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一
我認為,用好適當的方式再去扶,這樣既可以增添社會中的溫暖,又可以預防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在小巷子里有位老人摔倒了,我們可以在路邊先叫一個人過來作證,然后再去扶,這樣,即使是碰瓷的,也會有人替你說話,如果路邊人很少的話,我們可以借助手機來作證,錄制視頻,然后再去扶,這樣我們有了證據,碰瓷的也不能栽贓給我們了。
也并不是沒有碰瓷的例子,像我爸爸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騎著摩托車掉進了溝里,他好心去扶爺爺起來,卻被那位爺爺誣陷,爺爺就一直說是他撞得,他沒有辦法,只能和那位爺爺僵持,隨著路人來的越來越多,也在勸他說“就私了了吧,別等到警察來了,事情就麻煩多了。”爸爸的朋友怕耽誤時間,就賠給了爺爺兩百塊錢這件事就了了,雖然賠的錢不多,但是委屈的心情誰又能理解呢。隨后爸爸的朋友發了條微博,上面寫著:難道救個人都是碰瓷的了嗎?隨后我評論了一條:好人一生平安。叔叔心情這才好點,爸爸對我說,叔叔被家里人罵死了,說他為什么這么傻。我想說,世間如果沒有這些好人,社會會冷淡成什么樣子呢?希望“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老人變壞了”這句話不會成為現實!
所以,老人摔倒了要用恰當的方式去幫助他,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會保護自己,這個美德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二
雨過天晴,太陽溫暖著大地。淅瀝的小雨洗去了昨日的灰塵,空氣清新了許多,我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哼著小調,踏著輕快的步伐走著,路旁的行人來來往往。
忽然,我捕捉到一個不和諧的鏡頭——那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衣服上一塊塊補丁尤為顯眼,他穿著一雙破布鞋,一瘸一拐地艱難地邁著步。
就在我疑惑時,那老人突然摔倒在地,地上殘留的污水濺得他全身泥濘,他無助地躺在那里,發出陣陣呻吟。我“哎呀”地叫了聲,連忙朝老人跑去。可我又停了下來,我的腦海中浮現一個新聞事件:一位老人被好心人扶起,卻誣陷好心人,以此獲得錢財;我又想著春晚上“扶不扶”小品中的場景~老人無助地躺在那里,痛苦地呻吟著。他會是新聞中那樣的人嗎?我躊躇不決。
我的心里出現了兩個“我”,一個說:“趕快去扶老人一把啊!那位老人多可憐!他的生活多么艱苦!如果我們見死不救,老人怎么辦?”而另一個“我”卻說:“不能去扶,扶了老人,老人肯定會反咬你一口,誣陷你的!看到電視中的新聞,你一定要長長心啊!”我的內心掙扎著,舉棋不定。到底是扶還是不扶?此時,一個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兩個人、三個人。他們對老人都熟視無睹,我有點恨自己。老人痛苦地躺在那兒,愈發可憐。不!我必須去扶他一把!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是多么弱小,他需要別人的幫助!我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老人。但是,一位年輕人已經搶先扶起了老人。
緊接著,在這一位年輕人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好心人聚集到這里。有的跑去買來一杯水,遞給老人,有的掏出了口袋里的創可貼,貼在老人磕破的傷口上~一位位好心人向老人噓寒問暖,老人感動地熱淚盈眶,他點著頭,不斷地道著謝:“謝謝~謝謝你們~”那幾位年輕人搖著頭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那一群圍攏著老人的人們,攙扶著老人,就像一個人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看著他們,我的心中夾雜著一絲愧疚與莫名的感動,我愣愣地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夕陽映在老人紅彤彤的臉上,映在年輕人的行動中,也映在我的心里。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三
老人摔倒了,是扶還是不扶?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也莫過于此。很多人發表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扶,有人說不扶,我看到的一個故事,讓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個黃昏,太陽正踏著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邊殘留著一抹紫紅色的晚霞,異常的美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著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過一個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著一個老人。滿頭的白發,枯瘦的身軀。老人用手肘支撐著身體。那時剛剛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氣涼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涼的人行道上。我在猶豫著,腦海里不停的想著一則報道:三個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卻遭到碰瓷。扶?還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著路對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渴望誰能過來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來,像我一樣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走開了。正在我鼓起勇氣,準備走過去時,老人的身邊多了一個紅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個不過六、七歲的小女孩,她背著小書包,脖子上系著鮮艷的紅領巾。女孩蹲下身,費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來,小女孩卻沒有力氣了。這時,一旁賣菜的農民大叔看到了,忙跑過來扶起老人。小女孩看著老人被攙扶著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開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遠了,我才回過神來,離開了。我看著胸前得紅領巾在風中飄動,不由的為自己害臊起來。
中國人口眾多,歷史文明久遠,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在我們周圍總是有這樣的報道:某人見義勇為卻反遭恩將仇報,助人為樂卻惹禍上身。這不僅是當事人也使得我們寒心,大家心里都有個疑問,中國的傳統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還記得有一則報道,說是三個孩子扶起一個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嗎?孩子,天真可愛,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滿心的熱情,伸出援助之手,卻遭到這樣的回報,心靈受到這樣的傷害,和大人一樣,再遇到這種事情只會躲得遠遠的。這種事一再的發生,就會慢慢磨掉人們的愛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知道樂于助人,被幫助要懂得說聲“謝謝”,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舉手之勞的事,只要你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總有人會為你喝彩。
你要問我會怎么做,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如果看到別人有什么困難,一定要去幫助他們,不管結果怎么樣。因為,這個是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舉,匯聚起來就是強大的力量。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篇四
眾所周知,現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是一個社會問題。扶,可能會發生訛詐,不扶,又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就這樣,一個話題就在我們班展開了。
關于這個話題,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要扶,不扶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對不起接受的尊老愛幼的教育;有的說,不扶,害怕自己被訛詐,承擔了不必要和冤枉的責任,做好事變成了煩心事,又因此增加了經濟負擔,讓好人都做不起好事。
春晚把社會上發生的幾個真實事例全部合并在一個小品——“扶不扶”,小品里路過的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說:“這樣跟你說吧,哥以前開的是奔馳。”這個小品夸大的闡述了一個這樣的反面事例,讓好心人心寒,但是也真實的讓人看見了社會上確實存在的一個現象。
馬璽欽說:“扶!要扶,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
最后,老師總結道:“老人倒地了,我們還是要去扶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好情況,做好現場證據再扶。”聽了老師的話,同學都認為這才是最后的答案和解決辦法。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五
近年來碰瓷事件層出不窮。許多老人為了點錢拼了老命。
兩年前在廣東河源一男子在路邊扶起一位摔倒老人。之后又將老人送進醫院并聯系家屬。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贊的好人好事。可誰知,這位老人醒后竟說好心男子是撞他之人,并要求賠償幾十萬元。兩天后,好心男子為證明清白投塘自殺。
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感嘆人性的險惡。在這件事發生后,出現了不少類似的碰瓷。在多次血淚史后,人們開始遠離這些老人,無論這些老人是真的摔倒或是假的。
寒假的一天我去門口好德買零食。近小區大門時發現一老人坐在地上,時不時掙扎地要站起來。我記得當時第一個想法:這是個騙子。我本是準備從她身邊繞過,可卻停下了腳步。似乎這并不是騙子。看著老人艱難起身卻又坐下,我總有些于心不忍。可/要真是騙子怎么辦?幾十萬元,我怎么賠得起?但老人若是真出了事,一直坐這兒就有麻煩了。但若我扶了老人起來,她賴上我,那我就有麻煩了!扶或不扶?這是個艱難的選擇。老人似乎發現了我的異常向我望來。雪白的頭發下是布滿了皺紋且已經發白的臉。臉上寫滿了無奈和痛苦。
“還裝得挺像,不知道這次又會騙多少錢。小丫頭,你別上前。這種人不值得你發善心。”一個老大爺勸阻著說。但注意到老人痛苦神態的我毫不猶豫地上前扶起老人。但扶起的一刻我又有些后悔,希望不是騙子。“孩子,謝謝你!”這句話有如陽光穿過烏云照在大地上。原來這個社會也并沒有我所想的這么險惡!
現在我覺得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腐敗!沒有那么無可救藥!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就一個人心存善心,那么這個社會總會被改變。有可能需要很久,但相信總有那么一天。人們不再會為扶或不扶這個問題所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