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數學實驗的手抄報篇一
實驗步驟:一、 分別在兩只杯子里接不等量的水,測量水位高度并記錄下來。
二、 分別將雞蛋、小象放入不同的杯中,觀察水位變化。
“媽媽,其實這個實驗不用做我就知道答案了!”凡凡有時就是不怎么謙虛,“那肯定是放入大物體啦!水位本來就低你再放入小物體肯定水位升不高呀?!?/p>
“嗯,沒錯兒,但你書中的本意就是考察這個邏輯推理的嘛,再說了,干啥事兒都要謙虛、認真,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浮,一浮就要落下來,不摔個腰酸也要摔個背痛啥的?!?/p>
“哈哈,那我就再跳起來!”
“噓,嚴肅點,這是在做科學實驗呢!”
一個簡單的實驗順利做完了。在此過程中,基本都是凡凡自己動手操練,我只在一旁適時提個醒。通過小小的實驗孩子輕而易舉地就明白了這道本有些繞口的習題,同時也打開了她的解題思路,增加了學習的樂趣,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呀!我想這對她今后學習“容積”、“增長了…”、“增長到…”之類讓我小時候犯暈的數學知識時應該會有較大的幫助。怎么樣,小朋友們,您若是感興趣不妨也動手實驗一下吧!
數學實驗的手抄報篇二
摘 要 中學數學實驗是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在一定的數學目標的指導下,借助一定的器具或計算機技術,對有一定數學意義的模型、實物,以及數字、式子、圖形等進行操作,通過動手操作來“玩”數學――理解數學,解釋數學或建構數學的一類數學活動。本文通過閱讀大量文獻,概述了數學實驗的背景,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現狀和研究現狀。
關鍵詞 數學實驗 高中數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o29 文獻標識碼:a
summary of mathematics experiments
chen yi, liang tian, chen jiejing, luo wenyu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st is based on the nee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ertain mathematics goals, with certain appliances or computer technology, there is a certain sen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bjects, and numbers, formulas, graphics, etc. to operate, through hands-on action to _play_ math -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or construct mathema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 class math activities. through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 outlining the background of mathematics test,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s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search
1 背景
社會背景
在唐盛昌先生主編的《高中國際課程的實踐與研究》中,相關調研結果表明,信息技術進入數學教育領域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高科技在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同時,也改變了數學知識的結構和課程目標。在中國,6套高中數學新課程教材中,使用了多種信息技術:2套用了微軟的excel(人教a版和江蘇版),2套介紹了“圖形計算器”(人教a版和北師大版),還有3套介紹和使用了“幾何畫板”(人教a版、北師大和湖北版)。此外還涉及有“z+z超級畫板”,“scilab”以及“科學計算器”等相關軟件進行教學輔助。
而在國外,如美國的高中教材advanced mathematics 和美國ap微積分教材calculus-graphical,numerical,algebraic經常性地使用圖形計算其進行問題分析和解決;澳大利亞的mathematics系列教材中,除了圖形計算器、excelwai ,還自編了畫圖軟件、很多flash課件、影片等多種材料供師生使用。日本的一些教材甚至用上了basic語言進行編程。從國內外教材編排的對比上可以看到,我國的數學教學課程在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應用上有明顯差距,表明我國高中教學中,數學實驗的發展進度仍處于落后階段。
我國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數學與各學科的交織越來越多,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離不開數學的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展現了自身的巨大價值和光明前途。新的課程標準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更注重過程性目標,強調了數學學科的人文價值,強調課程的選擇性,也把數學的應用和數學與計算機的結合反映到了高中數學課程中。這無一不明確指出了,數學實驗在高中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必然性。
教育科學背景
高等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關于數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指明了21世紀的數學教育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應把著重點放在“為什么”上,即數學解題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和指點上,加強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而不是單純機械地運算和解題技巧能力,對于復雜的數值計算,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實現。同時,《建議》中指出“應當逐步創造條件,開設數學實驗課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的姜伯駒教授對建立數學實驗課寄予厚望,他認為“應該通過數學實驗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數學軟件探索數學理論或應用實踐,或者通過探索自己的想法獲得真知。”這種方式變被動的灌輸為主動的參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以上的學者們,都有共同的目的,都希望新時期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模式上,與以往有所改變,不再是純粹的理論與枯燥的文字圖片演繹,而是切切實實地從實驗中探索、學習和掌握數學規律,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領會的一切。因此,在高中階段開設數學實驗課程,是符合國家教育需求,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對數學實際用途的理解上,能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2 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現狀
在趙婭玲的《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論文中可知,我國高中數學實驗的現狀為:
部分數學教師對數學實驗的認識不足
長期的師范技能培訓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進行教學演示,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已經深深扎根在教師心中,對學生動手實驗活動的教學模式則經驗不足。一些本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卻變成教師演示,學生觀看。一些教師由于教學安排原因,甚至忽略了這些數學實驗。教材中的探究活動,數學實踐實驗只是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到應有得作用。
“應試教育”對“數學實驗”教學的影響
現在很多中學迫于升學壓力,教師不得不放棄這些“奢侈”的數學實驗,轉而進行高強度,多反復,大容量的課堂教學,希望通過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分數。
數學實驗的“軟硬件”不足
美國、英國等國家在中學就很重視數學實驗,開設了數學實驗室,我國的大學中也開設了不少數學實驗室,但是在中學幾乎沒有數學實驗室。一些計算機操作的數學實驗便不能進行,剩下的操作性實驗很多也因實驗器材,活動場地的限制或復雜的前期準備寸步難行。
3 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理論研究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漸漸表現出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利于學生數學情感的產生。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的改變,關鍵在于教學方式的改變。通過數學實驗,學生觀察、猜想、歸納、探索,由接受數學知識轉變為探索知識,這樣才能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樂趣,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目前,數學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關于數學實驗教學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
數學實驗的手抄報篇三
大數學家歐拉說:“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也需要實驗”。在2009年中職數學新大綱修訂中,指出:要通過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過程,在游戲和實驗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數學實驗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新一輪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學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是中職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
1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中職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重要的文化基礎課之一,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然而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因其數學基礎薄弱,數學思維不夠活躍,對抽象復雜的數學邏輯推導和結果談之色變,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再加上不良的學習習慣,致使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難以組織,學生上課睡覺、開小差,課后抄作業等現象屢有發生。如何改變這一教學狀況,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積極開展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在“玩數學”、“做數學”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能有效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中職數學教與學的有效性。
2數學操作實驗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伽利略指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實驗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猜想、歸納,讓學生親歷數學建模過程,逐步掌握認識事物,發現真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學生正確理解、掌握數學概念和發現數學規律及本質的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新事物的創造精神和科學態度,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游戲操作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克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莫過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內在的興趣,而最能激發學生這種內在興趣的莫過于游戲”。中職學生具有愛玩、好奇心強等特點,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引入適宜的游戲實驗,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有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頻率與概率的教學中,可組織學生做游戲實驗。課前教師制作面值100元、50元、10元、5元、1元的游戲幣若干,學生每人制作面值2元的游戲幣5張。上課時,要求學生4人一組開展擲骰子游戲。游戲規則是:每次擲兩顆骰子,計算擲得的點數之和,若擲得的點數之和等于12,得一等獎,獎游戲幣100元;若擲得的點數之和等于10或者11,得二等獎,獎游戲幣50元;若擲得的點數之和等于8或者9,得三等獎,獎游戲幣10元;若擲得的點數之和等于2,3,4,5,6,7等情況時,扣游戲幣2元。 游戲后提問學生:出現各個數值的可能性是否是同等的?中獎和不中獎哪種可能性大?接著進行分組實驗檢驗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本節課通過游戲實驗,讓學生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數學學習樂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直觀操作實驗加深學生對概念 定理的深入理解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兒童掌握數學概念和運算過程是從直觀感知過渡到表象,再過渡到抽象的過程。實現這一過渡,表象是關鍵”。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加強直觀實驗教學,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索活動,有利于建立數學表象,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理的本質屬性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平面的基本性質3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如下實驗:首先在桌面上放1顆圖釘,圖釘尖朝上,在圖釘上放置一塊硬紙板,觀察1顆圖釘能否將硬紙板架起來;接著在桌面上放兩顆圖釘,圖釘尖朝上,在兩顆圖釘上放置硬紙板,觀察兩顆圖釘能否將一塊硬紙板架起來;然后在桌面上并排放3顆圖釘,圖釘尖朝上,在圖釘上放置一張硬紙板,觀察并排成一條直線的3顆圖釘能否將硬紙板架起來;最后在桌面上放不成直線的3顆圖釘,圖釘尖朝上,在圖釘上放置一張硬紙板,觀察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3顆圖釘能否將硬紙板架起來。通過上述實驗學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質3: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3個點,可以確定一個平面。
實踐出真知,直觀操作實驗再現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掘數學概念、定理的本質特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構建操作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指出: “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發明的過程,那么就應讓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適當的位置。”由此可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開設相應的數學實驗,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動手實踐,大膽設想,把教學重點放在發現問題和證明方法的探究上,有助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 “圓錐體積公式”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教學實驗: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自制等底等高的圓柱形紙筒和圓錐形紙筒各一個、直尺一把、細沙一小袋。上課時讓學生利用這些工具探尋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學生在分組實驗、探討交流過程中,發現如下一些方法,并順利得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
方法1:將圓錐形紙筒裝滿細沙,倒入圓柱形紙筒,用直尺分別量出圓柱形紙筒的高度和沙子在其內的高度,通過兩個高度的比,推算得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的關系,用圓柱的體積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公式。
方法2:將圓錐形紙筒裝滿細沙,倒入圓柱形紙筒,重復數次,通過統計重復的次數,推算得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的關系,用圓柱的體積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公式。
方法3:將圓柱形紙筒裝滿細沙,倒入圓錐形紙筒,計算細沙裝滿圓錐形紙筒的次數,通過統計重復的次數,推算得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的關系,用圓柱的體積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公式。
構建操作實驗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潛能,實現了以生為本、創新教學的教育教學目標。
信息化操作實驗突破教學難點
數學信息化教學實驗是將信息化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整合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最頭疼的是作圖和復雜的計算,引入信息化教學軟件,借助功能強大的操作軟件,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復雜的畫圖、計算,降低課程學習難度,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例如,一元線性回歸的教學。筆者利用excel軟件,設計教學實驗,讓學生先到機房進行上機實驗。通過簡單的數據錄入操作,利用excel軟件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和繪圖功能,繪制得出一元線性回歸曲線和一元線性回歸方程。隨后要求學生根據操作實驗的結果,分析一元線性回歸曲線和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基本特征,并按要求完成回歸分析報告。通過上機實驗學生加深了對相關關系概念的理解,建立起一元線性回歸思想。信息化教學實驗符合現代教學需求,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操作簡便,有效去除繁雜的計算、冗長的推理,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學生計算的難題。
信息化操作實驗的應用有效降低了中職生的數學課程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了課堂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成效。
生活應用實驗展示數學魅力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關系的精彩描述。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生活實驗,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連接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時,針對當前流行的購物分期付款潮流,筆者設計如下生活實驗。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商場、銀行了解相關產品的售價及分期付款方式,記錄不同付款方案的期限和計息利率。上課時指導學生利用調查的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并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優分期付款方式。通過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了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開展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數學建模與實踐,依托數學操作實驗向學生揭示數學的本質和學習規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帶領學生步入數學殿堂大門的行之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