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今天,我又讀了《水滸傳》第四十七回,其題曰:撲天雕雙修生死書,宋公明一打朱家莊。
本回主要講述的是:杜興介紹祝、扈、李三莊誓盟共拒梁山以及李家莊莊主李應,李應修書去朱家莊取時遷,被朱氏三杰臭罵一頓,扯了書札。李應與祝彪在獨龍岡交鋒,被射中臂膀,楊雄、石秀回梁山搬救兵。宋江帶兩路人馬到獨龍山安寨,派石秀、楊林探路,石秀在酒店遇到鐘離老人,問了盤陀路,方知白楊樹便轉彎才是活路,否則都是死路。楊林不知盤陀路被捉。宋江不見石秀、楊林,急于救人,殺奔祝家莊中計被圍。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形容:義。這108位好漢從陌生人走到一起,一起起義,可謂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們為兄弟兩肋插刀,我為他們身上的這種忠義精神而感動。
反觀我們社會上,有多少個人能夠做到“義”這個字?
如今,這個社會上的正義感真是太少太少,人情太過涼薄。
現在的社會正義感太少了,我希望人們能把那僅存的正義感給守護好,并且能夠把這“義”一字給發揚光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誰年少時沒有過仗劍走天涯的夢;誰沒有羨慕過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逍遙生活;誰又不曾想象過自己武功高強,正義勇敢,在戰場上竭力廝殺。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重情重義,嫉惡如仇,這一百單八名好漢名揚四海,威震八方。
我很想穿越去那個朝代,也像魯達武松般要酒要肉。俗話說無酒不成事,若是少了酒,哪還能有大鬧五臺山,哪還能有醉打蔣門神,哪還有一百零八位好漢!這酒就像強力粘膠一般將好漢們緊緊團在一起,任憑風吹雨打也始終凝聚在一起,造就了這個朝代的神話。
魯智深是最可愛的一位好漢了。他的出場就極其血腥,這注定了他的結局:“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你對他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粗枝大葉,可是隨著情節的發展,你會發現他的心思似女人家細膩,他先安排金氏父女離開,再去尋鄭屠戶;在林沖刺配滄州后一路跟隨,才免得林沖在野豬林遇害。其個性特點被作者刻化得十分鮮明。此般見義勇為,自可稱之為英雄。
林沖是最能忍的。他的妻子被人調戲,他能忍;他被設計誤入白虎堂,也能忍;就算在野豬林差點喪命后,他還是忍;在草料場被燒聽見陸遷的話后,他終于再也忍不了了,雪夜上梁山。即便在梁山受到王倫等人的擠兌,卻依然忍氣吞聲。這種逆來順受的心性使他剛硬不起來,這種隱忍是刻在骨子里,改變不了的。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拍案而起,例如火并王倫,這樣才有了轟轟烈烈的梁山故事。他曾是槍棒教頭,一身的武功卻從未輕易展露。令人感動的便是他與魯智深的兄弟之情了。林沖在深山獨有一名好友就是魯智深,他叫魯智深一聲哥哥,魯智深圓寂后,林沖也暴死他墓前,這悲劇的結局也正是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結局。這樣的武藝高強,論為英雄綽綽有余。
梁山好漢們的命運從一開始造反的聲勢浩大,到招安后的支離破碎,吐露了作者對朝廷的不滿與被奴役生活的憤懣。這種思想就被寄托在了梁山好漢身上。他們敢于造反,并積極參與其中,卻又愿意歸順朝廷,也表現了忠君思想的嚴重。
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每個人義薄云天、俠肝義膽的性格,塑造了一百零八個英雄!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足智多謀的吳用、廣納賢士的宋江、粗魯無理的李逵,英明果斷的晁蓋、為兄殺嫂的武松、棒打洪教頭的林沖、力大如牛的魯智深、行走如飛的戴宗……這些耳熟能詳的英雄豪杰都出現在同一部著作之中——《水滸傳》。讀了這么一本書,我內心感到無比的榮幸。然而,在贊嘆梁山泊時,我才深深體會到了當時朝廷的昏庸和無能,果真是應了“亂世出英雄”這句老話,可惜、可悲、可嘆、可憤啊!《水滸傳》還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成功的白話長篇小說,它的思想價值不可估量。
《水滸傳》生動地刻畫了眾多的農民起義者形象,它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社會地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官府的威逼下,忍無可忍而奮起反抗。
讀了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英雄們的豪情壯志、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納,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的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為了準備“農民革命”?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就此安心做了富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必然是不義之財,但究其實質,說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讀完《魯達拳打鎮關西》這個故事,深有體會。所謂的英雄,并不是非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跡才可以稱為英雄的,即使是一件小事,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幫助他人的事。在別人眼里,你已經是英雄了,如果世上再多幾個像魯達這樣見義勇為的人該多好啊!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么和平!當然,我覺得最好是和平解決,總的來說,魯達這個人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他的為人,使他在逃走途中,還有人肯幫助他。如果你幫了別人,那別人就會報答你,那我們也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吧!
名著使我獲得更多的體會、更多的領悟!?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他,盡顯英雄本色,但在我看來,一顆勇敢的心也許承載著太多太多的艱辛,一個俠肝義膽的英雄背后也許會有太多太多鮮為人知的孤獨!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武藝超凡卻不斗狠,聲名顯赫卻不自傲。這便是林沖,本想過平淡的生活,但命運卻安排他成為不平凡的英雄!
他的一生,坦坦蕩蕩,逢惡必除,逢善必助,活生生的出現在水滸中,每一句“灑家”,都流露出他魯莽但卻直率的本性。
我堅信:如果有來生,他還會是那個魯智深,有所殘缺的開始,令人惋惜的結局,但卻是光明磊落的一生,無愧天地的好漢!
如果有來生,也許不會因為宋江,吳用等人對腐敗朝廷的愚忠而極力招安,導致梁山一百單八將得以善終的好漢寥寥無幾,結局雖然悲痛,但也是令人震撼的。唯有他們獻出生命,才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意義。也許從一開始,便注定了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的聚義,我更喜歡將他們想象成一百零八個不同的神仙下凡,他們仗義疏財,淳樸厚道,在生命的奮斗中閃耀出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體現出他們的永恒價值。我相信,這份永恒的力量和歷史的傳奇一定會像火種點燃人們心中的明燈,那種反抗的精神會激勵人們奮力掙脫黑暗的牢籠,賜予人們對于光明美好生活更大的希望!
我的想象,使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久久在我的腦海里徘徊,他們的光輝形象將永久的屹立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宋江為救柴進,攻打高唐州,遇到會呼風喚雨的高廉,全無取勝的可能,可見這高廉的法術了得,宋江要想勝,只有請來也會法術的公孫勝方有勝算。
此處把高廉說的利害,自然是為了證明公孫勝利害。
先前,戴宗到薊州去找過一次公孫勝,沒有找到。現在,只有找到公孫勝,方可戰勝高廉,才能救得柴進性命。戴宗又一次接受了尋找公孫勝的任務,帶著李逵前往薊州。
戴宗再去尋找公孫勝,幸虧帶著李逵。李逵做了什么?
他做的第一件。在去薊州的途中,他不聽戴宗招呼,偷吃葷食,犯了禁忌,被戴宗收拾得夠嗆,李逵這才收斂了一些,但在路上吃素食時又同一老者爭執起來,偏偏是這老者指出了能尋找到公孫勝的地方,因這老者是個道教信徒。
他做的第二件。好不容易找到公孫勝的家,沒見著公孫勝,他便劈了人家的一堵墻,還以要殺公孫勝的老娘相威嚇,這才逼著公孫勝露臉。
他做的第三件。公孫勝以師傅為由,不愿下山,當拜見到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羅真人也以出家人不管閑事為由,不放公孫勝下山。這本人他們師徒合謀好了的。李逵見此,想絕公孫勝的后路,便于深夜上山殺了羅真人和一個道童,到第二天,再去見羅真人,羅真人不愧為是真人,竟毫發無損。李逵見此,大驚失色。羅真人用了法術,他就被拋到了薊州府。
他做的第四件,他人落到了薊州府的大堂,跌得頭破血流,接著被人家當做妖人,受到狗血尿屎伺候,緊接著又是一場嚴刑,被打得死去活來,他招了個“人妖李二,”官府才住手,將他入監了事。入了監,他借羅真人的江湖名氣作起文章來,騙得好吃好活。
正是這四件事,使得李逵的形象更豐滿,正是李逵所為,才有了公孫勝再上梁山。
羅真人讓黃巾力士將李逵從薊州牢中接了回來,也同意了公孫勝下山。
說是戴宗智取公孫勝,如果沒有李逵的努力,公孫勝是不會再上梁山了。
這一段,道家的法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羅真人使一白手帕,讓李逵站在上面,那手帕就化做一片白云飛去,羅真人只手一招,喝一聲去,李逵便從二仙山跌到薊州府。羅真人要黃巾力士,去薊州牢中去取回李逵,那也是瞬間的事……公孫勝說他師傅僅黃巾力士就有一千多人。
宋徽宗何不借羅真人的黃巾力士一用,北宋何至于亡國呢?
北宋亡國前還真用了這一招。當金兵攻打京城,告急,一個叫郭京的道士,稱會六甲法,能勝金兵,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方可,宋徽宗的兒子趙桓真是采用了,結果是可想而,這加速宋的亡國。所以,道教中神神鬼鬼的事是不可信的,但七月十五日的鬼節,成了祭祀之節,那又應當別論,因為這是民俗民風了。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六
開學前,第一次將《水滸傳》認真地看完,我不是什么研究者或學者,看不出里面深刻的寓意,看不出里面的批評和征討。但是我看得出這本書中最能影響我,最令我感觸的情感——友情。整本書中,“情”的內涵倒是被施耐庵表現得淋漓盡致。
且不說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林;且不說梁山好漢大鬧法場救宋江;也不說石秀怒殺賊僧答楊雄……只說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從未爭執,從未內訌。第一次有不同意見也是因宋江謙讓,讓盧梭義坐第一把椅,眾人不應,也未絲毫紅過臉;只說招安之后,宋江自知誤飲毒酒,便毒鳩李逵,李逵知后,毫無怨恨,道:哥哥要俺死,俺鐵牛不死怎得;只說李逵,宋江死后,賽諸葛吳用,小李廣花宋并在其墳前自縊……這本書中,到處承載著“義”。在我看來,這“義”便是友情,是愿為摯友觸官府,獻生命的友誼。
暑假里,補課一個月,剩下時間都迷在了這本《水滸傳》上。只因它里面的“情”深深吸引著我,只因它的“義”深深打動著我,我敬佩及時雨宋江的仁義天下,我欽佩小旋風柴進的樂善好施……故事里每個主角原都是普通人,卻最終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并說到做到。
當今社會,公正了,公平了,我們只需要公義了。“義”字當頭,頭頂天,腳撐地,迎風送雪,做一個充滿“義”,充滿“情”的有志青年。不求像梁山好漢,為了“義”,為了“情”,視生命于不顧,也當應像他們保情護義,弘揚我中華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