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周記400字篇一
大三了,我開始真正有了即將踏入社會的感覺。開設的課程,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專業。教育學、教育法規、教師行為學,無不讓我感到,我是真的告別了以往的青蔥歲月,要開始學習如何面對這個社會了。現在的我,就是一粒在社會這個大染缸缸沿之上的小石子——搖搖欲墜。缸內的水渾濁不堪,并著一個有著巨大吸力的漩渦。此時,就算是一滴沾衣欲濕的杏花春雨,滴落在身,也能輕易的把我震入缸中;即使是一縷吹面不寒的楊柳輕風,輕拂于發,也會攜帶著讓我墜入其中。
尤其是教師行為學的課程,真的是讓我感悟良多。在沒上這門課以前,對于我以后很可能要從事的教師職業,我心里一直裝著幾句話,用來提醒鞭策以及規定以后的自己的行為和目標。
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看見這句話,是在高中的歷史教材上,講孔子的一課。當時這句話被老師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后就扔在一旁。可聽在我的耳里,卻是從那時起就扎根在了心里。我極其同意孔夫子的這種啟發式教學思想,它比教無類和因材施教都打動我的心,盡管那時的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念師范類院校,但就是打心眼里認同這句話。后來,上了遼師,就愈發的把它記在心里。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以后,不要做一個死灌學生知識的老師。我要教的,絕對不止是知識,最重要的也不是知識,而是——學習知識的方法。我不能一輩子都跟著學生,他們總有離開我的一天,但知識卻永遠都沒有學完的一天。所以,我一定要提醒自己,教會每一個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是我應該樹立的目標,更是我將來身為教師的職責所在。
三、“厚德博學,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這句話是遼師的校訓。是每一個遼師學子,必須在開學之初,學校強制要求背下的整本《遼師大法》里的第一句話。現在,那本《遼師大發》的內容我基本上都忘記了,但卻獨獨記得這句。現在想來,可能是因為,當時只有這句話我是心甘情愿記下的吧!
初看這句話,只覺得說的冠冕堂皇,可是細細想來,真正能以此為志,堅持做到的老師,卻也真的不易。我敢保證,他雖不一定是最受人矚目的,但卻絕對是值得所有人發自內心尊敬的。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只要想到,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教師,更是一個模子,一個鏡子,是以后我學生學習的對象,我就必須有一份責任,一份要做一個樂觀正直的人的責任。
四、“想做一個優秀的老師,首先你一定要有德,讓人尊敬,這是最根本的。要是沒有德,你就要有才,把課講好,也能讓人佩服。要是既沒有德,又沒有才,你就要有威,這樣起碼能震住場子,管住學生。要是三個都沒有,那還是不要做老師了。”
這句話,是喻大華老師告訴我們的,我完全認同。但是現在,我知道這些不夠——遠遠不夠。
上完第一堂教師行為學的課后,我腦子里反復只浮現出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師者,不是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就萬事大吉了。它是一門學問,一項技能。它包涵了怎樣處理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老師與學生的課上課下關系、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面對問題學生應采取的正確應對方法等等等等。大學老師和中學老師是不同的,大學老師可以一心撲到怎樣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上,但中學老師不行。中學老師,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面對的學生年紀也都較小。所以,他們應對的事,不可能僅局限在講好課上。一個中學老師,不管自身再怎么優秀,要是不能平衡好學校的人際關系和教學質量,兩手并抓,那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淘汰。
以前,如果說老師教給我們的,是得到飯碗的本事。那現在,我要加強學習的,就是保住飯碗的方法。盡管,我真是一點都不想學,一點都不想去邁出那一步,可是——不學不行。不管我多么不愿意踏入社會的洪流之中,我都必須踏入,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對自己、對家人的一份責任。誰都希望永遠生活在別人的羽翼之下,但希望永遠都是希望,要是能輕易做到,就不叫希望了。而且,就算能做到,只要是有自尊的人,我相信都是會不屑于此的。人哪能事事都順著自己的意活著,想順著,就必先付出奮斗。當然,這些種種,都必須建立在保證自身的學業絕對過關過硬之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沒地基就別建高樓,空架子撐不了多久。在根本上,還是要以學業為主。
現在的社會很骯臟,我不奢望入了淤泥之中還能一塵不染、獨善其身,但我有信心做到本質不變。憑我一己之力,根本改變不了當今社會種種令人失望的現壯。可是,我希望,若我真的有幸成為一個老師,我能用我的言行, 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啟發,堅定信念,去立志改變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公平,就像教過我的所有老師對我的正面影響一樣,正是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才有今日之我。
所以,就算我這顆石子掉下缸去了,慢慢在漩渦之中磨平了棱角,我也要起碼在缸里專挑一個地方撞,繼而引導我教導過的小石子們往同一個地方撞,慢慢的積跬步、積小流,至千里、成江海。相信總有一天,那缸子定會裂開口子,讓污濁的丑惡暴漏在青天白日之下,還一個清明的天下,還一個存善念的人心。我不求一定非得是我撞開這缸,惟愿這千萬的量變之中,也有我的一份力。
我知道我很理想化,這些事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但要是所有人都因為一件事情很艱巨就不去努力,不去改變,不去嘗試。那現在,我們應該還都是猴。
寫寫就收不住了,現在寫慣了論文,字數少了反而寫的不自在,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這都兩千多字了,一晚上的時間都花在它身上了。
最后,就以我十分喜歡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吧!“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
高二周記400字篇二
意料中的寒假如期到來。很平靜,很淡定。心里壓抑已久的興奮被日歷中的數字扼殺,留我一個人站在窗前無神的看窗外的景色。
我想今年的年味應該逐漸在繁華喧囂里銷聲匿跡了吧,少了熱鬧,少了爆竹,少了拜年,少了春聯,但卻是多了一份倉促,多了一層距離。20xx年的到來讓我們措手不及,忽的一下跳進記憶的漩渦里,不想出來。
我看見那些五彩斑斕的事情想要爭著搶著進入我的世界,我轉頭,閉上眼,心里頭默念,只是平淡就好。結果那些事情就一直在我身外,幾米的距離,也就是那些所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幾天后我又聞見那些絢麗多彩的氣味,它們組成可可的的形狀,茶的韻味和咖啡的濃香。它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凝結成繽紛晶瑩的美麗,一點一點在人們心里悄悄蔓延。流淌。繼而旋轉。奔騰。
又不知過了多久,當我轉頭的霎那,分明看見聽見風的音樂,它們在我耳邊竊竊私語,想給我帶來一點點溫暖。我微笑。因為看見這些最初的美好慢慢的回來了,那些最初的夢想也是如此的透徹和單純吧。我想,我所謂的這個寒假的美麗,不僅僅是局限于我自己的感受,我在捕捉每一個行人的眼神和形態,我是應該清掃心里的灰塵,去迎接這個烈焰的春節的了吧。
室內的盆栽與窗外的雪花襯映芬芳,似乎是在提醒我那個日子的悄悄來臨。它走到我房前,敲一敲門就趕緊跑開,就像是淘氣的孩子,來來回回不知疲倦的一如既往想叫我起床。我發現,它們并沒有我以為的冷漠和輕浮。我微笑著起床。去尋找景色。
春節還是來了,來的轟轟烈烈,我慶幸,每一個人都還期待著,祝福著,感嘆著這樣一個節日,它還是屬于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絕大的一部分。
我發現人們的熱情,發現人們的不舍,也發現他們的心照不宣。這個合適的季節,這個合適的時間加上這個合適的溫度和人物,春節就這樣的來,又這樣的走,留下一片火紅火紅的光亮。
我多么希望能就這樣靜止,永遠靜止,我不用再看天氣的變化,我也不用看月亮的圓缺,就一直這樣,輕輕輕輕地喚它,勸它,挽留它,希望這個年它慢點走。
但是就是這樣的我,在眼前如水的時間里,不知不覺又長了一歲,又過了一年。
我想,這個寒假給我的,不僅僅是找回了那些遺失的美好,也把季節的花開爛漫融入進去。于是,這個寒假,是感受,也是成長。
高二周記400字篇三
媽媽為了獎勵我期末考試考得好,就決定把我帶到北京去玩。今天是我第一次坐火車,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呢。
進了火車站,一看,呀,這么多人!我們只能在擁擠得人群中走動幾步,有的人急急匆匆的下火車,有的人正在找自己是幾號車廂呢。我們也來到了一列火車旁,哇,火車比我想象中的漂亮多了。長長的,一節一節的,最前面是車頭,每一個車廂的入口都有一位漂亮的服務員小姐正在接待客人。
我們也上了火車,火車里真好,就像進入了一個小房間。每個小房間都有三層小床,靠窗還有座位,還有空調,挺舒服的!第一次坐火車,我感到很興奮。我一會兒跑,一會兒坐,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我不停地走動,引起了媽媽的不耐煩,媽媽就命令我爬上屬于我自己的小床,我不得不上了床,往下一瞧,有的人看書、有的聊天、有的吃方便面,還有的做游戲……
嗚……火車開了,抬眼望窗外,所有的東西都迅速往后退,我感覺好像在搖籃里。
咣! 咣! 隨著火車的搖動,我進入了甜蜜的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