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煤礦實訓報告篇一
1. 了解和掌握有關煤炭工業安全生產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具體要求。了解茶塘煤礦的整體情況,了解采區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方法。
2. 深入連隊生產一線,學習工程布置及支護形式,采煤方法,生產系統,勞動組織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主要機電設備及工具的配置,安全技術措施等工藝。加強采區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方法,提高生產組織能力和技術管理能力。
3. 運用所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結合實習礦井具體生產情況,分析研究實習礦井開采設計與生產技術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問題,通過向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培養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的能力。
20xx年7月茶塘煤礦采煤一隊(2362工作面)
隊長:王成子
三、實習內容
第一章 工程布置及支護說明
2362工作面根據已掘巷道揭煤情況和上部煤層賦存情況,工程設計如下:
1、在現-10探煤上山經緯儀點j12標高為+24.1m的點右幫按α1=126°坡度 i1=26°l平=33m。沿煤層傾向掘山上至可采邊界。
2、在從邊界分別沿煤層掘此分引巷至可采邊界線。
3、煤層較厚段可形成雙出口工作面。工作面布好后即開始進行回采。
1、上山支護形式:
采用9#工字鋼為梯形金屬支架,單體配π梁抬中櫨支護,為增加中櫨穩定性,兀梁與金屬支架接觸處用長150mm×100mm×50mm木墊墊好。中櫨將行人與溜煤分開并與用竹板擋好:溜煤槽下部寬度為1000mm,行人上出下部寬度為1700mm.(見附圖)
2、引巷支護形式:
①支護形式:采用9#式字鋼為梯形金屬支架,單體配π梁抬中櫨支護,為增加中櫨穩定性,兀梁與金屬支架接觸處用長150mm×100mm×50mm木墊墊好。
② 規格:工字鋼梯形棚金屬支架段設計規格:上寬20xxmm ,凈高1900mm,下寬2700mm,巷道毛斷面5.7㎡, 凈斷面4.6㎡,腰寬:2300 mm。棚距:800mm。雜木棍、竹簾背棚、幫(棚上雜木棍不少于五組,兩幫各不少于四組),撐筒不少于5個(中線上1個,兩肩各1個及兩腰線上各1個)。
③ 質量要求:
a、巷道凈寬、棚距偏差不超過±50mm,凈高不超過±100mm,柱窩不少于設計30mm。
b、支架棚梁接口嚴實,平巷支架前傾后仰不超過±40mm,上山支架嚴禁后仰。
c 、棚幫背嚴背實,撐筒打緊打牢,如有空棚、空幫現象,必須用老木毛柴充填接好頂幫。
采用單體、兀梁抬棚支護、每抬一付棚必須是雙梁,其中第一根是主梁、第二根是副梁,執行“二梁五柱。”
1、采面的支護材料選擇
由于該工作面直接頂為細砂巖,頂板易破碎,工作面背幫、背頂所用的材料都用竹子,再用單體液壓支柱和π梁支護。根據現場實際經驗和煤層的厚度,該工作采用型號dz—22單體與長為2m的π梁聯合支護。
1、本煤層采用水平分層采煤法。
2、 回采順序:當引巷到頭后,即由切眼開始采用短壁后退式進行回采。
3、上分層回采搞好鋪底注水工作,下分層按每2.0m一分層分別沿上分層假頂布置。
1、工作面引巷到邊界后,切眼處10m范圍內用單體、兀梁抬邊櫨加固支護,然后采用兩對四梁作切眼端頭支護(此梁為3m兀梁),此梁并隨回采推進前移,其具體方法, 挑櫨時采用2根3米長兀梁拼攏兩梁前后錯開0.8米,每根梁下打三個單體液壓支柱,交替邁步前移。切眼也采用單體、兀梁抬棚支護、每抬一付棚必須是雙梁,其中第一根是主梁、第二根是副梁,實行“二梁五柱。”每一副棚距為0.7m(第一付主梁與第二付主梁間距離)。切眼到頭后采用后退式開采,每次進幫深度為0.8m,采面長度推進為2m,工作面放完炮后,移主梁進行前探支護,三根主梁上橫一根邊木背好棚,然后扒煤,扒完煤后在主梁靠采空區這端掛好擋矸簾,然后再往煤壁移副梁同時進行放頂,再進行下個循環套杠子開采。
2、工作面落煤方法:煤層硬時采用炮采落煤、煤層松軟時采用手鎬落煤。
3、關幫、清掃浮煤。
采空區處理方法:
1、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2、本工作面采用“見四回一”的頂板管理方法,排距為800mm、柱距為800mm,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2400mm,最小控頂距為1600mm,放頂步距為800mmm 。
3、放頂前先加固好安全出口及工作面支護,清理浮煤浮矸,然后鋪好橫豎竹板,接口搭接不少于0.2m,向采空區內灑透水。
4、放頂順序再由里向外移主梁放頂,回柱必須采用回柱絞車。
5、放頂時遇頂板堅硬時,移梁后頂板沒有垮落的,必須在切頂線上抬擔杠樓密集支柱切頂,采用打眼爆破方法進行強制放頂。
6、放頂后,必須向老塘區內灑透灑足水,確保再生頂板形成良好。
1、落煤方法:采用電煤鉆打眼爆破落煤、輔于手鎬修整。
1、進風線路:主斜井→21軌道下山→-10m東底板大巷→-10m探煤上山→工作面
2、回風路線:工作面回風→工作面回風巷→+40回風巷→+50回風巷→東風井→地面
3、風量確定:
4、安全監控系統:
5、監控設備安裝要求:
6、報警濃度、斷電濃度及斷電范圍,復電濃度
7、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傳感器每七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一次。每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8、傳感器經過調校檢測,誤差仍超過規定值時,必須立即更換;安全測控儀器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更換和故障處理期間必須采用人工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填寫故障記錄。
①設置灑水裝置,裝煤前灑水。
②搞好個體防護,堅持佩戴防塵口罩。
③防塵水線路:地面水池→主斜井→+50m車場→+50m東大巷→21軌道下山→-10東底板大巷→-10m石門→-10探煤上山→工作面
使用合格的井下安全起炮器材,杠絕火源,加強電器設備管理,嚴禁電器失爆。
礦井裝配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實行全程監控。工作面ch4探頭安放位置及報警、斷電的瓦斯濃度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必須在以下地點設置瓦斯探頭:
壓風線路:地面壓風機房→主斜井→+50m車場→+50m東大巷→21軌道下山→-10東底板大巷→-10m石門→-10探煤上山→工作面
1、工作面所需材料:地面→主斜井→+50m車場→+50m東大巷→21軌道下山→-10石門→-10溜煤上山→工作面
工作面→-10溜煤上山→-10石門→-10運輸大巷→-45車場→21軌道上山→+50m東大巷→+50水倉→主斜井→地面。
通訊、供水管、供風管“三條生命線”必須是專線安裝到工作面。通訊(電話機)安裝至距工作面第一部電溜子機頭處。
本工作面每日三班,每班八小時作業,采用三班采煤、邊采邊準的作業方式。本班采煤后,本班放頂。
工序安排及工藝流程圖:
①準備(加固支架)→ ②打眼裝藥 → ③裝運煤→④
支護準備→⑤掛梁 →⑥清煤→⑦支柱→ ⑧移柱放頂
一、1.2kw電煤鉆
數量2臺。一臺工作,一臺備用。其必須保證安全完好,操作人員必須按正規操作。電煤鉆及回柱絞車電纜必須懸掛好,備用電煤鉆鉆運至不受炮擊的安全地點。
二、“jh—8”型回柱絞車
數量一臺。其安全指標必須達規定要求。
第六章 安全技術措施
為確保現場作業安全,必須嚴把“四個”安全準許作業關,即班前會安全準許確認關,開工前安全準許作業確認關,班中安全準許確認關和隱患排查確認關。還應從一般措施、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通風、瓦斯管理安全技術措施、運輸管理安全技術措施、初次放頂措施、爆破管理安全技術措施、保證煤質的措施、降低坑代丟失率的措施、現場作業安全準許確認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中嚴格要求。
四:實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我礦現有的工作制度即“三八”工作制度存在著一些不足。具體為:
三個班都為采煤班都必須自行準備材料,使得采煤工人的工作變得較為繁瑣,工作強度也增大,導致生產時間雖長,產量卻受材料供給不足的影響,生產效率與產量都受到影響,沒有真正提高生產能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有以下兩種解決方法供率考慮:
1.采用“三采一準”作業形式,即“三八”工作制,每天三個采煤班,一個準備班,三個采煤班的工作時間總共為24個小時;準備班穿插于兩個鄰近工作面同時為2個采區提供材料準備,機械的維護、保養和檢修。還可以對提供材料的采區鄰近回采工作面、煤巷、回風巷和運輸巷等地方進行清理和維護(包括材料的堆放、管道維修等一系列的工序)。
2.仍然采用“三采一準”作業形式,改變工作制為“四六”工作制,每天三個采煤班,一個準備班,這種作業形式可以有效改善井下工人作業條件,使工作變得單一,從而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同時又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對提高產量有一定作用。還可以在準備班中安排一至兩名機電技術員,對機械進行檢修,保障機械設備的正常維護、保養和運轉。
方法總結:兩種方法的目的都是為分離采煤與材料準備兩部分工作,從而使工作變得更單一,材料得到充分供給,進而提高生產能力與產量。
五、實習的體會、感想與認識
在校學習了三年煤炭開采技術專業知識,畢業前夕,終于落實了自己的工作,帶上行李,拔開迷茫的陰云,我懷著滿腔的熱情與希望來到了街洞礦業公司。不知不覺中,一個月了已經悄然而逝,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我盡量利用學校所學的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虛心地問有經驗的煤礦工作者請教,一個月下來,我的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這次實習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要始終秉承堅持不懈的工作精神,們初出茅廬,沒有經歷社會的風吹雨打,更沒有真正去感受煤礦生活的艱辛,當自己身處煤礦、融入煤礦的工作與生活時,感覺十分疲勞,“累”與“恒心”時常矛盾地在內心作斗爭,于是,我不斷鼓勵自己、不斷提醒自己、不斷說服自己去適應這份工作,去適應這種生活。慢慢地我終于習慣了下來,我深知作為一名煤礦工作者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還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憑借這些專業知識,為我國的煤礦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國是為數不多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礦企業承擔著為國家生產、經濟建設提供能源的重任,所以,有效的煤礦管理便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生產在一線的煤礦工人,他們的工作環境是否安全,工作方法是否科學,精神面貌是否積極等直接影響煤礦企業的生產效率。在實習期間,我深入到煤礦工人的隊伍,與他們溝通、交流,一起下井,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煤海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堅強的毅力和對工作的執著深深的影響了我,每當自己動搖時,想想他們,我感動不已,重新鼓起勇氣繼續前進。
我決心成為一名合格進而優秀的煤礦技術員,因此我不僅要學好煤礦原有的生產組織關系和技術管理方法,深化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藝,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條件下,結合煤礦實際情況大膽革新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藝,研究新的煤礦開采理論,運用這些理論開發新的開采技術,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保障采煤生產正常進行,提供生產能力和工作效率,增大資源回收率,以健全管理體系,實現科學采礦。
煤礦實訓報告篇二
畢業了,我們將正式走入社會。在礦上的一個月的實習是我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這個階段是我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是從學生步入職場的重要過渡,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實習雖然苦點、累點,但重要的是通過實習我有了收獲、有了知識、有了提高。在學校里,我們學習的是理論知識。在礦場里,我們學習的是師傅們成功的工作經驗,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多發現、多分析、多比較、多思考、多總結、多請教,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達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目的。回首這一個月,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實習時間已經結束了。在這段時間里,初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獲得基本的工作能力,了解和適應我礦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人事結構以及工作中所需的注意事項。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付出,和人力資源部及相關礦區的領導和同事的悉心指導和幫助,我完成了實習。
總而言之,在實習期間,我以能為礦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己任;在工作上,以按時安質完成工作為原則;在自身方面,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為目標。這兩天的時間給了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還發現自身有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學業完成后成為煤礦企業的有用之才。
經過實習,讓我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理論和實踐的區別。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只是學習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那時感覺理論這么簡單,操作起來也并不難。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同時也培養了我團隊合作,學會尊重別人,尊重集體。總之,這次的實習學來得維護和維修技能及各個方面的加強能力都讓我收益非淺,態度決定著我們的工作成績,無論在哪個單位,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的態度端正和積極,我們總會找到辛苦工作的價值和樂趣。
也許,我做得不是很優秀,但我對這次實習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覺得是我內心最大的安慰,因為我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的的確確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生產實際中學習到了井巷工程的知識、井下開采的過程及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在向工人師傅學習時,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生產實踐中體會到了嚴格地遵守紀律、統一組織及協調一致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的,從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組織觀念
我們在實習中了解到了煤礦生產系統,以及現代煤礦開采作業的工作組織與實施基本情況通過參觀實踐,使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生產實習,使我對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加強勞動觀點起了重要作用,為即將學習的專業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此次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更本學不到的東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學習的意義,時間的寶貴,人生的真諦明白人世間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只要勇敢去面對人生中的每個驛站!這讓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讓我認識到了會計工作應支持仔細認真的工作態度,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和不恥下問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總代表地去思考,多聽別人的建議,不要太過急燥,要對自己所做事去負責,不要輕易的去承諾,承諾了就要努力去兌現單位也培養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操作經驗,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積累經驗
我知道工作是一項熱情的事業,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質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我覺得重要的是在這段實習期間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會,在實踐中了解社會掌握了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學習專業知識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和實踐的區別。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只是學習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那時感覺理論這么簡單,操作起來也并不難。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同時也培養了我團隊合作,學會尊重別人,尊重集體。
總之,這次的實習學來的都讓我受益匪淺,態度決定著我們的工作成績,無論在哪個單位,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的態度端正和積極,我們總會找到辛苦工作的價值和樂趣。也許,我做得不是很優秀,但我對這次實習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覺得是我內心最大的安慰,因為我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的的確確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煤礦實訓報告篇三
姓 名:
學 校:
專 業:
班 級:
通過在白龍煤礦綜二隊10#下-3121工作面的實習,使我對綜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業標準、安全管理和作業組織,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認識,加深了我們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綜二隊
一、礦井基本概況
第一節 自然屬性
一、地里位置,企業性質,隸屬關系,地形地貌,交通情況:
地理位置:白龍礦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龍鎮白龍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7′--111°42′,北緯36°36′--36°31′。企業性質為省屬國有企業,隸屬于山西焦煤集團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龍井田地勢西高東低向汾河河谷傾斜,汾河屬黃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經井田東側,井田內幾條較大的溝谷也由西向東匯集汾河,井田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最高地形標高837米,最低地形標高540米。
交通情況:白龍礦距汾河東岸的南同蒲鐵路霍州站4公里,有鐵路專用線與南同蒲鐵路圣佛站接軌,與南同蒲鐵路相平行的還有大(同)—運(城)公路和霍(州)—侯(馬)一級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質情況,地層,含煤地層,構造:
井田地質情況:白龍井田位于呂梁山和霍山兩個隆起帶之間,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奧陶統馬家溝組石灰巖,東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統本溪組、太原組,下二迭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二迭統上石盒子組。太原組、山西組為主要含煤巖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時期的地層之上。太原組主要含煤5層,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構造:井田南部地層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平緩,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層走向為北北西至北北東,向東傾斜,地層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斷層之間局部地層傾角較大,在25°-28°左右。斷層是井田內主要構造,包括井田邊界斷層在內共見落差大于5米的斷層45條。地面觀察和鉆孔控制以及在礦井生產過程中發現的褶曲有5個,即賈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馬嶺背斜、燕南莊向斜、鄭家莊背斜。白龍礦井柱狀陷落十分發育,生產中已揭露柱狀陷落532個。井田內無巖漿巖。
三、主要可采煤層情況,煤層賦存條件、煤層層數、厚度,資源儲量,煤質,煤種:
主要可采煤層情況: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太原組。太原組主要可采煤層10#、11#煤層。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層暫不可開采。主要可采煤層特征如下:
10#煤層是個獨立的單一煤層。煤層厚度為0.8-3.0米,平均厚度為1.84米,含夾石1-2層。10#煤煤巖類型以條帶狀鏡煤、亮煤質和木質、絲炭質的亮煤為主。煤層風氧化比較嚴重,在風化帶內,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
10#煤原煤含硫較高,范圍也廣,平均值為3.7%,屬高硫煤。
11#煤層厚度為1.58-3.19米,平均厚度為2.34米,含夾石1-3層,結構比較復雜。11#煤則為連續的條狀全亮的鏡煤質和半亮的絲炭木質暗煤質的亮煤。本區的變質程度屬于ii階段。煤層風氧化比較嚴重,在風化帶內,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層差別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個別高達2.59-2.38%之間,屬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質情況,開采技術條件:
本井田含水層大體劃分為5套,自上而下為:第四系砂礫巖層孔隙潛水中等含水層、第三系泥灰巖砂礫巖層裂隙承壓中等含水層、二疊系砂巖層裂隙弱含水層、石炭系石灰巖裂隙溶隙承壓極弱含水層、奧陶系石灰巖層裂隙溶洞承壓強含水層。
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山西組k8砂巖、太原組k2灰巖和奧陶系o2含水層,o2水的靜水位標高區為+520m,礦井生產水平+525,在靜水位以上,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復雜。
根據礦井采掘布置及開采情況,結合礦井生產地質報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節 礦井建設情況
一、設計時間及單位
白龍煤礦是我國同羅馬尼亞兩國政府以補償貿易形式合作開發霍西煤田的項目之一,是中羅合資的第一座大型礦井。1981年11月,由羅馬尼亞彼德羅山設計院進行了初步設計,1983年5月國家計委、煤炭部在太原組織山西煤炭設計院等單位,對羅方提供的初初步設計進行了技術審查。
二、立項、批準時間及單位,建設期及投產期,設計生產能力,原批準的核定生產能力
1984年1月3日國家計委以計簽字(1984)003號文批準白龍礦井的初步設計,設計能力120萬噸/年[平硐60萬噸/年、斜井60萬噸/年(現已關閉)],服務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龍建井工程處施工,正式開工建設。
三、技術改造、改擴建礦井設計能力及有關立項、開竣工、投產驗收情況
1983年9月原霍縣大溝、柏木溝兩個地方煤礦接受后進行改擴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礦井1988年12月23日投產。
第三節 煤礦生產現狀
一、開拓方式和開采方法,水平、采區劃分
礦井采用平峒開拓,集中工業廣場的生產方式。現井田沿傾斜方向劃分為:+525一個生產水平,主要開采10#煤層。
礦井目前3個井口,其中工業廣場內布置平峒1個井口,平峒承擔525水平的進風,二號風井為回風井,一號風井為進風井。具體如下:
白 龍 礦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稱標高(底板)
(m)斷面
(m2)坡度長度
(m)支護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號風井6807.0713.5°605錨網噴
一號風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礦井不存在下山開采、剃頭開采。
采掘工藝
采、掘、開采用“三·八”制作業,交叉班檢修,全部實現正規循環,從達到均衡生產的目的,每班實行定人員、定任務、定崗位、定時間的工種崗位責任制,合理進行勞動組織。
采煤工藝為綜采:采煤→拉架→移溜
開掘工藝:
1、炮掘:準備工作→打眼→瓦檢→裝藥→灑水→瓦檢→放炮→瓦檢→臨時支護→灑水→裝渣運輸→永久支護
2、綜掘: 準備工作→破、裝煤→臨時支護→支護
實現正規循環為目的的勞動組織中工作面最多人數,在各隊采掘開作業規程中均進行了明確規定。
二、機電主要系統
白龍平硐井上、下變電所均采用雙回路電源供電,地面有一座35kv變電站,一趟電源引自李雅莊矸石電廠35kv變電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變電站,35kv變電站安設兩臺主變壓器,型號為sfz-16000/35。從35kv變電站分別向平峒2#風井主風機、井下和地面變電所供電。35kv變電站降壓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變電所用電。平峒2趟供電線路由35kv變電站沿575水平運輸大巷到一采區變電所,再從一采變電所103#、104#高開引出雙回路,沿525軌道巷到三采區變電所供采掘開以及輔助系統用電。其中3#、6#變電所供電地面生產和生活用電。目前井下共有3個變電所,為平峒一采區1#變電所、三采區1#、2#變電所,電源引自地面35kv變電站6823、6824、6812、6819柜,擔負平峒生產供電。
平峒主通機設在地面2#風井,電源從35kv變電站沿山體架空線2×185 mm2鋁芯鋼絞線,長度2.8km,到2#風井地面變電所專供平峒主通風機。
二、通風系統:
白龍煤礦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邊界式,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1#風井和平硐為進行井,2#風井為回風井,風井安裝兩套同功率主扇,其型號為fbcdz-8-№27,功率為電機功率2×450kw,主扇葉片角度為142220,排風量5706m3/min,負壓3600pa,等積孔為1.82m2。井下所有分區都實現獨立通風,可滿足礦井生產供風需求。
二、10﹟下-3121掘進工作面
第一章 地質概況
一、概況: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帶巷前進方向右翼,其東北部以+520m靜止水位為界,北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區,西南部以525皮帶巷保安柱為界,本工作面順槽長750—820m,地面無任何建筑設施。地面標高:+755m—+835.4m;煤層底板標高+520m— +558m;蓋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層情況: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層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層傾角4°~14°,頂板為灰色泥巖,厚1.5m,塊狀,易冒落。老頂為灰白色細砂巖,厚6~8m。煤層地板為灰色泥巖,厚2.5m。具體見頂底板巖性柱狀圖。(見附圖1)
三、煤質情況:
本工作面10﹟下煤層為1/3jm,煤質光澤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質構造情況
從本工作面鄰近揭露的地質構造情況,推測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將遇落差為h=0.5~3m斷層約10條,其走向為n15°~14°e,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處將分別遇no82、no89無炭柱,以上無炭柱內充填有砂巖及泥巖碎屑,膠結松散。當掘進以上各構造位置工作面煤層及頂板破碎,給頂板生產造成困難。
五﹑水文地質情況:
本工作面水文地質情況簡單,主要水源為煤層上部砂巖裂隙水,局部低洼處有淋水,預計涌水量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響掘進的其他地質情況: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對涌出量一般為1.75m3/t,絕對涌出量為2.35m3/min,屬低瓦斯;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數為32.78,屬ⅱ類自燃。
本工作面掘進過程中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探水放時,要嚴格貫徹執行《10#下-3121探水放設計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況
第一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巷道名稱巷道用途工程量
10﹟下-3121聯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進料、行人60m
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運煤﹑進風750-820m
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開切眼55-120m 第二節 巷道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
第三節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帶巷10-3111巷口正對面施工10﹟下-3121聯巷,開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見煤后,沿煤層頂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聯巷,待10﹟下-3121聯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層頂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內幫)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與525皮帶巷貫通。貫通后,將原10-3111聯巷密閉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頂板施工,工程量為55-120m。
第四節 礦壓觀測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錨桿巷道每50m建立一個監測站,在頂板上安裝一組頂板離層檢測儀和液壓枕,對頂板進行監測。要求驗收員每班匯報監測數據,并填寫上驗收表,每天匯總報生產科監測組分析頂板情況。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頂頂板巖性。
第三章 巷道斷面及支護形式
第一節 巷道斷面
一、巷道特征表
巷道名稱支護形式斷面
形式掘進
斷面凈斷面備注
10﹟下-3121聯巷金屬梯形棚支護梯形10.89m29m2頂板完整時,采用錨網、錨索支護;頂板破碎及過構造時,采用全斷面鋪網架支金屬梯形棚支護
10﹟下-3121巷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矩形10m29.10m2
10﹟下-312切巷w鋼帶、桁架、錨索、錨桿、錨網梁聯合支護 矩形10m29.10m2 二、 巷道斷面特征說明書:
巷道名稱矩形斷面(m)
寬高
毛凈毛凈
10﹟下-3121聯巷上寬3.42上寬3.02.82.6
下寬4.35下寬3.92
10﹟下-3121巷3.73.52.72.6
10﹟下-312切巷3.73.52.72.6 三、 工作面巷道斷面圖:見(附圖3-1,附圖3-2,附圖3-3, 附圖3-4)。
第二節 臨時支護
一、臨時支護形式: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綜掘錨桿、架棚巷道臨時支護采用兩根π梁前探臨時支護或兩根鋼管前探臨時支護,或采用zlj-10/21機載臨時支護。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炮掘錨桿、架棚巷道臨時支護采用兩根π梁前探臨時支護或兩根鋼管前探臨時支護。
二、材料規格及數量(炮掘)
1、前探梁專用π梁:寬×高×長=105mm×90mm×3600mm
前探專用鋼管:3寸鋼管套2.5寸鋼管,長度6000mm。
2、前探梁專用吊盒
錨桿巷道采用四寸法蘭盤螺絲固定而成,共需法蘭盤四個。
架棚巷道用兩個框架用螺柱聯接為一個雙盒,共需雙盒四個。
3、前探梁專用板梁
前探梁專用板梁采用規格為:長×厚×寬=2200mm×50mm×200mm,各需12塊。
4、構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護操作:
1、錨桿支護時,在緊靠工作面迎頭第一排和第四排(錨桿排距為0.8m)的錨桿上,用前探吊環固定兩鋼管,兩鋼管間距1.7m隨著工作面向前掘進并將前探梁端頭頂在煤〈巖〉壁上,并用專用板梁、構木構緊背實。
2、架棚支護時,在緊靠工作面迎頭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專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兩π梁間距1.7m,隨著工作面向前掘進,將前探π梁及時移至工作面煤〈巖〉壁上,并用專用板梁構緊背實。
3、巷道開口采用短掘短支,開口6米后采用前探臨時支護,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臨時支護時,必須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進過程中每完成一個循環后,采用永久支護前,必須立即將前探梁前移。嚴禁在空頂下作業。操作如下:
①備齊所需質量合格的支護材料,擺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鋼管時,先進行敲幫問頂,處理活矸危巖。
③把棚梁或聯好的金屬網、桁架(在金屬網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鋼管上,并擺放在支護規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鋼管,頂到迎頭煤壁上,并對金屬網、桁架或棚梁進行修正。
⑤把金屬網固定、拉緊后,用專用板梁、構木構緊背實。
⑥在前探梁臨時支護有效的情況下進行永久支護。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頂距
1、綜掘最大、最小控頂距
錨桿支護時,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1.2m,最小控頂距為0.4m;
架棚支護時,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1.2m,最小控頂距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頂距
錨桿支護時,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1.2m,最小控頂距為0.4m;
架棚支護時,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1.2m, 最小控頂距為0.2m。
第三節 永久支護
一、永久支護形式: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永久支護形式為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如頂板破碎、有淋水或過構造時,采用全斷面鋪網架支金屬梯形棚支護。
二、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
10﹟下-3121聯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技術參數見附表
三、金屬棚支護:
當10﹟下-3121掘進工作面頂板破碎﹑有淋水及過構造時,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不能滿足支護要求,方可采用全斷面鋪網架支金屬梯形棚支護。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屬梯形棚支護,其棚距1.0m,柱窩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盤幫構頂。
2、金屬棚采用11#礦用“工”字鋼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擋板、墊片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3、采用金屬棚支護時,每架撐木為六根,兩個梁頭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處各一根。
第四章 掘進方式
第一節 中腰線標定
1、開口掘進時,地測科按工作面設計圖及時標定中腰線,并有醒目標記,隊組嚴格按線施工。
2、巷道拐彎時,地測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機掘)下達通知書。
3、地測科給定中腰線時,要在頂板上打眼,將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將線釘在木塞上。
4、過構造(1米以上斷層及陷落柱)時,應標定腰線。
5、激光儀使用過程中,由驗收員每班進行核實,確保中線正確使用。如發現激光儀中線偏離,及時通知地測科進行調校。
第二節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開口及過構造時,采用鉆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進行掘進,開口內前10m采用開小炮配合人工擴刷的方式進行掘進。具備上綜掘條件時,采用綜掘機掘進。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
二、工藝流程:
(一)綜掘工藝:
綜掘工藝流程圖:
交接班檢查(延長皮帶、質量檢查)→機組進刀割煤裝煤→退機停機→敲幫問頂→支設臨時支護→永久支護→開機清理浮煤→機組進刀割煤進入下一循環
(二)炮掘工藝:
炮掘工藝流程圖:
準備工作→ 打眼→ 瓦檢→ 裝藥→ 灑水→ 瓦檢
↑ ↓
永久支護←裝渣運輸←灑水←臨時支護←瓦檢←放炮
三、綜掘正規作業循環圖表
四、炮掘正規作業循環圖表
五、施工機具
1、煤巷掘進時,采用mz—1.5g型濕式煤電鉆打眼,使用2臺,備用1臺, fd-10風動錨頭,使用2臺,備用1臺,1.5m麻花鉆桿配用∮43mm兩翼鉆頭。
2、巖巷掘進時,采用風鉆打眼,六棱鉆桿配一字釬頭。
3﹑頂部安裝錨桿時,采用mqt—85型風動打眼機,鉆桿使用配套的錨桿專用鉆桿,鉆頭為∮28mm兩翼巖石鉆頭。
4、機掘采用ebj-120tp型綜掘機施工。
六、裝運設備的選擇
①綜掘時:
ebj-120tp綜掘機 ;spj﹣1000皮帶運輸機
②炮掘時:
p-60b耙煤機 ;sgw﹣40t刮板運輸機;spj﹣800皮帶運輸機
第四節 作業方式及施工操作技術要求
作業方式:
采用“四班”制。綜掘每個班循環三次,循環進度0.8m,原班循環進度7.2m,正規循環率80%。炮掘每班循環兩次,循環進度1.6m,原班循環進度4.8m,正規循環率80%。
第五章 運輸方式及管理
第一節 運輸方式及運輸線路
一、運輸方式和設備型號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綜掘時采用bej-120tp綜掘機(開口時,采用p-60b耙煤機)裝渣,經spj-1000皮帶作業線轉采區皮帶。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炮掘時采用p-60b耙煤機裝渣經spj-800皮帶作業線(開口時,聯巷貫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輸送機)轉采區皮帶。
二、運輸系統:
1、10﹟下-3121巷材料及設備和行人的運輸路線:
地面→575大巷→一采區上部車場繞道→525軌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聯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聯巷貫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區上部車場繞道→525軌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聯巷材料及設備的運輸路線:
地面→575大巷→一采區上部車場繞道→525軌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聯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設備的運輸路線:
地面→575大巷→一采區上部車場繞道→525軌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聯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運煤路線:
工作面→10﹟下-3121皮帶→525皮帶→一采區煤庫→ 575裝煤繞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聯巷運煤路線:
工作面→10﹟下-3121皮帶→525皮帶→一采區煤庫→ 575裝煤繞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運煤路線:
工作面→10﹟下-3121皮帶→525皮帶→一采區煤庫→575裝煤繞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聯巷貫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聯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區煤庫→ 575裝煤繞道→575大巷→地面
三、 運輸系統圖:見(附圖7、附圖8)
第六章 通風管理
第一節 通風計算
一、通風方式
10﹟下-3121掘進工作面通風采用壓入式通風。
二、配風量計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計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單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
q掘——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絕對涌出量。瓦斯最大絕對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風系數,參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人數計算需要風量:
每人供風≮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進工作面最多人數,取17人。
(3)按風速要求對工作面風量進行計算:
煤巷掘進最低風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進工作面為煤巷,實際斷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為9.10m2,10﹟下-312聯巷為10.89m2,當計算最低風速時取10.89m2,當計算最高風速時取9.10m2。
最低風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風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據掘進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不低于163.35m3/min,選用2×15kw高效對旋局部通風機,其額定吸風量為280m3/min,符合實際供風需求。
(4)局扇安裝地點配風量計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實際吸風量,10﹟下-3121掘進工作面使用2×15kw風機可滿足掘進風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設局部通風機的巷道中的風量,除了滿足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而外,還應保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之間的風速巖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為煤巷,風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之間的巷道斷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風系統:
1、10﹟下-3121通風系統
新鮮風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帶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進風井
→工作面
污風風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聯巷→10﹟下-3142巷→525軌道巷→三采區回風巷→2#風井
2、10﹟下-312聯巷通風系統
新鮮風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帶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聯巷工作面
污風風流:工作面→10﹟下-3121聯巷→10﹟下-3142巷→525軌道巷→三采區回風巷→2#風井
3、10﹟下-312切巷通風系統
新鮮風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帶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風風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聯巷→10﹟下-3142巷 →525軌道巷→三采區回風巷→2#風井
通風系統圖:見附圖9
第七章 機電管理
第一節 設備配備表
設備配備表:
名稱型號臺數功率(kw)
局扇fbd-2-no522×15
皮帶運輸機spj-80012×40
皮帶運輸機spj-100012×90
耙煤機p-60b130
綜掘機ebj-120tp1203
刮板運輸機sgw﹣40t140
煤電鉆mz-1.544×1.5
除塵風機czfj-7.517.5
第二節 供電系統
一、變壓器的選擇
1、綜掘機變壓器的選擇
式中:sb:變壓器的計算容量,kva
pe:綜掘機額定功率,203+203kw
cosφ:綜掘機額定功率因數,0.7
∴綜掘機變壓器選用ksbgzy-500/6/1140移變,能夠滿足要求。
2、皮帶機、刮板機、煤電鉆、水泵、變壓器選擇
式中:
cosφ取0.7
∴皮帶機、水泵、刮板機、煤電鉆變壓器選用ksbgzy-400/6/660v移變能滿足要求。
3、局扇變壓器的選擇
式中:sb:變壓器的計算容量,kva
pe:局扇額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額定功率因數取0.7
∴局扇變壓器選用ksbgzy-200/6/660移變,能夠滿足要求。
4、電纜的選擇
已知:各種礦纜長時允許負荷電流
①綜掘機電源線,選用3×70+1×10mm2電纜供電。
②從三采一號配電點到10下-3121皮帶機頭饋電采用3×70+1×25mm2電纜。
③水泵電纜選用3×50+1×10mm2。
④局扇電纜選用3×16+1×6mm2。
一、 供電系統圖(見附圖)
第八章 勞動組織
第一節 綜掘勞動組織
一、 勞動組織圖表:
序號工種10﹟下-3121聯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員圓班人員
1副隊長02
2安全員13
3帶班長16
4打眼支護工313
5材料員02
6皮帶司機26
7綜掘機司機26
8大班機電維護工05
9機電維護工15
10防塵工01
11下料工04
合計 1053 全隊所需人員=圓班人數÷出勤率+隊干=53÷85%+4=67(人)
二、循環圖表:
1、循環進度及班循環次數
巷道名稱作業方式循環進尺班循環個數小班進尺圓班進尺月單進〈m〉備注
10﹟下-3121巷四班制
0.8m
32.4m
7.2m
172.8m
正規循環率80%
10﹟下-3121聯巷
10﹟下-3121切巷 2、正規循環作業圖表
第二節 炮掘勞動組織
一、 勞動組織圖表:
序號工種10﹟下-3121聯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員圓班人員
1副隊長02
2安全員13
3材料員02
4帶班長26
5打眼支護工312
6耙煤機司機13
7皮帶司機26
8溜子司機26
9大班機電維護工05
10機電維護工13
11防塵工01
合計 1249 全隊所需人員=圓班人數÷出勤率+隊干=49÷85%+4=62(人)
二、循環圖表
循環進度及班循環次數
巷道名稱作業方式循環進尺班循環個數小班進尺圓班進尺月單進〈m〉備注
10﹟下-3121聯巷
四班制
0.8m
2
1.6m
4.8m
115.2m
正規循環率
為80%
10﹟下-3121巷
10﹟下-312切巷
第九章 避災路線
當井下頂板、瓦斯、煤塵、水、火災害事故發生后,事故地點附近的人員應盡量了解或判斷事故性質、地點和災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處的電話或其他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使其他工作人員盡快知道災情。在匯報災情時,要將看到的異常情況如實匯報,不能憑主關想象判斷事故性質,以免給領導造成錯覺,影響救災。
1、避災原則:
安全員、帶班長沉著、冷靜,組織職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災情發展,并向調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時匯報。情況危急時,組織職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進風巷,逆風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線撤向地面。
2、發生水災時的避災路線: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聯巷→10﹟下-3142巷→ 525軌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聯巷工作面→10﹟下-3121聯巷→10﹟下-3142巷→ 525軌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軌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災路線附圖
通過這次現場實習,使我更加了解了礦井采礦作業流程,特別是掘進作業的工藝流程、施工組織、通風供電避災要求和勞動組織等實際工作,能夠讓我深刻領會理論知識在實際生產工作中的應用,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應用和實踐書本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煤礦實訓報告篇四
實習煤礦生產概況、地質概況、開拓供電系統、運輸供電系統、提升供電系統、通風供電系統、采煤供電系統。
1、熟悉煤礦礦山供電系統;
2、熟悉露天和室內供電系統;
3、熟悉礦井移動變壓器運行情況。
北京大臺煤礦。
20xx年1月4日——1月8日
⑴礦山位置、交通情況;
⑵礦山供電系統情況
⑶室內供電系統情況;
⑷礦井移動變壓器運行系統情況;
⑸運輸供電系統情況;
⑹煤礦變電站個種型號變壓器運行情況;
⑺勞動組織及勞動分工;
⑻安全管理機構適應性分析;
⑼安全管理文件、制度科學性分析;
⑽主要災害類型及預防措施;
⑾生產單位存在的隱患情況及整改建議;
⑿典型案例分析及預防措施制定;
⒀安全管理建議。
剛一到礦區就被它的整潔所震撼,在我想來,煤礦都是 又黑又臟、灰塵滿天的代名詞,可是大灣煤礦不然。一走進礦區:平整的草坪、綠綠的樹、整潔的路、樓內更是窗明幾凈,墻壁雪白。
當我們站在煤礦作業區的橋上時,遠看寬大的開采區景 象,聽著工作人員的解說,尤其是當看到開采原煤所用長龍似的火車裝運時,大家無不感嘆平頂山資源之豐富,企業規模之大。這種火車配20多個車廂,每個車廂可以裝載1噸上好的煤炭,!眼前的這一切征服了當時在場的每一位同學,大家紛紛站在橋上,和火車留影。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實習快結束了。這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憶。在這段時間里您們給予了我足夠的寬容、支持和幫助,讓我充分感受到了領導們“海納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豪氣,也體會到了煤礦工人的艱難和堅定。
在這段時間里,在老師和同學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 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專業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礎。 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紀律,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各老師交辦的工作, 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對煤礦井下生產有了更深的認識。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經過實踐烤煉的理論永遠都是 紙上談兵。實踐,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成長的必修之路。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的的確確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為今后一步步走進社會打下了基礎!
煤礦實訓報告篇五
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主要部分,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等解決實際問題的第二課堂,它是專業知識培養的搖籃,也是對工業生產流水線的直接認識與認知。實習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當堂授課以及工人師傅們的現場現身說法全面而詳細的了解煤礦安全生產相關設備及工藝。實習的過程中,學會從技術人員和老師那里獲得直接的和間接的生產實踐經驗,積累相關的生產知識。通過認識實習,學習本專業方面的生產實踐知識,為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為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積累經驗。實習中應該深入實際,認真觀察,獲取直接經驗知識,鞏固所學基本理論,保質保量的完成指導老師所布置任務。學習工程技術人員勤勞刻苦的優秀品質和敬業奉獻的良好作風,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培養生產實際中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應該通過實習達到以下目的:通過參觀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用礦井和開灤地質公園,以及聽取林南倉礦宮平陽主任、荊各莊礦王鳳志總工程師、開灤礦務局閆云匯主任、錢家營礦龐鳳嶺工程師對各自所在礦相關情況及技術的介紹以及唐鋼集團張志業工程師對冶金行業安全狀況的講解,重點了解煤礦生產中相關的機械設備、技術工藝及理論原理,煤礦發展史,煤礦生產中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方法,知道在實際生產中,企業是如何進行安全管理的;以及通過實地的實習和思考,找出他們在煤礦安全生產及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及所需采取的補救改善措施,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和科研積累感性認識經驗。
認識實習是我們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我們煤礦與安全工程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通用的安全技術與要求以及煤礦生產中有關掘進、支護、爆破、回采等相關技術工藝,包括煤礦用機械安全、防火防爆技術、通風防瓦斯技術、防煤塵措施、常見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煤礦電氣安全技術等。這可以加深我們對機械化掘進、采煤,現代錨噴支護,錨網支護,金屬拱形支架支護、礦井通風與安全等的認識,為后續課程及畢業設計以及今后的實際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因此,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可以達到對所學專業的性質、內容及其在煤礦安全領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認識,為了解和鞏固專業思想創造條件,在實踐中了解專業、熟悉專業、熱愛專業。另一方面,鞏固和加深理解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讓自己的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專業技能更加過硬,更加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實習也讓我們早些認識到我們將面臨的工作問題,讓我明白以后讀大學是要很認真地讀,只有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為好的實際動手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更讓我們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迎接挑戰,也讓我們知道了大學是我們順應科學發展的墊腳石和自身發展的機會。
該礦井由早年的防空洞改造而成,走向為東西方向,全長100多米,內設運輸大巷、石門、巖巷獨頭掘進、回釆工作面、通風系統、風門、鉆眼爆破工作面、機電硐室等。在張九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首先見到一條鋼軌,鋼軌上面設有擋車器,了解到擋車器是防止跑車傷人事故發生的一項安全措施;巷道北側設有皮帶輸送機,一般在運輸大巷用來運輸煤炭;繼續行進來到巖巷掘進巷,此巷用縱軸巖巷掘進機掘進,錨噴支護和金屬拱形支架支護,外設壓入式局部通風機通風,上隅角安裝有瓦斯報警裝置;隨后我們來到回采工作面,有單體支架支護和液壓支柱支護,運用刮板輸送機轉載,聯合采煤機回采,放頂煤法放頂;跟隨風流穿過風門看到一臺抽出式風機負責礦井的通風,風機旁設有防爆型機電開關設備;接下來我們來到爆破工作面,透過爆破模型我們可以看到該模型采用楔形掏槽,掏槽眼深度大于輔助眼及周邊眼20~30mm;最后來到機電硐室,大型防爆機電設備涂黃色油漆。通過本次參觀我能更好、更直觀的理解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給我非常直觀的印象,了解到側卸式裝載機、激光定向儀、蟹爪式轉載機是什么樣子的,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加了我們對自己將要從事工作的親切感。
①在宮平陽主任的講座中,我學習到了巷道的分類:①按空間特征分類有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傾斜巷道。②按用途分類可分為開拓巷道、準備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種。
立井: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的垂直巷道。 如主井、副井、風井。在礦井開拓中井眼位置的選擇至關重要,一般不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因為這樣礦井風阻會很大,工業廣場的位置一般不要在煤質較好的位置,這樣會造成煤炭的浪費。
暗立井:沒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的垂直巷道。一般用來連接上、下兩個水平,擔負由下水平向上水平的提升運輸任務。
水平巷道可分為:平巷、平硐、石門。平硐: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的水平巷道。 平巷:沒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沿巖層走向開掘的水平巷道。按用途分,有運輸平巷、行人平巷、進風或回風平巷;按服務范圍分,有階段平巷、分段平巷和區段平巷。
石門:沒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與巖層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巖層巷道。按用途分,有運輸石門、進風石門、回風石門。按服務范圍分,有階段石門、采區石門等。
斜井:有出口直接通到地面的傾斜巷道。
煤礦實訓報告篇六
xx煤礦位于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xx鎮鏡內,距市區6公里,320國道、浙贛鐵路從礦區經過,并與319國道毗鄰,交通十分便利。
xx煤礦是1990年12月竣工投產的新型現代化礦井,設計能力為45萬噸/年。92年核定生產能力為18萬噸/年,97年核定生產能力為27萬噸/年,改擴建后,98年至20xx年,實際產量在39萬噸/年左右。礦井為雙立井加暗斜井中央石門開拓方式,中央分列式通風,工作面采用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爆炮落煤。全礦現有職工2469人,其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139人。建礦以來,累計產煤240余萬噸,固定資產8034萬元。
xx井田位于青山至赤山橋勘探區之西南段,東西走向長3.9公里,南北寬1.9公里,井田面積約7.5平方公里。井田內無煤系出露,自上而下,全區為第四系與白堊系,上三疊系安源組(t3a)、上二疊系茅口組(plm)、石碳系上統黃龍組(c2)。井田可采煤層為91和82兩層,煤厚0-5.58m,平均厚度為1.67m,傾角0-45度,平均28度,煤層結構復雜,高灰,低硫。礦井正常現涌水量為140噸/小時。煤層自燃情況為三至四類,煤塵具爆炸性,屬低瓦.
這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憶。體會到了煤礦工人的艱難和堅定。在對您們肅然起敬的同時,也為我有機會成為九龍礦一份子而驚喜萬分。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對煤礦井下生產有了更深的認識。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經過實踐烤煉的理論永遠都是紙上談兵。實踐,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成長的必修之路。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的的確確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為今后一步步走進社會打下了基礎!
這次實習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我覺得這樣的經年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煤礦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了解到做一名好礦工的不易,沒一頓煤里都有這些礦工的辛苦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為了井下生產連飯都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煤礦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強大發展。經過這次實習,讓我對礦工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為一名優秀的礦工。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同學們的熱情和努力。我們認識到煤炭企業工作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這次實習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的社會經驗,提供了社會實踐鍛煉的大舞臺,讓我們了解到了煤礦的復雜而有序的生產系統。一個煤炭企業由采煤系統、掘進系統、運輸系統、排水系統、通風系統等五大系統組成。其中采煤系統是最重要的生產系統,煤炭企業所有的生產組織都是圍繞采煤系統布置的。排水、通風系統則為煤礦的生產提供安全保障。運輸系統承擔著物質和人員運輸的任務、
煤礦測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不但要為煤礦生產建設服務,也要為安全生產提供信息,以及領導對安全生產做出決策。煤礦測量的任何疏忽或粗率都會影響生產或有可能導致嚴重事故發生。因此,煤礦測量在煤礦開采中的責任與作用都是很大的。它的主要任務包括建立礦區地面控制網、礦區地形圖的測繪、煤礦施工測量、地表移動沉降觀測和礦體幾何圖繪制等。其中煤礦施工測量時煤礦建設和開采過程中為各種工程施工所進行的測量工作,即地面上的土建工程測量、井下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豎井定向測量和豎井導人高程測量、豎井貫通測量。在施工建筑過程中和運營管理階段,還需要定期進行巖層與地表移動沉降觀測,以及為礦區的復耕進行測量服務等。
此外,在煤礦開采階段還有很多復雜的技術問題需要煤礦測量來解決。如主巷道的定向與測量,掘進時中、腰線的給定,井下巷道貫通,彎道設置、豎井聯測、斜洞布設,井下場地開拓,回采定水平,礦量計算,井下對照等等,處處都離不開測繪。比如巷道貫通如果不經過精確的測量,就不能隨便開挖,否則將造成大量巷道作廢,不僅浪費大,而且影響生產甚至會引發事故。
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部錯,一旦實際接觸到,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次實習帶給我的部僅僅是一種社會經驗,更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總之,我覺得態度很重要,態度決定著我們的工作成績,無論在哪個單位,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的態度端正和積極,我們總會找到辛苦工作的價值和樂趣。也許,我做的不是很優秀,但我對這次的實習所付出的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因為我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我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往不同的世界,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煤礦實訓報告篇七
一、實習目的
《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是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通過實習,能夠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實習的主要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實習情況
(一)時間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實習共三天。
(二)小組成員
王xx 王xx 王xx 吳xx 武xx 薛xx
(三)實習路線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輝縣市上八里鄉薄壁鎮鴨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xx村后溝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向南100米左右
三、實習內容
1、認識實習區常見的礦物和巖石,學會區分三大類巖石。
2、認識實習區地層剖面,了解地層劃分,對比方法,熟悉地層時代。
3、認識實習區地質構造(褶皺、節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
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斷層)產狀。
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
6、編寫實習報告
第二章 地層
地層:是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層狀巖石的總稱,包括沉積巖,火成巖和變質巖。地層可以顯示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時間含義相聯系。所以在底層形成以后,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此種順序稱為正常層序。
區域內出露與發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變質巖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疊系下統,為區內主要含煤地層。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細到系、組)新生界
古生界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現生物的時期,距今約 7.5 億年到
2.3 億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在焦作地區因為地層遭到侵蝕,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奧陶系為整合接觸;奧陶系和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石炭系和二疊系為整合接觸。
2.1 太古界(a r)
輝縣市上八里鄉鴨口盤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見底層為贊皇群
(arz ),所 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為:在盤山公路邊可以看到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混合巖及小型巖脈或巖墻侵入巖體。
(1)
(2)呈黑褐色及黃褐色,鱗片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長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黑云母占 15%~25%左右,呈片狀。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澤。
(2)角閃斜長片麻巖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相同排列的條帶表現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中基性巖漿巖及富鐵白云質泥灰巖經高級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角閃石占50%~60%左右,呈柱狀 或粒狀,斜長石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澤;
(3)花崗片麻巖(肉紅色),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正長石、石英、黑云母、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可包括三種不同類型:
①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堿性長石片麻巖;
②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巖;
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巖。
(3) 混合巖 由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巖石。它是變質巖和巖漿巖之間的過渡巖類,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盤山公路觀察到的混合巖:含有一定數量近于平行的淺色長石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多呈厚度不等的層狀特征特征,圍巖中大量的侵入體(脈狀、條帶狀)與圍巖組合在一起形成巖石,圍巖稱為基體,侵入巖稱為脈體,主要有石英脈和長石英質巖脈。巖漿沿著與巖層層面垂直或斜交的斷面侵入,形成了規模較大,似墻狀的巖體
煤礦實訓報告篇八
六周的實習即將結束,至于總體的感覺只能用八個字來概括雖然辛苦,但很充實。
由于選擇了鉗工,便不得不與銼刀打交道。從第一天的安全教育到拿起銼刀進行實戰演練,看似簡單,其實它是一個理論結合實踐的過渡,是理論銜接于實踐的一個重要階段,同時又是一個相對很難的適應性的開始。
一開始,彎著腰,躬著背累得滿頭大汗,不時地手上還會出現一些紅色的圖案。但回頭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則感覺與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就感覺越來越煩躁。被老師發現后,經過耐心的講解,才知道自己的加工的姿勢和部位均有錯誤之處。經過調整以后才算慢慢進入了狀態。但還是漏洞百出,一會兒忘記尺寸公差的控制,一會兒又忘記了平面度、垂直度的協調。每出現錯誤的時候,老師總是悄悄地來到身邊進行正確地指導。使這樣的錯誤在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避免以后再出現類似的錯誤。就這樣完成了第一個零件。當拿到老師那里檢測時,好多錯誤的地方經老師分析后才恍然大悟。但每次的分析指導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依次完成了第二件,第三件。每一次都有進步,但每一次都仍有錯誤,只不過錯誤越來越少而已。這則說明我的鉗工正在一步步向更高層次的邁進,使我又多了一份自信。從這一點,我真正地向老師說一聲老師!謝謝您!
從簡單地阿拉伯數字和方塊字這么多年的理論學習,一直到現在的公差,制圖專業課程,無一不是在課堂中渡過的,當真正拿出圖紙、材料和工具讓我們去加工時,才感覺到手足無措,并不像課堂三講的那么容易,那么簡單。它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需要頭腦和一雙手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加工水平。
六周看似漫長,其實也很短暫。其間有休息時師生共同的開懷大笑,也有工作時嚴肅的面孔。每天的五個小時很快的就過去了。直到下班時才感覺到累,但內心卻充實了許多。雖然每天只有五個小時,但它讓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圍,工作環境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感受。
上周我們進行了鉗工實訓課,總的來說受益匪淺。
剛開始我的心情是充滿了疑問,不解的是,我們學計算機的,怎么會干鉗工這樣的活呢!但現在想一想,學了不少的課外知識,有些東西能讓我終身受益。這是多么可貴的呀!
從安全教育,動作要領和工具的使用到拿起銼刀的實際操作,這無疑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的過渡。有些東西是要自己去摸索的,有些東西是要從理論中去發現用于實際。從開始的打磨平面,就讓我學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簡單,要用實際去證實它。眼見的不一定真實(平面看上去很平,但經過測光就能發現它的不足);這讓我想到了學校為什么要我們來這里實習,是要我們懂得學習的可貴,學習和打磨平面一樣要有一絲不茍的精神才能做到,同時還要讓我們認識到動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學習理論,那也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實際的體驗,發現不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這都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需要頭腦和雙手的配合。
從平面打磨到劃線、打點;從修整形狀到鉆孔;從鉸孔到攻螺紋,每一步讓我學到的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
從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鉗工,知道了鉗工的方要內容是為劃線、鏨削、銼削、研磨、鉆孔、擴孔、鉸孔、攻螺紋等等。了解了銼刀的構造;分類、選用、銼削姿勢、銼削方法和質量的檢測。
鉗工實習鍛煉了我們,提高了我們的整體綜合素質,使我們不但對鉗工實習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提高了我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使我們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了我們所學的知識,同時讓我們學到了老師的敬業精神。老師不厭其煩的給我們查找操作中的錯誤。我們還發揚了團結互助的精神,促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取得了勞力成果--------精美的螺母。看著這精美的工件竟然是我親手磨制而成的,這種自豪感、成就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沒有想到當初那么大的東西現在變成了一個精美的工件是一下一下磨出來的,這也是就人們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吧!
這一周的實習是短暫和辛苦的,但是我學到的東西是保貴的,讓我體會到了做一個工人的辛苦與快樂,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上周我們進行了鉗工實訓課,總的來說受易非淺。
剛開始我的心情是充滿了疑問,不解的是,我們學計算機的,怎么會干鉗工這樣的活呢!但現在想一想,學了不少的課外知識,有些東西能讓我終身受益。這是多么可貴的呀!
從安全教育,動作要領和工具的使用到拿起銼刀的實際操作,這無疑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的過渡。有些東西是要自己去摸索的,有些東西是要從理論中去發現用于實際。從開始的打磨平面,就讓我學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簡單,要用實際去證實它。眼見的不一定真實(平面看上去很平,但經過測光就能發現它的不足);這讓我想到了學校為什么要我們來這里實習,是要我們懂得學習的可貴,學習和打磨平面一樣要有一絲不茍的精神才能做到,同時還要讓我們認識到動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學習理論,那也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實際的體驗,發現不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這都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需要頭腦和雙手的配合。
從平面打磨到劃線、打點;從修整形狀到鉆孔;從鉸孔到攻螺紋,每一步讓我學到的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
從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鉗工,知道了鉗工的方要內容是為劃線、鏨削、銼削、研磨、鉆孔、擴孔、鉸孔、攻螺紋等等。了解了銼刀的構造;分類、選用、銼削姿勢、銼削方法和質量的檢測。
鉗工實習鍛煉了我們,提高了我們的整體綜合素質,使我們不但對鉗工的實習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提高了我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使我們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了我們所學的知識,同時讓我們學到了老師的敬業精神。老師不厭其煩的給我們查找操作足的錯誤。我們還發揚了團結互助的精神,促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取得了勞力成果--------精美的螺母。看著這精美的工件競是我親手磨制成,這種自豪感、成就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沒有想到當初那么大的東西現在變成了一個精美的工件是一下一下磨出來的,這也是就人們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吧!
這一周的實習是短暫和辛苦的,但是我學到的東西是保貴的,讓我體會到了做一個工人的辛苦與快樂,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