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幸福密碼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以前也看過畢淑敏的書,主要是小說,比如《血玲瓏》《生生不息》等,感覺她雖然是寫小說,卻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一直執著于對于生命意義的探討。《幸福密碼》這部書,更是直面人的心靈深處。在這部書中,畢淑敏以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隨著年歲逐增,我也在經常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對于幸福會有不同的理解。畢淑敏認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質的東西。幸福就是我們的生命存在的理由。畢淑敏還說,長久以來,人們以為幸福就是物質。時至今日,如果沒有愛情,有再多的配偶,都和幸福無關,因為人畢竟不是動物;有再多的金錢,也和幸福無關,因為幸福是一種精神境界。
那么,怎樣才能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呢?畢淑敏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她說,目標感必定是某種崇高的東西,是在一己生命之外,對整個族群和更大范圍內的他人有所幫助的期翼。
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種具有崇高的目標感,能帶來幸福感覺的事情。精心認真地備課,是很辛苦的,但是,當我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生的喜愛與認同的時候,我就不再感覺到勞累,而是感覺到幸福。作為教師,能夠做到像畢淑敏說的“對他人有所幫助”,所以這是一種距離“幸福”很近的職業。
畢淑敏所講的“目標感”以及她所講到的幸福的感覺,歸結到一點,就是“愛”。在給學生講授周國平的《面對苦難》這篇散文的時候,我就提到,什么能夠給予我們戰勝“苦難”的力量?什么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是“愛”。我們追求人類的幸福,這是“大愛”;我們追求個人家庭的幸福,這是“小愛”,不管是“大愛”還是“小愛”,所有幸福的感覺,都和“愛”有關。就像刀郎在《愛是你我》這首歌里所唱的:“真心的愛的承諾/讓我看到了陽光閃爍/愛擁抱著我/我能感覺到她的撫摸/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幸福密碼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當起筆寫下體味幸福這四個字的時候,我還問了自己一遍,幸福究竟是什么。腦子瞬間迸出了許多答案,但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再問身邊的人,同樣,沒有一個人能馬上回答出來幸福的含義。那幸福究竟是什么,我想,答案應該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春節前,在《百家講壇》節目聽了畢淑敏老師關于幸福的講座,之后余興未盡,索性買來了她的新作《幸福密碼》放在案頭。隨手翻閱,細細體味書中對幸福的解釋,品嘗之后的幸福的其中意義,心情竟是那么地愉悅,那么地舒暢快樂。
畢淑敏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探索每個人的幸福程度,她對幸福的理解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真正幸福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快樂的,而是指他生命的整個狀態,即使有經歷痛苦的時刻,但他也明白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知道這些痛苦過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說,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總體上仍然是幸福的。”
我和老師保持了一致的觀點,生活中,總是把快樂和幸福連在一起。我特意從字典上查到了快樂的解釋,“快樂就是快活,我們感到了幸福和滿意,就得到了快樂。”一個人只要快樂了,就會得到幸福。如何去擁有快樂,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去崇拜快樂,善待生活,快樂才會根植在你心中,幸福才會伴你左右。
曾經和一位很有名氣的笛子演奏專家聊天,聊他的幸福生活,而他的幸福箴言就兩個字:“快樂”!其實他的快樂很簡單,就是每天能有人聽他吹笛子。有一回他在野外吹奏,把蛇給引了出來,當時他沒有害怕,沒有馬上掉頭逃生,而是心平氣靜地吹了下去,這時,蛇止住了前進,靜靜地爬在樹上聽他演奏,他一邊吹一邊后退。事后,他把這次經歷竟然當成了一次幸福的歷程,我不解。他說,蛇能止住前進,不上來攻擊他,是因為蛇喜歡他的演奏,連蛇都喜歡我的演奏,我能不快樂嗎?我能不為此感到幸福嗎?兩個反問讓我明白了專家看待幸福的意義。他就是在經歷過痛苦的時刻之后,依然把快樂放在心里。多年來,他就是這么善待著自己心中的快樂,生活才回報給了他足夠的幸福。
我們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每個人擁有幸福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幸福感不是某種外在的標簽或是技術手段可以達到的狀態,而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內在把握和感知。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蘋果餡餅的幸福》,意思大致是這樣:刺猬先生要送給太太一件圣誕禮物,毛皮大衣、鉆石王冠、香水,這些太太統統不要,她就看對了路邊不知是誰丟棄的一個蘋果,她撿了起來,擦凈上面的雪,對先生說,我們回家吧,我可以用這個蘋果烤一張又大又甜,熱乎乎的蘋果餡餅。能在自己溫暖舒適的洞穴里和先生孩子們一起享受蘋果餡餅那脆脆甜甜的香味,這才是圣誕節里最幸福的味道。一個蘋果,能做出一頓大餐;一個蘋果,能讓幸福變得很真實。這完全來自于精神世界的一種感知。身邊有愛,幸福就在。幸福,可以輕易定格在記憶中,幸福,也可以是生命這桿稱上的砝碼。
有一天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狗蜷在樹坑里,不由地多瞅了它幾眼。只見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會再伸伸舌頭還打個哈欠,我撲哧笑出來。如果是往常,別說駐足,就算刻意地去觀察,我也只會單純地把它看作是一只享受著午后陽光的懶狗,而那天我想的多了,我把小狗做出的這一連串的動作看作是動物本身的快樂,是它的快樂感染了我,因為我的心中已然種下了快樂,所以才能主動地去品嘗這種快樂的味道。這就是幸福,對于小狗,對于我,對于自然中的萬物,都是一樣的。
現在我有答案了,我的幸福就是每天一睜開眼到晚上閉眼睡覺,都能看到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父母公婆、愛人孩子、親朋好友,正是他們給予了我快樂的生活,我才能每天徜徉在幸福之中,我才能對幸福有如此之感悟。
幸福密碼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每個人都希望過幸福的生活,周立波說,女人最幸福的時刻是在結婚時,她愛人親手給她戴上鉆戒的時候。其實,最幸福的時刻不只那一刻,我們有能力讓自己的每天有過的開心幸福。每個人給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有的認為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最幸福的,有的人認為吃喝不愁就是幸福的,有的認為天天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而《幸福密碼》一文中,畢淑敏認為,幸福就是意義和長久快樂的結合體,即有意義的快樂。作者把幸福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飲鴆止渴型。飲鴆止渴型,就是一味追求感官上的一時快感,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愉悅,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痛苦。一種不能持久的快樂,當然不是幸福。比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就是一種典型寫照。
第二類是黃連團子型,即團子外面是一層用黃連粉做的皮,里面是包裹著陷之類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團子里面的陷很好吃。可是,有的人節衣縮食,只是在團子外面吃點黃連皮之類的東西,根本不知道使勁咬一口就可以嘗到美味,慢慢也就習慣過苦日子了,認為自己現在過苦日子,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的,喜歡把幸福預約在遙遠的未來。然而,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地強大,如果你已經喪失了對幸福的敏感,你總是把自己浸泡在一種非常悲慘,非常節省,就永遠讓自己在苦水中浸泡,這樣你就會喪失對幸福的感知力的。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習得性無助”。你不奮起去突破這樣的一種束縛,那么你和你的幸福,就會失之交臂。不知大家知不知道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永遠長不大的小象”。故事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很多游客在參觀一頭大象,這頭大象被一條很細的繩子拴在一塊木頭上,而離大象不遠處就有一片原始森林。游客很好奇地問管理員,這頭大象為什么不掙脫繩子回到森林里啊?管理員說,因為這頭象自從出生后就被這條細繩子栓在這里了,小的時候,這條細繩子足夠栓住它,小象也沒有能力掙脫它。然后,小象慢慢就習慣了這種束縛。直到小象長成大象,它也沒有再掙脫繩子逃脫過。由此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多么可怕。即使物質條件不是那么優厚,我們仍然有理由過得快樂,不是嗎?
第三類是餿餡餅型。搜餡餅是整一個腐壞了的食物,是不能吃的,吃了會鬧肚子的。比如說貪官就屬于餿餡餅的類型。有的人為了讓自己的家里人幸福,就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違_紀國法的事情和給別人造成巨大苦難的事情,這樣的一種幸福觀是不能成立的,而且最后給自己帶來的也是悲慘的結局。但是他說這也是為了爭取幸福,這樣可以到達幸福,所以我覺得這是餿餡餅型的,不但面是餿的,那個餡也是惡毒的。
最后一類是幸福的包子。不但味美,里面還有一個更好吃的餡等著我們。讓我們大家都來做幸福的包子。
持久的快樂再加上有意義就是幸福。有意義就是你要有自己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的狀態是積極地,你的荷爾蒙(內啡肽)也積極地配合你,在此過程中,你可以體會到別人無法體會的快樂,這難道不是幸福嗎?
幸福密碼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當看到幸福這兩個字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幸福究竟是什么。腦子里瞬間迸出了許多答案,但是沒有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問問身邊的人,同樣,沒有一個人能馬上回答出來幸福的定義。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答案應該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春節前,在《百家講壇》節目無意間聽到畢淑敏老師關于幸福的講座,感觸頗深,于是買來了她的新作《幸福密碼》細細研究。隨手翻閱,領略書中對幸福的描述,品嘗之后的幸福的其中意義,心情竟那么愉悅,那么舒暢,那么快樂。
畢淑敏老師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探索每個人的幸福程度。她對幸福的理解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真正幸福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快樂的,而是指他生命的整個狀態,即使有經歷痛苦的時刻,但他也明白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知道這些痛苦過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說,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總體上仍然是幸福的。”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想獲得幸福。每個人都心態不同,出發點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就不同了。比如說:有些人認為距離產生美,而有些人卻認為,距離是婚姻的腐蝕劑。鞋的大小,只有腳知道。幸福這回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還在字典上查閱了快樂的定義:“快樂就是快活,我們感到了幸福和滿意,就得到了快樂。”一個人只要快樂了,就會得到幸福。如何去擁有快樂,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去崇拜快樂,善待生活,快樂才會根植在你心中,幸福才會伴你左右。
畢老師告訴我們:1、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最幸福的人,只不過我們缺乏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2、每個人都具備15種特征中的3到6種特征。全具備的幾乎沒有,都不具備的幾乎也沒有。3、我們不應該感到自卑,而應該在困境中看到自己有利的方面和自己的長處。
我們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每個人擁有幸福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幸福感不是某種外在的標簽或是技術手段可以達到的狀態,而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內在把握和感知。有一天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狗蜷在樹坑里,不由地多瞅了它幾眼。只見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會再伸伸舌頭還打個哈欠,我撲哧笑出來。如果是往常,別說駐足,就算刻意地去觀察,我也只會單純地把它看作是一只享受著午后陽光的懶狗,而那天我想的多了,我把小狗做出的這一連串的動作看作是動物本身的快樂,是它的快樂感染了我,因為我的心中已然種下了快樂,所以才能主動地去品嘗這種快樂的味道。這就是幸福,對于小狗,對于我,對于自然中的萬物,都是一樣的。
現在我有答案了,我的幸福就是每天一睜開眼到晚上閉眼睡覺,都能看到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父母、愛人、親朋好友,正是他們給予了我快樂的生活,我才能每天徜徉在幸福之中,我才能對幸福有如此之感悟。
幸福密碼培訓心得體會篇五
很遺憾,對于畢淑敏老師我并不熟悉,只知道有這樣一位大人物:的心理學家、作家。可是,當我拜讀了《幸福密碼》之后,才重新認識了她。一個離我們原是很近很近的人,近得可以直接走進我們的心靈,傾聽我們的心聲,再用她溫暖的理智的語言為我們細細分析潛藏在意識深層中的創傷,比如自卑、抑郁或者恐懼。誠如她在書中所說:“我愿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小橋,哪怕只是幾塊墊腳的青石板也好,將我們瑣屑凌亂的生命連接。”我想,《幸福密碼》之所以成為大眾偏愛的好書,除了題目的耐人尋味之外,主要還是內容的充實、豐富。全書分為六個大章,每一個章節畢淑敏老師都以她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向我們娓娓而談,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由書而知,畢淑敏老師眼中的幸福不僅僅是指人們生活中每一時刻的快樂,而是指整個的生命狀態,若痛苦過后指向幸福,那么這些痛苦無疑也是幸福的一部分。這些獨特的見解粗看有點不可思議,可是細細品來卻意義深刻。
我相信每一個人對幸福有著不同的定義,而往往有一些人喜歡把幸福定格在一個模式中,就是說那種讓人相信能夠感到幸福的幸福。可是那種幸福很虛無,在畢淑敏老師的書中稱為“偽幸福”。試想,連畢淑敏老師這樣一位大師也無從給幸福下定義,只能從“它不是什么”來推斷,那么我們又何必做那種無謂的努力。幸福其實本沒有定義,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誠然,我們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那種感覺呢?那就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心態,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幸福觀。有的人與世無爭,在紛亂之中自處一塊清靜之地,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感覺到幸福;有的人愛慕虛榮,一但別人比他出色馬上心存妒忌,這樣的人首先心態都沒有放好,更談不上幸福了。其實幸福說難很難,說易也容易。只要一個具有健康心態的人,再以一種平和的友好的目光看待身邊的事物,幸福就與他不遠了。
其實,有時候幸福就在我們眼前,如果你愿意大可隨手取得。可是,我們總是把幸福過于的夸大,甚至在當今社會,談到幸福簡直認為是一種奢侈品。幸福是平淡的,是一種淡淡的美好的感覺,在你勞累的時候感覺到的絲絲的暖意就是。然而,我想說,尋求幸福的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可是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枉了來此一生,也不枉了畢淑敏老師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出版此書,給我們細說幸福在生命中的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喜歡給重要的事情加密,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各自的幸福密碼。它的復雜與否完成取決于人的本身。我常常對我的朋友說,即使你再累再煩也要試著對自己微笑。在我的理解中,這個微笑就是打開幸福的密碼,至少也是通向幸福的渠道。而畢淑敏老師之所以用“”這個頗有神秘色彩的動詞,除了說明她對此書的重視之外,同樣希望更多的人來關心幸福,尋找幸福。無論如何,只有我們都幸福了,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美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