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秦帝國》讀后感300字篇一
古語曰:讀史以明志。老公說,讀書貴在指導生活。將閱讀大秦帝國的總結落腳于此兩點,于作者,于歷史而言,是小了。然,于我,于老公,于我們這個小家來講,是實實在在的被激勵了。大秦歷代君臣之堅強剛毅、惕厲奮發、宵衣旰食、精誠一心、極心無二慮的為人為政作風,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努力奮進……
性格決定命運。這也是閱讀《大秦帝國》諸多歷史人物之后最深徹的感悟之一。縱觀歷史,唏噓不已。真可謂“成也性格,敗也性格。榮也性格,辱也性格也。”讓我們更加重視對自己性格的反思磨礪及培養。唯“堅強剛毅、惕厲奮發”方能“博大深遠,震古爍今。”誠哉斯言也。國運、命運無不如斯。
曾和老公說過,《大秦帝國》值得一讀再讀,每讀常新。我會至少再讀三遍的。的確,《大秦帝國》是我近年來讀到的難得的歷史小說。拘于我現在的閱歷,可能很多觀點理解的還不到位。然隨閱歷的增長,再來重讀此書,見解收獲會更多吧。
因整部書閱讀期間,適逢孕期。劉岸開玩笑說:你們家寶寶長大必然了得。胎教都是《大秦帝國》之煌煌巨著。揶揄而笑。但我是希望貝貝在肚子里可以感受我閱讀此書時候的感受的。黑色裂變的崛起,國命縱橫的跌宕,金戈鐵馬的驪歌,陽謀春秋的智慧,鐵血文明的輝煌,帝國烽煙的悲歌。一部史書,250年大秦史。幾多光焰,幾多燦爛。無極之外,復無極也。其文明之輝煌,其人才之濟濟,若星漢燦爛,無出其外也。大哉,大秦帝國。
滄海桑田,白云蒼狗。偉大的秦帝國驟然消失于歷史的天宇,然大秦文明不朽。
《大秦帝國》讀后感300字篇二
《大秦帝國》共有六卷十一冊,我剛讀完第一冊,就不禁要來寫寫它!
這本書為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在這本書里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心胸狹窄的龐涓、忍辱負重的秦王、雄才大略的衛央……
本書在開頭便為我們描繪了一場秦魏之間驚心動魄的爭地之戰。此戰結束后,秦王因身負重傷,臨終之時立太子為王,手握兵權的秦王庶子赤心為兄。秦王上任之后,在甘龍等人的幫助下,勵精圖治,廣招賢才,又在景監、秦庶子的幫助下化解了山東六國瓜分大秦的危機,平定了西狄之亂。
而在魏相府之中,一名當時還默默無聞的中書令正在工作著,他的名字叫衛央,也稱商央。而此時的魏相素以識人之能著稱,終于發現了衛央的才能,亦知其之才遠在己之上。遂向魏王極力舉薦,然魏王終日與狐姬取樂,不聽其忠言。后魏相于病危臨終之時,再次向魏王舉薦,魏王不聽,魏相急了,又向魏王建議:“陛下若不用他,便殺了他,以絕后患!”魏王卻只當他是病危胡言,繼續不聽。龐涓卻知魏相有識人之才,派人去試探衛央,覺其有曠世奇才,遂命其為魏相守墓三年,期滿后到他那兒當軍務司馬。但衛央卻不愿再與魏朝中的小人們同流合污。后偶遇白氏女白雪,又得秦王之《招賢令》,即與白雪同至秦。與此同時,秦王恰遇百里溪之后,此老向秦王舉薦衛央。此后,秦王與衛央暢談三日三夜,任其為相。衛央為相,即立威信,南門立木,斬秦三大族之白族,推行新法,卻遭墨家誤解。秦王只身入關,終為墨子所理解,決定助其大業!
讀了這本書,我想也許對我今后的生活有所改變吧。因為我的志愿是投身商業,而商戰決不亞于兵戰!老板也決不比帝王好當!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領導人應有的才能與品行,如秦王,為民操勞,少有安寢,勵精圖治,廣收賢才,終創盛世!以及謀略如衛央,為取百姓信任,南門立木,斬殺白族,豈不與商戰如出一轍?如此種種,令我受益匪淺!亦對此書愛不釋手。
讀《大秦帝國》才剛開卷,我有更多的期待,我想等我全部讀完,一定有非常非常多的驚喜吧!
《大秦帝國》讀后感300字篇三
秦帝國,經歷過從低谷到高潮,又急速墮落,最后飛灰煙滅。歷史證據幾乎沒有。
但是孫皓暉先生卻把歷史證據集合在一起,用了十六年寫成了大秦帝國這本書,人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在這本書里了,我們不得不佩服孫皓暉先生的勇氣。
故事的開頭就描寫了秦魏河西大戰,秦朝失敗還失去了函谷關,那時的秦孝公斷指用血在碑上刻了兩個字:國恥。如果要收復失地,就要招賢納士變法圖強。他發布了一道“求賢令”,表達了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過了好長時間,終于遇到了一代變法奇才衛鞅入秦,為秦孝公講述變法,并說明了自己的變法主張。兩人談得十分投機,秦孝公便任命衛鞅負責變法,他對秦國的田制和其他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衛鞅非常認真處理所有事情,最重要的是鏟除老世族的勢力。
衛鞅變法后,大秦不僅收復了曾經的失地,還抗擊了的山東六國,包括最強大的魏國,衛鞅被封為商君。眼看秦國將要一躍而起,進入天下強國的行列了,只可惜秦孝公這位勵精圖治的君主沒有看到這一天,就早早地去世了,衛鞅也被反對變法的老世族們車裂了。但新君秦惠文王保留了衛鞅的新法,使秦國的強大沒有成為一代君王的輝煌,而是永遠。其實衛鞅的死這里面也有秦惠文王在幫忙老世族車裂衛鞅,因為他想把秦國的實力拿到手,暫時讓朝局穩定,最后老世族還是被惠文王殺掉了。
后來,這部小說又生動地描寫了蘇秦合縱、張儀連橫、秦趙長平之戰、呂不韋棄商從政等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直到秦國一統天下,又再次土崩瓦解。
當然,《大秦帝國》并不是到秦始皇的大一統事業,如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井田制等,孫皓暉在《大秦帝國》中的寫作手法也令人心醉。無論是不同人物的說話風格,就連那么一點點的想法都有描述。細節部分寫的非常完美,孫皓暉的認真透露到書的每一部分。
《大秦帝國》如此引人入勝,我花費了上個學期和整個假期去咀嚼消化,而作者孫皓暉為寫這部書,整整十六年,他將自己生命中最珍貴、最年富力強的時光奉獻給了這部書。感謝孫皓暉寫下了這部宏大的歷史巨著,揭開了說秦政是暴政的假話,也告訴我們很多道理。
《大秦帝國》讀后感300字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大秦帝國》
全書共六部11卷先后順序是《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
全書講述了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直到秦二世亂政亡國的一百六十余年間,秦國由弱變強,統一中國,又迅速滅亡的故事。從書中,我們見證了秦國從一窮二白、列強環伺之下,變法圖強。經過了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清六合,統治八荒的艱辛與悲壯。然而,從始皇帝建立帝國到帝國崩塌,只用了十五年。
魯迅說:喜劇是將人生中無價值的東西拼湊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而大秦帝國的興亡史,就好像是這么一個黑色的幽默。
書中,在那個大爭之世,在秦面臨滅國之危的時候,我讀到了老秦人“啾啾老秦,共赴國難”的志氣;在山東士子皆卑秦的困境中,我讀到了秦孝公的胸懷;在商鞅變法的舉措中,我讀到了“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肝膽;
在張儀與蘇秦的連橫、連縱中,我讀到了一代名士的報復與堅持;在屈原兵敗自投汨羅江的時候,我讀到了君昏國惑的悲憤與無奈;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中,我讀到了思想的解放與文化的融合;
從秦始皇的堅持法治、整肅軍政、超拔新銳、修渠利民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大刀闊斧;從他掃清六合、統治八荒的連綿大戰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雄心壯志;從帝國初定,“欲將何等一個天下交付后人,我等君臣,可功也,可罪也”的話中,從他統一架構華夏文明驅逐匈奴中,從他數次巡視天下積勞成疾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一個國家如此,人亦如此。當你為了一個目標的實現,不惜付出所有的時候,你就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我不止一次有想過,我的目標實現需要幾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還是無限期。其實,實現目標難的不是路途的艱辛,也不是對未知的擔憂;難的是缺乏一種說走就走的勇氣,難的是是否對目標還一如既往的堅持。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書中這樣寫到:“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我想:當我年華不再的時候,我又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