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游戲:成語猜猜猜
二,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認識矛和盾,了解矛和盾的用途.
2,揭題:矛和盾的集合
三,初讀課文:
1,按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參考"我會填")
2,交流反饋:檢查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研讀悟理:
1,引出: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帶"然"的詞,把它圈出來.
交流板書:忽然 固然 當然
c體會發明家當時的心情,指導朗讀.
c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小結:產生想法
b發明家本來的想法有什么問題嗎
c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怎么辦呢
認識破折號;體會發明家修改自己想法時的心情,指導朗讀.
板書小結:修改想法
a理解"當然"一詞,由此了解發明家想法的延伸.
b觀察坦克圖片,認識履帶,輪子,"矛"和"盾".
c看了這樣的發明,談談你的感受.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板書小結:延伸想法
(5)歸納總結:
a把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從這里你能讀懂什么
b引導學生了解并能簡單說說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整個過程.
五,拓展升華:
1,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里的誰僅僅是指坦克嗎 引導學生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六,生字指導:盾,兵,退
穆湖實驗學校 周文婷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二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如何把長處集合”,從而發明了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分三部分敘述。敘事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楚,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教學時應緊緊扣住這些現象展開。
二、教學目標
1.運用“象形、會意識字”等方法,學習“持、坦”等6個認讀字,會寫“矛、盾、集”3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詞語,并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語境中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讀通課文,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3.通過對重點句段語言的揣摩、理解、內化,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推理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篆體激趣
1.認識象形字、會意字
問:大家收到禮物了嗎?
教師媒體出示小篆體——明、林、采
媒體出示字的演變過程,并解釋:這些字都是會意字,我們能從字形上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喜歡這些禮物嗎?喜歡就請笑納,沒有笑就表示不要哦。
(二)認字揭題,設疑激趣
老師再請大家猜猜,這是什么字(矛盾)?
(媒體出示“矛”的圖片)大家看,像不像?
(媒體出示“盾”的圖片)你們看,這就是盾。
請同學們伸出手指,跟著老師寫。
“矛”是一個象形字,中間的那一點很容易忘記。這是一個開關,古代中國的矛頭是靈活可變的。“矛”字的一撇同學們也很容易忘記,那一撇是矛頭下的流蘇,看起來美觀,還可以辟邪。
(邊說邊板書: 矛 )(“點”和“撇”加紅)
“盾”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的手舉著盾牌,后面露出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邊說邊板書: 盾 )(“目”字加紅)
再看老師寫一個詞(板書:集合)
這節課上我們要說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補全板書)
“矛”和“盾”是兩種不同的武器,他們怎么會集合呢?怎樣集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中去了解。
(二)讀通課文,檢測字詞
1.借助生字注音讀通課文,有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字詞分類檢測
(1) 持??? 鉆??? 戳??? 刺
①讀準平翹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讀成平舌音。(自己練讀,學生領讀,齊讀)
②看看這幾個詞是哪一類詞語?(動詞)既然是動詞,咱們就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吧!
③這里有兩個詞意思相近,誰能夠準確地讀出來?
④老師看大家第一個動作不好做,咱們就把這個動詞請進句子中去。請你讀讀這句話,想想該選擇哪個意思。
給出“持”在字典中的幾種解釋,讓學生讀讀文中的句子,選擇正確選項。
( 附:持:a拿著,握著? b支持,保持? c主管? d控制?? e對抗 )
⑤小結學法:我們理解詞語,有時可以做動作,有時還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據具體的語境來選擇。
(2) 坦克??? 履帶??
①讀準字音(齊讀)
②結合圖片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履帶”
大家知道履帶干什么用嗎?因為坦克是個笨重的家伙,安上履帶,能讓輪子不陷進泥土里,從而開得既快又穩。
(3)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大顯神威
①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著屏幕的提示,試著說一說。
發明家手(? )矛和盾與朋友比賽,遭到對方猛烈(? ),他用盾(??? ),還是(??? )。后來,他受到啟發,把矛的(? )和盾的(? ),發明了(? ),在戰場上(??? )。
(自由練說;指名學生試說;同桌對說。如有學生用到課文中的詞語則給予表揚。)
(三)潛心會文,品詞嚼句
1.師:我們知道,每一種東西的發明,都是伴隨著發明家一次次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請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發明家在與朋友比賽時遇到了什么問題,找到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1)學生自由默讀、思考。
(2)交流: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指名讀讀這句話,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情境。
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情景?(抓關鍵詞幫助理解,練習朗讀)
你能不能用朗讀帶給我們這種感覺?
l雨點般:從雨點般可以看出什么?
(矛進攻的快、急。注意幫助學生脫離“多”的誤區:有許多支矛向他刺來嗎?那怎么會感覺到像雨點一樣多呢——進攻的速度很快,看過去就像有好多支矛刺來)。
(朗讀練習,讀出進攻的猛烈:指名讀;男女生比較讀;齊讀。)
l左抵右擋:讓生在動作演示中加深對“左抵右擋”的理解,并進一步體會矛進攻的威力之大。
我們演示一下,現在你們就是發明家,請拿上書本先當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點般向你刺來(生做動作抵擋),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頭部、腿部……(邊說邊加快語速,以感覺激烈的爭斗場面)
師:請問你剛才在干什么?用課文中的詞來說就是——(出示卡片:左抵右擋)
根據對方的進攻方向而不斷地改變盾的位置以保護自己,就叫(出示卡片:左抵右擋)。
師:能說說你剛才抵擋時的感受嗎?(忙不過來了,快擋不住了……)
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難以招架。(板書:難以招架)
(整句朗讀練習,讀出雙方比賽的激烈)
(3)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師引讀)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發明家想到什么?
(??? 板書: 鐵屋子? )
②你怎么知道那是發明家的想法,而不是真有鐵屋子呢?(如果……就……)
③誰能帶上思考問題的感覺讀這句話?
(范讀、指名讀、齊讀)
(4)第二自然段段落學法小結
這一自然段分成兩部分寫,前一部分寫——遇到問題;后一部分寫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難以招架”還是“戳不到我啦”,發明家都是處于進攻一方還是自衛一方來想問題的?(自衛)
(1)是啊,只想到自衛。他還想到要怎么樣?請快速默讀讀第三自然段。(進攻)
(2)發明家怎么想到進攻的?
能給“固然”換個詞嗎?(雖然,盡管)練習朗讀。
(提醒學生注意“自衛”后面的逗號,以加強語氣)
(3)交流:自衛,進攻,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想法,課文中用哪個詞來連接啊?(可是)是啊,我們寫文章時,當下面的想法、做法與上面不一樣時,也能用上“可是”。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鐵屋子雖然能保護自己,但卻無法進攻,沒有獲勝的機會,怎么能和別人去比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發明家,發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2)交流:發明家想到了什么?請大家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伺機板書: 槍口炮口、裝輪子、安履帶 )
(3)練習朗讀這段話
①抓住“對了”、“當然”等幾個詞指導學生朗讀。
② 特殊標點:
課文中說用來進攻的矛是什么?(槍口或炮口)
是啊,一個破折號就是說明了這里的矛是指槍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個——雙引號。
6.鋪設階梯,說話練筆
①同學們,發明家就是這樣,遇到“左抵右擋卻難以招架”的問題,能認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里面,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解決了問題,又遇到新問題:可是,這樣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不能進攻啦!再想辦法,就這樣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終發明了坦克!
( 板書:坦克 )
②但是,在我們的文章中沒有寫清楚遇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要“裝輪子”。我們能不能像發明家一樣,試著來說一說?(多練幾個,明白關系)
。可是,。
③文中也沒有寫到裝了輪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問題,才想到了要“按履帶”解決問題。我們試著去寫一寫。
幻燈出示:如果,就
。可是, 。
(評價語中要有意識地肯定學生清晰的思路,會動腦筋會思考。)
(四)小結本課,啟發下課時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會有什么用呢?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東西的長處,又是怎樣集合在一起的呢?下節課,我們重點討論研究這些問題。
(五)整理思路,板書預設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三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 正確朗讀課文。
3.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二. 學習生字
1. 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2. 讀音:坦,讀“tǎn”,不讀“tǒng”;
持,讀“chí”不讀“cí”;兵,讀“bīng”,不讀“pīng”或“bīn”。
3. 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詩、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學習課文:
1. 讀課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可以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
2. 讀課文第5自然段,說說主要寫的什么?
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3.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4. 小結: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四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認識“矛”和“盾”。
2、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3、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商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么?(把矛和盾集合起來)
4、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指導書寫生字:“矛”、“盾”。
“矛”和“盾”本身就是一個詞語,齊讀“矛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劃自己的生字新詞和自己喜歡的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4、出示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部分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對方的來勢兇猛,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想到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英軍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嚇退了德國兵。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三]、感受比賽場面,品讀佳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原來坦克的發明源于一場比賽,誰愿意當任現場解說員,為大家現場直播?(說話訓練)
2、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描寫這個場面的。
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對比賽場面的解說與書上的描寫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覺?(體會用詞)
②讀——自由讀一讀,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
④悟——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矛如雨點般”、發明家“左抵右擋、難以招架”讀出了雙方身手敏捷、技術高超,發明家身處于十分緊張危急的關頭……)
⑤讀——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過渡:雖然只是朋友間的比賽,但依然十分緊張,就是這樣一場比賽,讓發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最終發明了坦克。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四]、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拓展閱讀
搜集閱讀發明家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聽寫詞語
(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二]、研讀討論,感悟課文
1、出示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默讀思考。
2、反饋交流:
①請大家用心去讀讀,看看你能發現什么?讀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點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寫出了盾的缺點?
b、從第一個“!”,你讀出了發明家怎樣的心情?(不滿、可惜)從第二個“!”,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怎樣的心情?(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心情)
c、你能不能把發明家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導朗讀。
d、目前還存在著什么問題?
⑵相機出示句二: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用 “如果……就……”來說說發明家的設想。
⑶出示坦克圖,自由讀第五自然段,領略坦克的神威,理解“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此時發明家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
[三]、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默讀課文,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相機出示句子: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①用心讀,反復讀,反復思考,你能讀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②交流。(師及時引導學生語言的準確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你為什么要向他學習?因為……所以……)
……
③發明家用集合的方法發明了坦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能見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頭鉛筆、雙層汽車等等。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是運用了集合的方法來發明的。
交流。(電風扇和取暖器——空調、水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
[四]、升華理解,總結全文
出示小詩:
矛和盾
尖尖矛,攻敵人。
大大盾,護自己。
矛對盾,兩俱傷。
優點集,長補短,
善利用,迎勝利。
集合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生活中集合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獲得成功的例子很多,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上、生活中,像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在自己的身上,你就會是勝利者。
[五]、課外拓展
舉辦小制作小發明比賽。
五、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為一
坦克
矛(進攻)
盾(自衛)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五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16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這堂課中,我想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也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這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也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學難點: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理解詞語表中詞語的意思。
2、讀通、讀順課文,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坦克圖,問:你們認識這些嗎?認讀:“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嗎?有誰知道坦克是根據什么發明的?(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認讀生字“集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點)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會成為威力無比的現代武器坦克呢?(板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認識它們。
2、認讀生字、詞語
3、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正音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5、質疑:學到這兒,你們最想研究什么?
預設:1、坦克是怎樣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
2、坦克是怎樣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
1、自由默讀第2——4自然段,劃出發明家的發明過程。并完成練習。
2、組內交流
3、小組派代表交流、集體完成練習
4、指名說說發明坦克的步驟。
相機教學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學們,盾太小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原因,課文中寫盾難以招架的句子寫得非常好,找出來讀讀。自由讀。矛的強進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誰能既讀出矛的厲害又讀出盾的困境。指名讀、評讀。
5、師:發明家的每一個想法都有他的思考過程,課文中有的思考過程寫出來了,有的沒寫,看誰也能當個發明家,把課文的思考過程補充完整。學生再次默讀課文。
6、個體交流體會發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學,能根據自己的需要,索取別人的優點,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自己所用。
7、指名復述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
聰明的發明家就這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了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了矛的進攻——槍口或炮口。所以讓它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感受坦克的威力。
四、指導書寫
接下來,我們來寫幾個生字。
1、出示:矛盾集攻坦炮
2、在這幾個生字里,你認為哪個字書寫有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書寫,尤其要注意“盾”的筆畫。
3、學生書寫,評議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3、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學會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2、我們還研究了坦克是怎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誰能說說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
二、研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默讀,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坦克在戰場上大顯了神威?
(首次、頭一回、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退了十公里)
3、口語交際;師:坦克、坦克,你為什么這么厲害啊?學生:因為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相機引導到這一組課文的主題)
三、學習單元主題:
1、出示單元主題
2、學生默讀,誰來說說這一組主題告訴我們什么?(板書:看問題想問題)
四、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師:是呀,對待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
1、出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齊讀
2、再讀
3、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舉例子來說說嗎?(如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等等。)不止物體是這樣,其實做人和學習方面也是這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愿我們大家都能成為生活中的勝利者。另外,,生活中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去思考,去發現我們還可以提出改進的辦法。我們課后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去完成一個練習。
五、指導書寫積累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
持般架龜戰神兵退
2、說說怎樣寫好它們。
3、學生練寫
4、這篇課文里還有好多詞語可以積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給記下來。
六、實踐題:
1、讀了課文,我積累了好多的詞語:
2、我們小組在生活中發現了,它的長處是,不足之處是,還發現了(),它的長處是(),不足之處是( )。我們把它們的長處集于一身,發明了()。它的長處是()。
拓展: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并用書法紙寫成漂亮的書法作品。
矛和盾的集合試講教案篇六
2月12日,有幸去海寧參加了航嘉湖地區第二屆教學評比和觀摩活動,感受了異域的“風情”,領略了別樣的美,特把五冊第七單元25課《矛和盾的集合》課堂實錄整理出來,希望也能讓瀏覽過的你,有所收獲!
?????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執教? 杭州陸老師? 學生 海寧南苑小學三(3)班
一、課前談話:看圖猜成語,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有以下成語: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二、寫字教學:
師:矛的長處是進攻,盾的用處是可以防守,我們先把矛和盾這兩個生字寫一寫,可以先跟我書空。
師一邊范寫,一邊闡述
師:“矛”的撇的這一筆這么鋒利,就像是它這個“尖”。“盾”字的這一撇,特別得長,這樣盾就大一點,才能抵擋得了矛的進攻。
師:打開練習,在兩種不同的武器邊上分別寫上這兩個字。
學生自己在紙上書寫。
三、揭示課題,初步了解課文:
師: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大家很熟悉,今天學習矛和盾的故事,不過這講的可是一個聰明人的故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請學生自己讀讀詞語,讀的過程中老師提醒,讀的時候聲音可以跟別人不一樣。
請讀矛集合圈里的詞語。
老師提醒“戳”比較難讀。
師:請觀察一下,兩邊的詞語排列有什么特點?
生:一邊是和矛有關的,一邊是和盾有關的。
師: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我們對比著來讀,男同學讀寫矛的,女同學讀寫盾的。
學生練習讀,非常整齊,又有對比性。
出示調整后的詞語:??? 矛? 進攻 ?集合?盾? 自衛
四、層層遞進,學習課文2、3、4段
生:體育課。
師:這和體育課的集合不一樣,打開課文,課文中找一個詞語或者句子,來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己讀課文。交流剛才的體會。
生:合二為一。老師在黑板上貼了這四個字。
師:它在文章的第幾段?
生:第二段。
師:把這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學生找出句子讀。
師:還有其他的詞語或者句子嗎?
生: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師:還有不同的詞語嗎?陸老師提醒大家,這個詞語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師在黑板上貼紙條。
師:把不同物體的長處集于一身,合二為一,就是這篇課文中集合的意思。發明家怎么會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長處,把它們合二為一的呢?讓我們來看一場比賽吧!
老師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段落。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
生:緊張、激烈的。
師:哪些詞語看出是一場緊張、激烈的比賽?
生:左抵右擋。
生:如雨點般向發明家刺來。
生:難以招架。
師生進行表演。
陸老師來做發明家,你們是矛,我們合作表演。來,你們的矛如雨點般刺來,我左抵右擋,還是招架不住。
我們來換一換,現在你們是發明家,我是矛,開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順著老師的手勢和指揮開始了抵擋。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太暈了。
生:實在是招架不住了。
師:這場比賽實在是太緊張了,能不能讀出來。
學生讀課文。
生:2、3、4自然段。
生:把盾做成一個鐵屋子。
出示一個鐵屋子。
師:這就是一個鐵屋子,矛如雨點般刺來,結果呢?
生1:一點都沒有刺到。
生2:如雨點般的矛刺來,矛斷了。
師:想到這樣的辦法,發明家實在是太高興了,讓我們高興地來讀一讀發明家的想法。
生讀句子。
師:這個同學很高興,臉上還帶著笑容的。我們再來這樣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
學生在紙上寫:
填一填:
發現
辦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和烏龜了。
生2:不能進攻。
生3:把矛從鐵屋子里伸出去。
對于這個答案。老師請同學打開課文對照一下,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課文里有這樣的句子。
:師:課文中為什么用雙引號。
生:矛有特殊含義,指槍口和炮口。
師:矛上的雙引號有漏下的嗎?這里的雙引號可不能漏掉哦!
生:開個小溝,伸出槍口和炮口。
師:發明家發現把矛和盾結合在一起的,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鐵屋子不會跑。? 板書:不會跑
師:發明家想出的辦法是什么呢?
生: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板:裝輪子? 安履帶
師:矛和盾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坦克,坦克在戰場上怎么樣?學生接讀課文。
生:大顯神威。
師:讀讀第五小節,這就是像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樣子。邊讀邊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場面?一個學生讀最后一節。
師: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國冰節節敗退。
生2:看到了他們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樣子。
師: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我們一起來觀賞一下。
一段坦克作戰的錄象
師:厲害吧!你現在特別想說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厲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敵人都打敗。
生:發明家。
師:讓我們用上黑板上的詞語來夸一夸這位發明家。
學生自己在練習紙上書寫。同時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注意。
匯報寫好的情況。
生1:你讓矛和盾合二為一,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厲害,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會飛。
生3:不會飛,飛機投炸彈就逃不掉了。
生4:敵人可以發明先進一點的武器,這樣就不行了。
師:科學家就是這樣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地發明新的東西。
老師出示圖片,介紹夜視儀。出示圖片請學生自己讀讀書陸兩棲坦克的功能。
師:正如我們課文最后一段寫的……學生一起接上讀最后一段。
師:說得多好呀!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今天老師還要留一個作業給你,這也是學習伙伴留給你的。
出示: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請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