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一
正值傳統佳節元宵節,我們小區組織了鬧元宵活動,大家可開心了。
一早,天空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但也未能阻擋我們“團團圓圓鬧元宵”的腳步。8:45分所有隊員按時到達了規定地點十畝田社區。今天我們將與社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一起歡度元宵。
一進社區,我就立刻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在社區家園的四周掛滿了各種燈謎,隊員們迫不及待的一擁而上,各顯神通,興趣盎然的猜起燈謎來。“十人——打一字”,我知道我知道是“什”;“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有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哈哈是長頸鹿”……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燈謎一個一個被我們解決了。
在這元宵佳節之際,湯圓是一定少不了的。瞧,社區的叔叔阿姨已經開始將寓意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的湯圓放入鍋中煮起來了,看著圓溜溜的湯圓在鍋里沸騰,我們的心也一下子沸騰起來了。湯圓終于出鍋咯,我們一個個像小饞貓似的伸長了脖子,等待品嘗美味。等等,等等,別忘記社區獨居在家的爺爺奶奶們一起歡度節日。
紅太陽的小隊的隊員們出發,送湯圓嘍。“奶奶祝您元宵節快樂”,“爺爺,甜甜的湯圓送給您,祝您身體健康”……我們像一群快樂的小太陽,在這白雪紛飛的日子里,送上我們甜甜的湯圓,濃濃的祝福。
快樂的時間總是那么短暫,但我們深深地祝福卻久久回蕩在耳邊。
紅太陽小隊的隊員們,你們真棒!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二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是元宵節里幾項重要的民間習俗。
在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學校舉行猜燈謎活動。每班選10名同學參加,共分兩輪,我被選中。走進猜謎現場,已經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這瞅瞅那瞅瞅,嘿,還真讓我瞅到一個自己會的。它的謎面是“兩個胖子”(打一個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領獎的地方,可他們說這個謎語已經被人猜過。唉,真是讓我白高興一場。
我繼續瞅,不一會兒又看到一個。這個謎面是“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我仔細想想,然后一拍腦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趕緊興高采烈地跑過去說出謎底,嘿嘿,這回我總算是第一個猜出來的!
我又四處張望尋找,無意中看到一個謎面:《聊齋志異》。咦,這是啥意思?也沒個提示。我對這道謎語很感興趣,不覺冥思苦想很久。哈,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成語——鬼話連篇!這《聊齋志異》豈不就是全篇講鬼故事的嘛!我過去一試,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對!
我和爸爸來到后院準備放焰火。爸爸點燃“變色龍”,紅、黃、藍……霎時間天空里五彩繽紛,真美啊!我們小孩子揮舞著煙花棒走來走去,小煙花像無數美麗的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跳舞。接著爸爸放“雨花”,金色的“花雨”從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小蜜蜂”也來湊熱鬧,“嗖”一聲高高飛上天……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
放完焰火,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我依然沉浸在元宵節的熱鬧與歡樂之中,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三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很快就過去了,這就迎來了20xx年的第一個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之為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宵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總的來說,過元宵節就是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和舞龍。
有的地方過元宵節,比過年還熱鬧,顧不上吃顧不上玩,都是在拜訪親朋好友,而我們這里,最主要的是賞花燈、猜燈謎和吃元宵。
今天是元宵節,這一天,我也放了一天假,早上,我們在奶奶家吃完早飯后,就去逛了商場,想買一件衣服,商場里的人比以往少多了,可以在商場里跑來跑去的,還沒有人擋著我,真爽!抬頭一看,商場里掛滿了燈謎,是每一個店出的,猜對了,就可以在哪個店里領一包元宵,在這一路,我們猜到了很多燈謎,都好簡單,但是每一家只能領一包。我去找了離我最近的燈謎的店,呵呵,一包湯圓到手了。
逛來逛去,什么也沒買上,還賺了一包元宵,呵呵,真高興啊。
晚上,我們全家去了周村去看花燈,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頭頂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燈,有猴子的、怪獸的、烏龜的、仙鶴的、銅錢的,還有許多普普通通但是很精致的花燈,有趣極了;每個店錢都擺滿了很精致的小玩意兒,特別有趣。
其中,有一個專門的店鋪,是向人們提供免費的元宵,那個店鋪門前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就看見一個個的元宵在鍋里翻騰著,像一個個的小球在跳躍著。出鍋了!嗯,真香,這是一個黑芝麻味的,那元宵在嘴里又香又甜,嚼著嚼著,就變成了一股黑芝麻湯,像小孩滑滑梯一樣,滑進肚子里,就不像剛才那么餓了。
該回家了,腳走得很累了但是心卻是快樂的,哈哈,元宵節真是太有趣了。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四
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便都掛起了大紅燈籠,猜起了燈謎,大街小巷,如著了火一般,連天都被染成了紅色。而又在這一天,我們學校迎來了一次猜燈謎活動。
一到學校,濃濃的節日氣息便包圍了我,每一個教室都貼了對聯;再看看操場,一排排“紅燈籠”隨風舞動,迎風飄揚。
等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便飛奔操場。爭先恐后地看著一個個燈籠上的燈謎。有的靈光一閃就蹦蹦跳跳去老師那里對答案,領獎品了;有的則看一整列都沒有猜中一個。
看看那一位同學,他正盯著一個燈謎看,大腦飛快轉動,試圖去找什么線索,靈光一閃,奔到老師那里,報出答案,眼神里滿是期待,老師去搖搖頭:“你再想想看,”他一臉沮喪地回來,但他沒有放棄,又繼續看著那個燈謎,全神貫注地思考著,嘴里還不時念著謎面。過了一會兒,他大叫一聲:“噢,我知道了!”又一個箭步去老師那里對答案了,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笑了笑:“你答對了!”他接過棒棒糖,臉上蕩漾著笑容。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還甜吧!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五
就在昨天是元宵節,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在傍晚7:00多的時候,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早知開始放了!于是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沖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有趣的還要算“老鼠跑”了!
我們剛開始是白色像火箭一般射上天空!隨即便像老鼠遭人攻擊一樣四處跑開!不一會兒便沒了蹤影。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圣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六
開學的第一天,老師便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元宵節那天要用整個下午的時間來舉辦一個以“鬧元宵”為主題的慶祝元宵節活動。剛剛宣布完,全班就炸開了鍋,只能聽見同學們在歡呼。接著,老師又交待了活動的注意事項以及要求我們準備的東西。雖然知道舉辦完活動一定就會有寫作文的作業等著我們,但全班同學的喜悅還是溢于言表。
同學們盼啊,盼啊,元宵節終于來了。雖然與開學僅僅相隔一天,可是在我們看來卻有一年那么久。下午,我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剛進教室,就發現自己好像在另一片天地。全新的環境、全新的面孔。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同學們的臉上不再有往日被考試壓迫的憂愁和勞累,老師們也一改昔日的嚴肅,仿佛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師生關系,他們就像是天生的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歡笑。
班會課開始了,是由班長主持的。今天的班會課不像以往往那樣枯燥與抽象,除了講安全就是談禮貌……今天與其說是班會課,還不如說是元宵節聯歡會的前奏呢,談的都是關于元宵節的起源、習俗等。
接下來的活動是猜燈謎。每個同學都是爭先恐后的'模樣,不是因為時間緊,而是怕獎品輪不到自己。我猜的謎面是“五句話,打一成語”,唉!謎底一看就知道——三言兩語。沒一會兒功夫,30件獎品就被我們六(3)班這一群高iq的同學們給“搶”光了,就差裝獎品的袋子了。獎品一光,我們的最盼望的“做元宵”開始了。
所謂“元宵”,也就是我們口頭的“湯圓”,只是中國太大,南方與北方的稱呼不同,南方包軟餡,稱之為“湯圓”,北方包硬餡,稱之為“元宵”。就在我做準備工作的時候,教室的后門口出現了四位阿姨的身影,她們一手提著電飯鍋,一手拎著揉好的面團走進了教室。原來是四位同學的媽媽參加我們的元宵節活動了。她們一來,教室里立刻沸騰了起來,我和另外兩個男生一齊去提水,一切就序,我們便開始第一步:搓湯圓。
大多數的同學沒有搓過湯圓,所以搓出來的湯圓大的大,小的小,有圓的,有橢圓的,還有半圓的、圓柱形的……還有的同學更厲害,把一個好端端的湯圓給分裂成了許多個估計只有螞蟻才能分辨出來是圓是方的“超級迷你小湯圓”,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會,還是故意做出來的。但是俗話說得好,“一回生,二回熟”嘛!只一會兒功夫,許多同學都已經能搓出像模像樣的湯圓了。對于我這樣的“老廚”來說,搓這些湯圓根本是不在話下的了。不一會兒,我就把白面全部揉成了彈珠大小的湯圓。
這時,我“轉業”了,因為帶了攝像機,我要把同學們這一幕幕快樂的情景拍下來,沒想到,我居然還能拍到有人在“搶”元宵。我的好朋友何佳欣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我假裝氣憤地走了過去,問他怎么回事,他說他的湯圓被人“搶”了,我問清了是誰以后,跑到那人面前,從他的碗里拿出一個最小的湯圓,其實也就小指甲蓋那么點大,緊握在手中,很鄭重其事地交給了何佳欣,看著小得不能再小的湯圓,他苦笑了起來,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噗嗤”一下地笑出聲來。做完了這些,我們組已經搓好了兩大碗湯圓,就等著下鍋了,但是分在我們的阿姨對如何燒湯圓好像沒有什么經驗,我告訴她:“這鍋一次只能放一碗湯圓,放多了煮不好。”可等我出去洗碗的時候,發現兩只碗都空了,結果會怎么樣呢,我有不好的預感。聞著別的組香噴噴的湯圓的氣息,我們不禁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鍋,眼前的情景一點也不讓我感到驚訝,其他組的同學品嘗的是湯圓,我們喝的是芝麻面糊湯,還有些夾生。同學們看到我們組的窘相,分了一些煮熟的湯圓給我們吃,雖說不難吃,但畢竟不是我們親手做出來的,總感覺味道差那么一點點兒,雖然是面糊湯,也算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么一想,我又喝了些面湯,味道還不錯,結果又招來了好多同學把面湯也給喝光了。
抽空我又到鄰班“偵察”了一番,結果發現我們的速度是最快的,就在我們連湯都不剩的時候,鄰班的同學還在揉呀搓呀。老師也說我們班是最快最好的。就在老師吃元宵的時候,許多帶相機的同學都互相拍著,還有的同學把自己的碗都伸到了老師的鼻子下面,一點也不考慮“形象問題”去向老師“討”元宵,老師也很大方地把自己僅有的幾個元宵分在他們的碗里。
快樂的時光總是飛逝,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還在不停地拍照,不停地回味我們的喜悅與快樂,直到老師提醒我。真的希望再來一次這樣的活動啊!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七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帶著幾分寒意來了。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不僅只掛著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城市照的如同白天一樣。頑皮的孩子們提著燈籠,嬉笑著,追逐著奔跑在大街小巷,歡聲笑語響成一片。
傳統工藝燈多用紙、紗類制作。精致者屬走馬燈一類。轉動的畫面,多為八仙過海、唐僧取經、三國演義、水滸英雄等故事,皆取戲文內容。上年紀的人,往往看得留連忘返。熱鬧的是用各種花炮制作的煙火燈。點著后連響帶炸,五彩繽紛,動態逼真,最吸引孩子們戀看贊賞。最普通的燈是五谷、六畜、蔬菜、瓜果、花卉、鳥獸、魚蟲等造型,多題燈謎,供人猜測。這類燈象征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元宵節,不僅有花燈、煙花等特色,還有一種,便是湯圓。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一陣陣此起彼伏歡呼聲中悄悄地結束了,但是那一幕幕精彩絕倫的畫面將永遠停留在我那一頁美好的記憶中。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八
今年我在外婆家過年吃湯圓,吃出了新的感受。
為了早一點知道結果,我請來哥哥幫忙。在我倆的努力下,我們很快就把湯圓包好了。由于我技術不到家,我做的湯圓,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圓,要么扁,很不規則。
大約22點,我請外婆快告訴我答案,可外婆還是不慌不忙地一邊拿碗一邊說:“等你吃完了湯圓,你就會懂的,如果你還不明白,那時我再告訴也不遲呀!”我心存凝慮回到客廳。
“快來吃湯圓了。”廚房里傳來了外婆的聲音,我第一個沖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熱汽騰騰的湯圓,饞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時候外婆來到我的身邊,她笑著問我:“現在你該知道答案了吧!”“吃湯圓是不是代表著團團圓圓,美美滿滿。”我脫口而出。外婆沒有告訴我對不對,而是會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從外婆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九
正月十五鬧元宵,尊敬的貴賓,親愛的朋友,親愛的父老鄉親們,大家過年好!
喜逢盛世,恰遇佳節!朋友們,今天是壬辰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長子營鎮留民營村第一屆晉南文化廟會勝利開幕。賞民風、品民俗,敲起開心的鑼鼓,放歌起舞。
下面的時間是民俗展演時間,有請dj師放起歡快的節奏,讓我們一同欣賞長子營鎮的百姓風采,有請長了營鎮朱莊村的長綢舞表演,有請。
(表演同時配長綢舞簡介:漢代初年,高祖劉邦喜好民間的楚聲、楚舞,并把俗樂舞用于宮廷祭祀。漢武帝擴大了“樂府”機構,任命李延年為協律督尉,大力采集民間樂舞,記錄了吳、楚、燕、代、齊、鄭各地歌詩314篇,樂府中的樂工舞人有800余名。為了政治上的需要,還演出招待外國賓客。內容年年增變,日趨豐富,因而又稱為百戲。)
(旱船,是漢族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之一,逢年過節,晉鄉境內各地都流行這種民間舞蹈,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
古老的形式,躍動著時代的節拍,過去我們推著小車去遷徙、去趕集,今天我們推著小車慶佳節。傳統文化載著新生活繼往開來,有請長子營鎮留民營村小車會表演,推出幸福新生活。
(據歷史學家的考證,堯舜時代以鶴為圖騰的丹朱氏族,他們在祭禮中要踩著高蹺擬鶴跳舞。高蹺在山西的延傳歷史悠久,在晉中一帶榆社縣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蹺、雜技的圖畫,雖然高蹺無文字記載,但最遲也應從北魏開始了。在山西表演高蹺的行列中,分成文高蹺和武高蹺兩種。文高蹺重于扭和踩,武高蹺以表演特技為主。)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長子營鎮留民營第一屆晉南文化廟會民俗展演,今天上午的表演到此結束,下午13點30分將展演新的節目內容,請您到時欣賞,謝謝。
新愛的朋友,父老兄弟,佳節到,懸燈結彩,喜歌高唱。長子營鎮留民營第一屆晉南文化廟會下午的民俗展演現在開始。為了豐富節日氛圍,今天特別邀請了藝術團助興,首先有請林校藝術團上場表演。
接下來是天地生藝術團表演時間,掌聲有請!!
精彩的表演,熱情的歡呼,感謝朋友的支持與喜愛。矯健的舞步,美麗的舞姿,燃燒激情,品味別樣浪漫,舞動活力,盡顯我晉南情懷,讓我們用舞姿證明我們的激情與活力。有請再長子營鎮車二村廣場舞表演。
最后讓我們再重溫一次長綢舞姿,有請長子營鎮再二村的長綢舞。
正月十五鬧元宵篇十
今天是元宵佳節,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事情自然少不了了!
聽大姨夫說今天會有燈會,猜燈謎,套項圈。應有盡有,因為總是看電視里經常有人逛廟會,猜燈謎,其閑情逸致不言而喻,但無奈北方并無此雅興,故等很久也無機會,值此佳節,真可謂是錦上添花。除此之外,元宵節的由來也異常使我好奇。
關于元宵節的由來,還有這樣一種說法:
據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真可謂是好吃好玩占盡,此外,還開闊了視野,我似乎愈來愈喜歡元宵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