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棗樹篇一
我的老家在山東。每到節假日我們都要趕回去,這次也不例外。坐在返回家鄉的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我開始尋找那模糊的記憶。
說起老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家中的小院了。小院分為東西兩院,東院有一片地種著芋頭。兩院之間有一堵花格墻,墻中間是一扇月亮門。西院里有一片草莓,兩棵柿子樹,還有姥姥種的蔥啊、蘿卜啊、薄荷啊……在它們旁邊,有一片小小的竹林。對面,是姥姥種的牡丹、月季、葡萄。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最清晰的是兩院的兩棵大棗樹。
小時候,爸爸指著一院子的綠色告訴我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我卻一直喜歡院子里那兩棵大棗樹。棗樹雖不像梅花那樣傲霜開放,也不像桂花那樣香飄十里,可是,它對于我來說,就是童年里一個最香、最甜的夢。
過年時,漫天大雪給棗樹披上了一件大衣,潔白無瑕;清明節掃墓之時,棗樹開花,那一陣陣香氣沁人心脾??墒?,我卻最愛中秋節結果時的棗樹。
棗樹篇二
;我寫字的窗前有株不很粗壯的黑棗樹,我們老家又稱為“軟棗”。黑棗的個頭大小類似于羊糞球,就連樣子也頗為相像,但味道卻如同柿子一般甜甜糯糯的。在北方的山里生長得很多,在農村的莊戶人家里也偶有栽種,可繁鬧的市區里居然有這種樹的保留,讓我有了莫名的感動。
盆口般粗大的枝干綴滿了繁密的葉子,總能讓進入窗子的空氣變得清新而又涼爽,刺眼的陽光也由樹的枝葉負責梳理得整潔而又柔和。我偶爾趴在窗前寫字的時候,葉子隨風晃動發出“沙沙”的聲響,讓內心也隨之變得自由了。
秋日里一株樹的葉子由深綠變得枯黃。這個時節我是不忍多看它一眼的,可它卻始終生長在我眼前。有時看它搭配著天邊落日照耀下的云彩,不禁讓人的思緒也憂愁起來,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蒼涼與無奈一陣陣襲來,只得逼迫著自己去看向更加遙遠的地方。
接著,在某夜的一場狂風或是一陣充滿涼意的秋雨摧殘下,便將那一樹的葉子打掉了。有時不禁在想,這一樹的枝葉在半年的光景里經受了不知多少場風雨的洗禮,每一片葉子也不知做了多大的抗爭,也只是度過了一個夏天,夏日一過,它們便像被宣布死刑了的犯人一般等待著零落的日子。如果葉片會說話,大概也是要抱怨命運的無常吧。此時風雨再來了,它們還是“沙沙”作響,但節奏變得急促起來,因為那是它們嘶吼的聲音,最終“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日子到來了。那是一場秋末里最烈的風,為這些驚慌失措的枯葉行了刑。樹干清瘦的骨架露了出來,上面唯一留下的只有那一顆顆黑棗了,再烈的風也吹不走這一粒粒的果實。此時的果子還不是黑色的,它只透著紅褐色的光亮,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不知是誰悄悄地往它們可愛的、渾圓的身上蓋滿了白霜。
我時常躺在床上看書,因此總能聽見有鳥兒的鳴叫。抬眼間便瞧見這樹上又掛滿了喜鵲——是喜鵲,不是麻雀那樣的小鳥。它們的身體又肥又大,尾尖的三兩根長長的羽毛凸出來,襯出了它那可愛的身姿。黑色的腦袋靈動的很,通身淡藍,彰顯了它優雅的氣質。它們在那瘦弱的樹枝上蹦來跳去,此時那枝條才顯示出韌力來,那么纖細的枝丫竟能經受住那樣龐大身體的踐踏。大雀們去啄食那一粒粒的果子,將果皮啄開并用力扭動著腦袋撕扯著果肉,將果肉扯成很細的絲,像叼著一條條蟲子。這樣吃了黑棗的鳥兒,都聰明的很,每次只要我想打開窗子想近距離看看它們,都會像知道我有企圖似的便不再飛來了,只會在別的地方稍作停留,向著樹的方向看著、望著。既然這些小東西有些害羞,我也不便再做打擾,還是關上窗子任由它們享受自己的甜點去吧!
這株樹的幸運與不幸都表現在它太“瘦”了。幸運的是它不用擔心被冬日里的大雪壓的喘不過氣來,更不怕被積雪折斷了腰。然而它的不幸大概遠遠多于它的小幸運吧!在寒冬烈風里,它總顯的那樣單薄,而這單薄加深了人們對它充滿孤獨的印象,就連走過的老貓也會對它哀嚎兩聲以示憐憫。
我在這株樹前駐足逾久逾是感得到這是一顆善良的樹啊!四季里的變化全是為了我而著想的,而我也愈加的心疼它。這時的樹不再簡單的只是樹了,當然人也不單單只是個人了。它能像人一樣明白情感的溫度,而我似乎也能感到作為一株樹在四季的變化里所經歷的風雨和割舍。
它的葉子還是一天天地脫落了,過不了多久果子也會被偷食干凈。直到來年一開春它便又復活了,不過這次喚醒它的是春季里一場溫柔的風,或是幾滴略帶暖意的雨。
相關熱詞搜索:;棗樹篇三
在我可愛的家鄉有數不在清的植物,但是我最喜歡的是沙棗樹。
沙棗樹只是一種普通的樹,你別看它長得不漂亮,深褐色樹皮,灰白色的葉子,長滿了沙棗的枝頭。它不像垂柳那么婀娜多姿,也不像白楊那么俊俏秀麗,而它有著堅強不屈的精神。我愛沙棗樹的這種精神。
春天,沙棗樹剛發芽,這嫩小嫩小的芽,發出綠色的光。陽光明媚,一陣風吹過,沙棗樹好像在說:“嗬!我喝足了甘露,應該長小葉子了。”慢慢地葉子長出來了,先開始像針似的,又細又小。然后長得像小桃子似的,最后成了大片的葉子。
夏天,端午節快到的時候,沙棗樹開出了一朵朵金色的小黃花。像小喇叭似的,吹個不停。如果有人從樹下走過,就全被一股濃濃的清香味陶醉。沙棗的形狀,顏色,滋味都特別惹人喜愛。
沙棗橢圓形,和新疆的馬奶*葡萄一樣大小,只是遍身生著銀色的小白點兒。等沙棗漸漸長熟,小白點兒也慢慢沒了,摘一顆放進嘴里,使人感到柔軟。
沙棗先是銀灰色,接著變成綠色,然后變成黃色,最后變成紅色。沙棗變成黃色的時候,像顆顆金星,紅色的時候,像粒粒寶石。你只要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粉白色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粉色的沙瓤。
沒有熟透的沙棗又酸又澀,熟透了就又甜又酸,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沙棗吃得太多了,回到家里連飯也不想吃。我才感覺到沙棗是能夠吃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