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保障春耕的重要意義 鄉春耕備耕工作計劃篇一
為了扎實推進我縣20xx年春季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確保全年農業生產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糧食生產。春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0萬畝,其中玉米30萬畝,豆類10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5萬噸,其中夏糧5萬噸,秋糧10萬噸。
(二)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完成各類造林綠化5萬畝。在重點鎮辦、重點區域栽植竹子,形成竹帶竹海景觀。同時,搞好xx海長廊補植補造工作及高速路沿線、繞城北路、洛靈路尖角至保安段迎坡面荒山、荒坡補植油松、連翹xx萬株。在全縣重點鎮辦、重點地段栽植柳樹100萬株。
(三)生豬生產。全年生豬飼養量達75萬頭,其中生豬出欄45萬頭。
(四)核桃生產。全年新栽良種核桃3萬畝,其中春季1萬畝;補植5萬畝,其中春季萬畝;低產改造(高接換優)3萬畝,綜合科管1200萬株。
(五)烤煙生產。全縣種植烤煙萬畝,產煙葉24萬擔,實現產值3億元,煙稅6600萬元。
(六)薯類生產。全縣薯類種植面積20萬畝,其中洋芋17萬畝。建成5000畝洋芋示范基地。
(七)中藥材生產。全年新發展中藥材人工栽植6萬畝,完成野生資源保護3萬畝。
(八)社場建設。按照“規范、提質、增效”原則,淘汰一批空殼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提升我縣合作社發展水平。20xx年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0個;全年流轉土地2萬畝;全年新發展家庭農場10家。
(一)糧食生產
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加強農業技術服務和品種改良,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加快建設洋芋一春玉米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和小麥高產園區,力爭使春玉米面積達到30萬畝,洋芋面積達到17萬畝以上。
(二)造林綠化
以高速路、繞城公路、洛靈路尖角至保安段(洛保一體化項目區)、各鎮辦周邊和主要路段以及重點河流為主戰場,完成繞城北路綠化工程補植補造工作,啟動實施高速路沿線兩邊迎坡面綠化荒山荒地940畝,栽植油松、連翹各10萬株;抓好洛靈路尖角至保安段(洛保一體化項目區)兩邊迎坡面荒山荒地造林13000畝,栽植油松、連翹各140萬株;同時,在重點地段栽植柳樹100萬株,對5個美麗鄉村實施庭院綠化工程,每村綠化美化300戶,栽植櫻桃、蘋果、葡萄、杏12000株;完成四皓至永豐段河堤綠化10公里;實施蟒嶺綠道綠化工程公里,栽植元寶楓、竹子、銀杏等各類苗木10萬余株。圍繞xx國家4a級景區創建,完成庵巡路沿線公路兩側栽植竹子等景觀樹種補植工作,全面落實管護責任,打造綠色生態旅游長廊。
(三)產業開發
1.生豬產業。以生豬一縣一業示范縣建設為抓手,以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加快東江5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建設,狠抓特色生態黑豬發展,大力實施“3個5”工程,即培育發展5個萬頭場、50個千頭場、500個適度規模場,全力推進標準化建設、生態化養殖,帶動全縣生豬產業穩定發展,全年飼養量達到75萬頭,其中存欄30萬頭,出欄45萬頭。
2.核桃產業。堅持“建、管”并重,良種核桃建園繼續主攻3個10萬畝核桃林帶,即洪箭路沿線核桃帶、洛河沿線核桃帶、北路坡塬核桃帶。重點在沿迎川面、沿鎮界、村界及其所轄范圍內集中打造千畝以上規模的建園示范工程,逐步形成村與村、鎮與鎮集中連片的10萬畝核桃林帶;同時對近年來新建園實施補植,不斷鞏固建園成果。積極實施“優果”工程,突出抓好以整形修剪、擴盤、墾復、施肥、樹干涂白為主的核桃綜合科管措施落實和低產林改造(高接換優)3萬畝,力求每個大鎮打造3—5個、小鎮打造2—3個500畝以上的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益的科管示范點和標準化示范園,輻射帶動全縣完成1200萬株綜合科管任務。
3.烤煙生產。按照“穩定規模、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發展思路,春季突出抓好煙田優化布局、輪作倒茬、土地流轉服務、育苗備耕、大田移栽等關鍵環節,為提高煙葉質量、增加煙農收益奠定基礎。同時,不斷健全專業化服務體系,創新生產組織形式,努力把我縣烤煙產業打造成“國省名縣”,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和縣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4.薯類產業。通過地域特點,大力培育北部秦嶺山區洋芋優勢產業帶和東部蟒嶺山區紅薯優勢產業帶,在保安、洛源、石門等7個鎮建成洋芋高產示范基地5000畝,在高耀、三要、寺坡、古城、景村等5個鎮建設紅薯高產示范基地5000畝,發展150個5畝以上示范戶,帶動全縣薯類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
5.中藥材生產。結合核桃經濟林發展實際,探索林下中藥材發展新模式,圍繞連翹、丹參、金銀花、萬壽菊、苦參、桔梗、豬苓等骨干品種,重點抓好中藥材基地建設和訂單生產,新發展中藥材6萬畝,全縣中藥材面積達到14萬畝。
6.高山蔬菜。依托倉圣湖園區和景村鑫源家庭農場、東晉桃園,重點在城關、景村、古城、保安等鎮發展露頭青蘿卜、甘藍、甜椒等品種,示范引導,輻射帶動全縣集中連片發展高山蔬菜2000畝。
7.其他特色農產品。積極培育開發“香菇、黑豬、洛源豆腐干、玉米糝子、紅薯粉條、金銀花茶、土雞、橡子涼粉”等特色農產品,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貯藏保鮮和冷藏運輸,積極推廣生態農產品標識,開展名優品牌創建申報注冊農產品商標2個,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識40萬枚,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個,認定基地2個,認證綠色產品1個。新注冊商標2個,市級名牌產品1個,爭創省級名牌產品1個。完成xx豆腐、萬壽菊、核桃、連翹地標保護申報及豆腐、萬壽菊、核桃、橡子涼粉、玉米糝、丹參商標注冊工作。
x月至x月中旬,主要是制定實施方案、下達建議計劃任務和集中動員、全面安排春耕備耕各項工作;2月下旬至4月底,全面掀起春耕生產工作高潮;5月底前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各鎮辦要緊貼農時,及早安排,突出重點,廣泛宣傳,干群參戰,集中上勞,確保全面完成春耕生產各項任務。
(一)加強組織領導,細化目標任務。各鎮辦、各部門要把春耕生產作為開春之后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成立由一把手親自掛帥的領導機構,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扎實安排部署,全面加強對春耕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要細化任務分解,強化責任落實,將任務分解到村、到組、到戶、到地塊,將責任夯實到每個領導班子成員、每個股室、每個站所、每個干部,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包村干部蹲點抓、村組干部全力抓、包鎮包村部門站所協助抓的工作格局,推動春耕生產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合理規劃布局,調優品種結構。一是突出特色產業。各鎮辦、各有關部門要以核桃、烤煙、中藥材(萬壽菊、連翹)、薯類、蔬菜等產業為重點,因地制宜,及早做好重點區域規劃布局,狠抓種植面積落實,確保面積不減、產業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土地利用。要充分利用林下、田邊、地角等有效面積,積極發展間套藥材、薯類、蔬菜等作物,充分挖掘生產潛力。三是加強土地流轉。對外出戶、勞弱戶、貧困戶要及時組織開展土地流轉,落實轉包、租賃、代耕等工作措施,確保應種盡種、防止田地撂荒。農業等相關部門要指導鎮辦做好土地流轉,積極支持發展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四是調優品種結構。要大力發展優質玉米、薯類、蔬菜、豆類等農作物,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抓好訂單生產,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食用品質及加工品質,從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突出工作重點,狠抓措施落實。一要做好春耕備耕工作。要引導農資經營企業和農技部門按照市場需求做好農用物資調運,組織群眾及早備足種子、農藥、農膜、化肥等農用物資;農業、水務部門要加大農機支農力度,及早組織好農機具和抗旱機械維修、零配件供應、農機用油供給等工作。電力部門要做好電力保障工作,保障春耕生產期間的用電需求。農業、市場監管、公安、物價等涉農行政執法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宣傳、廣電部門要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春耕生產的良好氛圍;二要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認真抓好各級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進一步保護和調動群眾種糧和發展特色產業的生產積極性。要及時將各級強農惠農資金下撥兌現到群眾手中,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間節點上,切實幫助農民群眾解決春耕生產中的實際困難。
(四)強化抓點示范,推動面上工作。堅持“全面部署,突出重點,結合實際,重在引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強示范樣板工程建設,努力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各鎮辦要突出重點整合各種有效資源,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把人力物力財力向示范點傾斜,強力推動示范點建設。各包鎮辦縣級領導要堅持深入一線指導督促,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各包鎮辦部門要至少確定一名科級領導、落實2名干部深入所包鎮辦村(居),加強督查指導,搞好協調服務,力促工作落實。
(五)強化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縣委、縣政府成立春耕生產督戰隊,分三路實施督查檢查;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將春耕生產工作列入重點督查督辦內容,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跟蹤督辦落實,由縣考核辦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專項檢查考核。對工作進展情況定期予以通報,檢查考核結果作為各鎮辦各有關部門半年和年度綜合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依據。
保障春耕的重要意義 鄉春耕備耕工作計劃篇二
年初,鄉上遵照縣委、縣政府的文件精神,及時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各包村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將上級下達的農業生產任務落實到各村、社,并與各村、社農戶簽定種植協議,把種植面積落實到農戶和地塊上,確保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地完成。
鄉黨委、鄉政府充分利用春耕和農閑時節,組織各包村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各村廣泛宣傳地膜糧食作物,地膜經濟作物和雙低雜交油菜等新型農業技術的了解和認識,為春耕的正常生產操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將農業生產進展情況及時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并把各類作物種植面積建檔立卡,健全檔案,分配專人負責保管,接受和查處群眾對破壞正常農業生產的來信、來訪及舉報案件,并及時予以處理,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正常的農業生產,將重大案件的處理結果上報有關部門。
我鄉在抓好落實種植面積的同時,督促農技人員按時進點深入田間地頭,積極做好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向農戶提供和傳授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田間施肥等農業科技知識和旱作玉米保濕保墑原理,通過宣傳群眾愿意接受種植旱作農業。20xx年,全鄉今年重點推廣的旱作玉米種植,目前全鄉的旱作玉米種植面積已覆蓋全部7個村,種植面積達到了3700畝以上,畝產達1000公斤,其中張巴村種植旱作玉米1500畝,為我鄉的旱作的推廣起到了帶動作用,為農民群眾發家致富提供了一條便利的捷徑!
總之,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力爭在明年的工作中,把農業生產工作做大、做強,為農民群眾的增產、增收和致富奔小康作出應有的貢獻。
保障春耕的重要意義 鄉春耕備耕工作計劃篇三
一、突出財源建設,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把保增收、穩增長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落實好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大力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爭取上級各項產業引導資金,支持二、三產業發展;二是落實加快經濟開發區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加大對開發區的投入,完善其功能,提高承載力,促進企業向開發區集中,使開發區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引擎和新的增長極;三是加強稅收計劃管理,實行稅收分析例會和重大稅款報告制度,提高收入分析預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四是進一步加強稅源監控,增強組織收入的主動權,將經濟發展的成果體現到財政增收上來,著力優化收入結構,提高收入質量,增強財政實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財力支撐。
二、大力組織收入,確保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
將財政收入計劃及早分解落實到各征收部門和各鄉鎮辦(園區),做到收入安排不留缺口,層層實行收入目標管理,堅持一月一考核、一旬一調度和財政收入排名月通報制度,加強收入分析和組織協調,確保實現均衡入庫,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三、強化預算執行,保證重點支出需要。
在財政支出上,強化預算執行,加快支出進度,優先保障民生政策落實和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法定支出達標和民生支出比例不斷提高,為全縣重點工作的完成提供資金支持。嚴格落實中央、省、市、縣厲行節約有關規定,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預算編制入手,大力壓減一般性開支,節約財政資金,著力盤活結余結轉資金,清理整合專項資金,增加可用財力用于保重點、保民生。
一是加大重點事業投入,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高,落實社會保障和就業政策,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促進文化發展,積極做好重點項目資金籌集和經費保障工作,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
二是積極做好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爭取工作,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和糧食直補工作,做好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專項資金爭取工作,做好鄉村連片整治項目管理工作。及時足額兌付上級出臺的各項民生政策,確保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支出穩定增長,準確測算社保縣級配套資金。
四、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做好20__年縣直部門和鄉鎮(街道、園區)預算的編制工作,及時按要求公開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嚴格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工作流程辦理事務,規范資金支付流程。做好初、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咨詢和高級會計師報名送審工作。嚴格按規定審批招標采購項目加強對預算單位自行采購監督管理。做好20__年新建、續建政府投資重點項目的預算審查、編制招標控制價工作,并對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進行監管。
五、加強對上聯系,積極爭取上級支持。
主動加強與省市的聯系和溝通,積極宣傳商河,反映我縣財政困難狀況,爭取上級財政對我縣財政最大限度的支持爭取上級資金。積極爭取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補助,爭取中長期地方政府債券和各類有償資金,將引進資金任務逐項分解落實,爭取省市財政最大限度支持。
六、深化財政改革,創新管理體制。
貫徹落實新《預算法》,進一步深化以部門預算改革為主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操作機制及相關制度,提高直接支付資金比例,20__年在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面推行公務卡改革。
一是做好財政基礎管理工作,積極構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監督、績效管理“四位一體”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二是嚴格落實中央、省、市、縣厲行節約有關規定,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和花錢大手大腳行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加快發展和改善民生上。
三是加大對涉農資金整合、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將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
四是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控財政風險。加強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管理,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制度和標準體系,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效能。
七、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扎實做好縣級現代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按照省市在我縣改革試點要求,先行先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率先突破,在全縣建立現代預算管理制度。堅持依法合規,透明高效,高點定位,開拓創新地開展試點工作,全面貫徹新《預算法》,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升預算管理規范水平,努力實現預算管理各環節程序合法、科學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高效,全面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保障春耕的重要意義 鄉春耕備耕工作計劃篇四
一、按照調優結構,做精特色,做強勞務,壯大草畜的思路。今年村委會按照鄉黨委政府要求的“四個優先、五個嚴禁”,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與信譽好,資金實力強的制種公司合作,最后與中種集團臨澤分公司合作,落實2個組合,農戶上報制種面積2887畝。畝效益2500元,制種面積與公司進行協商核實,初步協商、由于今年開挖自來水管溝,管溝澆水后塌陷,公司要踢除開挖管溝的面積、和三社陳學紅墊地挖土的耕地面積。核實的制種面積、幾乎與上年占量核實的面積畝差距不大。按照上報面積向公司協商預借制種款1443500元。每畝500元,每畝發放預付款200元。共發放577400元,于6月15日之前預付款一次性發放到戶。
三、根據我村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的優勢,依托大沙河三期四段治理,梨園河輸水驅扭改建,丹霞快速通道修建,組織動員農戶就地轉移大搞勞務收入,半年來全村共輸出勞動力450多人,長期輸轉260人,勞務收入約400萬元。
四、積極爭取申報項目,不斷改善村民生活用水質量、3月13日破土動工至6月10日正式通水,歷時3個月時間完成“一事一議”項目全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按照水利部門預計總計開挖回填主管溝公里,分支入戶管溝公里。萬只羊場和養殖區也全部通水,由于時間短任務重,部分掃尾工作還沒有完成,部分移留問題還需要解決。
五、年初大力宣傳動員農戶搶抓機遇,進行危房改造。至目前全村完成危舊房改造2戶,2戶修建全部完工。
六、積極聯系現代農業科技人員,對日光溫室種植農戶加強培訓和指導。對葡萄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七、按時完成牲畜口蹄疫免疫接種,豬牛羊耳標打戴,禽流感免疫接種密度達100,全村沒有重大疫情發生。
八、一是按照經濟要發展,生態是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年初動員農戶利用閑灘空地栽植防風固沙林(窩窩林),嚴格林木采伐審批,半年來無濫砍濫伐及重大林政案件發生。二是按照鄉紅棗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農林站安排的目標要求,認真落實紅棗食心蟲防范措施和蘋果蠹蛾防治措施。至目前以戶為單位,農藥集中發放,農戶分散防治,已落實兩次防治工作,爭取蟲果率控制在5%以內。
九、落實防汛抗旱工作責任制,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協助完成氣象防災減災村村響建設工程項目,半年來無重大水事糾紛發生,水費已按時上繳。
十、春灌工作開始,由于榆木溝渡槽年久失修,渡槽沿倒塌使灌水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村委會及時組織人力對兩側150米渡槽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了加固搶修,確保全村耕地灌溉引水。
1、集體積累資金缺乏,對重點項目產業資金投入難度大。
2、黨員群眾小農思想嚴重,高投入、高效益、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思想還不夠解放,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難度大,新建日光溫室10畝,鋼架大棚20畝,實施葡萄50畝的任務沒有完成。
3、23戶危房改造任務未完成,按照環境衛生整治柴草秸稈三不準的要求,集中連片修建的氨化窖修建任務還未動工。
下半年主要工作:
1、抓好農村環保示范生態文明村建設,建全環保機構、落實環保工作計劃,年內爭取完成投資60萬元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連片整治項目,使全村環境面貌得到治理和改善。
2、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為契機,爭取秋收結束后完成投資70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
3、抓好萬只羊場補欄工作,和4戶羊舍的續建工程進度。
4、加強玉米制種基地建設管理,全面完成好玉米去雄質量管理工作,確保玉米制種質量100%達標,年底制種款按時兌付。
5、去雄結束后抓緊落實60座青貯氨化窖集中連片修建任。
6、統籌兼注抓好全村自來水架設決算,和年底的自籌款的收繳工作,以上的工作還需要我們積極的爭取和努力奮斗。
當我們始終要把項目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重要載體,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才能減輕農民負擔。只有依靠項目建設才能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保障春耕的重要意義 鄉春耕備耕工作計劃篇五
為貫徹落實《_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xx〕47號)和《關于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若干措施》(蘇衛藥政〔20xx〕4號)精神,健全完善我市短缺藥品監測應對、配備使用、采購供應、價格監管等相關政策,更好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提出以下貫徹落實措施。
(一)加強協同監測
1.調整完善市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部門會商聯動機制(以下簡稱市級聯動機制),明確主要職責和各部門分工。(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2.建立協同監測機制,市級聯動機制各相關部門依托國家搭建的短缺藥品多源信息采集平臺,實現藥品在生產、流通、使用等各環節信息聯通共享,實時動態監測預警藥品短缺信息。(市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負責。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完善分級應對
3.各區對監測發現的藥品短缺或不合理漲價線索,要在10個工作日內組織核實并協調應對。區不能協調解決的,要在評估確定后5個工作日內向市級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報告。(各區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4.市級聯動機制牽頭單位要在收到報告或監測發現線索后10個工作日內,組織核實并協調應對。市級不能協調解決的,要在評估確定后5個工作日內上報省級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分別負責。分別負責為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別牽頭,下同)
(三)實施分類處置
5.根據監測收集到的藥品短缺信息,及時研判短缺原因,通過完善集中采購政策,開展分級儲備、區域調劑、臨床替代、短缺備案采購等方式保障供應。加強與國家藥品供應保障政策相銜接,落實促進企業恢復生產、加快藥品注冊審批、臨時進口采購等相關工作措施。(市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6.對因超標排放等環保因素需要停產整治的短缺藥品原料藥或制劑生產線,依法給予合理的生產過渡期。(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四)實行清單管理
7.落實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根據省級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和短缺藥品清單,適時調整我市醫療機構短缺藥品清單,對省、市短缺藥品清單中的藥品,由各相關部門和各區按職責做好分級應對。(市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五)落實短缺藥品停產報告制度
8.對國家公布的短缺藥品停產信息,市級醫療保障部門應根據既往平臺采購信息,及時向市級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報告停產對市場供給形勢的影響。衛生健康部門應根據醫療機構既往臨床使用信息,及時研判停產藥品短缺風險并積極應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分別負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參與)
(六)促進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
9.推動醫療機構根據自身能力建設和疾病診療需求,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1+x”(“1”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x”為非基本藥物)用藥模式。通過加強用藥監管和考核,結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調整情況,逐步提升基本藥物使用占比,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分別不低于90%、80%、60%。(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七)加強醫療機構短缺藥品管理
10.指導醫療機構制定完善短缺藥品管理規定,落實國家短缺藥品信息直報工作要求和省平臺短缺藥品信息每月零報告制度。(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1.強化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使用管理主體責任,合理設置急(搶)救藥等特定藥品庫存警戒線,防范短缺風險。鼓勵支持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承擔整個醫共體藥品采購供應職能,加大所需易短缺藥品的儲備力度。依托各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向社會公開公立醫療機構配備使用藥品信息,提供藥品信息查詢功能,滿足群眾用藥需求。(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2.探索社會藥店向社會公開在售藥品品種信息,暢通群眾購藥渠道。(市市場_、各區人民政府分別負責)
(八)推動醫療機構合理用藥
13.指導醫療機構對臨床必需短缺藥品進行分類分級評估,科學遴選替代品種,保障臨床用藥需求。加強醫療機構用藥目錄遴選、采購、使用等全流程管理,開展處方審核點評,推動落實“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等要求,促進臨床科學、規范、合理使用藥品。(市衛生健康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