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一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是一篇精讀課文。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的教學思路是:
一、激趣導入。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收集成語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還使學生學會了區分成語故事和神話故事的不同。學生非常樂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課下也進行了交流。接著揭示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先自己讀文,再提出重點詞語,再由重點詞語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讀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五、聯系實際,談體會。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感受。
回顧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幾點:
1、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鼓勵大膽質疑,在讀中解決問題等。
2、注重雙基的訓練。如對字詞的指導,包括字的音準,字的演化,字的書寫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決疑難。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學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也很多:
1、教學目標制定得不細致準確,所以教師教學時對課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上的更精彩。
3、課堂提問中,集體展示偏多,個人展示偏少,不能體現有些個體的能力。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5、聯系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二
本文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么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我在設計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文本不同的理解,設計了不同的想象環節,和說話環節,如,如果你是養羊人的街坊,你會怎么勸呢?幾天過去了,養羊人在路上看到了那個好心的街坊,突然想起了他的勸告,養羊人連忙走過去,說:“————————。”孩子們發揮想象,能做到身臨其境。我還引導學生通過讀文,理解語言文字,又抓住重點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并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再分角色讀,通過反復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三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則寓言時,我采用了電子白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學習: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二、初讀解題。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四、由事悟理 。這篇寓言比較簡單,所以感覺效果還不錯。首先利用白板出示圖片,同學們請看大屏幕,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會猜到是哪則寓言嗎?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一下就提升了。接下來在學生讀課文前,利用白板播放了朗讀課文,為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讀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時候,注重了學生對文中的角色分析如:想象一下,街坊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勸他呢?他又會用一種什么樣的語氣來回答街坊呢?所以設置了練習:街坊()地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地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后面又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假如他在修羊圈的時候那個街坊又來了,看見了他,又會怎么樣說呢?最后讓孩子們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對寓意的感想。
回顧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電子白板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教學方便輕松,使師生的距離拉近了,現場交流更有效了,掌握知識更扎實了。
2.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學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顯得更明顯: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系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敘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后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這節課通過利用白板教學,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做起,每天都讓自己的課堂改變一點點,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讓我的課堂漸漸精彩起來,魅力起來。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四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后來羊又丟了,最后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全文有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許多羊,丟羊后,不聽鄰居勸告。第2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只羊,他后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第三自然段寫的是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于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復閱讀,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識字是低年級段的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課堂上多次出現難讀的詞句,并且注意了學習的層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我首先讓學生帶著拼音讀,然后再去掉拼音讀;先讓學生讀詞,然后再讀句,最后再讀全文。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這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如臨其境。
在理解課文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例如:在理解“趕快把羊圈修好吧!”這句話時,就采取了和“把羊圈修好吧!”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鄰居非常著急的心情。又如:在理解丟羊的真正原因時,就采取了按“當( )時候,我應該( )。”句式填空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丟羊的真正原因是沒有修好羊圈。還采用了換詞和補充課外資料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這節課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很多考慮,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不夠靈活,例如“當( )時候,我應該( )。 ” 學生所回答的結果出乎了老師的意料,直接說出了當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就應該把羊圈修好。此時我表揚學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去走,不能表現出學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時讓學生將老師的答案和學生的答案進行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會更容易加深學生對這個故事所說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學完這個故事以后,如果讓學生全文品讀理解,會給學生一個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思想滲透。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五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學這則寓言時,我采取的教學思路是:
1、出示自學提示。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四、精讀課文,體會寓意。抓住街坊是如何勸養羊人的?他是如何反應的?”“第二次丟羊時,他又有什么反應,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這幾個問題展開,進行朗讀,感悟,老師進行恰當的板書。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五、聯系實際,談體會。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感受。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學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鼓勵大膽質疑,在讀中解決問題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決疑難。
1、感情朗讀不到位,應進一步加強朗讀的指導。
2、聯系實際談體會環節,學生談得還較膚淺,老師應進一步指導。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六
在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說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系實際生活理解詞義,讓學生說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說說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并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羅飛7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七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獲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鉆研教材對于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扎實進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現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于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么說,羊人又會怎么回答。在此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范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并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說身邊的人。
課后,我覺得這節課結束的比較倉促。說明我對課堂的節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另外,這節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強。
總之,經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習,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節的連接。
(3)多鉆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八
我和三b班的孩子一起將《亡羊補牢》這節課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教學結束后,靜下心將授課的過程回顧了一遍又一遍,經過反思我收獲了以下幾點:
《亡羊補牢》是一則寓言,內容比較簡單,如何使學生一上課就有濃厚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呢?我根據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導入時讓學生們去讀一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孩子們通過文中的幾個字猜測到這則寓言是已經學過的《守株待兔》。在這里我順勢告訴了孩子們寓言的特點是篇幅短小,語言凝練,常常蘊深刻哲理于淺顯語言和生動故事中。我告訴孩子們這則寓言出自《戰國策》,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亡羊補牢》。這樣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孩子們學習寓言故事的興趣,同時也推薦給孩子們《戰國策》這部國學經典。
在引出課題后,我鼓勵孩子們大膽地去質疑,讓他們去猜想為什么會“亡羊”。 結合學生提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自主讀文。
學習詞語,理解字義,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我在這節課中采用了多種方式讓孩子們去理解字義。例如簡單的“則”的意思,我就讓孩子們直接回答,并加以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有的詞語比較有意思,我就為孩子們創設一個主動感悟自主選擇的機會,促成他們的個性發展。例如學習“窟窿”一詞時,我想如果由老師直接講出意思來,學生的印象就不會太深刻。于是我先讓孩子從部首“穴”了解“窟窿”就是洞。然后然給孩子們用手勢來表示“窟窿”,孩子們互相討論著,都在比劃著。這時一對孩子發生了爭執,男孩比劃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洞,女孩不同意,比劃出了更大的洞。其他孩子面對這樣的狀況,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我問孩子們:“大家為什么覺得洞有這么大呢?說說你的理由。”一個學生激動地站起來,說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鉆進去,應該是這樣大的洞,因為狼得從這樣大的洞里鉆進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整個過程, 孩子們非常認真和執著。
通過他們的自感自悟,得出了本課的 “窟窿”是能鉆得過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當他們得到我的肯定后,臉上都露出了高興的笑容。多可愛的孩子!就這樣,枯燥的學習詞語,也變得精彩紛呈了!
這則寓言雖然短小,但是讀起來也特別有意思。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孩子們說出了亡羊和補牢的因果關系,我就讓他們練習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來說話,體會漢語的特別之處。在指導朗讀方面,我注重讓孩子們先體會感悟,再朗讀。養羊人有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并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養羊人對兩次丟羊的不同反應來練習朗讀。我先讓孩子們說說養羊人的心情,再讓孩子們自讀、分角色讀、比賽讀,通過反復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
孩子們通過學習都能明白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那如何讓他們印象更加深刻呢?我通過講述自己的一件牙疼及時醫治的事情給他們起了個頭,這下話匣子打開了,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聽到的,看到的這類“亡羊補牢”的事情。這樣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的最后,我總結了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希望孩子們能用這樣的學習方法自己去解讀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1、新課標指出:文本的內涵非常豐富,學生對文本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然而,準備這堂課的時間比較倉促,我僅僅解讀了文本的表面,沒有去挖掘出更深的東西。例如在后面的課堂中有位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狼是怎么想的?我備課只備了自己看到的東西,而沒有進行深思。
2、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時間不充分。很多孩子為了完成課堂練習,沒有好好地去品讀課文。
3、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沒有放手讓孩子們去說,總覺得還是自己在引導著孩子上課。 這幾點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要注意和深思的。
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篇九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課件
(預設板書: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一、問答導入(4分鐘)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什么? ( 齊讀課題) 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 (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一下子就學習道理嗎?(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今天學習《亡羊補牢》,請給“亡”組詞。(板書:死亡) 請給“牢”組詞。(板書:監牢)
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6分鐘)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慢慢地讀,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決。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1、小組長帶領讀課文,聽到誰讀不準,一齊幫幫他。
2、交換小組長檢查讀書。(小組長匯報讀書情況)
師:以后小組檢查時,就要齊心協力,爭取好成績。
(二)出示三句話:(課件)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請小組分讀三句話。(生讀這三句話)
師:哪個聰明的孩子發現蔣老師為什么要選這三句話?(自由朗讀這三句話,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6分鐘)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會小組交流。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把它劃下來。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師巡視小組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學生匯報:
師:“牢”是什么意思?“補牢”就是“修羊圈”。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按照剛才的方法,把丟羊的句子和補羊圈的句子找出來,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15分鐘)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生請默讀課文,思考)
師:齊讀這句話。(生齊讀)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他讀的怎么樣?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可以看出養羊人的什么態度?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師: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師: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