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雙新培訓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篇一
一場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每個人都鋪開了一張又一張的考卷。書香淮河各位一線教師,積極響應號召,認真做好線上直播教學工作,正所謂“春光不可負,功課不可誤”。如何用好“空中課堂”在線資源線上教學,如何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更好的反饋和答疑,實現疫情背景下的減負增效,本周,我校教學領導和15位班主任相聚云端,共研共享,一起交流了線上直播教學過程中的小妙招。
這次的線上教學2。0升級版,各學年組協同合作,每天“云”上備課,分享教學經驗以及作業設計,確保教學進度保持一致,每天課后答疑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
一學年同學們一邊在畫面中看到老師的樣子,一邊還能看著精美的課件來學習,由此,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耳朵聽、眼睛看、腦中思、口中答、手中做,多種感官相結合的方式下,在有趣、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高效的、自覺地、積極的學習,從而有效的避免了低年級小學生上課容易出現的溜號問題,提高了直播課的教學質量,打造出高效優質的課堂。
二學年直播前五分鐘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前活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別化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備受鼓舞,學習更有動力,積極性更高。教師在直播課程前,多次熟悉軟件設計和內容,不斷挖掘其強大的軟件功能,例如騰訊會議中的共享屏幕,wps軟件中的課件編輯、演示等功能,力爭讓每節網絡直播課堂環節清晰、重點突出、完整流暢地進行。
三學年以作文評價單為例,從作業的梯度,作業的分層,作業的時長等多種方面來考慮。課前就設計好當天的作業,上完課之后,再結合當堂課的教學情況,進行適度的修改,然后發布到班級的微信群中,每天的作業會標清日期和學科,方便學生查收。
豐富的課堂互動,讓線上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直播舞臺。四學年巧用釘釘功能助力云課堂,利用在線直播課堂和通用直播課功能互補互利,利用多界面隨意共享播放功能,舉手、黑板板書、遞粉筆批注、計時、思維導圖繪制、課堂簽到等功能,實現最大化還原課堂,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實時監控學生學習狀態,實現了線上授課實時互動、流暢交流的效果。利用釘釘家校本實現音頻、視頻、智能ai作業的發布、批閱、評選優秀作業、數據整理等功能,讓線上作業呈現多元化、實效性。
課堂上,五學年充分發揮及時評價的作用,對課堂發言積極的同學及時表揚,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課后,充分利用“釘釘”的“優秀作業展示區”,將班級高質量作業評選為“優秀作業”進行展示,激發班級同學比學趕超、共同進步。充分發揮班級現有評價機制,聯合其他學科教師,將云端評價與線下日常評價整合起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也讓評價更持續。
雙新培訓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篇二
首先,教學過程形式設計多樣。課前的5分鐘師生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或談心、或故事、或猜字謎、或看詩猜名、或組織教學等等。都努力創設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進入到課堂習作氛圍中,例如:王婷老師親切有趣的自我介紹、李華老師深情款款的詩朗誦、李運春老師組織的吹氣球比賽、廖小平老師帶來的“神奇的書”以及湯瀅老師帶來的趣味故事——《大衛,不可以》。各位老師靈活的運用了范文引路、讀寫聯動、活動體驗等方式方法,讓學生進入到習作情境中,打破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和神秘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
其次,都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教師掌握著整個教學流程的布控,是個精明的舵手。學生深入思考,積極參與,大膽的進行交流反饋,是真正推動大船行駛的無限動力。
再者,在教學準備上,各位老師對教具、學具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對課堂練習都進行了精心細致的挑選。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聲情并茂,指導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妙語連珠,積極拓寬自己的寫作思維。每到精彩紛呈時,臺下便是一陣陣自發而激烈的掌聲。
最后,幾位老師的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悟生活,豐富習作內容,多觀察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真實記錄。同時,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用筆書寫自己的心情,用筆書寫自己的見聞,用筆書寫自己的感悟。
總而言之,這次學習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而且也加深了我對小語習作教學的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習作指導在創新、在瘦身、要求巧引會導。通過外出學習使我深刻理解了“學無止境”,在當今知識更新頻繁的社會,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更應該有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意識,這于老師于學生都是有利的。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雙新培訓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篇三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溫泉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這次活動的形式是同課異構+評課+講座,聽了玉林和陸川兩位老師的課,以及廣西特級教師凌軍霞的講座,我感觸很深,收獲頗多。
第一節是溫泉中心學校呂燕萍老師的新授課《傾斜的傘》。這節課老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潛力。能激發學生興趣,重點突出,注重方法指導,給同學以方向感,能活用交叉,學生學會了關愛。
第二節是玉林玉州區萬秀小學謝麗麗的新授課《傾斜的傘》》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節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資料。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有選擇地抓住與教學相關點進行教學,強調朗讀,在讀中感悟。她的課堂調控能力強,細心。
在聽課活動中,我看到了兩位老師朝氣蓬勃、充滿激情的教學,還有他們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們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清晰的教學思路。
透過觀摩一系列的展示課,感受到每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此刻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先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理解者,施與者和容納者;此刻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資料是現實的,有好處的,富有挑戰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資料,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在教學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么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
縱貫這些展示課,我們感覺老師們的常規教學潛力都十分強,十分重視學生雙基訓練的落實,不是原先那種華而不實的評優課,是扎扎實實的常規教學研究活動。這些課資料很扎實,課堂容量很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資料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聽過的這些課中,每位教師都根據自我的教學需要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這些現代技術的應用,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我的教學路子。
雙新培訓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篇四
第一、張增建教研員關于道德與法制學科核心素養,關于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一共有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政治認同;第二方面:科學精神;第三方面:法治意識;第四方面:公共參與。這16個字,簡簡單單,但實則意義非凡,準確的掌握了道德與法制的核心素養,給我們參加培訓的教師指明了方向,這就是我們教師今后的教學方向,全面發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第二、山大附中雷曉霞老師的一席話也讓我感觸頗深,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就是她說的這句話,她說:“作為老師,如果你要給學生一瓢水,你自身就得擁有一口井或者是一泉湖。”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和學生一樣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勤動手。“學生可原諒一個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我們要講課,講好課,創設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讀書、讀書、再讀書,學習、學習、再學習!有可能我們的工作過于繁忙,而沒有時間能夠看一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書籍,通過本次培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可能的擠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覺悟,豐富自己的學識,擴展自己的眼界,以身作則,從而更好的引領我自己的學生健康快樂充實的成長著。
第三、關靜老師關于《統編教材之變化與應對》的講座,詳細地講解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編寫依據,新舊教材內容對比,內容變化之歸納,以及教師之應對策略等。讓我懂得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特別是在當今的中國。
第四、會議中穿插聽了兩位同仁的示范課,更是讓我體會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跟著老師的解讀,領略更高一層的教學水平,真是不虛此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1、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本次的培訓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教學環節和課件制作都讓我心動不已!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自己的學科教學。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不斷的追問,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各抒己見,積極性高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興趣引起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3、老師特有的個人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們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特別精彩,精彩幽默的語言,準確的評價了孩子們的回答。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都能夠辦得到。
雙新培訓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篇五
一、重視課前交流。兩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在課前的談話中就讓學生被老師吸引,對老師非常感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課堂常規。兩位教師都勇于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并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如潘小明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一個(x,x),這足以說明課堂中重視了生成的資源。
三、教師巧用教育機智。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后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五、探究活動充分。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潘小明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學習扎實有效。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采取,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老師的突出特點,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