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一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一篇富有特色的游記。文章以一滴水的經歷為線索來移步換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從玉龍雪山的重生到山下玉河瀑布的奔流,再到落水洞、黑龍潭的沉睡初醒,后來流經麗江四方街幾個重點場景的所見所聞,通過水的視角來描述從玉龍雪山到麗江四方街沿岸的風土人情乃至歷史由來,展現了一幅立體麗江圖,表達了作者對麗江古城的喜愛、贊美之情。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屬于寫景散文,學生并不陌生。七年級時學生接觸的第一單元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些都是文情并茂的寫景抒情散文,八年級上冊書學生又接觸了《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記承天寺夜游》這些古代名家歌詠山水的優美篇章。
本單元的課文第一次把游記作為一個單獨的單元,通過前面三篇游記散文的學習,學生應對游記散文的特點,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自讀本篇時,重在閱讀實踐,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抓取文中的關鍵詞,梳理作者的游蹤。
1.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游蹤
2.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1課時
自讀點撥法
多媒體課件、學案導學、實物投影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
課文導入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圖片導入,讓學生對麗江有直觀的印象,為后面的賞析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2.解釋重點詞語。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三、合作探究
1.自學指導一:覓游蹤,理線索
2.自學指導二:賞美景,抒情感
先自主跳讀課文,從文中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處美景,做好批注,從修辭、用詞等角度進行品讀;然后小組討論,輪流發言,做好記錄;最后全班展示交流,發言要清晰條理。
3.互助交流
任務完成之后,可以請教、可以交流,有爭議的地方可討論。
4.我的疑問
老師總結1.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原文,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游蹤
2.學生自選角度,進行賞析。
1.明確游蹤,學會抓取關鍵詞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2.訓練學生多角度賞析的能力體會作者寫景中包含的情感。
四、類文閱讀閱讀《黃果樹聽瀑》節選并完成下面的問題進一步鞏固
五、布置作業1.我是另“一滴水”
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小水滴的見聞和感受,表達了對麗江古城的喜愛之情。請同學們仿照本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一段話。表達某種情感,100字左右。
2.寫名片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朗讀中感受麗江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優美的語言,理解麗江不同類別的美。
3.理解本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的特點。
4.培養欣賞美、熱愛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到麗江我們都不陌生,麗江是旅游勝地,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國家園林城市。麗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區,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峽、草甸、平壩相結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觀資源,風景如畫。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名作家阿來,去暢游麗江,領略麗江不同尋常的美。
寫作背景:20xx年8月,阿來到麗江作關于藏文化邊緣區的一些相關調查。當地政府知道阿來到了麗江,邀阿來寫一篇適合小學生讀的關于麗江的文字。于是阿來先生寫了這篇文章。也是作者對麗江之行的一個紀念。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畫一滴水經過麗江的路徑。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滴水”的經歷。
明確:由雪變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懷著“流過四方街”的心愿,經過驛道、納西族村莊、草甸、落水洞、黑龍潭、四方街、街道店鋪、納西人院子、果園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這篇游記是以什么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
明確:“一滴水”的游蹤。
3.作者為什么要從六百年前的明代開始寫起呢?
明確:突出麗江歷史悠久的特點,又介紹了四方街的來歷;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帶著“去四方街”的夙愿經過麗江。
歷史文化名城麗江之所以充滿魅力,是因為麗江的美。麗江的美,美在自然風光,也美在古城獨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樸的風土人情。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來描寫麗江的自然風光,極富層次感,結合文章內容,找出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體會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明確:高處遠景:玉龍雪山,晶瑩奪目矗立在藍天下面。
山下:山下綠色的盆地——麗江壩;森林、田野和村莊;高大挺拔的樹,名叫松與杉,還有更多的樹開滿鮮花,叫作杜鵑,叫作山茶;我奔流到麗江壩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遠景:來到了城外的果園和田地里,一些露珠從樹葉上落下;喧騰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筆下麗江的自然風光,色彩明麗,如一幅風景畫,找出表現景物色彩的詞語,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請你用一個或幾個詞語概括麗江的自然風光。
明確:綠色、晶瑩奪目。
詞語:色彩斑斕美麗如畫
明確:四方街、木府:“那時是明代,納西族的首領木氏家族率領百姓筑起了名揚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個名叫徐霞客的遠游人來了,把玉龍雪山寫進了書里,把麗江古城寫進書里,讓它們的名字四處流傳。”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黃昏開閘放水”“洗凈了街道”;“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車:“一架大水車來把我們揚到高處,游覽古城的人要把這水車和清涼的水作一個美麗的背景攝影留念。”
小橋:一道又一道小橋。
建筑特點:依止于自然,美麗了自然,建筑已與自然融為一體,富有地域特色,成為麗江的城市名片。
4.麗江不只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麗江的民俗民風更美。請你找出描寫麗江人及游客的活動場景,說說這些場景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精神風貌。(提示學生,地點加上人物活動即為場景。)
明確:麗江人及游客的活動場景:
(1)在山下,馬幫在驛道來往。幾座小山前,人們正在建筑一座城,村莊里的木匠與石匠,正往那里出發。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精神風貌:熱愛生活,勤勞。
(2)在街道,銀匠“叮叮當當”敲打著銀器;玉器店老板掛出了翡翠;字畫店老板賣東巴象形文字的字畫;白須垂胸的老者們,在演奏古代的音樂。精神風貌:熱鬧,快樂,勤奮。
(3)在院子里,澆花人給蘭花澆水;樓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閑話;樓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樓上的客人和樓下的主人大聲交談。精神風貌:和諧,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樓酒吧中,傳來人們的歡笑與歌唱。精神風貌:熱鬧,愉悅。
1.只有用美的語言,才能描繪出美的風景,請品析下面句子的妙處。
(1)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他們的內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明確:運用對比的修辭方法,是麗江古城撫平了并凈化了人們喧嘩的內心世界,表達了作者對麗江的熱愛與贊美。
(2)一些薄云掠過月亮時,就像麗江古城中,一個銀匠,正在擦拭一只碩大的銀盤。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月亮比作“銀盤”,突出了月亮的圓與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給人以美的享受。
2.作者從“一滴水”游覽麗江的視角來展開描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麗江水多,水美,選取“一滴水”游覽麗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開描寫;如童話般奇幻,充滿童趣。
小結: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風景如畫的麗江和麗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語言描繪了麗江的民俗民風,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現了麗江的美麗和諧,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可取之處;這節課目標明確,麗江是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勝地,本文又是一篇如詩如畫的游記,所以把這節課定位為欣賞麗江的美,八年級的學生通常會認為美就是自然風光美,往往忽視建筑的美和精神層面的美,所以這節課在欣賞美這一環節,就把美分為三個方面,這樣能讓學生加深對美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不足之處:在這次備課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對阿來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霧里看花的層面,對麗江認識也不夠,可能會存在認識不足之處,所以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對文本有全新的認識,在閱讀這一方面也還要下功夫。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三
本課是一篇游記,與前邊幾篇游記不同的是,這篇游記的主人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滴水。獨特的寫作視角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這一部分。
通過上課以及之后的評課,我總結出本課還需以下改進:首先,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麗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第二,在總結概括三幅畫卷時,問題設置不夠明確,如果沒有資料書的輔助,學生不一定能很好地進行概括。第三,課堂上的朗讀較少,品析美句時,可以順勢讓學生進行朗讀。第四,賞析美句時,從全文中搜索范圍較大,可以考慮將賞析美句環節與畫卷概括環節融合。最后,時間把握上,本課原本想一課時結束,但通過試講,發現時間非常緊張,進行兩個課時效果會更好。
本堂課的可取之處:首先,基礎知識扎實,尤其針對基礎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詞基礎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導比較到位。如梳理游蹤時發現學生梳理起來有困難,及時提示應注意表示地點的詞語。第三,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如品析這滴水結束麗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節時,能夠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樹立階段性目標的引導。第四,盡量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對同一句話,鼓勵從不同角度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板書設計新穎。我利用三幅畫卷,結合作者對麗江的熱愛、贊美之情,構筑了一個心形,既新穎,又結合了情感。最后,注意學生的學以致用。課堂最后,趁熱打鐵進行從不同視角進行寫作的訓練,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寫出《一朵云飄過八十五中》、《一只鳥飛過鄭州》等片段。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四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欣賞文章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1.學會觀察和欣賞自然,懂得去發現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麗江的歷史故事,熱愛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3.引導學生去發現平凡寧靜生活的美。
1.情景教學法。課前讓學生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假想自己是一滴水,會經過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風景。
2.朗讀教學法。學習散文離不開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3.品讀鑒賞法。細讀文中的寫景句子,對其進行賞析,并仿寫。
學生:預習“讀讀寫寫”的字詞,搜集有關麗江的民俗、故事,了解麗江的各個景點和地理位置,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寫一段導游詞。
(一)情境導入——跟著導游游麗江
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在名山大川游覽,昨天去看了壯觀雄渾的壺口瀑布,今天我們去寧靜別致的世外桃源麗江。有請我們的導游先給我們作麗江介紹。
2名同學預先準備好了導游詞。學生介紹麗江。
(二)整體感知——跟著水滴游麗江
這一板塊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之上掃除生字詞的障礙,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梳理游蹤,即一滴水流經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圈點勾畫表明地點的詞。
學生梳理出路線圖:玉龍雪山山頂——麗江壩——黑龍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澆花人的大壺——蘭花上——壺——中河——金沙江。
老師總結游記文章可以以地點變換為線安排結構。
(三)品味探究——怎樣的麗江,怎樣的水滴
1.讓學生聯系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最喜歡哪處的風景,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朗讀寫景的句子,在談為什么喜歡的時候,老師適當引導賞析句子。
2.根據對課文的品讀對語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美麗、祥和、寧靜、美好、人們安居樂業、充滿文化氛圍……)
3.品讀“水”的形象。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4.探究主旨
這滴水為什么一定要流過四方街?
結尾作者寫道:“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如何理解這句話?
示例:因為麗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從玉龍雪山山頂奔流而下,就為了去往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實是借“一滴水”來講述自己的心愿,“終于”一詞表現出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喜愛,對寧靜淳樸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頌。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學生小組交流:如果你變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會有怎樣的經歷?(啟發學生想象,鍛煉想象和聯想能力)
(五)體驗反思——一滴水的視角
請學生仿照此文寫一篇以物為敘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作。
附:板書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麗江游記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敘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墻)……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欣賞文章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情感目標:
1.學會觀察和欣賞自然,懂得去發現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麗江的歷史故事,熱愛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以“物”為敘述角度、按地點的轉換(游蹤)安排結構的寫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3.引導學生去發現平凡寧靜生活的美。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課前讓學生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假想自己是一滴水,會經過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風景。
2.朗讀教學法。學習散文離不開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3.品讀鑒賞法。細讀文中的寫景句子,對其進行賞析,并仿寫。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讀讀寫寫”的字詞,搜集有關麗江的民俗、故事,了解麗江的各個景點和地理位置,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寫一段導游詞。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跟著導游游麗江
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在名山大川游覽,昨天去看了壯觀雄渾的壺口瀑布,今天我們去寧靜別致的世外桃源麗江。有請我們的導游先給我們作麗江介紹。
2名同學預先準備好了導游詞。學生介紹麗江。
(二)整體感知——跟著水滴游麗江
這一板塊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之上掃除生字詞的障礙,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梳理游蹤,即一滴水流經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圈點勾畫表明地點的詞。
學生梳理出路線圖:玉龍雪山山頂——麗江壩——黑龍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澆花人的大壺——蘭花上——壺——中河——金沙江。
老師總結游記文章可以以地點變換為線安排結構。
(三)品味探究——怎樣的麗江,怎樣的水滴
1.讓學生聯系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最喜歡哪處的風景,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朗讀寫景的句子,在談為什么喜歡的時候,老師適當引導賞析句子。
2.根據對課文的品讀對語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美麗、祥和、寧靜、美好、人們安居樂業、充滿文化氛圍……)
3.品讀“水”的形象。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4.探究主旨
這滴水為什么一定要流過四方街?
結尾作者寫道:“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如何理解這句話?
示例:因為麗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從玉龍雪山山頂奔流而下,就為了去往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實是借“一滴水”來講述自己的心愿,“終于”一詞表現出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喜愛,對寧靜淳樸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頌。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學生小組交流:如果你變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會有怎樣的經歷?(啟發學生想象,鍛煉想象和聯想能力)
(五)體驗反思——一滴水的視角
請學生仿照此文寫一篇以物為敘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作。
附:板書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麗江游記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敘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墻)……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六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滴水經過麗江》名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一篇富有特色的游記。文章以一滴水的經歷為線索來移步換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從玉龍雪山的重生到山下玉河瀑布的奔流,再到落水洞、黑龍潭的沉睡初醒,后來流經麗江四方街幾個重點場景的所見所聞,通過水的視角來描述從玉龍雪山到麗江四方街沿岸的風土人情乃至歷史由來,展現了一幅立體麗江圖,表達了作者對麗江古城的喜愛、贊美之情。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屬于寫景散文,學生并不陌生。七年級時學生接觸的第一單元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些都是文情并茂的寫景抒情散文,八年級上冊書學生又接觸了《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記承天寺夜游》這些古代名家歌詠山水的.優美篇章。
本單元的課文第一次把游記作為一個單獨的單元,通過前面三篇游記散文的學習,學生應對游記散文的特點,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自讀本篇時,重在閱讀實踐,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抓取文中的關鍵詞,梳理作者的游蹤。
1.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游蹤
2.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1課時
自讀點撥法
多媒體課件、學案導學、實物投影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
課文導入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圖片導入,讓學生對麗江有直觀的印象,為后面的賞析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2.解釋重點詞語。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三、合作探究
1.自學指導一:覓游蹤,理線索
2.自學指導二:賞美景,抒情感
先自主跳讀課文,從文中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處美景,做好批注,從修辭、用詞等角度進行品讀;然后小組討論,輪流發言,做好記錄;最后全班展示交流,發言要清晰條理。
3.互助交流
任務完成之后,可以請教、可以交流,有爭議的地方可討論。
4.我的疑問
老師總結1.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原文,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游蹤
2.學生自選角度,進行賞析。
1.明確游蹤,學會抓取關鍵詞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2.訓練學生多角度賞析的能力體會作者寫景中包含的情感。
四、類文閱讀閱讀《黃果樹聽瀑》節選并完成下面的問題進一步鞏固
五、布置作業1.我是另“一滴水”
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小水滴的見聞和感受,表達了對麗江古城的喜愛之情。請同學們仿照本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一段話。表達某種情感,100字左右。
2.寫名片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七
夏天的夜晚很長,但重慶的夏天是永不停歇,永遠熱戀。
山城的風永遠是熱的,永遠會在凌晨的少年身旁打轉,再繞過整個山城。山城永遠不會沉寂,因為有一群追夢的少年正在努力奔跑。
一九年我偶然的旅行來到了這里,夏夜,我來到了八一好吃街中,小巷里燈火通明。街道的兩旁豎立著兩排古色古香別有韻味的店鋪,店鋪頂端或是街道兩旁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
駐足,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家手打冰粉的店里。36度的高溫,是夏季山城的主打歌,涼爽、回甘、清熱的冰粉,是它蕩氣回腸的副歌。
好吃街冰粉,以色相取勝,山楂、西瓜粒、芝麻、碎花生米等十余種輔料,花花綠綠,看得人喉嚨里伸出了爪子。看看櫥柜里的香料推薦,玫瑰味的,桂花味的,百合香味的,傳統紅糖味的……這些味道,夏天都要來嘗一遍才好。
叫賣聲,吆喝聲,美食的香味擴散充斥著整個好吃街。這個點,這是小巷中最熱鬧的時候,人來人往,談笑風生,充滿人情之味。
融入人群,近看人間煙火。街邊上人來人往,人們都在慢慢進食,沒人會嫌你吵,沒有人會在意你的衣著打扮,沒有人會規定你的條條框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沒有人會限制你的自由。而這一切的一切便構成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平凡樸實卻又獨特,耐人尋味。
沿著江邊的青石小道,棧道依江而立,清風拂過臉頰,拿起手機,記錄南濱路的獨特風光。
南濱路的中段是一條民謠酒吧街,走累了,可以坐在小酒館邊,點瓶飲料,依江而坐,聽著民謠,吹吹晚風,一切煩惱都似乎煙消云散。
點上飲料,吹著江邊晚風,欣賞重慶兩岸璀璨的燈光秀,人生中必不可缺這一次體驗。
每至日暮西山,整片嘉陵江鋪滿粼粼波光,與上下浮動的江水一同漂浮,橘黃色的落日隨輕拂著的晚風緩緩下墜,直至融入暗紅色的江面。
少年人的夢想,在嘉陵江和南濱路上熠熠生輝,裹挾在重慶的熱浪間,吹遍一整座山城。
重慶的今天依舊升起太陽。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八
李晨依
我是一朵云,綿柔、輕巧,在晨微破曉時,悠悠地飄到安溪。
我與云前輩相伴而行,在從云前輩那了解了一些關于安溪的人文歷史后,便謝過云前輩,搭上“順風車”,開始了我的“安溪云端一日游”。
太陽漸漸地升高了,我在陽光的撫摸下,悠悠地蕩著。就這樣,飄到了龍津公園的上空。一眼瞧去,不少枝繁葉茂的大樹緊緊地挨在一塊兒。穿過葉子中的小縫隙,還是可以望見幾位大爺聚在一起打著中國特有的“太極拳”。我也試著比劃了幾下,可是我那綿綿柔柔的小身板終究是顯示不出“外柔內剛”的氣勢,只能扭扭身子,搖搖擺擺地繼續向前飄。
傍晚,我隨著滿載而歸的采茶女,來到了一戶茶農家。恰巧,一個客人來訪,他禮貌性地在門口敲了敲門。主人趕緊邁出大步迎向前,把客人請進門,徑直帶到一塊茶桌前。主人從他身體左側的冰柜拿出一泡鐵觀音,熟練地用開水燙杯、沖茶、斟茶,再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著盛上七分滿茶水的茶杯,恭敬地遞給對面的客人。這位客人興許也是個茶友,在小酌之后,抿抿嘴,不停地點頭稱贊:“好茶!好茶!不愧是老茶師啊!”我也趕緊降下身子,深深地聞吸著縷縷鐵觀音茶香,頓覺心曠神怡。
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學反思篇九
我是一片葉,生長在一棵樹的樹梢。
一年春天,我被一陣不知名的大風剝離了樹梢,跟隨著它飄向遠方。我來到了一座小山城里,落在了一個行人的帽子上。從他們的談話中,我了解到這里叫延平。
花園的主人出來澆花了,他提著噴壺穿梭在心愛的花叢中,心中的歡愉毫不掩飾地在臉上展現了出來。
?一只小鳥飛過,把我銜在嘴中,帶離了這座花園,飛上了天空。從天空俯瞰這座城市,一條河彎彎曲曲地穿過延平,上面按順序依次排列著幾座橋,橋下有幾艘小船在悠然地移動。遠處,太陽正慢慢地從山間落下,不緊不慢,好似在欣賞這山城的風光。天邊的晚霞絲絲縷縷,散落在城市的上方,是天空給予的最自然的點綴。可是好景不長,一架掠過的飛機投下的黑影嚇壞了這只鳥,它嘴巴一松,我就飄飄然然,掉到了河里。
順著水流飄了一會,天色逐漸變暗,由剛才的橘紅變為了深紫,再由深紫過濾到一閃一閃的黑。街上的霓虹燈逐次亮起,高樓大廈上,霓虹燈不斷變換色彩,演繹著小山城熱鬧的夜晚。路上的車輛和行人依舊沒有減少,街道反而比白天更加喧嘩——不是忙碌,而是悠閑、放松。一家家店里坐滿了人,他們用在一天中好不容易抽出的空閑時間和朋友們談天說地,釋放幾天來壓抑心中的情緒。河面上還停留的幾艘游船此時也亮起了燈,歡迎人們來此游覽夜景。
黎明時分,我已在河上離小山城相距千里。回頭遙望,昨日的絢麗、繁華仿佛還再上演。但我只是一片葉,一片注定漂泊流浪的葉。
我飄向遠方,尋找下一場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