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一
校史館采用圖文介紹、實物展示、展板等形式,分別展示了我校各個時期的歷史進程。從合并前3所院校的分別介紹,到2000年合并初的圖片展示,看著長大一步步走來,心中感慨頗盛。
進入校史館,首先看到的是我校合并前3所院校的成果展示,不同時期的印章、校徽、校歌、紀念章以及反應學校各個時期歷史風貌的老照片,都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了長大的歷史。長安大學的建校時間可追溯到1951年,首批筑路開拓者懷著興路振邦之志,江聚蘭州,開榛拓荒,薪傳學術,中國交通事業專業教育由此起步,長安大學由此發端。此后,學院科技工作者執著追求,頑強拼搏,厚積薄發,成果赫然。
改革開放以后,風正勁,帆正滿,學術改革之風亦揚帆起航,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尊重知識,師生振奮,沉寂之久的學術園地呈現出勃勃生機。一批被耽誤數十年的專家學者,如枯木逢春,積蓄的學術激情在短時間內噴薄而發。
當看到合并組建的那段歷史時,不由引起深思。巍巍長安,雄踞關中,統振天下。悠悠帝都,屹立千年,屢輝史冊。長安之名,寓意古遠,大氣恢宏。傳承漢唐之輝煌,合三校之精華,2000年4月8日,由分別隸屬于交通部、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的原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合并,以千年古城命名的長安大學正式成立,學校開始了全面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歷史進程。
這次的校史館參觀使我們了解校史,校史遺物遺棄的珍藏與保留、宣傳等一系列工作,給我們以了解歷史,傳承歷史,弘揚長安大學精神、繁榮長安大學校園文化的絕好機會,增添了我們為理工作出應有貢獻的動力。
我們應當以史為鑒,秉承長大精神的精髓,弘揚“弘毅明德,篤學創新”的校訓精神,以探索客觀真理為己任,為學校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二
星期三下午第三節課,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我們學校的校史陳列室。校史陳列室位于學校的北大樓的第四層。
校史陳列室門一開,我們便爭先恐后地進去了。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圓的厚厚的銀色木板,上面凸起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校史陳列室,它是由三個房間連接起來的,墻面是用灰色的磚鋪成的,墻面上有玻璃展示牌介紹的校史資料。資料下面就是學校獲得的榮譽了。
第一個房屋,中間擺著一張桌子,桌子上面擺放著許多相冊,里面的照片主要拍攝的是學校以前樣子和開展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還有學校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我仔仔細細地把這些照片看完后,不禁感慨萬千,我們的學校變化真大啊!我又把目光盯在了墻壁上,上面貼著大幅照片,有學校的領導,還有活動時的照片。瀏覽了這些資料后,我知道了我們的學校歷史悠久,已經創建了四十五年了,我們學校原來叫南漳縣城關鎮西關小學,后來又叫南漳縣城關鎮紅星小學,最后定名為現在的南漳縣實驗小學。
第一個房間參觀完后,我和同學們又都進到第二個房間,第二個房間比較小,也和第一個的裝飾一樣,不過省了一張桌子,里面陳列著學校的各種展示牌,我全神貫注地看著這些展示牌,我又知道了:我們的校訓是文明、樂學、求實、創新;我們的辦學理念是讓學生擁有幸福童年,讓教師品味精彩人生;教風是敬業愛崗、博學嚴謹。 第三個房間,資料大都是照片,瞧,我看見我們班精彩的瞬間定格在那――示范課。我們帶著激動的心情將第三個房間參觀完了。
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那里,僅僅這二十幾分鐘,我更加了解了學校,例如學校獲得了72個獎項,學校有五位等級教師,四位襄樊等級教師,學校你是多么的偉大啊,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為你增磚添瓦,讓你成為我們永遠的驕傲!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三
前幾天,李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學校的一處早聞其名,未見其景的地方——學校校史館。
那天下午,最后一節課的鈴聲剛剛響過,李老師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大聲說:“同學們,我們去參觀校史館。”聽罷,教室里立刻一片歡呼。我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動、興奮。
在老師的叮囑下,同學們都帶好了紙和筆,準備要去記錄些發現和知識。而我卻不一樣,手里只抱著一本喜愛的課外書。因為當時我還我覺得,如果在那里看書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番。
到了那里,正準備打開課外書的第一頁,我的眼睛卻被玻璃柜里的東西吸引了。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許多年前實驗小學的一份試卷。紙都發黃了,卻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上面用紅色筆寫得公式。我還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教科書,還有一些當年老師用過的教具。不知不覺中,我手中的課外書不知何時已經合攏,情不自禁地被眼前一件件物品深深吸引了過去。
在展臺里,我還看到了一些校牌,各種版式的都有,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當我看到一個個金燦燦的獎杯、獎牌時,我的心里充滿了驕傲和自豪。這些榮譽是實驗小學的歷史見證,我為自己在這樣的小學就讀感到榮耀。
這次的參觀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我會永遠記住我成長的搖籃,以后無論我走到那里,我都不會忘記我的母校——博興實驗小學。
教師點評:真實的文筆,真實的記錄,真實的情感。今天的你因實驗小學而自豪,明天的實驗小學必將因你而驕傲。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四
為了加強學院學生對母校的歷史了解,從學院建立之初的艱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學校的名人名事,加強對母校的歸屬感。黨組織今天組織參觀校史館,學習校史。
為配合學校校慶,回顧辦學歷程、弘揚優良傳統、凝聚民族精神、展示辦學成就,2008年建校50周年之時,學校設立了天津高校中首個具有校史館功能的校慶成果展室,地點坐落在河東校區主樓的三樓共享大廳。2011年學校整體搬遷到西青新校區,校史館于同年落成并開放,其所承載的功能也進一步拓展。校史館成為愛校榮校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黨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共計展出實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張,分為二樓和三樓兩層布展。其中二層展出的是天津工業學的歷史淵源和天津紡織工學院時期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歷史,三樓展出的是2000年創建天津工業大學至今學校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歷程。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經歷了北京工業專門學校機織科,北平大學工學院機織工程系,西北工學院紡織系,北洋大學紡織系,天津大學紡織系,河北紡織工學院,天津紡織工學院,天津工業大學一步步的轉變,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五十八年的建校歲月,記載著工工大人櫛風沐雨、春華秋實的創業歷程,見證了工大人堅韌不拔、彌久益堅的優良品質。
通過參觀校史館,我見證了天共大的逐漸強盛,無論是戰火歲月還是和平年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堅守“嚴謹嚴格求實求是”校訓,不斷向前,開闊進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共產主義事業,獻出自己的全部。
我對校訓有了更深的理解:嚴謹即嚴密謹慎,邏輯嚴密,思維縝密,無論是對我們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還是對于現在所面臨的學業,講究邏輯、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和一絲不茍、認真嚴密的做事態度都是我們所必需的。尊重科學,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們天工大人的優良傳統。嚴格即在遵守制度與掌握標準時認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們學校制度嚴格、標準嚴格、措施嚴格、實施嚴格、考核嚴格。在辦學的各項工作中,始終秉承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項工作都能上水平、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們天工大人嚴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實即講求實際,求真務實。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圖虛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裝懂,而是要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求得實效,結出實果。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天工大人。求是就是探索規律,把握規律。一方面獻身科學,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不興虛浮,勇于創新,不畏權威;另一方面尊重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按照科學發展觀建設學校,發展學校各項事業。
參觀雖已結束,但我校的光輝歷史仍歷歷在目。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時刻牢記天工大校訓積極進取,不斷向前,今日我為學校自豪;明日學校以我為榮,爭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五
翻開歷史厚重的扉頁,字里行間,一個名字逐漸浮現,那是正值科舉廢馳的時代,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美國知識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學堂——雅禮。
走進校史館,一張張新舊不一的照片映入眼簾,從雅禮創辦到中雅培粹成立,它們在靜靜地述說著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發展歷程。縱觀110年大小事,作為雅禮學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館中,照片中的每一張臉都給我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國人,有歷代沉穩的校長,還有興高采烈的學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樣東西,一張舊照片和一冊本。照片上是當時的田徑隊。隊員們身形高大健壯,面部沉靜,目光炯炯,雖站立不動,可仍能感覺到他們體內驚人的爆發力與速度,作為體育運動的佼佼者,他們是雅禮校史中熠熠生輝的星星。
那冊本,是一名學生使用過的,封面上的繁體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頁面有些發黃,邊角卻十分平整,細小的裂紋,讓我感覺到年代的久遠,雅禮濃郁的學風由此可見一斑。
走出校史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陽光下紅墻藍瓦的校舍,涌動的人群中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我感覺腳下的土地并不蒼老,反而覺得它煥發著青春與活力!
夜窗之下,柔風徐徐。
燈下墨香,依依裊裊。
在這萬賴俱寂之夜,我回憶著,意念隨著墨香悄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六
2016年8月21日,我邁入了雅禮系之中雅的大門。那片不大的操場,那座不新的教學樓,那簇不大的灌木叢,在這其中,最亮眼的卻是那一抹獨一無二的雅禮藍。
初識“雅禮藍”,是在雅禮的校服上。這片藍,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藍,也有大海神秘渾厚的深藍,有純正堅毅的海軍藍,也有樂觀積極的牽牛藍。它給人力量,給人以胸懷,給人以責任,更給人以驕傲。媽媽說,它叫“雅禮藍”。對于那時剛入校的我來說,這僅僅只是一種顏色,但,當我于校慶之際參觀完雅禮校史館之后,“雅禮藍”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筆特別的色彩。
進入雅禮校史館,里邊不大,卻運轉著歲月的年輪。從耶魯的初建“雅禮大學”,楓樹山的風正帆懸,雅禮踏著一路風雨艱程走來,直至今日。滿墻的照片與圖畫似乎都訴說著同一個故事,同一種精神,它是什么?我,在尋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禮的名人,記憶中的那四段歷史立即被喚醒。
目光第一個掃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于雅禮畢業,參加中國共產黨,英勇善戰,視死如歸,后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于共產黨,將堅持“公”道的精神發揚了一生。
接著,我的記憶會轉到了陳能寬的人生中。陳能寬于雅禮畢業,參加“兩彈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率領隊伍于實驗室奮戰好幾年,失敗上千次,弘揚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難的“勤”奮精神。
看到“中國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鳳山。他于雅禮畢業后,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兩萬多個猶太人。被外國人稱為“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而這背后,熠熠閃光的卻是那至“誠”精神。
這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中國第一哲人”——金岳霖,走出雅禮后,金岳霖在美國得到了頗高待遇與地位,但他毅然回國,用《論說》、《邏輯》、《知識論》三本手寫書體現了“樸”實低調的作風。
從回憶中掙脫而出,我望望身上穿著的雅禮藍,忽覺其中多醞釀了些什么,對!是“公勤誠樸”的精神透入的雅禮藍,使其多了一種傳承的能量,四種不同的人生,傳承了百年雅禮的精神,“公勤誠樸”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經過了幾萬人之手,如今它繼往開來地傳遞于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手中,我們,也要傳承“公勤誠樸”,學習上、生活中都應以這四字為本,秉承它,為它的發揚而傾盡全力,直至交于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禮藍,是一種用顏料調不出的色彩,因為它的每一色點里,都蘊含著一個個莘莘學子為“公勤誠樸”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干,不能等待時光將它沖淡,它需要無限擴大,無限渲染,這,便需要每一個雅禮人積少成多的貢獻。秉承“公勤誠樸”,我們臉上都洋溢著雅禮藍。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七
上周日,那個風和日麗的秋日上午,身為一名雅禮學子,我有幸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雅禮校史館。帶著一份榮耀,帶著一些好奇,更帶著深深的敬仰之情,我們興致勃勃地走完了全程。與其說是參觀,不如說是一次洗禮,那兒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是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走進校史館,我就被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包圍了:古樸的建筑風格、優秀校友的照片和多年前的畢業證書相互映襯著,使得那些飽經歲月刷洗的畢業證書依然光輝奪目。由照片上我們了解到,從這個校門走出去的優秀人才已經遍布全國甚至全球各個重要的工作崗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
再往里走一會兒,就到了雅禮歷史墻。這里掛滿了1906年——2016年雅禮校園變遷的照片。我看見,當年的雅禮不過只是一件簡陋破舊的木屋,不過只是一所有二三十余名師生所組成的學堂,不過只是一所因戰亂革命而多次搬遷的書塾。然而,經過了這么多年的風霜雨雪,今日的雅禮已然成為了一所全國家喻戶曉的文化圣地,一座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昂然屹立在長沙城區,鬧中取靜,別有洞天,因為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成為眾多學子所向往的知識殿堂……這些,是多少代雅禮人悉心付出,共同努力的結果啊!
沿著榮譽墻走,我又看見了一張很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這是兩位年輕俊美的西洋教師。他們站在大街上,微笑著,用手高舉著一塊簡易的木牌,上面寫著“雅禮中學——yali”幾個字。聽解說員講,這相片上的兩個美國教師是首批來我校執教的外籍教師。也是從此開始,幾乎每年都會有外籍教師被深厚的湖湘文化吸引,來到雅禮學習和交流。除此之外,雅禮還是一所與美國耶魯大學緊密聯系的學校呢。聽了這番話,我更加感受到了身上堪當的重任——及時奮發精神,好擔當宇宙!既然雅禮是一所連接中美教育的學府,那我們,定要為雅禮的不朽輝煌做出無盡貢獻!作為一名雅禮人,我們有何理由去逃避這份重任?
離開了校史館,我還聽聞:當代娛樂巨星蔣勁夫、李莎旻子等都是我校畢業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校慶這天,美國總統奧巴馬還發來了賀信,贊揚雅禮堪稱中美教育典范,并勉勵眾雅禮人繼續努力。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雅禮,前有賢人,后有來者。回顧歷史,是對心靈的洗禮,更是給我們這一代雅禮學子樹一座燈塔——除了要“及時奮發精神”,更要有“好擔當宇宙”的雄心壯志!我仿若在頃刻間就領悟到了這次參觀的意義,看清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參觀校史觀后感 參觀學校的校史后的心得體會篇八
今天,我們在團支書的帶領下,參觀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校史陳列館。
走進校史館,我仿佛步入了歷史的長河,展現在眼前的是湖南師大的歷史畫卷。“仁、愛、精、勤”這四個打字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是每一個湖南師大人都記在心里的四個沉甸甸的字。
湖南師范大學創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學校現有5個校區,占地168公頃,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主校區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
在校史館中,我領略了歷代師生的風采,為身為師大人而驕傲!
更領略了身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驕傲,在校史館中有許多生科院創造的歷史,有許多像劉云院士一樣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學子!
從校史館走出,我覺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師大七十多年的歷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學到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走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