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大灰狼在人們的心目里,是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妖魔,是蠢笨的惡賊,讓人切齒痛恨。
這是一種愚蠢的偏見。事實上,狼不僅有野心,還有強烈的母愛。《狼王夢》是一個狼性與母性交織的故事,這就是狼的母愛。
主角紫嵐是一個母狼,是一個辛苦的老母親。它的兒子勇敢,機智,強壯,卻英年早逝。
你可以把這當成一場狼的悲劇,你的喜劇。但事實再悲慘,老母狼也不會放棄夢想。它為了夢想,寬恕了女兒的不孝,并和威脅到孫子的鳥老雕同歸于盡,獻出了一條可敬的老命,為的就是讓孫子實現它的狼王夢。這就是狼。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為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并不等同于“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為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身為醫學博士,后來又成為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為,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復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于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讀完這本書后,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致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了然于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于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于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于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著全新的啟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并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后,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涂”。“難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并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著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循環紊亂,五臟六腑運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著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于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為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么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于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松、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欲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涂,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于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沉迷于電子游戲和社交網絡,忽視了讀書的重要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并激發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學校決定推行課外書讀書計劃。作為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我積極參與并完成了這個計劃。通過與好書的相遇,我有了更強的表達能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同時也感受到了閱讀給我帶來的樂趣。下面我將分享在四年級課外書讀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閱讀拓寬了我的視野
我記得有一本描寫自然風光的書籍《探索地球之旅》。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奇異景觀、壯麗河山,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生活規律和工作方式,真是大開眼界。這本書的插圖非常生動,文字簡潔明了。每一頁都給我帶來了新的驚喜,讓我對地球的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這本書,我不僅精神上得到了滿足,還增長了見識。這種開闊式的閱讀,使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閱讀提高了我的表達能力
每天了解到新鮮的事物和新奇的知識后,我都會迫不及待地把它們展示給我的同學。最初,我的表達能力并不好,總是結結巴巴地講不清楚。隨著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我逐漸學會了更好地表達。特別是跟同學討論時,我可以帶著自己的觀點和別人交流,讓別人聽明白。有一次,我閱讀了一本《童話故事大全》中的故事,并就其中的人物性格特點進行了深度分析,讓大家都為之所動容。這次經歷使我明白,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培養我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讓我的想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三、閱讀為我打開了一個夢想的大門
在課外書讀書計劃中,我遇到了一本名為《偉大科學家》的書。書中介紹了很多著名科學家的故事,他們的勇敢探索和實驗精神讓我深受啟發。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探索未知的領域,為人類做出貢獻。我去圖書館找到更多與科學有關的書籍,并跟老師請教問題。通過讀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學會了知識才能有能力去創造。
四、閱讀讓我從書中體會到了快樂
在短短的四年級中,我已經讀了許多好書,其中有《小王子》《百年孤獨》、《哈利·波特》等等。每一本書都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情感體驗。有時我會在書中悲傷,有時會在書中喜悅,有時會在書中思考人生的意義。而最讓我難忘的是《兒童的天使》這本書,它讓我深入了解了母親的愛是如何偉大的。這本書引發了我對家庭的思考,我更加珍惜和父母之間的親情。閱讀給我帶來了樂趣,也讓我從書中汲取到了生活的力量。
五、閱讀是我成長的伴侶
四年級的我已經閱讀了許多名著和經典,這些書籍陪伴著我渡過了無數個寒暑假。無論是靜下心來讀書,還是與同學共同分享讀書心得,都給我增加了自信和勇氣。閱讀讓我更加細心、認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深層含義。我相信只有通過持續的閱讀,我才能變得更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在四年級課外書讀書計劃的引領下,我感受到了讀書的魅力和樂趣。閱讀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更提高了我的表達能力。通過與書中人物的親密接觸,我萌生了許多夢想。閱讀給了我快樂和力量,也成為了我成長道路上的伴侶。我相信,持續地讀書將成為我未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我打開更廣闊的人生之門。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鈍感力”解釋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這種鈍感的力量。
許久之前我們或許還在感嘆敏感或者敏銳的褒獎。可如今回頭看,或許正因為我們過于的敏感的感傷所以才會受到很多傷害。其實相比較那些敏感,細微的人事和感情,有時是會生出許多困頓。
多數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敏感,脆弱的神經捕捉那些細微的感情。即使是殘缺的,我們也同樣已放大鏡擴充那些傷口。這一切或許是用來更省視自己的內心,抑或一個幻象。
他在里面自吟自唱編織一個網,不是華麗的網。只是一個把自己肢解開的空洞,血淋淋的剖開,用一種方式來展示這一切。
你看的懂的,會慢慢陷入一種感覺,不斷地挖掘自己內心的空洞。或許又可以是一種跳出內心的觀望。
可不論怎樣他帶給我繁盛的幻覺,我始終無法擺脫。相比較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已此來學習并擴充。
那么他的內心是該營造在一種時刻溫暖且向幸福方向行走的人。他不會隨時陷入到自己的悲傷里,不論這種悲傷是來自外界還是內心。
總有一把尺子橫梗在那不會想著逾越,只是會跳過。那么那些繁雜荒蕪的內心就不會一直沉默到釋放。
可是看到的依然是種表象。我們拿來交換一種事實。充滿無限渴望與矛盾的心情,來觀看這種較量。勝負的雙方只會讓我們陷入另一種迷茫。
又或許打開另一扇窗,看到一片寬廣天地,尤為甚好。有人問佛祖,佛是什么。佛祖說無憂是佛。
所以我們把心都寄托在里面,想把靈魂承載出來與之交換剩下的是我們的妄心。
莊子一生貧窮卻始終追求一種逍遙游。這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是讓我們值得學習的。
即使千百萬年之后,依然像是一個琥珀一樣鑲嵌到人們的心理。
保持那份圣潔。我知道這些光芒某時很微弱。
是因為心里的傷放的很大,可是有時又似乎發現那些心底之外的聲音又如此響亮。
或許這種矛盾與糾結才是我們的心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這世上的追求所得的妄心。
期待著某天,我能推開窗看到外邊一片寬廣世界,我們都唱著圣歌,心底無私天地寬。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本厚厚的《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卷有益,這是我自己閱讀的最深的體驗。從古代的“唯讀書高”到現在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都能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
還記得曾經自己是如何厭倦讀書,偶爾翻開一本書,也只是隨便看看,沒有耐心去品嘗書中的精華所在。
無事可做的時候,我會出去玩。要么去購物,要么聽音樂,要么在家玩游戲,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便覺得得這些娛樂及其無聊。
于是,我站在窗前凝視著外面的世界,眼睛呆滯,內心空虛,就像《西游記》里的無底洞,不知道該干什么。
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媽媽一起去書店買復習資料。當我看到別人如此專注于閱讀,我被他們的專注所吸引。我也隨便拿起一本書開始讀。書中的故事很有趣,讓我忘記了時間。
過了一會兒,媽媽走過來對我說:“我給你買這本書。”至此之后,我喜歡上書籍。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發現書籍的好處越來越多,它不僅可以緩解情緒,還可以讓自己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在書的海洋里,我似乎是一條的小船,永遠達不到彼岸。
一開始,我只讀一些小說,比如《三重門》那樣的,但是后來我發現讀了太多類似它的書,不是有點無聊嗎?應該更改要閱讀的書。
但最后我沒有買任何其他東西來讀。還是買了這方面的書,這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事實上,不同的書帶給人的收獲往往是不同的。你可以多讀各種各樣的書來增加你的知識。并且可以增加不同的興趣愛好。
閱讀現在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一定要有一段時間來讀書,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讀書可以緩解自己的心情;當心情煩悶的時候,讀書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隨著慢慢品味閱讀心慢慢變得平靜,一句話,讀書給人的好處太多了,所以我喜歡讀書。書是我忠實的朋友!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手捧一本書,在午后的陽光照耀下,獨自坐在陽臺上,聽著音樂,忽然一句“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麗無瑕”飛入了我的耳朵,思緒隨著這句話讓我想到了《紅樓夢》,在我的印象中《紅樓夢》是一本十分讓人為之掉淚的書籍。兒時總想讀完這本書,了解它的魅力。但我總是為自己找借口,也總是不讀完。至今,卻也只是看了一小部分,了解個大概。但,寶玉黛玉之間的感情卻又讓我感到太過悲哀。
這句詩是“黛玉葬花”時的句子。乍看時,心中就不免感覺有一絲悲哀。葬花時的傷感又有誰人知?黛玉竟由花想到了自己的命運。今日是她葬花,明日又是誰看她呢?我想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黛玉的哀愁恐怕只有與她相通的寶玉明白吧。你的哀愁恰似一朵蓮花,層層疊疊,相互交錯,最終凄美得卻又那樣動人。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黛玉的哀愁顯而易見,她的感傷是可以被任何東西所感染。我能領會她在那個時代的悲哀與無奈。有人說:是她的自卑讓她糾結一生。我想,這也正是上天賜予她的。正是她的多愁傷感才會有《紅樓夢》的感人。使人同情與憤慨。你的哀愁好比一江春水,流流停停,或急或慢,最終流過之處卻又感人肺腑。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我讀了很多書,感受過走過這座“橋”,我便可以走向了知識彼岸的快樂。
記得去年,我曾每日捧著《走讀中國》不肯放下,這是一本我認為能給我帶來豐富知識和營養大餐的好書,在書中我不僅可以看到那么多文學大師的篇篇美文,更可以跟著他們的文章去拜訪一下他們曾經的歲月、曾經的故事。
讀書是一件樂事,趣事,當我和一篇篇傳世佳作走得越來越近時,我發現,我也會變得越來越與眾不同!這,便是我的讀書感悟。
北京大興區北京二中亦莊學校(小學部)5.5班五年級:段沁玙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該通過自己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著不勞而獲,對于有著華麗車馬的貴人非常羨慕,而把自己應該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后。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為達到目的,什么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學生,我們上課時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學習之余,還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我們身邊有些人,卻不懂得之個道里,課堂上盡管一聲不吭,但始終處于游離狀態,什么也沒聽進去,還不得不靠課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時間低效率地補課。
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起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為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席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讀書,但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于是割席和他絕交。
“學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里卻想著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起學習,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差異,而是因為做事的專心程度不同。
《世說新語》中盡管都是一個個小故事,但是都蘊含著很深的哲理,讓我們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書。
四年級課外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
劉墉,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他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他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積極向上的。這個寒假,我讀了他的作品:《世說心語》。
這是一本青春勵志類的書籍,講述的都是關于生活、學習、人生方面的隨想文章。盡管這樣的文章也好,書籍也好,書店里肯定是琳瑯滿目,但是《世說心語》并不像其他的書:枯燥、千篇一律。如果讓我來形容它,我認為它就像一條蜿蜒曲折,遍布各地的河流。文章遍及了各個方面,語言時而幽默詼諧,時而認真嚴謹,應用笑話、典籍、還有身邊一個又一個真實而深入人心的故事。
書本一共有三十五章,然而講說話技巧的更為多一些,也許這就是語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吧。
第四章:識破障眼法是十分貼近生活的。舉了個劉墉買房時發生的故事。現在買房的人常犯的錯就體現出來了:買房前一定要看房吧?看房時總會有人為你講解吧?問題就這么來了!講解的人往往會略過房子的缺點,只字不提,而把它的其它“優點”夸大化,說得天花亂墜,將人們的注意力帶開。不過劉墉卻很仔細地觀察著:門外松動的石頭、移動過地基、被白蟻蛀空的門框等。所以說,不管是買什么東西,特別是自己不熟悉的除了少說、多聽、多比以外,一定要小心掉入“陷阱”!讓我來說,就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吧!每到過年都有一群親戚來問:“考試成績多少啊?”“年級第幾啊?”“隔壁誰誰誰怎么樣啊?”之類的時候,沒考好的同學總會帶開話題說句:“阿姨吃菜”是一個意思啊。
十七章的標題是:關車門與優雅。舉的三個例子都是他在國外生活時發生的事。例如:有一次坐完同事的車后,一下車別人就會有很異樣的眼神看他。你們猜這是為什么?在中國,家長總會提醒孩子關車門要用力,確定門關緊了,免得摔出去受傷。然而國外的車質量無疑比中國的好,因此他們認為大力關車門是不禮貌的,表示關門的人心情不好。另外兩個也是類似關于中外習慣差異的故事。然而,像大力關車門、用力擰緊水龍頭、大聲說話這樣普遍的習慣也是從過去開始養成的,盡管中國發展起來了,但這樣的習慣,一時間還是很難改掉的。所以一些外國游客來中國,會很不習慣餐廳里的吵鬧聲,也該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但是,我們也應該告訴自己,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像這樣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還有很多,僅管我不能一下子都理解,但是這些生活中的理論,一天又一天地在身邊上演,也許我會在不知不覺領悟。因為生活是人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