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自由篇一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為自由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有的人渴望飛翔,因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萬物的奧妙,讓人有一種充實的快感。。。可是我不像你們那樣想,我渴望成功,因為我認為成功的感覺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給我帶來一種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堅強的往前進。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這里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么就是象山峰舉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敗,成功之路就是離你越來越遠,它只能遠遠的看你從它身邊走去,只到永久消失。還有一條就是跟山峰斗爭到底,永不放棄。選擇這一條路的人,他們就會永遠的面上含笑,知道抵達成功的彼岸。所以我渴望成功。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考試中得到成功。因為成功能給予我奮斗的動力,讓我能再接再厲,不被考試嚇倒。這時的我才能信心大十足,勇敢堅強的朝著前方走去。這時成功的感覺是美好的。
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 次的嘗試中得到成功。因為很多人都因為自己第一次的失敗而變的很不相信自己,覺得自己很無能,居然連嘗試一下都不能。因此我渴望在嘗試中得到成功,它能讓我告別憂郁,告別煩惱。從而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這時成功的感覺是快樂的。我渴望成功,渴望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得到成功。因為它已表名我已成功的接受了挑戰,并且很優秀的完成了挑戰。從而會不畏艱難的繼續去創更大的輝煌。讓我變的更加優秀,更加充實。這時成功的感覺是自豪的。我渴望成功,成功是我們活著的追求,誰不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時每刻都能讓成功圍著你轉,一直跟在你的身邊。成功的感覺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是自豪的。。。這就是一個渴望成功的我!
我渴望自由
我渴望自由,外面陽光燦爛,而我卻感受不到它的溫暖;外面鮮花怒放,而我卻感受不到它的芳香;外面歡聲笑語陣陣,而我卻享受不到爽心的快樂。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被面前的書本擋住了。
我渴望自由,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就只能學習嗎?難道就不能痛痛快快的玩一場嗎?難道學生就不能有其他的空間了嗎?難道學生就必須學習嗎?難道學生就必須天天面對書本和資料嗎?突然“呯”一聲,打破了我的沉思,原來是我那淘氣的小弟把玻璃打破了呀!他是那么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怎么樣都可以,即使犯了錯誤也沒有關系。而我只能面對著書本,資料,如山般的作業和那沒有關上過的小臺燈。
我是多么向往童年那無拘無束的生活和那天真的思想,還有那顆純潔的心。小時,和伙伴們玩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我們在田地里一起捉蛤蟆,小蝌蚪;用彈弓射藍天中飛翔的鳥兒;到小河里去抓魚兒。那時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我渴望自由,我渴望像魚兒一樣暢游大海;我想像鳥兒一樣在藍天中自由翱翔,我想象馬兒一樣在茫茫草原上盡情馳騁。
我躺在綠茵的草坪上,仰望著藍天,我向往自由??
評語:
自由篇二
生命本無價,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
生命千金難買,萬金難求,愛情只是心靈情感的寄托,可以為自由而拋棄生命,沒有自由的生命只剩下一架空殼,是禁錮了所有的一切后的褪脫。若我們可以自由愿拋棄一切換取。什么都是可以沒有,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以拋掉,唯獨不能讓自由走散。自由如同桃花片片飄落的瞬間飛舞,自由如同花開霎那的無限輝煌。追求自由的原色,不要束縛了我,我不是死物,只要不是死物都渴望自由。如果生命重來一次我愿當一匹奔馳的駿馬奔向草原,奔向心中的美好,放越所有的拘束,為所有的一切而遺忘一切的。
一堆草叢當中有一只貓,你一定認為它很快樂,快樂是嗎?如果你能仔細看不難發現此刻正有一條繩子鎖住了它。幾次逃跑,希望解脫,一次次到達繩子所放極限,它還不住向前努力,努力掙脫,可最終是徒勞,脖子越發被勒緊,一次又一次。你從未想過它到底有多么害怕、痛苦、憤怒。害怕再也不曾有自己的陽光,痛苦自己從今以后也許就失去自由,憤怒人類對它實施的一切不公。終于它停了下來,蜷伏在草叢堆中,再也未動過。
自由篇三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能做成啦啦啦,啦啦啦,我是開心的小慈善家兔八哥蹦蹦跳跳的正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有個聲音打斷了它高亢的歌聲。
救命呀,救命呀誰呀?這是,叫得這么凄慘。
兔八哥停下了腳步,四下里尋找。沒有呀,八哥正納悶呢,誰呀開這種玩笑!
救命呀,救命呀又是一聲,緊跟著聲音兔八哥才發現叫喚著要救命的小家伙被關在籠子里的小小鳥,他的好朋友。
定睛過去,這才叫兔八哥毛骨悚然:籠子里的小鳥妹妹傷痕累累,腳丫子還在流血,正被一個鞋把子樣臉的怪物提著往前走呢。媽呀,這可怎么辦?兔八哥急得直跺腳。心想,這壞蛋也太沒有人性了吧,弱小的小鳥妹都不放過,我要替小鳥討回公道!
救命呀,救命呀小鳥妹妹用它僅有力氣哀求著。
噓兔八哥示意它不要吭氣,會有辦法的。它用微弱的力氣點點頭。
有了,兔八哥的小伙伴們著朝這邊走過來,兔八哥揮揮手,并指著前面的大漢手里面的籠子,用手語示意他們過來幫忙,這下可有好戲了。心想,走著瞧你這個鞋把子臉。
兔八哥跟熊老大 羊大姐他們很快的商榷了一下,就開始了他們的救援行動。
這時再看過去的時候,小鳥妹妹已經奄奄一息了。
嗨!妹妹。嗨!小鳥妹妹。醒醒。羊大姐小聲的跟在鞋把子怪物的屁股后面。
水我要喝水,水小鳥妹妹的生命危在旦夕。
快!熊老大,你的水壺他們拿著水壺朝著小鳥妹妹撒過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給你唱首歌吧看著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小鳥 妹妹。
團結就是力量阿美阿前一顆葡萄樹他們就這樣輪唱著。
慢慢的小鳥妹妹睜開了眼睛謝謝你們
突然,鞋把子怪物停下了腳步。轉身用他惡毒的眼睛等著他們,好像要整個吞下去他們一樣。可嚇壞這些精靈們了。
還是兔八哥聰明。哎,這是誰的錢,哎 這是誰丟的錢?這一吼,鞋把子怪物丟下鳥籠轉身就追。
兔八哥他們趕緊拿起籠子就往會跑。以后的事就很開心了,小鳥妹妹得救了。在伙伴們的幫助下鳥妹妹很快就康復了。
他們又開心快樂的在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他們自由了。
自由篇四
蔚藍色的天空,遼闊空曠的草原,寬廣無垠的大海,這是我最原始的夢想。
我夢想著躺在空曠的草原上,仰望蔚藍色的天空,穿梭在時光中品味那記憶深處的美好,或憧憬我斑斕的未來,聽牛羊們低沉的伴奏,仿佛天籟般讓我沉睡其中。
我的夢境是自由而閑適的,它是繁雜世界外的一個桃源,它是平凡世界的一方凈土,它是我內心世界的最原始的一片天空。
總是埋頭在書堆里,卻忘記了什么是休息;總是在自己或他人的約束下生活,忘記了什么是自由;總是跟著時間隨波逐流,迷失了自己原來的方向;總是奮斗在別人的理想中,忘記了自己的追求。一天又一天,從早到晚的忙,卻又感覺不到繁忙的充實以及它的樂趣,對于這樣高頻率的節奏,我似乎早已忘記了去思考,去回憶,去享受,去憧憬。一切休閑方式都是一種奢侈,所有的憧憬都顯得那么的不切實際和幼稚。我想是我變得現實了,現實得讓我忘記了是回憶,忘記了我的夢,現實的我的世界只剩下繁忙。
但我還是渴望著堅守那片圣土。為此我忙里偷閑,奢侈地花費著大把大把的時間徘徊在我的夢境中,在那里我找到了僅存的自由和快樂,盡管夾雜著一種澀澀的不安,卻仍然是那么美好。在那里,我找到了激動、煩躁過后的那份平和,我找到了齟齬、爭吵過后的那份寬容,我也看到了我一直追求卻始終迷蒙的理想。
自由篇五
小草沒有外力的幫忙,卻依然能在石縫中頑強生活。
蠶蛹沒有舒適的港灣,卻依然能憑借自己化蠶成蝶。
小鳥沒有媽媽一生陪伴,卻依然能展翅飛翔。
那么對于孩子我們是否也應還他們一些自由,讓他們自己成長?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因此父母總會將最好的一切都留給他們。當孩子受傷時,父母總是第一個跑來關心他們的人。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總是父母沖過來幫他們解決。這本就看起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研究表明,當父母總在孩子遇上麻煩時幫他們解決,那么多半在孩子長大后都不能與之和諧相處,亦或是內心害怕他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父母長期的這種做法,以至于后來讓孩子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也因此,一些父母會給孩子規劃路線,讓他們成為自己心中所想的,卻忘了孩子是否愿意,是否喜歡。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兒時總夢想成為一位鋼琴家,可是由于她出身農村,家里并沒有多余的錢來供她學習鋼琴。因此他在心里默默發誓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出這個農村。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入了自己夢想的學院,但是同一年也發生了一件令他痛心的事。她的父親去世了,也就是說她們家的經濟來源沒有了。她的鋼琴夢泡湯了,于是她一邊兼職一邊學習,畢業后就與同校的一個男孩結婚生子,所幸如她所愿生的是個女孩,這時她的經濟狀況也好起來,她心想既然我不能完成的事就讓我的女兒替我完成,我一定好好培養她。起初小家伙還做得挺好,但日子久了,孩子也厭了。看著窗外小朋友嬉戲的影子,她羨慕得不得了,于是她使小性子,但換來的卻是一頓打。從那以后,孩子想玩時就看著窗外,用筆將那些美好畫面畫下來。這時,她發現美術才是她的特長,而對于鋼琴,后來始終提不起來興趣。但對于媽媽,她又害怕,于是她買了碟片插入錄音機中播放鋼琴曲,但終究被發現了,因為她與媽媽交流不通,所以在夜晚時,她用筆勾勒出一幅小樹被壓彎的畫面放入媽媽床邊,旁邊配上了一行字:請讓小樹自己成長!紙上還留下了她的眼淚。
我想說,還孩子一個自由吧。別讓孩子長大后對童年充滿恐懼,多問一問她們要不要,喜不喜歡,其實也是一種愛。
自由篇六
當聽起《張三的歌》,那內心的溫熱再次升起。
我看到有人在博客上寫到:天陰,在家,抽煙、聽歌、拆車。我頗有同感。
自從廉價自行車購回,我就喜歡對自行車拆拆卸卸。當然聽歌是每天必須做的一件事。
高鎮的冬天,特別的冷,在這樣的天,我往往拒絕出門,但除過一種天氣,那就是落雪的冬日。如今覺得這樣的天氣似乎特別少,一旦出現也特別珍貴。
時光澄清了執著心,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因為這樣,就停滯了對生活的熱情,就如同有雪的日子,來了我歡欣,不來也不會很難過。
一定有取代,有向前,有值得做的,更多地能快樂自己的事情。
每次騎車,都很快樂。
喜歡風一樣的速度,流過無數綠柳,許多行人,樓宇,人們交談的聲音,鬧騰的集市,蒼老的晴空與天陰。
行走,我要停下來對美麗的景色笑笑。繼續從這一個路口消失,在下一個路口轉出,車輪兒歡快,我歡快,走過的路也歡快,所有的節奏時緩時急。
時光和我爭奪,奪走年華,給予滄桑,但我繼續走,自由的行走。
自由篇七
自由是許多人都向往的,但人們總會被某些事情所束縛自由,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但對于孩子們來說,自由是磨不滅的希望。
放假對于我來說是個小小的自由,成堆的作業“壓”在我身上,讓我感到了“呼吸困難”。但在小學時,自由時常伴隨著我。
小學時的我,不用上令人厭煩的補習班,也不會被家人追著、打著讓學習。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上我喜歡的娛樂班,之后在規定的時間做完作業就可以了。
在學習壓力很小、作業不多的時,我有很多時間去玩,同學、朋友在樓下一喊我,我飛奔下樓,在院子的大花園里或院子的角角落落都有我們的身影,在院子的到處都能聽見我們發自內心的笑聲。我們跑跑跳跳,不論刮風還是下雨,都阻擋不了我們向往自由的心。
暑假里,我們總是約好一起去圖書館,去游泳館。和閨蜜手挽手、肩并肩,拿著冰淇淋走在馬路上,天馬行空聊天,但絕不聊和學習有關的,這也是我們之間的一種默契。
有時候下午放學要是沒有事情,我都會和自己的閨蜜去一個果汁店坐著,一聊就是一小時。夏天時是最開心的,天黑的晚,我們都點一份飲料,邊喝邊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但是這段時間還是很自由快樂的。
最自由的是六年級暑假——我們沒有任何作業,畢業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拿到自己的成績很開心,家長看了也很滿意,這樣我的暑假就會特別特別的自由。我和閨蜜可以一起去購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面氣溫太高,我們可以宅在家里追劇,還可以吹著空調。
后來,我們換了一個名稱——中學生,我們不再是無憂無慮的了,我們開始有壓力。也沒了自由,現在回想起上小學時,那種無憂無慮、沒有負擔和壓力,真的太開心了。
自由篇八
自由,一個多么美好的詞,可在我的面前卻那么平淡,那么遙遠。所以,我只能渴望它,卻不能親身體驗;想去享受它,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想知道我為什么向往自由嗎?那就來聽聽我的傾訴吧!
一個陰天,我被“囚禁”在家里,面對著密密麻麻的家庭作業,腦子里亂得像一團麻,手機械地做著題,眼睛無神地看著作業,那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束縛!
作業好不容易寫完了,想出來玩一玩兒,放松一下機械似的大腦,使超負荷的手休息一下,可爸爸一句;“作業寫完了復習、預習。”冷酷無情的話又使我跌進了束縛的深淵,我只好忍著委屈又進屋去復習。
我看著空洞無味的課本,課本上的字都變得模糊了。我真想出去玩兒啊!去看看那湛藍的天空,去看看那廣袤的大地,去看看那生機勃勃的春草、潺潺流淌的小溪……這些都是我多么想要的啊!可冰涼無情的責備和空洞無味的書本、習題卻一次又一次地將我擋了回來。天空中那展翅翱翔的鳥兒、暢游小河的魚兒和我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我凝視著桌上我親手畫的畫、撫摸著彩筆,心中泛起了快樂的漣漪━只有此時,我才能找回昔日的自由與快樂。孤獨的我被那時的畫包裹著,偌大的房間被快樂包圍著,喜悅撞擊著我的心靈,讓我陶醉其中。
夜,悄悄地來臨了,我想休息一下疲勞了一天的眼睛,就躺在床上休息,媽媽進來看見了,氣惱地對我說:“作業寫完了?”我“恩”了一聲,媽媽又說:“做完把我剛才給你買的卷子做兩張,才7點就睡覺了。”我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又“工作”起來了。
自由,你什么時候才能讓我獲得你?我什么時候才能享受到。
自由篇九
;摘 ? 要:英國當代文壇執牛耳者——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于2011年將自己近年所創的十篇短篇小說連同一部系列小說《在菲爾和喬安娜家》一起,結集出版,題為《脈搏》。在國外一經推出,好評如潮。本文梳理了《脈搏》中的第一個短篇《東風》的故事脈絡和內在肌理,分析了其中人物的悲劇命運,探究了巴恩斯始終關注的歷史與自由的主題之間的聯系。以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自由;創傷
英國當代文壇執牛耳者——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于2011年將自己近年所創的十篇短篇小說連同一部系列小說《在菲爾和喬安娜家》一起,結集出版,題為《脈搏》。十余個短篇看似散漫,并無關聯,但細讀完畢,我們能體會到巴恩斯將小說統名“脈搏”的深意。“脈搏”是生命的表征,是個體隱秘的欲望表達,是不受掌控的個體自由,它的曲線就是一部濃縮的個人歷史。
在《脈搏》中,我們可以從每一篇中都讀到“脈搏”所代表的生命母題,欲望母題,歷史母題,而這些主題又同時歸屬于一個終極主題—自由主題。
在此,筆者將擇《脈搏》中的第一個短篇《東風》進行解讀,藉此,對《脈搏》作一主題探幽,分析其中投射的巴恩斯的自由觀。
一、再見自由
小說伊始是這樣的一副場景:去年11月,那排油漆被凜冽的東風剝落的海灘小木屋,在一場大火中被夷為平地。救火隊從十二英里外趕來,等到達火災現場時,已經無計可施了。熟悉世界史的人們都知道,11月9日正是柏林墻倒塌的日子,是象征冷戰時代結束,東德人民獲得自由的日子。聯系后文,小說的女主角安德莉亞來自東德國家哈勒,我們可以斷定被東風剝落的小木屋喻指的就是阻擋東德人民的柏林墻。
而“被夷為平地”即是指柏林墻的倒塌。故事就是這樣,被巴恩斯在隱喻的政治氣氛中展開,提示我們,這是個關乎歷史和自由的故事。
可見,弗農是因為失婚,抱著重新開始生活的念頭,從倫敦移居此地的。這里是他重獲自由的起點,而對面的失了木屋的海灘正象征著他貌似自由的身份和生活境遇。
當弗農遇見了餐廳的服務員安德莉亞時,開始了他自以為是的“調情”。
這段呆板而笨拙的見面語在弗農心中被認為是“調情”。他隨之反思,他并不善于調情;從未說過對路的話。“當你不對路的時候,女人飄過的眼神意味著什么,這點他太清楚不過了。眼神告訴他,知道他來自哪里。”弗農顯然對自己與異性交往毫無自信。
女性眼神本來就意味豐富,而他卻自卑地以為,那是對他倫敦身份的勘破,也既是對他“毫無情趣”的身份的勘破。
寥寥數語,巴恩斯將失婚男人如孩子學步般,極為笨拙地試圖找到新生的心態與動態描繪得精準而辛酸。
房產經紀人這一職業居然會成為求愛時的弱點,這似乎匪夷所思。因為房產經紀,在英國,無論如何算不上不體面的職業。由此可推論出巴恩斯沒有言明的理由。
一路下來,巴恩斯對“離婚帶孩”男人這一族群的同情顯而易見。這一族群本來并不至于如此堪憐,但是巴恩斯以他們做引,牽出的是社會的各種“孤獨癥”患者。
他們有無法言說的過去,難以愈合的創傷。巴恩斯在敘述他們的傷痛時,也給了他們希望——一個自由的身份,一個嶄新的起點,在可能性中自由地塑造人生。這似乎是巴恩斯式的溫情。但是,故事后來的發展卻是絕然悲情。
交往日深,弗農敞開胸懷,認真與安德莉亞交往著。隨之,對安德莉亞不禁起了深度了解的渴望。“他們剛剛在一起的時候,他對她一無所知,因而很高興。這會讓一切變得不同,充滿新鮮感。漸漸地,她開始了解了他,但他卻還是不了解她。……如果你墜入愛河,你就想知道: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這就是戀愛的真諦。“而安德莉亞也確實頗為神秘。她不透露自己的來歷,也不說自己的年齡,更對過去諱莫如深。這些隱晦不僅引起了弗農的迷惑,也挑起了讀者的好奇心。本著對戀人的好奇,弗農巧妙地復制了安德莉亞的居所鑰匙。三次擅入了她的空間,發現了一枚獎牌,她的護照和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四個在游泳池里的小女孩,她們的手臂相互搭著對方,泳道的隔欄把她們分成兩組。”“獎牌上畫著一個游泳運動員跳入泳池,背面寫著幾行德文和一個日期:1986年。”從護照中,弗農知道了安德莉亞原來是德國哈勒人,而對獎牌和照片,弗農并未深想,只是簡單得出,安德莉亞曾經是游泳運動員,得過游泳比賽的獎牌。然而,弗農是個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男人,有著英國人特有的對歷史漠然的心態。因此,即使答案如此明顯,弗農仍然等閑視之。
當晚,帶著對戀人的“真相大白”的興奮感,他與安德莉亞男歡女愛,期間他不禁脫口而出“好粗壯的腿,游泳運動員的腿啊。”安德莉亞沒有回應。弗農也不以為意,想明天再說,卻不知這個明天卻再沒有到來。安德莉亞次日便消失無蹤,辭了工作,退了房子。弗農沒有她的照片,只好放棄追索,不得其解之余,他想到了上網搜索她的背景。最終尋獲了答案。
二、再見,自由
從網上的點滴消息,弗農慢慢拼湊出了安德莉亞的歷史,同時也是東德運動員的血淚史。
哈勒屬于前東德。在長達二十年時間里,東德曾是與美蘇鼎足而立的體育大國,所奪奧運獎牌數量占世界第三位。然而,在一片金燦燦的獎牌背后,卻掩藏著東德眾多官員的腐敗,運動員的血淚和驚人的丑聞。
小說中,巴恩斯借弗農之口,道出了安德莉亞這個前東德游泳運動員的活生生的創傷史。她自小進入迪納摩體育俱樂部后,“訓練箴言是:要么吃藥,要么去死。”教練將謊稱是維他命的合成固醇類物質和睪丸酮逼她服下,給她注射。巴恩斯用“訓練箴言”這一語詞反諷,表達了對安德莉亞這個前東德運動員的小說形象代表的無限同情,是對毫無人性的教練,醫生,官員的良心泯滅之舉的痛斥。弗農由網上的信息結合他所見的事實,推斷出安德莉亞的生理情況。她的肌腱斷了,粉刺爆發,身體和臉上毛發增多;有時陰毛會長到肚子上,甚至超過肚臍。還有生育問題。弗農還特地查了“雄性化”和“陰帝肥厚”這樣的術語,然后又后悔了。
小說里,巴恩斯將這些觸目驚心的醫學術語以不偏不倚的平淡語氣一一道來,并未加上哪怕一個字的感情色彩。但正是平淡的羅列,令這些字眼將整個故事的敘事基調完全顛覆,原本克制平和的小故事立刻變成凜冽的東風,直達讀者的心底,讓人不禁覺得冰冷徹骨。
我們進入了東德的時空,親歷運動員的創傷。我們仿佛看到她們忍受著這些非人的遭遇,屢創佳績,所向披靡。但巴恩斯塑造了安德莉亞這樣的人物是為了提醒我們,在那些折桂獲獎的少數運動員之外,更多的是像安德莉亞這樣的小人物。盡管服了藥,她沒進入國家隊。當柏林墻被推倒,丑聞被曝光之后,她的名字連提都沒被提起。……除了在一場被遺忘的接力賽上得了一塊獎牌之外,安德莉亞什么都沒撈到。
行文至此,我們聯系前文,看到了安德莉亞平靜外表下那顆傷痕累累的心。
? 第一次和弗農見面,安德莉亞便對弗農自稱“我不游泳。”約會時,對弗農去游泳的提議她當即拒絕:“哦,不,我不想去游泳。”顯然,“游泳”是她心中的禁區,是她努力塵封的往事。她對游泳的抗拒實際是對所謂國家意志,大寫歷史的反抗。但是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無處控訴,也無可控訴。
此處,巴恩斯矛頭直指“專家”所代表的一眾迫害者。問題是:柏林墻被推倒了,這是東德人取得外在自由的標志。但歷史的悲劇就真的結束了嗎?安德莉亞仿佛獲得了自由,從游泳的噩夢中脫身,來到了英國,重新生活。但是,她最終卻因為弗農知道了她曾是東德的游泳運動員而消失得無影無蹤,放棄了可能的幸福。很顯然,歷史的陰影遠遠沒有從她心中泯滅,這段往事是她的禁區。她無法坦然面對一個知道她的過往的人。她在實質上將永遠是個不得自由的靈魂,禁錮在沉痛的創傷中。而恢復自由身,想要重新開始生活的弗農也在瞥見幸福的可能性之后,又與幸福失之交臂。
悖論中我們可以得出巴恩斯的自由觀:他力圖表達在婚戀中,個人所顯現的真實遠比“大寫”的歷史來得真切,而這真實也是個人賴以生存的依憑,是一種真實的生命感覺,是對抗歷史的報慰,與個人自由緊密聯系,即便其中飽含創傷,飽含悖論。
注釋:
①天涯社區.東德:金牌大國的崩潰[eb/ol].http:///.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