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走進博物館有感 走進博物館游記600字篇一
講解員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中國四大名石;太湖石、靈璧石、英石、昆石。接著介紹了胡楊樹;胡楊樹生活在沙漠,被稱為‘沙漠英雄’,因為它具有“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說法,當然奇石博物館里還有來自于侏羅紀時代的硅木化石,也有新疆雅丹石是由新疆雅丹地貌的沙子風吹而成的沙化石,沙化石粗糙,還有廣西大化石是由水沖刷而形成的水中石,水中石比較細膩光滑,這些石頭全部都是天然形成。是不是很神奇呀!
在奇石博物館里,我還看到了一處特別的風景,就是每個石頭都有一個“有趣”的名字,老師告訴我們,石頭的名字是博物館主人自己取的,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石頭都根據賞客的認識不同,名字有不同的意義。
后來,我還學習到了在古代欣賞石頭的標準是:瘦、丑、皺、漏、透。在現代欣賞石頭的標準是:形、質、色、紋、皮等,我還知道了咱們臨汾奇石博物館里有五十三種形態各異、收藏價值極高的石頭種類。
最令我神往的是靈璧石:在古代,也稱為罄石,每個部位敲打可以發出不同聲音,在古代用它做樂器,如編鐘。
走進奇石博物館里,讓我領略到了小小的石頭竟然蘊藏著那么多奧秘,更深刻體會到‘水滴石穿’的真正含義。
今天的我,收獲滿滿,下一次我們一起出發吧!
走進博物館有感 走進博物館游記600字篇二
游上海自然博物館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太陽火熱地照耀著,就像我們火熱的心情一樣。因為今天我們去春游了。車行約50分鐘,到達上海自然博物館。
一到博物館,我們就興高采烈地拿著手機開始拍照了。里面大極了,有很多個主題館。我最喜歡的是生物館,里面展覽了許多動物模型。肥胖的身材,有著最有特色的獠牙…… 那就是海豹。它的獠牙很尖利細長,是抵御外敵和同類競爭的武器,能鉤住冰面,協助它挪動笨拙的身軀,還可以翻掘海底泥沙。“熊貓,熊貓”順著聲音我發現了兩只大熊貓。黑白的“衣裳”,圓圓的腦袋,標志性的黑眼圈,萌萌噠。還有獅子,有強壯的骨骼,尖利的牙齒,一只腳蹬地好像隨時準備捕獵。
我們上午參觀了各個主題館,到了中午,最歡樂的時刻到了。幾個人分成一組,鋪好毯子,把之前準備的食物擺在毯子上。一起說著趣事,一邊吃帶的食物:有辣條、冰激淋、香腸、蝦片……在一起吃零食,仿佛變得更好吃了。
春游真開心!
參觀自然博物館
今天,我們去了自然博物館參觀,里面的藏品可真多啊,讓我看的目不暇接!
先介紹下博物館吧!上海自然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它有很多部組成,包括:動物學部、植物學部、地質古生物學部、天文學部、美術設計部等等……自然博物館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主要任務是在收集自然標本及圖書資料的基礎上,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
再說說我最喜歡的是去參觀恐龍化石。化石可真大啊!站在化石旁邊就覺得自己好渺小,化石的一根骨頭都比我高。想象一下幾億年前的地球上,到處都能看到這些龐然大物在各處走動,它們走動時是不是會引得地面輕輕震動。
今天好開心啊,又學到了很多東西,增長了很多知識。
走進博物館有感 走進博物館游記600字篇三
一個炎炎的夏日,我早早地起床,趕到了我早就想去參觀的廣東省博物館。我剛到廣東省博物館門口外,一股喜悅之情便涌上心來,笑容也隨之浮現臉上。雖然廣東省博物館剛開館,但是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于是,我匆匆地趕去排隊,沒想到,不到十分鐘我就進了門口。
剛到門口,我就看到了藏族人民們在膜拜的場景,這時我才知道什么是五體投地。接著,我又發現了廣東省博物館仿如一個古時完美及精雕細琢的透雕寶盒,里面盛滿了各種珍寶,吸引著觀眾揭開寶盒里面的秘密。
進了廣東省博物館,我參觀了全部展館,其中我覺得最好的展館就是端硯藝術展覽。
筆墨紙硯被譽為“文房四寶”,其中端硯也被譽為“群硯之首”。端硯又名端溪硯,因產于古端州,也就是現在的廣東肇慶市,而得名,其色紫質潤,素有紫石、紫玉、紫云、紫英之美稱。端硯石質細膩、石品絢麗、易發墨且貯水不耗,賞用兼優。
剛進端硯藝術展覽,我便覺得端硯被譽為“群硯之首”實在是當之無愧。各式各樣做工精致的端硯令我應接不暇,也使我驚嘆、佩服。端硯也有許多的石質,有的像瀑布一樣的石質;有的有著許多像蘑菇的小點的石質;還有的有像流星劃過的石質。要制作如此精致的端硯也不簡單,從鋸石到退蠟,足足有十道工序。
參觀完端硯藝術展覽,我卻還意猶未盡,總想再來參觀一次,細細感受端硯的文化底蘊。
端硯從實用至上到賞用并重,由書寫良友到案頭清供,其藝術價值被逐步提升,真可謂彰顯了詩、書、畫和金石的造詣,堪稱我國傳統工藝中的一朵奇葩。
走進博物館有感 走進博物館游記600字篇四
大家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嗎?難道是全國助殘日?或是世界電信日?no,no,no,全錯,同學們未免也太孤陋寡聞了吧,哈哈,明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在這節日到來之際,學校也特意邀請我們去參觀沂源博物館,“拿好筆和本子,站好隊,有帶照相機的帶好照相機,誰也不準說話!”呵,說曹操,曹操就到,走,跟上隊伍,和我一同飽覽“沂博”(醫院博物館簡稱)風光吧!
一個個小小的雨點兒,淅淅瀝瀝,爭先恐后的來到這個世界上,與同學們捉迷藏,一會兒蹦到發梢,一會兒落到指尖,趁你不注意時,“跐溜”鉆進軟綿綿的校服里,等太陽伯伯讓自己進化成能在世間自由飛舞的水蒸氣。雨水流淌在臉頰,而同學們的激情之火卻從未被雨水熄滅。
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大家紛紛準備好紙筆,在老師的領導下奔向展廳。
粗糙的石頭壘在周圍,好像又回到了遠古山林,我們向前走呀走,頓時柳暗花明,一件件古代珍品映入我的眼簾,有土門鎮出土的刮削器,中莊老家出土的石斧……我在展廳中閑逛著,一個大大的石頭罐子把我的目光牽引到那里,那可是鎮館之寶呢,一個西魚臺出土的酒器,雕刻著精致的花紋、刻畫,雖是石器,但和精品中毫不遜色,反而顯得美觀出眾,世界上僅存三件呢!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鎏金佛像了。
如來佛祖靜靜地坐在狀似蓮花盆的寶座上,長長地耳垂垂到肩上,面帶淺淺的微笑,胸前的佛珠一直長到寶座上,有些地方的粘土還未去除,顯得格外古老,面對嚴肅而又祥和的佛像,似乎看到了人們對佛教無比虔誠的心。
每一件古物都有它自己的一段故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也就不一一講述了,大家有時間還是自己去看一看吧!
走進博物館有感 走進博物館游記600字篇五
今天,我有幸參觀蕪湖市博物館,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古、現代文物。
首先,我們來到一樓,觀看了一些立體地圖,你也許會奇怪:立體地圖是什么呢?其實只是一種立體模型。這里有古代大宮殿、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以及以前的弋磯山醫院。
接著,我們又來到一樓化石處,這里有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的化石,有山羊的頭骨、中華乳齒象的骨頭,還有維氏原狒的骨頭。
之后,我們來到二樓,這里展示的是古代的陶器、青銅器和天然晶體,真讓我大開眼界,贊不絕口。有的陶器是白色的,有的是褐色的,青銅器有的像茶壺,有的像大水缸,有的像小型盾牌。來到天然晶體前,一堆亮閃閃的晶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為是雌黃或雄黃,看過標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水晶晶簇啊!
跟著,我們來到玩樂體驗館,這里主要是一些趣味小游戲,有踩魚、踩花、益智拼圖等。在踩魚游戲中,我用腳一踩,小魚就迅速地“溜”了,我又快速一踩、再一踩,哈哈,終于被我踩到了一條魚,真是有意思!
最后,我們來到博物館的三樓,這里向我們展示的主要是琴棋書畫:二胡、古箏、書法作品、絲綢畫、立體畫等等,品種繁多,目不暇接。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走出了博物館,我心里想:今天,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知識,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