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在未來等你》讀后感400字篇一
文章中很多話,我很喜歡:“當我敢開始錯時,我就開始正確了”我就開始正確了”,我就在想,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一直懼怕錯誤,懼怕失敗,直到現在。“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嘴里說著要放棄,心里卻都憋著一口氣”我也曾經少年,可我現在依然這樣。劉大志向媽媽要跑鞋的時候,母子倆的對話,我真是笑抽兒了,過后又想到好可憐的劉大志。母子倆的對話又讓我想到同哥曾經發過一個微博吧,也是母子倆聊天記錄,大概意思是說:同哥問阿姨,高考的時候是不是胳膊摔壞了,阿姨回說不記得了。笑死了,這是一對兒什么樣的母子。
看流星雨那一段最后的總結:“在人生的某個時間后,就再也找不到有人跟你那么認真地說這是無聊的話了。一個人若能找到幾個這種‘說屁話’的朋友,應該算是意見幸福的事吧。”
“有些人總是希望別人好,于是打著為了別人好的幌子處事,其實到頭來只是因為自己這樣會覺得舒服,都是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我經常就是怕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導致自己會不知所措。“人之所以活得糟糕,百般不順,并不是某個選擇出了問題,而是一個人的性格注定了他在關鍵時刻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性格很重要,就想前面說的,心態也很重要。
如果我見到17歲的我自己,我只能對他說一句話,我最想對他說什么呢?我想說,“千萬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有自己的主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在未來等你》。以“我”為素材創造的穿越題材小說,36歲的郝回歸遇到了17歲的劉大志,來自未來的我與過去的我展開了一場談話,重走了一遍青春,幫助17歲的自己獲得成長與進步。
36歲的郝回歸小心翼翼錯過了很多,他決心在劉大志每個怯懦的時刻都推他一把。而對我們來說,沒有人會告訴你在人生的某個關鍵時刻該如何選擇,我們唯有活得更加勇敢灑脫,堅持自己的主見,做想做的事,不受他人影響。
喜歡陳小武,叮當,陳桐,微笑,大志,郝回歸。這本書中的有些人,有些事,在你之前的書中也出現過,比如,方老太的臭豆腐,音像店的女孩,因為這些都是你生活中的記憶。書里的那封信,真的真的讀完了整本書才拆開的,謝謝同哥!劉大志,我在未來等你。
《我在未來等你》讀后感400字篇二
從《誰的青春不迷茫》開始接觸作者劉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散文樣式,《我在未來等你》這一部轉變為以長篇小說為題材。最具有新意且吸引人的是讓36歲的自己和17歲的自己進行了一場時空對話。看完后還有些感慨。
故事講述了36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對自己的生活很不滿,之所以很差勁覺得是因為17歲的大志不夠努力,夢想回到17歲,結果真的穿越回到了過去,還陰差陽錯成為了17歲自己的高中班主任。那時郝回歸的父母還未離婚,郝回歸尚未改名還叫劉大志,因為生活中有太多遺憾,郝回歸決心改變劉大志和好朋友們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郝回歸發現已經發生的歷史沒法改變,自己卻慢慢地被一群17歲的年輕人所影響。
當他真的回到了17歲,便著急地想要去改變大志,可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大志身邊所有人關于年輕時青春的模樣,他知道了那個17歲的自己,是多么的可愛。想做什么就做,想說什么就說,那么簡單而純粹。在這個過程中36歲的自己和17歲的自己雖然產生過摩擦,但是更多的還是17歲的劉大志在郝老師的影響下在不斷的成長。有時候會讓36歲的郝老師覺得在面對或處理一件事情上還沒有17歲的自己做得好,或許這也是一種不一樣的成長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呢,人生中總會存在迷茫的時期,小時候想著快點長大,長大后又渴望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甚至在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時還會埋怨小時候,如果再努力一點,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如果能夠讓你回到17歲,你又想做出怎樣的改變呢?變得更優秀,還是變得更勇敢?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其實更多是源于遺憾吧。生活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一路向前。17歲的雨季,如果能夠回去,也許會更加努力,也許會更加勇敢的說出一直不敢說出的話,也許會更加珍惜校園時光。然而,一切都回不到過去,所有逝去的、想得到而未得到的都一一成為遺憾。可正是遺憾讓我們學會珍惜。
就像20xx年的開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封城,其他地方也相繼受到隔離管制。強制在家的第56天,和家人們聚在一起的時間變得異常的長,仿佛覺得這種日子無比的幸福也格外的珍惜。面對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珍惜了生命,也更懂得珍惜眼前人,享受當下的時光。
但愿人生少一分遺憾,多一分珍惜多一分幸福吧。
《我在未來等你》讀后感400字篇三
個人感覺這是一本不錯的書。首先,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影子,回憶起美好的過往讓我很開心,也有一點點的小感慨。看著大志他們的生活細節,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距離感,在我看來1998年有那么好的生活簡直不可思議(每天省下一個雞蛋和牛奶喂木桶)。
我在08年都沒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但似乎這種生活又讓我很熟悉的感覺到自己14年的高中生活,其中的很多場景從自己的高中生活比較來看感覺很熟悉。從生活條件上相當富裕的設定,讓我現在看來也不太陌生,太陌生的東西可能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從行文上來看。文字很淺顯易懂,沒有多少深奧的引申義(可能也是我的境界不夠沒有理解到),其中也有很多雞湯(也可能不算是雞湯,畢竟自己感悟后的闡述不能算是搬運而成的雞湯)。
其中很多青春的對話都讓人感覺自己的青春歷歷在目,滿懷的溫馨。我是不是老了?總是在感懷自己的青春?也可能這是自己在步入社會前的焦慮和沒有頭緒的后果。
回憶往昔讓我滿懷美好,平靜。如同坐在一大大大片的麥地里,麥苗綠油油的剛剛漫過自己的腳環,清涼的夏風吹著燥熱的肉體,頭頂那一盤皎白的月,灑下無邊的涼涼,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做,唯有平靜。
最后,說一下人物吧。無論你的生活場景如何的改變,你身邊的人物類型基本沒有變化(感覺在像說心理學的同質性知識)。
大志是一個風風火火,決定了事就去做,不后悔,喜歡奉獻的一個人。我喜歡他的選擇后就努力付出的性格,對他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性格也是喜歡又討厭。讀后感·可能我們是一路人。微笑和陳桐是一路人,都是那么的冷靜、有邏輯、早早的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似乎處處比別人強,完美的別人家孩子啊。
叮當雖然在高中見一個喜歡一個,看似朝三暮四,但當她真的認準后確實用情及深的人,從她對小武的愛情長跑可見一斑(薄情之人往往也是深情之人)。
小武是一個吊兒郎當的人,看似處處無所謂,其實是自卑讓內心的在意無處訴說,他和大志能在一起也是彼此的幸福啊!(文中有一處寫到大志在做體操時踢了小武三年的屁股)。感謝彼此的相遇。
誰在未來等我呢?我要等的人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