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簡愛選譯鄭向陽讀后感100字 簡.愛讀后感受篇一
19世紀的英國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在故事的開始就寫明了簡的凄涼身世。寄居在姑媽家的她,受盡虐待,飽受約翰里德的蠻橫無禮和仆人的歧視,但天生叛逆堅強的她,在殘酷的生活中艱難前行,尋找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小說的前半部分著重刻畫出了簡的孤獨、恐懼,但卻仍對真情和溫暖渴望的生活狀況。
在勞渥德義塾的日子,是簡最難熬的一段時光。簡與她唯一的朋友——海倫相依為命。當海倫因傳染病即將告別人世,是簡毫無畏懼地陪伴著她度過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個夜晚。簡與海倫間生離死別的友誼,簡的勇敢和堅強深深地打動了我。
當簡來到羅切斯特的莊園時,她迎來了那段最美好的人生時光。在那里,她能感受到仆人的和藹、孩子的天真,還有羅切斯特的愛意。其中簡向羅切斯特表達愛意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烙印。在19世紀的文學(xué)作品中,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美麗溫柔、高貴賢淑的形象,而簡卻是貧窮、矮小、低微、其貌不揚,但她擁有一顆智慧、堅強的心靈。她并不因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信念讓簡堅定勇敢地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于自己的男人,主動表白自己的愛意。這在當時比較封建并且階級分化嚴重的社會中是非常大膽的。至此,相信每個人都會跟我一樣希望他們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后來當簡得知羅切斯特的妻子還活著,她堅定并理性地選擇離開。在這段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灰姑娘童話故事的再度演繹,她蔑視權(quán)貴和財富的個性讓讀者肅然起敬。
如果我們認為勃朗特的這部小說只為向人描繪纏綿熾熱的愛情,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簡愛》里宣揚最多的是一種嶄新的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如果簡沒有那份獨立,她也許就會跟已有妻子的羅切斯特先生生活在一起,故事也就落入俗套,《簡愛》也就不會成為令我們感動落淚的傳世經(jīng)典的小說了。正是簡擁有的獨立性格、令人心動的魄力,還有她崇尚的尊嚴才讓我和許多讀者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一遍遍地品讀、思考。“盡管我選擇不了財富,但我可以選擇人生”的人生信念讓她獨立前行,最終和心愛的人白頭偕老,這一幕幕的情節(jié)無不讓人催人淚下。
相信每個讀者在讀完《簡愛》后都會被簡的經(jīng)歷和個性所鼓舞——在逆境生活中學(xué)會堅強,才能選擇幸福,這就是人生的真諦。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很忙碌、壓力非常大,卻也充實而美好,有許多人都會面臨著夾縫中求生,逆境中成長的生活狀況。在逆境之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慮如何去克服和擺脫逆境。逆境中求生能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jīng)得起逆境的考驗,才能成為強者。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至理名言曾激勵了無數(shù)逆境中有志之人;許多名人,如貝多芬、司馬遷……都是在逆境中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才得以給后人留下了曠世作品。正所謂“沒有風(fēng)吹雨打,哪會有成熟的果實;沒有刺骨的寒風(fēng),哪會有堅韌的松柏!”
“當我們無緣無故地挨了巴掌時,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我非常欽佩簡的這種觀點。自尊是做人的最起碼要求。簡的朋友——海倫的觀點與簡截然不同,而海倫則主張凡事能忍則忍,這樣別人就會對你更好一些。她的博大胸懷令人欽佩,但正是她的這種容忍才使得她在逆境中生存只能感嘆——生命太短暫了。反抗精神是在逆境中生存的支柱,面對惡勢力的欺辱,要學(xué)會反抗,而不是一味的忍辱偷生,因為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
面對風(fēng)雨,你是否會期待迎來彩虹?面臨困境,你是否還執(zhí)著你的夢想?簡的經(jīng)歷和個性告訴了我們?nèi)绾螆远ㄗ晕遥非笮腋Ec快樂。她的精神價值賦予了我們幸福與快樂的真諦。
簡愛選譯鄭向陽讀后感100字 簡.愛讀后感受篇二
閉上雙眼深深品味《簡愛》的魅力所在,忽然間覺得羅切斯特和簡愛的愛情是如此詩意般耐人尋味。
是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個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huán)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作為她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
那個年代優(yōu)秀女性的標準是賢惠、溫順、禁欲——“家里的天使”,不能像男孩那樣自由、放縱。正是在這種嚴格、禁欲、“囚居”的氣氛中,夏洛特形成了對自由的渴望、對不平等的反抗、對“秩序”的顛覆和對“合法性”的追求。
因為她的自尊,她更懂得什么是尊嚴,什么是真正的愛。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的追求著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出身于牧師家庭,并在幼年就成為孤兒,寄養(yǎng)在舅舅家。不久舅舅里德先生病死,簡愛受盡表兄和表姐妹的欺侮。里德家是個男性中心的家庭。舅舅死后,里德是一家的中心,他歧視母親和姐妹,虐待簡·愛,冷酷無情,專橫殘暴。
一次他與簡發(fā)生沖突,舅媽便把她鎖進紅屋子。紅屋子是作者著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標志,是禁閉之所的象征。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她的另一個幻影,當她看到那鏡中之像時,她回憶自己的命運,周圍任務(wù)的丑惡,并決心從難以忍受的壓迫中逃走。
后來,舅媽里德太太把她送進洛伍德慈善學(xué)校。校長是個冷酷的偽君子,他用種種辦法從精神上和肉體上摧殘孤兒。簡畢業(yè)后留校當了兩年教師,但她受不了那里的寂寞、冷漠,于是登廣告找到了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她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莊園主羅切斯特和他的養(yǎng)女阿黛爾·瓦朗。
羅切斯特是個性格陰郁而又喜怒無常的人,但他敢作敢為,深奧神秘,桑菲爾德莊園也和它的主人一樣奇怪神秘。有一天夜里,簡被一陣奇怪的笑聲驚醒,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的房門開著,床上著了火,她叫醒羅切斯特并將火撲滅。羅切斯特告訴她三樓住著一個神經(jīng)錯亂的女仆,她時常發(fā)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聲,并要簡對此事嚴守秘密。
在羅切斯特舉辦的家庭聚會上,簡意識到自己已愛上羅切斯特,不久她答應(yīng)了羅切斯特的求婚。婚禮前夜,簡從夢中驚醒,看到一個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結(jié)婚用的面紗,然后把面紗撕成兩半。婚禮如期舉行,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教堂,聲稱婚禮不能進行,他說羅切斯特年前娶了梅森先生的姐姐為妻。羅切斯特承認了。
簡悲痛欲絕地離開了莊園,饑餓勞累,最后暈倒在牧師恰巧也是自己表哥圣·約翰家門前并獲救。圣·約翰準備去印度傳教,臨行前向簡求婚。就在簡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她仿佛聽到曠野中羅切斯特的呼喊。于是她重新回到他的身邊,同時還帶來了一筆從叔叔那里繼承的遺產(chǎn)。
當簡回到桑菲爾德莊園時,整個莊園已被瘋女人貝莎放火燒成一片廢墟。羅切斯特為了救她,燒瞎了雙眼,孤獨地生活在幾英里外的一個農(nóng)場里。簡趕到農(nóng)場,向他傾訴愛情,他們終于結(jié)婚。兩年后,羅切斯特的一只眼睛被治好,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降臨人世。
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不一樣的待遇,不一樣的人生態(tài)度,造就了她這樣一位有思想,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她不屈于世俗的鄙夷,她不屑于自己的身份低微,在她心中完美的生活不只屬于上流社會的人,同樣屬于追求完美的人。
她的生活追求是從一個家庭教師開始的。她作為羅切斯特女兒的家庭教師,從此開始了她的愛情長路。在這條似乎不那么平坦的道路上,她始終是堅持不懈的,始終都是不懈追求的。她在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始終相信上帝會眷顧一個有追求的人,她同樣相信每一個有追求的人都會有一段唯美的童話愛情。
在羅切斯特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yīng)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的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深深愛上了她。
花園里的每一次邂逅,映照在夕日余暉的斑駁光輝中,顯得格外唯美,充滿愛的點綴。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
簡·愛是個追求心靈自由和人格獨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識婦女形象。她出身低微,長得也不漂亮。小說中的簡一如作家本人:一方面誠懇、善良、獨立、渴望自由;另一方面要強、刻薄、占有欲、反叛性、顛覆性等破壞性格隱藏其下。內(nèi)心世界極其豐富復(fù)雜,自我意識異常強烈。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了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
她的義無反顧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她的義無反顧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追求;她的義無反顧是一種無怨無悔的抉擇。
誰說,除了羅切斯特,沒人愛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