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一
今天,我們乘坐汽車越過大青山,跨過武川縣,沿著前往包頭達茂旗境內的賽罕吉雅草原旅游景區的公路急速行駛,陣陣清風夾帶著泥土和花草的芳香從車窗吹來,令人倍覺清新舒爽,也讓人浮想聯翩。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都市的人們都過著現代化的生活,純樸的牧民們生活怎么樣,他們是否還沿襲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否還保持著純樸好客的牧人習俗,是否還是那樣能歌善舞?去了就知道了。
景區門口,身著盛裝的蒙古族青年男女正手捧哈達邊歌邊舞向車前走來,他們會為客人獻上圣潔的哈達、醇香的美酒。您可以接過哈達將美酒一飲而盡,不過要學著接飲蒙古族敬酒行家的手式,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在胸前速彈三下,或上彈、下彈各一下,而后抹自己額頭一下,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祖宗,才可飲喲。景區工作人員會按照蒙古族的最高禮儀將客人迎進蒙古包,蒙古包中央的桌子上琳瑯滿目地擺放著濃香的奶皮子、奶豆腐、奶酪、黃油、白油等奶食品;雙手不再光滑的阿媽將親自精心熬制的奶茶,以及自制加工的肉松、肉干一同放置桌上供客人們品嘗。
此刻,會讓您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情。因為一碗熱氣騰騰,香飄千里的奶茶本身就是草原人民對遠方客人無聲的問候和親切的致意,還有那潔白無暇的乳制品就是草原自然環境游牧生活和燦爛文化的結晶。
中午,景區會為來賓準備豐盛的午宴。吉祥的哈達、醇香的美酒、悠揚的馬頭琴聲,熱情豪放的祝酒歌會為來賓們增添無盡的喜悅與歡樂,更會使人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與和睦。 蒙古人傳統的習慣是一日不能無茶,待客不能沒有美酒。蒙古族姑娘們會為我們獻上象征圣潔與坦誠的奶酒,以及噴香肥嫩、色澤賞心悅目的手扒肉、烤全羊、烤羊腿、羊背子、涮羊肉等等。烤全羊可以說是蒙古宴席上最重要的一道菜肴,表皮色澤金黃、酥脆,鮮嫩的肉質飽含油脂。
內蒙古的牛羊肉以其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草場資源以及肉質肥嫩而引領時尚、名揚四海。那么,草原上的牛羊肉為何那般鮮美?那是因為陽光的偏愛,空氣、清水和芳草的鐘愛所致。再者,蒙古人宰殺肉畜有與眾不同的方法。蒙古人非常忌諱砍羊頭(或砍羊脖子)的宰殺方法,用快速開膛法宰殺肉畜是他們的傳統習俗,既可保證肉質的鮮嫩,而且也是游牧民族“親畜”心理的一種體現。喝罷奶酒、吃過手扒肉,雖然有些飽意,但看到桌上又擺放著的很多用蒙古族傳統制作方法做好的蒙古包子、蒙古肉餅等主食,此時也不要放過大飽口福的機會。
午后,景區會舉辦歌舞表演、摔跤和騎馬比賽等活動。能歌善舞是蒙古人的天性,真是歌不離舞,舞不離歌。乳汁的精靈是奶酒,歌中的精華是長調,美麗的姑娘們吟唱的一首首蒙古長調,那直抒胸臆的曲調,節奏舒緩自由,節拍字少腔長,曲調高亢悠遠,意境蒼茫雄渾,聽后不僅令人神往,而且讓您整個心靈世界充滿深情和奔放的心緒。遼闊草原展示的天然獨特品質,以及游牧生產勞動給牧人帶來的相對個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達、熱情開朗的性格,這大概也是長調民歌之所以富有深遠柔韌、粗獷率真風格及自由氣息的原因吧。在一片開闊地帶,歡樂的人群匯成一個歌與舞的海洋。
帥氣的小伙身著亮麗的民族服裝,在節奏明快的樂聲中跳著剛健有力的舞蹈,他們甩巾踏步,擺巾橫走,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左右旋轉……瀟灑優美的動作,把輕、柔、健、韻、情溶為一體,跳得酣暢淋漓,直至忘我、無我的境地……。馬頭琴被視為蒙古民族的心聲。它所演奏的曲調,時而粗獷、時而細膩,在美的旋律中,歌頌了純樸的人性,贊美了草原人民對家園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馬頭琴是蒙古族傳統的弓拉弦鳴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在音色上也保持了柔和、渾厚、深沉、淳美等濃郁的草原特色。
驍勇的搏克手們彼此較量著體力、毅力和智慧;賽馬選手英姿颯爽,他們不僅是為了比賽,同時也為測試一下自己精心飼養調教的馬匹;觀賞節目的牧民與游客興高采烈,紛紛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之中,小男孩們個個象不服輸的小搏克手擺著各種摔跤的姿勢在草地上打滾作樂,十分有趣;老人們也扭動著身姿為美好的生活唱啊、跳啊,您可以與他們一同盡情地跳起歡快的舞蹈。
此刻,草原上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看,碧藍的天空中幾只雄鷹在盤旋,它仿佛在告訴我們草原是值得贊美的。在碧綠的草地躺下,閉上雙眸、舒展雙臂深呼吸,清新的草原味道,帶著一絲滋潤的水氣,會讓您感受到什么是清新與純凈。
草原上回蕩著歌聲、琴聲、喝彩聲,匯合成最美的音符——請到我們草原來,這里的人最淳厚,這里的景色最迷人。在草原上,雖然您不會講蒙古語,也不會唱蒙古歌,但您怎能不深深熱愛草原? 草原的景色、草原的意境與姿態總是看不夠、嘗不飽、賞不足。
每一位來到草原的客人都會感到,是大自然賜予了大家這塊休養身心之地,是草原賦予了牧民樸實的性格,造就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善良與純樸,這是生活在都市的人所不能擁有的。如果誰要想凈化自己的心靈,那么請到賽罕吉雅草原來。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二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新疆,走進伊犁最美的草原——那拉提大草原。我是景區講解員***,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我代表景區的全體工作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我們那拉提的好山,好水,好風光給大家帶來一份好心情,也希望此次的那拉提草原之行可以成為各位人生中一道難忘的風景。
首先我們要游覽的是草原民俗體驗區小環線,全長為4公里,主要突出了景區的兩大特色,一個是草原部落,另外一個是哈薩克大營。
前方我們將要穿過一片次生林,這片次生林是鞏乃斯河所養育的,在右手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橙黃色綴滿枝頭的果實的植物,是野沙棘,相信大家一定喝過一種沙棘飲料,沙棘非常具有藥用價值,果肉萃取所得沙棘果油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養腸護胃、調理神經衰弱等多種功效。
沙棘是一種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為藥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莖、葉、花、果,特別是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航天、農牧魚業等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
沙棘果實入藥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看待一種低矮的灌木,那是野生的黑加侖,黑加侖是俗稱,又稱黑豆果黑加侖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磷、鎂、鉀、鈣、花青素、酚類物質。目前已經知道的黑加侖的保健功效包括預防痛風、貧血、水腫、關節炎、風濕病、降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口腔和咽喉疾病、咳嗽等等。
我們眼前的這種樹干非常蒼勁有力的樹是“密葉楊”,和南疆的胡楊是近親,它們同屬楊柳科,同時享有3個一千年不死的傳說(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到了秋天同樣會變為一片金黃,但在本質上的區別在于胡楊主要生活在南疆,生存條件比較惡劣,葉片會比較小,所以稱為小葉胡楊,而密葉楊主要生活在北疆,生存條件相對比較優越,所以她的葉片和個子比起南疆的胡楊都要大一些。
這種植物即使生命結束也會堅守足下的土地不離不棄,正因為它這種氣節,才會被稱為是“沙漠英雄樹”。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三
我們的旅游車已經行駛在了令人心馳神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屬于美麗、富饒、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家現在可以透過我們的車窗向外看一下,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其遼闊、平坦而著稱,那些坡度不大的丘陵,就像畫筆一樣在地平線上畫著各式各樣柔和的曲線。
著名的蒙古族詞作家克明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推介詞,叫做《我的呼倫貝爾》,也許大家沒有聽說過克明先生,那么大家一定有聽說過一首歌曲,那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而這首歌曲就是由克明先生作詞,《我的呼倫貝爾》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他說:“呼倫貝爾是中國最綠的城市,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夠擁有8萬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場,站在高處,你的目力所及之處都是一望無際的青草,綠到天邊,綠到極致,成了藍。”
呼倫貝爾大草原,總面積約為8.37萬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之間的森林草原過度地帶,一共有大約10萬多平方公里。
在xx年的時候,呼倫貝爾大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草原”,這其中有一段描寫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頒獎詞寫的非常貼切,是這樣說的:
他說:“呼倫貝爾是造化神奇編織的一方凈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間,是現代人不經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計覓回的理想家園,她年復一年的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誠的.奉獻去印證生命的宏大與不息。”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那就一定是來看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那就一定要有草,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和其他草原上的草還有很大的區別,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叫做禾本科羊草,草不是很高而且還可能讓您覺得很單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它有許多的特點,比如說:草的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這可不是我在這胡說。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一定有聽說呼倫貝爾的牛羊肉好吧?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呼倫貝爾的牛羊肉為什么好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好唄,大家再回想一下,咱們剛出海拉爾的時候,我也給大家介紹了海拉爾地區的氣候特點,這個牛羊吃5個月的草就可以熬過7個月的冬天,這也是因為咱們的草好,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除了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之外,還有許多的特點,比如說:易于保存、地勢平坦、分布集中連片等等,這些全部都有利于現代機械化的操作,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每年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像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國家:日本、加拿大等,每年都會從這里出口許多的草,除此之外呢,許多國內外著名的乳品企業,像我們所熟悉的:雀巢、蒙牛、伊利、光明乳業等,都把呼倫貝爾草原作為他們的奶源基地,說不準您每天早晨喝的牛奶就產自呼倫貝爾草原呢。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草不僅質量好,而且草的種類有許多,草原上共有不同種類的草共有1148種,其中有中草藥500多種以上,再加上數以千計的礦泉。
大家都知道,伊利乳品企業有三大黃金奶源基地,這其中之一呢就是咱們呼倫貝大草原,伊利有一句廣告語就是描述咱們呼倫貝爾草原上草的質量,那就是:“牧草的營養堪比雞蛋”,這就足以見得我們的草有多么的好。
很多人對于草原的印象僅僅局限于我們小的時候就會背誦的一首民歌,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就會知道這首民歌描繪的并不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而是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附近大青山腳下的景觀,而其前面我也給大家介紹過,在xx年的時候呼倫貝爾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草原,可是我們眼中的草原之美和牧民眼中的草原之美是不一樣的。
我們眼中的草原之美,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就應該是《敕勒歌》中描繪的那樣美麗,可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家可能還會覺得草矮、花少、沒有樹、景觀單調、會讓您略顯失望。而對于世世代代有生活在這里的牧民來說,他們的看法與我們截然相反,因為他們要靠草原生存,要靠草原吃飯,草原上的草好、營養豐富,就可以使牛羊肥壯、人畜興旺,他們眼中的草原之美就是這個樣子,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么?“這個世界上本不缺少美麗,只是有的時候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可能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來看呼倫貝爾大草原,很少有人會知道還有著濃郁厚重的歷史,那么我接下來需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呼倫貝爾那厚重的歷史,呼倫貝爾可以說是豐富的人文歷史博物館,這里多民族繁衍聚集,是游牧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狩獵文化的根祖地之一,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匯地,是我們現代人不經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計覓回的理想家園,是造化神奇編織的一方凈土,是感受人類歷史的時空隧道……總之,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領略自然和文明的最佳去處。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不僅在于上天的給予,更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滋養,歷史仿佛是支最好的筆,負責任地刻畫了這一切。它從大自然進入,然后行走在歷史當中,就如同這一片土地,仿佛簡單卻又深藏不露。
呼倫貝爾厚重的歷史文化,對于許多歷史學家來說是一個極富誘惑力的地方,在1961年的時候,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同其他幾位歷史學家一同來到了咱們內蒙古,來到了呼倫貝爾,此次呼倫貝爾之行對于這些歷史學家來說意義非凡,這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些歷史學家被呼倫貝爾大草原這博大壯觀的自然景象所折服,另一方面就是此行揭穿了一個歷史秘密,什么歷史秘密呢?這個歷史秘密就是為什么出現在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的游牧民族都是由東向西而走上歷史舞臺的?那是因為在內蒙古東部有一個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不僅在現在是內蒙的一個最好的牧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最好的草原,這個草原一直是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自西漢至明清時期這xx多年的時間里呼倫貝爾以其豐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匈奴、東胡、鮮卑、室韋、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他們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那么呼倫貝爾草原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就是他們來到呼倫貝爾草原上,在這里休養生息、厲兵秣馬,所以呼倫貝爾對他們來說就是武庫、糧倉、練兵場,他們利用這里的優越的自然條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裝自己的軍隊,然后以此為出發點由東而西,征服內蒙中部和西部諸部落或最廣大的世界,展開他們的歷史性的活動。鮮卑人如此,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是如此。
回首草原往事、游牧民族的歷史,翦伯贊老先生做出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評價:“這些游牧民族一個跟著一個進入這個地區,走上歷史舞臺,有一個跟著一個從這個地區消失,退出歷史舞臺......他們像鷹一樣從歷史的天空掠過,絕大多數飛的無影無蹤,留下來的只是一些歷史遺跡和遺物,灑落于荒煙蔓草之間述說著他們過去的繁榮。有些連歷史的遺跡也沒有發現,僅僅在文獻上保留一些簡單的記錄。但是這些游牧民族在過去都曾經在內蒙古地區或者更廣大的世界演出過有聲有色的歷史劇,有些游牧民族,如13世紀的蒙古人,就曾從這里發出過震動世界的號令。”
也正是由于這些,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把呼倫貝爾稱之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
呼倫貝爾不僅大草原上的草好、歷史悠久,而且名人眾多,如果說名人,那呼倫貝爾的名人多的真是數不清,可要說最有名的還得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民族的發源地就在呼倫貝爾,蒙古民族的祖先叫做“蒙兀室韋”,據史料記載,在隋朝時,史書上就有“室韋”的記載了,當時分為5個部落,到唐朝的時候,這5個部落變為了20個部落,其中有一個部落就叫做蒙兀室韋,他們就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他們當時就生活在今天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額爾古納河附近的大興安嶺山林地帶。
據《蒙古秘史》記載,公元7世紀,蒙古族的先祖帶領各部落離開額爾古納河一帶,向西遷移,渡騰汲思海,這個騰汲思海也就是今天呼倫貝爾境內的呼倫湖,到了鄂嫩河上游的不兒罕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一帶駐牧。
現在的歷史學界中有許多人都認為成吉思汗這個名字的“成吉思”就取名于騰汲思海的“騰汲思”,翻譯過來就是像海一樣大的汗。
后來成吉思汗在呼倫貝爾境內打過許多大的戰役,像比較著名的有三大戰役,像在今天新巴爾虎左旗的貝爾湖畔激戰;在今天新巴爾虎右旗的輝騰草原闊亦田之戰;在今天陳巴爾虎旗境內的特尼河大戰。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還把呼倫貝爾大草原當做他的武庫、糧倉、練兵場,每當戰事失利時,他就會回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厲兵秣馬。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一生中的幾個非常重要的女人,都是呼倫貝爾人,他的母親柯額倫、妻子孛兒帖、后妃也遂、也速干,都來自呼倫貝爾,為成吉思汗的一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所以說成吉思汗是咱們呼倫貝爾最有名的名人。
除了成吉思汗,像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他的家鄉就是在咱們呼倫貝爾,白巖松說:北方、寒冷、森林、雪、天高,這樣一種共同的感覺讓他覺得心靈相近,他喜歡一切遼闊的地方。白巖松說:“讓我去喜歡南非、新加坡、泰國、日本,那根本不可能,毫不客氣地說,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蘇州園林。”白巖松不喜歡一切瑣碎的東西,他寧愿喜歡的粗糙的大氣,也不可能去喜歡精雕細琢的小家子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本書,叫做《狼圖騰》,在《狼圖騰》中,作者說蒙古族人具有某種狼的性格,而白巖松說:“蒙古族人是我知道的最溫和的民族。在全中國的所有民族中,我不知道哪個民族比蒙古族人更溫和、更傷感、更憂郁。傷感是和自然有關系,因為只有游牧民族在與大自然斗爭中才會感到人多么渺小,蒙古族的長調和馬頭琴都蘊藏著人在自然面前天然的傷感,那恰恰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內心。”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不是對客觀事實的描寫,而是對客觀事實的提煉,甚至說是抓住重點,不計其余。《狼圖騰》的作者只看到蒙古族人眾多屬性中與狼靠近的一部分,而現實生活中蒙古族人身上羊性的東西多一些。
總會有人問白巖松:“你的故鄉和草原對于你來說意味著什么?”白巖松總是這樣回答:“影響并推動我的,不僅只有人,還有家鄉那片永遠的草原。其實,不只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在這個人們越來越沒有故鄉和故居的歲月里,呼倫貝爾草原幾乎成了一個時代的故鄉。而對于我,家鄉就是年少時天天想離開,現今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什么感覺呢?那就是離家越遠越覺得家鄉好,白巖松也是如此,白巖松來北京已經20多年了,他一有時間一有可能就會回到呼倫貝爾,因為在北京工作久了,他會覺得在那個鋼筋水泥的森林里,往往還未激烈爭斗,就已感覺筋疲力盡了,疲憊與焦慮或多或少的寫在人們的臉上。白巖松說小時候在家鄉時,他總是在想,樓再高些、車再多些就好了,總是找尋家鄉不如意的地方,而不是去發現其中美好的東西。等到后來作為游子再次來到這片土地,才發現正是因為樓不夠高、車不夠多,才使環境足夠優美,大家生活也沒有那么大壓力。一切不語,我遲早要回去,那片草原。
除了我們所熟悉的白巖松,還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以及在xx年春晚上以一首《吉祥三寶》紅遍大江南北的布仁巴雅爾一家,中國著名的老舍先生,當代優秀的女作家席慕容等,都與咱們的呼倫貝爾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
在此,我想送給大家一段話,那就是:朋友,不要以為呼倫貝爾是個天堂,其實她是個魔鏡,在你沒想好之前千萬不要踏上這片土地,因為,你一旦走進這座城市,你的一生中,將再也無法將這片綠色抹去,就像蒙古族的長調一樣,永遠刻在你的靈魂里…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四
嗨,大家好,我是導游小劉!今天我們要去參觀的景點是陳巴爾虎旗大草原,那里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是個值得參觀的好地方。
好,下面我重點介紹一下草原的情況。那里的草原十分美麗,天空既可愛又明朗,空氣既清新又新鮮,使人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以表達出滿心的自由與愉悅。那里美麗而廣闊,用一個詞語可以貼切地表達出來草原的景色,沒錯,就是“一碧千里”。
那里不僅有無邊無際的草原,還有美麗的小丘。小丘與草原一樣,都是碧綠碧綠的顏色,抬眼一望,心曠神怡。這些小丘邊緣的線條十分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這境界里,連健壯的駿馬和大牛都會陶醉其中,細細地感受著草原的美好。
這里的'主人們十分熱情好客。剛到草原的時候,我們是聽不見什么“奇異”的聲音,看不到有趣的東西。再等一段時間,才能熱鬧起來。
現在離那里越來越近了,大家從車窗外可以看到一條明如玻璃的河了,可以看見好多群牛羊了,可以聽見馬蹄聲了。
看,他們騎著馬,來給我們領路了!
啊,終于到了他們的家,男女老少來迎接我們了!主人們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以表示團結一心。我們被請進了他們的蒙古包,主人們給我們做了很多美味,還給我們敬酒。不僅如此,他們還給我們表演。
這就是陳巴爾虎旗大草原,歡迎大家再來。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五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下一個旅游目的地是馳名中外、眾口皆碑的草原宮殿——蒙古汗城。蒙古汗城是西烏草原游牧之旅四大景點中最有氣魄的一處,它距西烏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彥烏拉鎮15公里。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西有成陵,東有成廟,中有蒙古汗城”。蒙古汗城作為三足鼎立格局的中堅力量,自然有它不同凡響的地位和過人之處。蒙古汗城現為國家3a級旅游區和全國農(牧)業旅游示范點。
蒙古汗城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汗城的景點主要以內蒙古民族文化觀光、休閑娛樂和草原觀光為主,整體建筑是以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汗城為藍本修建的。
走進正門,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便是這威風凜凜的蘇魯錠了,它是成吉思汗的旗幟。據民間傳說,每當成吉思汗出征時,就要高舉黑色的無敵大旗——蘇魯錠(亦作“蘇勒德”),而在無戰事時,則豎起白旗表示平安吉祥。蘇魯錠的上端像一柄打仗用的矛頭,它長約數尺,一尖兩刃,頑鐵打制而成。它下邊有孔,可以安裝旗柄,柄眼外固定一個白銀制的圓盤,與矛頭垂直在圓盤四周的邊緣上面鑿了九九八十一個孔,用來固定那些纓子。固定纓子的皮條是用羊皮在白酒黃油中熬煮制成,蘇魯錠的柄譯作“希勒彼”,是用筆直的柏木制成的。將希勒彼安進矛頭的柄眼以后,套上銀束子,將它用白緞扎個月牙形繞牢并固定。
為何會有蘇魯錠呢?相傳成吉思汗有一次作戰失敗,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取下自己所乘戰馬的鞍子,朝天反置。跪下祈禱說:“長生天啊!你救不救我?”只聽空中一聲巨響,長生天擲下一柄神矛,掛在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上一動不動。成吉思汗命大將上去將這柄神矛取下,并許下志愿,用一萬只全羊供奉神矛。同時,用九九八十一匹棗騮公馬的鬃毛做成炸蓬蓬的纓子,將神矛裝飾起來。一萬只羊一時來不及湊齊,就用九九八十一只羊替代。從此以后。神矛就成了成吉思汗領兵作戰的旗幟,也成了成吉思汗戰無不勝的力量象征。
這座蒙古包式金頂大帳,它的直徑有18米,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其外觀體現蒙古民族特色,內部則突出宮廷風格。它就像一朵巨大的蓮花盛開在草原上,周圍近百個蒙古包如同眾星捧月散落在它四周。到了這里,人們是否想了解一些蒙古族的宮廷飲食文化呢?好吧,且聽敘來:蒙古族宮廷宴會主要包括可汗登基宴、部落聯盟宴、戰爭勝利宴和詐馬宴、慶功宴、婚禮宴等等,其中最有民族特色的當屬詐馬宴(又作詐瑪宴、質孫宴)了。“詐馬”是波斯語,意思是外衣、衣服;“質孫”,蒙古語是“顏色”的意思。“詐馬宴”是元朝宮廷最為隆重的奢華宴會,達官顯貴除了穿規定的清一色的服裝在宴會上歌舞娛樂、痛飲美酒外,更重要是議政、商討國家大事。元朝宮廷“詐馬宴”等級十分森嚴,有十分嚴格的禮儀程序。國家舉行朝會慶典,宗室大臣前來朝賀,都要舉辦“詐馬宴”。
宴會的飲酒習俗用蒙古語來講就是“斡脫克”,漢語翻譯為“喝盞”,就是天子在舉行宴會的時候,有一個人拿著酒杯站在右邊,一個人拿著拍板站在左邊。拿拍板的人先說:“斡脫”,拿酒杯的附和著說:“打弼”。緊接著,拿拍板的人打一個拍子,王侯卿相即各歸其位,該坐著的坐下,該站著的站著。這時候樂曲大作,開始敬酒。首先要給皇帝敬酒,皇帝飲畢,樂曲停止,換另外的曲子,相陪的官員開始飲酒。
“詐馬宴”的王牌大菜是“烤全牛”,——將剝過皮的整牛放入烤牛窖里,烘烤兩天兩夜才出爐。當“烤全牛”擺在臺案上,頸系紅綢帶,身披黃綢布,緩緩推入大廳時,典雅的音樂隨之而起。綢布揭開,現出色澤金紅的跪臥式“烤全牛”,宴會大廳頓時沸騰,接著便開始一整套隆重熱烈的宴會禮儀,歡迎各方的貴客。除“烤全牛”外,“詐馬宴”還配有以羊肉為主的多種名貴菜肴和馬奶酒、白酒、果酒等飲品,席間還有蒙古歌舞和娛樂活動。今天,在蒙古汗城,人們不僅可以親身體驗蒙古貴族最為隆重的“詐馬宴”,還可以觀看被譽為“草原奧林匹克”的那達慕盛會,欣賞妙趣橫生的婚俗表演,更可以去仔細觀察神秘的敖包祭祀。朋友們,就讓我們進駐蒙古汗城當一回蒙古大汗,或做一回大汗的子民,唱一曲《我是蒙古人》吧!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六
親愛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西部草原。今天,由我來當大家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趙導。
朋友們,現在草原已經到了。大家請看,這草原的土地肥沃,長的草也異常茂盛。在天底下,看著草原非常美,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里到處都是小丘,這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大家看,那邊到處是馬和羊,這片草原的草長的茂盛,牛羊不愁吃,所以這的牛羊長的又肥又壯,吃起來口感極好。大家看,前面出現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這條河清澈見底,能看見河底的石子,很漂亮。看,這兩只螃蟹在石子底下鉆來鉆去,像在捉迷藏。這些
魚兒是多么的漂亮。
蒙古人也很熱情好客。假如你是貴客,在你來的時候,蒙古人會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到幾十里外歡迎你的到來,他們騎著馬向你跑來,就像一條彩虹向你飛過來。進了他們的蒙古包,他們會為你擺上奶茶、奶酒、奶豆腐、手抓羊肉......等豐盛的菜,來招待你。吃飯的時候,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你唱民歌。吃完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精彩的套馬、摔跤,你還可以騎蒙古馬。
草原導游詞200字篇七
尊貴的客人們,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片天堂草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珠日河草原旅游區了。
這里是國家3a級旅游區。瞧,蒙古族的姑娘、小伙騎著馬兒來接我們了!從這個路口往里走,就到了旅游區的核心區。 旅游區距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101公里,于1994年投資興建,占地6000畝,建筑面積3250平方米,隸屬于通遼市旅游局。這是一處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旅游勝地,整體設計突出民族特色。
看,車子前方的這5個殿堂式迎賓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臺上,氣勢磅礴,造型典雅,富麗堂皇,鳥瞰前方左、中、右、下萬般風物,包頂呈雄鷹展翅型。中間是款待客人的地方,東西兩側為豪華宴會廳和歌舞娛樂廳。迎賓包兩側是由18個豪華型固定包和14個傳統氈包組成的蒙古包群。建筑的正南面是具有國際標準的賽馬場,四周是看臺。賽馬場跑道周長1000延長米,通遼市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就在這里舉行。每年的8月18號——20號,牧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或參加比賽,或看看熱鬧,因為不僅有烏蘭牧騎演出、套馬表演、馬術表演,還有許多民間表演藝術團也來捧場,這里便成了歡樂的海洋。
平時旅游區為游客安排了豐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樂項目,主要有馬隊迎賓(剛才已經享受到了)、賽馬表演、摔跤表演、射擊表演和祭敖包等,還有射箭、打布魯、騎馬漫游、騎駱駝、坐勒勒車、垂釣、篝火晚會及民俗表演等。為使大家能進一步了解草原風情和牧民的生活習俗,我們還將到牧民家做客訪問。一會兒我們就餐時,不僅可以品嘗到具有科爾沁草原風味的“手扒羊肉”,還可以嘗到各種“白食”,也就是奶制品,以及奶茶等等。
聽我說了這么多,大家一定等不及了吧,別忙,看到車子前面我們的蒙古族姑娘正手捧哈達和美酒等待各位嗎?一定要喝了這杯歡迎酒,才不枉此次草原行啊,這也表達了我們草原人民對各位最真誠的祝愿。趕快跟我學學喝草原美酒的習俗吧。斟酒敬客是我們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我們認為美酒是飲品之精華、五谷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飲食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表現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大家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下這杯美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
所以朋友們應接過酒杯,用您右手的無名指(因為在蒙古族同胞心目中,右手無名指是最干凈的)在杯中蘸三次,分別彈向天、彈向地、摸自己的額頭,這分別代表著敬天、敬地、敬祖先;也可以再蘸一下,摸向姑娘的額頭,表示您對她送出的祝福,而后雙手舉杯一飲而盡。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學會了嗎?好,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下車去盡情體驗蒙古人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