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扶梯無障礙改造簡報篇一
為切實加強領導,縣殘聯成立了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殘聯向元貴任組長,向桂芳為實施人。結合縣實際,制定下發了《縣20xx年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救助項目實施方案》。為確保項目進度,實行分包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自督導并定期召開調度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順利推進。
按照《方案》要求,縣殘聯理事長向元貴會同主抓人員入戶進行調查摸底,經過層層篩選確定改造對象,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填報有關表格并上報州殘聯,州殘聯組織人員對項目進行審核并做出初步評估預算。通過嚴格審查上報項目初步確定了縣10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
在州殘聯審核確認的基礎上,由負責實施項目的鄉鎮社區、居委通過張榜形式,向群眾公示將要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殘疾人家庭。公示無異議后,由鄉鎮殘聯組織人員按審批項目內容實施改造,并建立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建設檔案。
本年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共完成了12戶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配置多功能床3臺、電腦1臺、輪椅坡道7處、蝸牛沐澡機3臺、移動座便器3個、太陽能熱水器4臺、洗衣機1臺、浴凳4個、澡堂2個、改造電路、改水、查漏等。投入資金7萬多元。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項目設計時堅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殘疾程度、不同居家條件量身定制、貼身打造、靈活變通、建造更加符合殘疾人實際需要的無障礙設施,重點配置和改造殘疾人多功能床、澡堂、太陽能熱水器、電腦、衛生間、輪椅坡道、沐浴椅等無障礙設施。施工時更加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需要予以適當改造,盡最大程度滿足殘疾人日常生活需要,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著想,真正使無障礙設施落到實處。多方位的居家無障礙設施改造體現出服務的多元化,為今后繼續開展好此項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縣殘聯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為營造完善的無障礙居家環境和殘疾人居家康復、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會生活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扶梯無障礙改造簡報篇二
殘疾人無障礙改造的基本內容為,安裝扶手,改造室外坡道和室內坡化,改造衛生間,浴室,廚房,配
發坐便器,閃光門鈴,手寫板盲杖等無障礙用品。
1、根據xxx常委會關于1990年12月28日通過的《xxx殘疾人保障法》第二條的規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2、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國家和社會在保障殘疾人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為殘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醫療和康復等方面提供的設施、條件和服務。
參考資料
瀏覽器[引用時間2018-1-11]
扶梯無障礙改造簡報篇三
礙在國內外的及以后發展趨勢 無化建設 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一個具有“無障礙化環境”的城市建設意味著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
“城市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是殘障人士、老人、婦幼、傷病等相對弱勢人群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條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要求日益迫切。
關愛弱勢人群,構筑現代化、國際化的新無障礙城市,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的和諧社會氛圍,成為了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
同時“城市無障礙化環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殘障人士等相對弱勢人群的生活與出行活動,而且對廣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質提高也有重大的意義。
據李教授介紹:在歐美、日韓等一些國家,由于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的較早,各種設施更加完善。
在日本有名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種完備的無障礙設施,道路與商業設施有清晰明確的指示系統,各道口、電梯不僅設有盲文還有語音提示系統;在日本福岡市的地鐵有設計良好的視覺引導系統,無論任何人都能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鐵中也隨處可見各種方便乘客使用的無障礙設備,如無障礙衛生間、電梯等。
目前,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已經有不少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業場所中的衛生間都提供了方便殘障人士以及母嬰使用的設備;火車站、地鐵、飛機場中也設置了方便輪椅的通道和設施;在很多社區內,無障礙坡道已經成為了必備的硬件設施。
但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城市無障礙化建設程度還未達到國際大都市的要求。
在許多大型的公共空間內,如地鐵、商場、醫院、圖書館、活動中心等,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整體化的、以人為本的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張院長帶領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對北京市西城區內的一些醫院、公園、小區等公共場所進行了無障礙的調研和設計研究工作。
市區作為上海的無障礙示范區一直對無障礙化環境建設非常重視,李教授介紹說,在這次設計研究中,通過與市建委以及專家組的密切配合,在設計研究過程中,運用了3個學科來完善無障礙設計:即用工業設計對公共設施進行設計;用視覺傳遞設計完善標識引導系統;用環境設計來完善公共空間的分布,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既有創新意識又蘊涵著人本主義的關愛。
李教授希望通過市區的無障礙建設項目能帶動整個上海的無障礙設計,把這些設計經驗帶到更多的城區項目建設中來。
更廣義的無障礙設計針對上海市目前無障礙化建設的現狀,李教授提出引進國際先進的無障礙設計理念,把國際上成熟的無障礙建設模式與北京的城市建設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