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師德演講稿一等獎篇一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奉獻、責任、愛心》。
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盈淚滿眶;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有一種奉獻,它讓我們展現無私,有一種責任,它能給我們提供工作的動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非常珍惜這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的人說教師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的人說教師像航燈,指明方向,照亮前程;也有的人說教師像春蠶,吃的是綠葉,吐的是銀絲。但我認為,教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父母,為人父者、為人母者更要體現出愛心,責任與奉獻。
愛與責任,二者其實是分不開的,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心就像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愛心就像一幅山水畫,洗去浮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愛心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曲,輕吟淺唱悠揚婉轉;愛心是和煦的春風,吹去溯雪寒情,帶來春光無限。善良的本質是奉獻,奉獻果實奉獻愛心,當你懂得奉獻愛心,你一定會感到非常自豪,非常欣慰。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奉獻愛心既幫助別人又能快樂自己。
有個鄉村女教師的一直感動著我:在一個邊遠山村里,連著幾年都有孩子考取重點大學,使得這個以前從來沒有人考起過大學的村子成了新聞,城里的記者去采訪,孩子們都說最感謝的是他們的小學老師,當記者來到那所只有一個教師的小學校,見到這位女教師時,吃驚地發現,已經40歲的她看起來卻像20多歲那樣年輕和美麗!記者就打趣地問她是怎樣保養的,還開玩笑說當地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不老泉之類,她說:因為我愛這些孩子,跟他們在一起,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對孩子們的愛讓我變得從容和滿足,這也許就是我年輕的全部秘密吧!她的話讓在場的人都肅然起敬,是呀,當一個人快樂地奉獻著的時候,她的心靈就會慢慢變得豐盈起來,當愛在愛中滿足了,愛就具有了一種和歲月抗衡的力量,時光也無法帶走這溫暖美麗的微笑!
這讓我不禁想起一個教育家說過的話: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教育就是傳遞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愛也會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富和從容,誰說不是這樣呢?
從走上講臺那天起,做一個孩子們愛戴的老師是我始終堅持和努力的方向。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喜歡看他們純真的笑臉,我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真心的關愛他們。我一直盡量帶給他們一段快樂的時光和一份童年的溫暖,而他們給我的卻是更多的感動和快樂!
來到我們現在的這所學校,我看到這里的很多老師都在默默的奉獻著,他們總是早出晚歸,默默地為孩子們做著許多事情。在學校里,時時能看到他們批改作業,給孩子輔導的身影,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奉獻不是套話、也不是大話、奉獻是每一次勤勤懇懇認真備課的專注,奉獻是每一次踏踏實實批閱作業的細致,奉獻就是每天風雨無阻的早出晚歸!我想,如果沒有對孩子們真誠的關愛,他們不可能把這些瑣碎的事情做得這樣任勞任怨,平靜而從容。每當我看到他們從容平靜的笑臉,就想起那個山村女教師來,是的,如果我們的心中充滿了關愛,我們在黑板上寫下的就會是真情,而擦去的將永遠是功利,沒有功利的心是從容的,從容的心會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永遠年輕!
我很高興能在這樣的一個集體里和同事們一起工作,我愿和他們一起努力,用我們的愛帶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當我走進教室,向著孩子們微笑的時候,他們回應給我清澈信任的眼神!當我用眼神向他們傳遞著關愛的時候,他們還給我純真無邪的笑臉!真的,當你真心的愛這些孩子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帶給你那樣多的快樂!在這些年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教育和引導孩子,愛,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用愛才能教會孩子愛。俗話說種瓜得瓜,只有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你才會看到尊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感恩、純真等等愛的品質在他們的身上發芽、生長。其實,愛很小很小,小到一個微笑,小到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往往一句溫暖的話,一個溫暖的動作,一個關懷的眼神,都可以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一粒愛的種子。愛也很大很大,愛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團火種,愛是茫茫黑夜里指航的燈塔,愛是人間的春風,愛是生命的源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是的,我們的學生中將有無數的瓦特、牛頓、愛迪生,我們將以滿腔的愛心賦予我們的學生。當學生們產生厭學情緒,我們動之以情,當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曉之以理。我們每天都起早貪黑,因為我們當老師的都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顆純凈的種子,都會在教師愛的沐浴下,長成參天大樹,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吃苦受累,甘受其樂,無私奉獻,不圖回報。
總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用我們的責任心去熱愛每一個學生,用我們的真心去無私的奉獻。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用愛擁抱明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這樣我們的校園就會更加溫暖,社會更加和諧。
師德演講稿一等獎篇二
師德是指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過程中應當遵守的是道德原則和規范的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涵,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謹治學都是自古以來社會對教師個人品德的要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是一部活的教科書。
教師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語,教師是奉獻的代名詞。教師的道德不僅是“他律”而更重要的是“自律”。我們的許多教師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面對金錢與名利的誘惑,面對行業不正之風的侵蝕與社會偏見的壓力,安守清貧,甘為人梯,敬業愛崗,默默奉獻。多少個月轉星移,她們搞好每一個活動從深夜到黎明,多少個冬去春來,他們把全部的愛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正是她們——我身邊的教師,讓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師德”,正是她們,讓我真正體會了什么叫平凡之中孕育著偉大,也正是她們讓我懂得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光榮與神圣。
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教師必備的美德,師愛是師德之魂,師愛是寬容與理解,師愛是尊重與信任,師愛更是責任與期待。一直以來我在努力地奉獻著這種愛,傳遞著這種愛,播種這種愛。
記得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女孩,那是一個身上的皮膚找不出一塊完整的地方,稍微碰一下就會出血從小,她養父母說她是先天性的皮膚病,就因為這個原因使她一出生就被她的親生父母所遺棄,她的性格異常的自卑,從小到大除了家人,沒有其他的朋友,碰到生人也不說話,她的父母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我和陳麗媛老師的身上。我耳畔時刻回蕩起一個著急父母的重托:“陳老師、劉老師,孩子我們交給你們了,我不期望她有多大的前途,只希望她能成為一個活潑、開心的孩子。”
那時我剛參加工作第三年,陳麗媛是一個參加工作多年的教師了,她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那就是:“對于我們教師一個孩子只是我們班級中的幾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家庭將是他們的全部希望。”這句話讓我深知自己的責任,而陳麗媛老師用實際行動告訴我應該怎樣做,她主動關心她,抓住她聰明的特點,尋找她能力強的閃光點,讓她當小組長、值日生,給了她有生以來從未有過的尊重與信任。當她過生日時又為她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小的生日會,小朋友、老師都為她準備了一份自己動手制作的禮物、為她表演了節目,和她一起吃為她準備的生日蛋糕,奇跡終于出現了,她變了,變活潑、開朗了,下課時她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再不會害怕別人笑在她而一個人躲在教室里;上課時她能勇敢地舉起自己的小手,教育是一種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共鳴,實踐讓我們感到你播種愛就必將收獲愛。她笑了、她的父母笑了、小朋友笑了、陳麗媛笑了、我也笑了。
隨著記憶閘門的打開,一位位默默耕耘在教育田地里的教師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生了病,仍然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夏文娟園長;傾情付出、以片片靈動的綠色詮釋生命魅力的陳麗紅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石紅芳老師;孩子病了,仍堅持在工作崗位的石宏麗老師;孩子吐了,忍住陣陣惡心,幫孩子們收拾干凈的孔國娟老師;放學前,彎腰幫孩子們整理衣褲的陸惠珍老師;喉嚨啞了,仍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陳煒英老師……從園長到普通教師,從鬢染秋霜的老教師到頰映朝陽的年輕人,哪個又不是將“俯首甘為孺子牛”演繹成了美麗的風景?一個個細節,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了教師的.內涵:教師,人是平凡的,但事業卻是偉大的。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門,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憔悴紅顏,我們都將永守心中的希望之燈,樹萬世之師表,鑄不朽之師魂,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誰說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誰說老師像粉筆,留下了知識,耗盡了生命。不,老師是感情的富有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親愛的姐妹們,新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讓我們立師志,修師德,練師功,用師愛喚醒那沉睡的心靈,驅散孩子們心靈天空的烏云,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沼澤,敲響那希望之鐘。
師德演講稿一等獎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帶來的演講題目是《化作春泥更護花》。人們總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為教師,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予學生人性的關懷,這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 老師的高尚不在于他培養了多少科學家,藝術家,而在于他的細微之處,以高尚的師德影響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創新的新一代,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但是只要你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那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選擇了奉獻,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多么誘人,我們都將超脫物質的重壓,始終擁有高尚的道德,用自己的熱心和耐心去經營著自己的這一片熱土。
我們生活在農村,貧困的學生較多,還有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了,他們離開了父母的呵護,走進學校這個大家庭,許多孩子都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老師是他們愛的源泉。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語,一個手勢都能夠讓他們感到溫暖,獲得力量。每當孤獨,他們渴望溫暖;犯下錯誤,他們希望包容;面對失敗,他們期望鼓勵;取得成功,他們需要分享??是媽媽,教會孩子呀呀學語;是爸爸,牽著孩子蹣跚步履;是黑板前的我們,讓孩子懂得了方塊字的奧秘。的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那一雙雙清澈見底、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那方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么神圣! 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四個學生,“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護住學生”成了譚老師最后的姿勢。獲救的孩子蘇醒過來,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老師爸爸怎么樣了?”
何為爸爸?生之養之教之,而此時此刻,竟然將“老師”和“爸爸”這兩個稱謂緊緊地相偎在了一起。難道僅僅是偶然嗎?譚千秋,一個極其普通的老師,普通到連他的名字也必將淹沒在時間的河流中。但是,他卻用自己年僅51歲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高尚的師德靈魂,人們將永遠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我們的愛如春風,融化了孩子們們心中的堅冰;我們的愛如陽光,撥開了孩子們眼前的迷霧;我們的愛如火種,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火焰。這就是愛,是我們教師的本能。
我們班有個叫燦燦的女孩,由于她平時幾乎每次都不能及時完成我布置的作業,所以經常遭受我的數落,導致她一看見我就有種害怕的感覺。上學期臨近放寒假,上午第一節課課間,有孩子報告燦燦的手指被小刀劃破了。我聽了放下手上的作業,立即走到教室。只見燦燦右手握著左手的食指,鮮血從她的手指縫里一滴一滴滴出來,滴在灰色的水泥地板上,煞是讓人心疼。說時慢,那時快,我掏出衛生紙就往她手上捂,然后試圖到辦公室給她包扎,但是那只是妄想,因為燦燦食指的第一節上,至少得有一塊三四厘米的手皮已經被她劃得不知去向,而且傷的很深,我連續給她換了三四回衛生紙都浸透了。大滴大滴的碘伏滴在上面還是無濟于事。我立刻把她抱上電動車,奔向村衛生室。到了那里,醫務室的人員也說傷的太深,他們也沒有很好的止血藥,讓我們快去醫院。我想也沒想又把燦燦抱上車。血還在一滴一滴的流著,落在我電動車的踏板上。我的手臂緊張得有些不知所措,上了車我直想一下蹦到醫院,總算到了醫院,醫生給她先止了血,然后打了避風針,我一直揪著心總算可以放松一來了。我沒有見過別人打避風針,也沒有親身體會過。原來,打的時候一針分三次打,而且每兩次之間要間隔15分鐘。從被劃破手指到打完最后一次避風針,整個過程中,最令我震驚的是———這個僅僅七歲的女孩,竟然沒有吭一聲,也沒有流一滴眼淚。說實話,我打心底佩服這個女孩的勇氣。在給燦燦打針的空檔,遇到了她的鄰居,聽他們說燦燦在家里經常遭受爸爸的打罵,媽媽又經常外出打工。回到學校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肆表揚了燦燦的勇敢。現在她在上、放學的路上再看見我,老遠就喊:“沈老師”,在學校再也看不到她恐懼的眼神。
歲月匆匆,雖然我在教師崗位僅僅才走過了九個春秋,但我已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為了兌現“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承諾,我仍需努力。即使沒有人為我喝彩,我也會聲嘶力竭,鞠躬盡瘁;即使沒有人為我干杯,我也會擦干眼淚,無怨無悔;即使沒有人為我歌唱,我也會嘔心瀝血,頑強奮進。擦干疲憊和眼淚,不為一世蒼涼,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