讓我在以后寫作文的時候,不再為找不到好詞好句而心急如焚。討厭呢,則是因為我有自己不喜歡讀的書,越難讀懂得文章,我越不想讀,所以也就沒耐心繼續讀下去了。我喜歡優美的句子,它們像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旋律,飄浮在我眼前;它們像夏日傾盆大雨過后的彩虹,無比漂亮;它們又像春天里的牛毛細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我喜歡散文。雖然有時讀不懂,但我依然喜歡它。它有時像鄉下的農民一般淳厚樸實,有時像有教養的淑女一般優雅迷人,有時又像城里的貴婦一般雍容華貴。
我喜歡勵志小說。它們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人們的心情洶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人們從心里感動,從心里佩服。可以讓經歷過失敗后的人們重新又看到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又重新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向前奔跑。
其實,書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只有細嚼慢咽才能把知織的精華吃到自己的大腦里,切記不得囫圇吞棗。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請同學們好好讀書,讓我們從書中收獲知識吧。
讀書心得日記匯編篇十
高爾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題記
那時的我并不明白,難道看了書就能進步嗎?考慮到每次考試吊車尾的狀況,我在爸媽訝異的目光下近于無賴似的要求逛書店,父母只好妥協,那是我第一次親自逛書店并且病態式的買了十幾本書。那個寒假我與書為伍。
但是遺憾的是我發現高爾基是個大騙子,我的分數證明了這一點,我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我很氣憤。于是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將買的所有書用廢舊箱子打包到了地下室。爸媽下班知道后,并沒有對我的行為加以評論,就這樣過了一夜。
第二天周末,媽媽讓我陪她出去逛街,這并沒有什么特別,只是媽媽帶我走的是一條我從未走過的老街,我很疑惑。最終我隨媽媽走進了一個看不清名字的書屋,原來她要帶我買書。說實話,想到我昨晚的行為我不認為還有買書的必要,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破舊不堪、標號危房的老屋,但是我沒有表示出來只是安靜的跟在媽媽身邊,順便打量著這個可以進博物館的房子。恍惚間似乎聽到媽媽說話,“或許你很疑惑這樣的一家店怎么還會存在,不過你要知道想要從書中受益,首先要做的是選對書,只有你選對了,它才能為你所用,使你進步。而選書不一定要去大書店,該有的書這里也有。但是相反的,大書店卻沒有這里的環境安靜。挑選書不是看別人拿什么你就買什么,而是你心里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書,想要從書中得到什么,而這就需要你在安靜的環境中仔細的感受到底哪本書適合你。”
是的,媽媽的話讓我想起了第一次買書的那種無方向的隨便。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從書中得到什么,只是人云亦云,想起同學說哪本好我就拿哪本,而事實上我根本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我需要的。我很赧然。那天,我回想著媽媽的話終于用我的感受買到我人生第一本真正想讀的書。
吃晚飯的時候,我向爸爸公布了這一特大喜訊,他先是高興,隨后又很認真的問我:“那么你知道要怎么讀這本書了嗎?”說實話我有點啼笑皆非,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會問這樣的問題。我說:“就是好好看唄。”剛說完,爸爸看著我的眼睛對我搖搖頭,“這樣你還是不會進步的”。我有點不服氣。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說:“雖然提到書時,我們總會說讀或者看,但是你要明白這是一種言語的說法,對于書來說它們只是一種運用的手段,你要做的是通過這種手段來感受書中想要表達給你的重要的思想和內涵,它們可能屬于書中的人物,也可能屬于書中的故事背景,還可能是作者的意向。至于到底是什么,這就需要你在看的過程中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說實話,我并不完全明白爸爸的意思,但我知道他是在教我如何讀一本書,如何感受一本書,所以那本書以及之后的每一本書,我都會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或是主人公,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每一本書想要告訴我的思想。
那么回答最初的問題,我到底進步與否呢?很高興我承認了高爾基的那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如果你還是僅限于“看”書或“讀”書的話,讓我來告訴你快化身書中主人去深切感受書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