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一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到了故鄉,我在外婆家收割稻谷,親身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辛苦而又充滿歡樂的勞動生活。
每天早晨剛蒙蒙亮,全村的大人和能幫得上的小孩們都起床了。他們匆匆趕往朝霞映照下金燦燦的稻田,風風火火地大干了起來。頓時,鐮刀割刀谷的“刷刷”聲,腳踏式脫蹈機的“嗡嗡”聲,大人們偶爾的談笑聲,孩子們清脆的歌聲,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匯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我陶醉在這美景和樂曲中。
雖然涼風徐徐,但是忙碌的農民們很快就大汗淋漓了。他們顧不得拭汗,依然不知疲倦地干著。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的孩子們在田里拾稻穗。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并成了他們的朋友。
太陽爬上頭頂熱辣辣地嚴烤著稻田,人們的身上全濕了,大人們叫小孩回去,他們卻仍然堅持勞動。一擔一擔黃澄澄的稻谷被挑往曬谷場,扁擔都被壓彎了。那“吱悠吱悠”的響聲也仿佛在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咧!
這首詩教導我們要珍惜糧食,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苦勞作出來的。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二
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它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悠久的古詩史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蘇軾、王安石。
我最喜歡的是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短短的兩句詩中就蘊藏了兩個道理。
不過,今天,我們先聊聊它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蘇軾被貶后,與好友在途中一同游覽廬山。在參觀中途感慨萬千,寫下了此詩。
這首詩的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指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側看則峰巒起伏,從遠處和近處看廬山,所看到的感受又不同;實指觀察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一角,就下定論。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指只有置身“山”外才可知廬山的真面目,告訴我們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在春秋時期,吳越爭霸時,就發生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故事。吳王夫差戰勝俘虜越王勾踐,而越王勾踐買通伯嚭,排擠伍子胥,獲得吳王夫差信任。這里在“廬山”中的人是吳王夫差,而置身“山”外的是伍子胥。而越王勾踐就是把看清大局的人除掉了,為“逃生”打下基礎,才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在生活中事例也隨處可尋,例如:當你在下棋時,經常會在不小心的時候輸掉;而如果你在旁邊觀看,局面就會看得一清二楚。《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做事要小心謹慎,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特別喜歡蘇軾的這首充滿哲理的詩。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三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處處飄滿詩的幽香。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她是一葉扁舟,帶著我們在海洋里穿行;她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倉庫,我們在里面挖掘;她又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等著我們去探索。在這座寶庫里,我打開記憶的盒子,找到了我最喜愛的詩——《春夜喜雨》。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作者抓住了春天那第一場春雨,展開了描寫,為我們鋪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當春天的第一場雨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喜悅!是呀,春雨過后大地生機勃勃,春雨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春雨美,但只在那夜深人靜的時候,跟隨綿綿微風,悄悄地走過那已被白雪覆蓋三個月的土地,輕輕將綠色的希望喚醒。她下著,夾著和風,夾著溫柔,在那江邊下著,發出“叮——咚——”的韻律。
當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我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這場及時的,滋潤萬物的,柔和的春雨給人帶來的喜悅。想想,一早起來,看到被春雨滋養的事物都套上了綠色的小馬甲,桃李爭妍,百卉含英,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大街小巷,這融融春意,令人陶醉。
我喜歡這首《春夜喜雨》,喜歡春雨這別具一格的美麗。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四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論不朽名詩,我選《錢塘湖春行》。
話說這《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可真是集造化于一身,首先它的作者便是一位名傳千載的詩人白居易。
這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沒有華麗的修飾,有的只是平易通俗的名句。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話說一個晴朗的早晨,白居易欣然起行,來到門外。自以為是一個旅游的好天氣,于是,他悠悠的拿起自己的行裝,朝西湖走去。
來到那孤山寺的北面,向賈公亭的西面行去,湖面春水與兩岸齊平,江面開闊,太陽,大樹映入湖中,好一個人間仙境。來到幽深的樹林,那溫暖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林,便有星星點點的小光點出現在地面上。這時,早早歸來的黃鶯爭相飛向向陽的大樹,那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正在筑巢。好一副詩情畫意的景色。
閉上雙眼,眼前仿佛一片五彩斑斕,繁多而鮮艷的花朵漸漸迷住我的眼睛。可是眼前那“草色遙看近卻無”的一絲春機,卻能遮沒馬蹄。
白居易喜愛這湖東邊的景色,所以使他有一種強烈的不滿足的感覺,尤其是對那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愛不釋足。那里引人入勝。
我愛這首詩,特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繁忙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想象。
我喜歡這首詩,而我也正想趁著這寶貴的初春時節像白居易將自己對美麗的風景的喜愛,對自然之美的熱愛書寫下來,記錄下來那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刻。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五
“又是九月九,重陽節,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九月九的酒》優美的旋律在空中飄蕩,不知道牽動了多少游子的羈旅之心,使我不覺吟起了我最喜歡的一首詩,這就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是作者17歲時寫的,詩的第一句中的“獨”“異”兩字,寫出了外鄉人孤獨寂寞的飄零感。佳節是親人團圓的日子,對流落外鄉的人來說,在節日懷念家鄉是十分自然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質樸自然,卻包含了無限內容,深得人們的喜愛,成了千古名句。
現在,九月九日被稱為“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這是個有意義的節日,提倡大家要尊老愛老,讓人們有個幸福的晚年。在這一點上,我媽媽為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她是一個尊老、愛老的人:每周六,她燒了許多好吃的菜,不管多少,都要給外公外婆送去,給他們品嘗;95歲的老太太生病住院了,媽媽每天吃完晚飯,就匆匆地去醫院看望老太太。我也是個像媽媽一樣的人:每次吃好東西前總要先分給外公、外婆一些,平常還給她(他)們分藥、捶背……
感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首首古詩,用最少的字句,描繪了最美、最真的意境,讓我們在一篇篇古詩中不僅得到許多知識,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出自于杜甫的筆下,詩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祿山的軍隊占領長安后寫的。杜甫旅居長安,時當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戰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見花流淚,見鳥悲痛。見到一封家中寄來家書,就像得到萬金一樣珍貴。漸漸地,自己越來越老,頭發越來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一生坎坷,大部分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他看到國家敗破,城池殘破,城中雜草叢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淚水奪眶而出。這首詩將杜甫當時悲痛的心情與思鄉的迫切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當我懷著一種崇高、敬佩的心情讀完這首詩后,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燃而生,看著已經敗破的國家,僅管山河仍在,可我卻絲毫感受不到一個國家所應有的歡樂,感受到的卻是一絲絲寒意與心酸。古今中外,有多少詩人棄筆從戎,他(她)們為了祖國的興旺,戴上了頭盔,手持利劍向敵人沖去。有的詩人為了國家,最后連自己的鮮血也滲入大地。又有多少詩人心愿未達成,便含恨而去。雖然他(她)們已西去,但他(她)們卻留下了千首萬首愛國詩歌。
作者以《春望》作題,通過對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深刻地表現了對國事、時局的關切,又再次散發了此詩所透露出的絲絲凄涼。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江滾滾向東流去,匆匆幾千年,淘盡了多少浪蕩風流之人,多少瀟灑戰場之事,又負了多少胸懷壯志之人。
我喜歡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喜歡赤壁之戰周公瑾的英姿雄健,臨危不懼;喜歡懸崖入云猛浪激岸的如畫江山;喜歡蘇軾的懷古之念。
蘇軾所言之周瑜,可謂吾之男神,颯爽英姿,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執羽扇,頭著綸巾,從容瀟灑,說笑閑談之間,無半點焦急憂慮,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般。見他神情從容勝券在握,只覺他的一生從容淡定擊敗八十萬大軍定是完美無憾的。在我看來,周瑜之志已至,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確實驚煞旁人。
反觀蘇軾,也該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就像他自己所言“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回味赤壁周瑜之成功,轉念一想自己,這么多年壯志未酬,竟以落得“早生華發”之果。看過周瑜的一生再論蘇軾的一生顯得平淡無奇、廖無作為了。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虛無縹緲,流連忘返,舉起酒杯祭奠這萬古的明月。歲月流逝,未來得及大展宏圖便要垂垂暮老。江山如畫多少豪杰,稱霸一時最終至死也未能成就志向。忽而想起曹操,屹立一方終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言,只得感嘆歲月易逝來不及罷了。
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被歲月白了雙翼?p生了皺紋,直到茍延殘喘才憶起壯志未酬。
千古風流人物身名俱滅,但江山長在,當舉酒相酹。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八
從我讀書以來,我們從小學到現在學過不計其數的古詩,但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莫過于服《憫農》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當我讀到這句詩句時,腦袋里浮現這樣一個畫面:一個烈日當空的下午,農民伯伯扛著各種農具去田里干活,到了田里,他們先給稻子翻翻土,讓讓稻子更快更好的成長,然后用水壺給稻子澆澆水,讓他們得到充足的水分。半小時后,一個小時,農民伯伯氣喘吁吁,頭上流下的汗打濕了衣服擦了又流,流了又擦有的汗還滴到土里真是辛苦啊!
《憫農》的下半句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了下半句我的腦袋又浮現出了一個畫面:
到了中午一個饑腸轆轆的小孩,跑回家想到吃飯。媽媽端出了飯,他大口大口地吃著,感覺到了飯的甜蜜。片刻后碗里一粒不剩,吃的一干二凈,因為他知道米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為他告訴我們:不可以浪費米飯,米飯也是來之不易的。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憫農》
我最喜歡的詩詞300字篇九
詩就像茫茫的大海一樣,而我們就像一葉扁舟,在詩歌的海洋里遨游。
我最欣賞的一首詩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人李賀在戰爭前寫下《雁門太守行》,兵臨城下,雖然力量懸殊,但是士兵們還是想要報效國家,所以寫下此詩《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詩是李賀運用樂府主題來創作的一首描繪戰爭場面的詩歌,敵人像烏云一般壓近,城墻被摧垮,陽光射入鎧甲鱗片中,號角在這響的哪里都能聽見,戰士們的鮮血把泥土染成了紫紅色,軍隊拿著半卷紅旗抵達易水邊,冷天讓鼓聲顯得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自愿拿起寶劍上戰場戰死沙場。
首聯的“黑云壓城”寫出了當時敵軍包圍的緊急情況,頷聯的“凝夜紫”寫出了士兵們血戰沙場的英勇,頸聯的“半卷”“霜重”寫出了在大冬天戰士們不畏嚴寒的精神,尾聯的“為君死”寫出了戰士們報國的忠心。
我最喜歡這一首詩,因為它飽含了士兵們視死如歸及強烈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