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一
外婆是一個非常能干又節儉的女人,她常教導我們,做人貴在自立。以外婆為例,她從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回報。她一個人養大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老年還去做保姆賺錢。
外婆身上有許多美麗的品質,常常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正直、孝順的好人。外婆還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她教育我們的方式也很特別,她腦子里總有許多故事。雖然,外婆沒有讀什么書,但卻幫你悟出人生中的各種道理。
那些簡單玄幻的故事,在千百次的重復之后,也融入了我的血液。融入的不僅是故事,還有故事中傳遞出的正能量。長大的孩子,會懷念小時候父母親人的督導。好在我喜歡讀書,已經養成廣博的閱讀興趣。外婆對子女的教育是開放式、啟發性的,希望我們自立,靠自己的努力擁有自己的人生。
外婆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得,我相信外婆并沒有離開我,一直在我身邊的某一個角落看著我,保護著我。
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和照片,我都會感念外婆給我的一切。這些美好的回憶,還有外婆的教誨,會隨著我的足跡而延續、存在,這是我對外婆的懷念。
因為懷念,所以幸福;因為感恩,所以值得。外婆的教誨,一直存在我的心中。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二
“我家四口人,個個愛讀書;都是教書匠,人人都寫書。”這四句講的是我家與“書”結緣。如何與書結緣呢?
先從兩個女兒說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期,孩提時代的兩個女兒,正是學知識的最佳年齡,卻沒有學上。我的夫人東書蘭,當時是中學英語教師,她很有主見,認為時光如流水,逝去不再來。決定自己來教兩個女兒。我既高興,又擔心:家中沒有學校的氣氛,能學好嗎?時間漫長能堅持嗎?可她說干就干起來了。除了教語文、數學之外,還教她們英語口語。利用身邊的場景,看到什么,教什么。口語練到一定程度,就教她們認、寫英語單詞。規定每天學習2—3個小時,晚上檢查作業。一年四季不間斷。
這樣堅持在家學習了兩三年,1977年學校復課了,我的兩個女兒也上學了。由于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她們都喜歡上了英語,而且與書結了良緣,養成了坐得下來、學得進去的好習慣。所以她們在學校讀書不感到吃力,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后來兩個女兒先后考取了華中師范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英語專業。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先后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獨立出版了幾部專著,晉升為正教授、博士生導師。二女兒也以優異的成績留武漢理工大學任教,考取了碩士研究生,現旅居加拿大,仍教授英語。
我的夫人東書蘭,更是與書結厚緣。請看她的《自畫像》:
家父起名東書蘭,
從此與書結厚緣。
苦讀詩書十六載,
欣然選擇教書班;
刻苦鉆研勤執教,
喜得教學兩俱歡。
知識經驗多積累,
晝夜寫書樂不倦。
年老退休無暇日,
義務輔導歌舞團。
教歌教舞教英語,
大家快樂我欣然。
老年大學誠相邀,
甘把余熱獻講壇!
我也與書有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后,在縣市黨委辦公室和政府辦公室撰寫公文20xx年,處處不離書。我看到“公文”這門學問有數千年的實踐,尚缺系統的理論,決定棄政從教,投身研究。1985年我辭去政府公職,與夫人一起到大學教書。那幾年我們非常辛苦,熬更守夜,索典尋源,終于有收獲,出版多種專著和主編著作,為“公文學”的系統理論奠定了基礎,受到公文學界的肯定,也遂了我寫書的心愿。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三
小時候,我們生活在北方農村,母親不識字,但她掛在口頭上那些樸實的土言土語,雖不是登上大雅之堂的家規家訓,但卻一直影響著我的工作和生活。
每當最困頓的時候,母親總對我說“多干點是累不壞的!”在北方農村的土話中“累不壞就是累不垮”的意思,第一次體會這句話是10歲的時候。
那年夏天,姐姐們在離家較遠的學校上學,來不及喊回來,母親讓我請一天假不上課了,幫著把5畝多地的麥子鍘麥穗鋪場院,若當天不做完,別人家就要用場院了。5畝多地的小麥,需要我一捆一捆地送到鍘刀下,母親操刀鍘斷麥穗,我將麥穗鋪場,麥秸稈碼垛。我們干呀干呀,三伏天的日頭讓汗水直淌,從太陽初升到晚霞映在天邊,我們終于鍘完了那個大麥垛。傍晚同村收工的大人路過場院,都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兩個“男勞力”也得干一天才完的活,一個女人帶個10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個奇跡。只有我知道,當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起來的時候,站在鍘刀機座上、撫起頭發擦汗水的母親說“孩子,只要心不累,痛痛快快地干活,多干點是累不壞的?!本褪悄赣H滴淌著汗水的臉龐和這句話,讓我站起來,最終完成了看似完不成的活兒。
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們詮釋著這句話。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家里沒有一個“男勞力”,也養不上一頭牛作畜力拉車犁地,10多畝的農地全靠母親一人,還要拉扯著我們姐妹四個,操持全家人的生計。即使這樣的條件下,在我們姐妹四個到上學年齡時,她咬咬牙,把我們都送進了學校。
那個時候,天黑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時,看到母親拖著疲倦的身子從地里回來,到家又是“放下耙子又是掃帚”,喂雞、喂豬、做飯,晚上,還在煤油燈下為我們幾個裁衣做鞋,就沒看到她歇過,母親是家里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長大參加工作,我的第一個崗位是水電運行“四值三倒”值班員,夜間對整個電站巡回一遍差不多要走2個多小時,每次下來兩腿像灌了鉛似的,回到電站中央控制室,還要不眨眼地繼續監控電站運行,每次半夜到水下廊道泵房里抽水,裹著軍大衣站著都能睡著。在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母親說:“閨女,你才上班,還年輕,多干點累不壞?!?/p>
后來,我到辦公室工作,白天腳不離地、人不落座地辦事,晚上埋首文案寫稿辦文。記得一個周末,整幢辦公樓都沒人,當我坐在靜得可怕的辦公室里,望著計算機公文系統中滿滿一大屏“待辦公文”和“待寫材料”,無言的壓力讓我崩潰了般地不知所措,這時,想起母親常說的話:“人往往是被心累累壞的,只要有盼頭,多干點是累不壞的。”我豁然開朗了,想到自己校對的文稿明天套上紅紅的文頭,將成為嚴肅莊重的文件發下去執行,一種價值體現的喜悅涌上心頭,累并快樂著,就不累!
母親常說“人不怕笨,就怕懶,早起的鳥兒有食吃,笨鳥要先飛”。每每懈怠想偷個懶時,母親的這些口頭禪就猶在耳邊,想想母親勤勞的身影,就會催促著我站起來,繼續前行。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四
記得有部電影的臺詞說“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共產黨員,的確,在母親眼里這父子倆和常人就是不一樣:特別愛多管閑事。
我家門前是一條馬路,路中央有個坑,起初很小,但是由于無人問津,長年累月,車碾雨淘,最終小坑成了讓過往司機頭疼的大坑,特別是那些拉著易碎物品的司機更提心吊膽。拉酒糟的車經常會顛簸下一堆堆的酒糟,這時那些會過日子的大娘大嬸們便立刻操起掃帚、搓斗,連掃拾地上的稍帶從車上再扒下來些,有這些酒糟喂家畜可以省些糧食了;那些拉著重貨的大貨車,由于車身重經常側歪,這時便有村民們一哄而搶,冬天,坑里的水結了冰,大車一走到這里就打滑,爬不出去,司機氣得罵爹罵娘,請求鄰路而居的后生幫忙,他們便乘機向司機要推車費,這個坑成了坑人的地方。
父親留意了這大坑,他開始每天用柳箕筐運土填坑,母親抱怨:“有時間幫我做做家務多好,你填坑斷了人家的財路,多管那閑事干嗎?人家一定煩你!”父親說:“別看他們眼前得到一點好處,那是損人利己,以后都把小輩教壞了,那損失才叫大!我是共產黨員,不能不管!”
的確,自從父親填大坑以后,那些后生見了父親也不像以前“大爺”長“大爺”短地打招呼了,父親卻偏不知趣,不識別人的臉色,人家不理他,他卻主動找人家說話,還給人家上起了政治課:“孩兒,那昧良心的錢咱不能掙啊!”那些大娘大嬸也在母親面前指責父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父親仍然繼續他的義務修路,一月、二月……寒暑易節不曾間斷,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不知什么時候有個后生加入進來、兩個、三個……漸漸地填坑的隊伍壯大起來,他們有的用三輪、四輪車拉土,有的用鐵鍬平土。有人調侃那些后生:“把這些坑填了,可斷了你們的財路哦!”那些后生離開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說:“別提那事了,這不,今天正改過自新呢!”
路,在大家的努力下終于鋪平了,那些經常路過的司機感激地向父親點頭打招呼,父親笑了,心里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路沒修好幾天,嫂子打來電話說哥哥抓小偷負傷住院了,父親和母親慌忙趕到縣城醫院,母親看腦袋纏著繃帶的哥哥,心疼地直掉淚:“傻孩子,抓小偷,有警察呢,你拼那個命干啥?”嫂子也附和著說:“就是嘛!媽說的對,商場那么多人,人家見小偷都不管,你偏要逞強!”哥哥淡淡一笑說:“我沒事,別人可以不管,我做不到,誰讓我是共產黨員呢!”“孩子說的對”,就知道父親要贊同哥哥的做法,“咱家的共產黨員就要像共產黨員的樣子,遇事要第一個上。我們家的,只要是共產黨員一定要將這個家風延續下去?!薄澳闶撬H爹嗎?孩子的安危也不顧,還支持他,將來要是有什么后遺癥,怎么辦?”母親說。父親笑了“我問過醫生了,沒有什么大礙,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哥哥出院后沒幾天,父親拿著一份報紙如獲至寶,興奮地找到母親:“孩他媽,你快看,咱那臭小子上報紙了!”說著父親戴上老花鏡給母親念起來:“黨員趙某勇擒小偷……”母親美滋滋地聽著,心里樂開了花。父親自豪地對母親說:“看,我教育的孩子咋樣!以后還阻擋我們爺倆管閑事嗎?”母親佯裝生氣:“以后不管你們了,愛管閑事就去管吧?!薄拔业米尨蠹叶伎纯?,我兒子上報紙了?!备赣H說完,直奔鄰居家炫耀去了。
不幾天,一條街上的鄰居們都知道趙家的小子不僅是一個黨員,而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五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在鄰村的一個磚瓦廠做苦工,經常很晚才回家,母親總是做好了晚飯等父親。我不樂意,腳前腳后地嘟囔著說肚子餓,母親就安慰我再等等,或者找幾塊饅頭干讓我先墊墊肚皮,然后牽著我的手去村頭等著父親。
等父親回了家,母親樂呵呵地為他打水洗臉洗手,而后,我們家才開始吃晚飯,盡管飯菜非常簡單,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很溫馨。
后來我上學了,有時候被老師留在學校做功課,放學到了家,便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里找吃的,發現父母親也還沒吃晚飯,次數多了,我疑惑不解地問母親,父親回家了為什么不早點吃晚飯呢?母親笑而不答,父親則說,我母親一定要等我回家,才能吃個安安穩穩的晚飯。
時光流逝,現如今,我已經成家立業,父母偶爾隨著我們到城里住住,母親仍然操勞著我們的起居生活。那天單位晚上聚餐,中午在上班之前,我就告訴母親晚上不要等我吃飯了,母親應了一聲??墒牵斁谱泔堬柕奈一氐郊視r,一家人都在看電視,見我回來了,父親高呼一聲:“開飯了!”我一下子懵了,一家人都還在等我吃晚飯?我責怪母親:“中午我不是說過不要等我吃晚飯了嗎?”
母親似乎想起了什么,連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將我交代的事情給忘了,她還說,等全家人都到齊了,吃個團團圓圓的晚飯,這已經是快一輩子的習慣了。我說,為什么不打我的手機問問呢?妻子說,她曾經提議過打手機,可我母親堅持不讓打,她怕我在騎摩托車時接電話不安全。我沉默許久。
那天的晚飯,盡管已經很飽了,但我還是強迫自己再吃了一點,不為別的,我不能讓母親感到失望。母親這個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一輩子的好習慣,其實就是一種期盼和祈禱,全家人的平安是她最大的心愿,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晚飯,才是她最好的心理慰藉,不苛求飯菜的豐盛與否。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六
父親是一名黨員。
剛記事時,我家生活窘迫,父親從部隊退伍后便在家鄉的農機廠當了一名司機,月收入不足30元。即便如此,父親總說自己在享受國家和黨帶給他的福。
父親是單縣一中的優秀畢業生,在村里算是最有文化的。再加上父親在部隊時一直沒停止過學習,所以,學習的重要性父親非常清楚。他非常支持我們兄妹上學。
我7歲那年,父親花了1.2元從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和小林談作文》。在那個衣食緊張的年代,1.2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卻將它用在了我的學習上。當年的我,有種負罪感,唯有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來回報父親的愛。在父親的鼓勵聲中,我的學習名列前茅。11歲那年,我的作文發表在了《中國兒童報》上,這讓父親著實歡喜了好幾天。
我上初二那年,父親因工左胳膊粉碎性骨折,肋骨也斷了7根,死里逃生的父親面對挫折與巨痛,表現出了軍人和黨員特有的品格——像青松一樣頑強。父親從北京醫治回來,我看到滿身傷口的父親,竟然哭了。母親說,父親的左臂內有大小三十多個鉚釘,還失去了兩根肋骨和一塊髖骨。想著父親的堅強,我頂住了生活中所有的艱難。
第二年,縣里供銷社招收合同制工人,每月工資40塊。同村的姐妹都招工走了。無論別人如何說服父母,都沒能阻斷我上學的路。能夠上學真好!我的內心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激。
高中畢業,我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父親很高興,親自送我到學校。父親將我安頓好,心里似乎輕松了許多,“我走了,常給家寫信?!蔽宜透赣H到宿舍樓下,父親走幾步,回頭說:“進去吧,不用送?!比缓筠D身走去,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親又何嘗不是呢?聽妹妹說,我每次寫回家的信,父親都要放在床頭上,沒人時偷偷看幾眼??筛赣H從不給我寫回信。其實,父親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在部隊里還獲得過硬筆書法獎呢。
轉眼間,我工作了,作為黨員的父親,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工作”。
歲月無情。父親老了,身體每況愈下。等我有能力讓他們生活得好一些時,卻沒有了機會?!跋胂肽愕谋秤?,我感受了堅韌,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聽聽你的叮囑,我接過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愛心……我的老父親,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就是我的父親一生真實的寫照。
父親走了,父親的點點滴滴在我的生活中不斷地延續著……當別人有困難時,我會挺身而出;當有人需要援手時,我會自告奮勇;當單位上有了重任時,我會站在最前頭;當獎勵擺在面前時,我會主動讓給別人。
因為,我的父親是黨員,我是黨員父親的女兒!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毙r候,我常常聽到父親吟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父親的目的是要我們知道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父親常常對我們說,他在青平中學讀書的時候,家庭困難,有一次一個親戚送給他三毛錢的咸魚,他吃了一個星期。父親不但節約糧食,而且事事處處上他都體現出厲行節約的作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擺設酒席的人越來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大紅請柬滿天飛,人們疲于應付。父親一貫以來都反對擺酒席的,他認為那是鋪張浪費。
人生一世,結婚大事。記得堂兄結婚的時候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婚禮也辦得風風光光,那情景依舊清晰如新。伯父家殺豬宰雞擺了幾十桌酒席,空中飄著誘人的香氣,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鞭炮聲震得驚天動地,好不熱鬧。
我與妻子登記結婚時,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為我是家里的老大,在鄉鎮機關供職,那時候父親是鎮的主要領導,所以周圍的親朋好友都認為,這么大的事必須大擺酒席隆重慶賀!已有不少的親友在幫我們擇好佳期了,說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誰知道,恰恰在這個充滿喜慶時段的一天傍晚,對于是否要擺酒席,父親在征求我的意見后,溫和地點撥迷津:“我們和親友們都不富裕,干嗎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再說,在時間上也安排不過來,不要麻煩大家啦?!备赣H的開導,我和妻子都樂意接受。就這樣,我們按照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宰了一個雞,買了兩斤豬肉,回到弘農堂祭拜了祖宗,然后炒了幾個青菜,全家人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舉辦了結婚儀式。
“兩朵紅花一線牽,勤勞致富兩相連,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边@是客家人世代流傳的一首民歌,在父親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下,我們精打細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父親真的是小氣嗎?不是,他有著一副熱心腸,待人寬厚,對遠親近鄰,都極盡相助,至今依然有許多借出的款項成了呆賬,他卻極少提及。只是父親認為,擺酒席無論于公于私,都是極大的浪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兒子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學,但也是一件值得親人們驕傲的開心事。正在這時候,妻子接到一個擺大學酒的請柬,她征詢我們是否為兒子的入學擺酒席。誰知道,正為孫子考上大學舒坦歡笑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擺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為長輩的我們要作表率,教會孩子勤儉節約?!?0xx年,我們家搬進新樓房,當提及擺酒席時,他說,連中央都行文不要擺酒席,你們身為基層干部,應該執行黨和國家的規定。自然這酒席是擺不成了。
父親以他的實際行動發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到我們子孫后代。愿這種傳統傳承下去。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八
父親是村小學的一名老師,當老師已經有30多年了。當初,高中畢業的父親在村里種地,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學習,有時還向報刊電臺投稿,偶爾會有文章發表。正因這樣,后來村小學缺少老師上課,學校就找到了父親去代課。
村小學離家有幾里路,父親每天拎著他的黑手提包起早貪黑。雖然父親是代課老師,但父親教學十分認真。學校讓他教語文課。父親在課上常常講故事,學生們就喜歡他上課。過去,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期中、期末考試,全鄉甚至全縣的各個學校之間還要進行比賽,看哪個學校的學生成績好。父親所代課的那個班級語文成績幾乎年年排在全鄉前三名。因為教學成績突出,父親加入了共產黨,并且轉成了民辦教師。
父親教學的勁頭更大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有民辦教師轉成公辦教師的政策,就是說,民辦教師如果教學成績優秀,再通過培訓、考試達到公辦教師的標準的話,可以轉變成公辦教師(正式的公職人員)。為了實現做一名公辦老師的理想,父親刻苦地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各種書籍,還到專門的教師培訓學校學習了兩年。最后,經過教育部門的綜合考核,父親所學習的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等各門課程都達到了規定的標準。父親終于拿到了教師資格證,成了一名公辦教師。
父親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僅教學成績一如既往的好,也保持著良好的道德品格。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學習成績,會給老師送錢送物,希望老師在平時多教育輔導自己的孩子。一些老師見錢眼開,收了禮,或是給學生調個很好的位置,或是單獨地給學生上輔導課。可是父親就不這樣,父親從不收學生家長送的禮。
父親班上有個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跟爺爺奶奶過。由于孩子在家里沒有人管教學習成績很不好。有一次,孩子的家長送給父親500塊錢,請父親多照顧他的孩子。父親很是生氣,對送錢的孩子家長說:“孩子的成績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作為一個老師,我肯定會對自己的學生負責,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你給我送禮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你們做家長的常年在外,孩子得不到父愛母愛,孩子缺少學習興趣,怎么能提高學習成績呢?你們把孩子帶在身邊比給我送禮好很多?!痹诟赣H的勸說下,這位孩子的母親放棄了打工,回到家里一心照看孩子飲食起居,孩子的學習成績漸漸地好轉起來。
父親時常幫助班上有困難的學生。班里有個女學生患有先天性的糖尿病,由于父母離婚母親改嫁,父親又患有肝炎等疾病,導致家里很貧窮。這個學生天天要自己給自己打胰島素針,經濟上是不小一筆開銷。有一天,父親發現這學生這天沒有打胰島素,就問她怎么不打針了?學生說沒有了胰島素藥水,家里沒有錢給她買。父親二話沒說就去了醫院,買來了胰島素讓學生趕緊打針。父親平時還經常買好酒精棉球等消毒物品送給這學生,教她打針要注意衛生預防感染。
父親說:“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人,不僅要把知識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學生們面前端正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這樣才是真正地對學生負責,才能引導學生走好未來的人生路啊?!?/p>
父親愛學習愛工作,真誠善良清正廉潔的良好品行深深地影響了我,平時我十分喜歡讀書學習,工作上總是勤勤懇懇。我不羨慕別人有多少財富,我要用自己勤勞的汗水去澆灌幸福的花朵。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九
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健康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文化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得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曾做過一個關于家風家訓專題的采訪,被采訪的多位普通百姓,有的說重學懂道,百善孝為先;有的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有人講兄弟相親,善待朋友……質樸的話語包涵了深刻的為人之道。這期節目之所以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是因為這些道理父母都曾身體力行地向我傳達過。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母親小時家境貧寒,未能上學識字,這成了母親終身的遺憾,所以母親非常重視我們姐弟三人的教育。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輩子,日子卻過得非常拮據,時常要向鄰居熟人借錢來繳納我們姐弟三人的教育費用。我們不忍心父母如此辛苦,曾提出要退學打工改善家境。母親斷然拒絕,用母親的話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們上學。
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我們全家由山東老家轉來農場,我們姐弟就近入讀分場小學,由于戶口沒有遷入本地,剛剛開學就要每人繳納300元的借讀費,那時父母兩人的工資加起來還沒有400元,繳費當天大清早父母顧不上做早飯,急匆匆分頭出去借錢。不知借了多少家,終于趕在我們上課之前將錢湊齊。這樣的情景在我們上學的期間發生過多次。后來我們姐弟先后畢業上班,家境才漸漸寬松?;叵肫鹉嵌稳兆?,我們打趣父母,半輩子舉債過活。這段艱難的日子,讓我們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死半縷,恒念物為維艱。也真心感謝當日借錢給我們的好心人。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即使自家日子過得如此艱難,父母仍竭盡全力幫助他人。父親在村上是一名赤腳醫生,母親總說別人開診所掙錢,咱家卻老虧本。父親聽之總是寬容呵呵一笑,都是鄉里鄉親的,不好意思要錢。誰誰家丈夫有病,日子一直不好過;誰誰家小孩肚子痛,一片打蟲藥不值多少錢……總之,十人看病九人免費送醫送藥,年底結賬,自然虧損不少。父親自20歲開診所,近40年來,沒贏過利。也很少能睡囫圇覺,每次半夜有人來看病,父親總是有求必應,急速前往。趕上嚴重時,還要陪送醫院。這些善舉為父親贏得了好人緣。
我家的家風在父母的一舉一動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美好的品質隨著歲月潛入心田,融入血液。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十
我父親今年60多歲了,從20歲時起,他就當上了農村生產隊的隊長。生產隊是上世紀80年代農村最基層的組織。平時,他主要的工作是督促生產隊社員開工,記工分,考勤,分配物質等。每天,他早出晚歸,任勞任怨,卻從來沒有給自己多計一個工分,也沒拿公家一點好處。
他為人正直,喜歡說公道話。不管灣里哪家發生吵嘴鬧糾紛的事,他都會上前去說理勸架,作調解。很多人遇到難解的事,就會找他說理。他不怕得罪人,哪怕是自己兄弟有錯,他也會幫理不幫親。
父親心地善良,不管是過路的還是討飯的上門來,都必定把自家鍋里的米飯和菜端上一大碗來給別人吃,哪怕自己還沒有吃。
前幾年,村里搞建設,鋪路、通電、安裝水管。由于村里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婦女。對于鋪路通電之事,不但要出工出力,還要出錢。父親召集人力去幫忙出路基、抬水泥、拌泥土、抬電線桿、拉電線,上山下河,跑上跑下,在烈日炎炎的太陽底下,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浹背。我們都說他傻,自己年紀大了就聰明一點,把重活留給別人做嘛!他卻說,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著想,那怎么能辦成事?對于搞村建設集資,是最難辦的事,要家家戶戶找人湊錢。有的人不在家,錢湊不齊,就不能辦事。于是,父親就想盡方法,哪怕自己墊出來也要把這個事辦成。
我們那里山多樹多,每到冬季或清明時節,由于上山砍柴和祭祖的人多,所以容易引發火災。為了保護人們的財產,父親經常破開嗓門召集人上山撲火救樹苗,每次弄得一身黑灰,鞋子都破了好幾雙。有些人去撲了幾次火,沒有好處,就不愿意再去。父親最后花錢給每人買了一雙布鞋,算作鼓勵。
20xx年的時候村里還每年發幾十元的工資,可沒發兩年,這錢就沒了。據說是村里想節省這筆開銷??墒歉赣H仍然繼續為村里的人辦實事做好事。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我也經常幫助別人。當聽到別人沖我微笑地說謝謝的時候,我領會到父親為什么喜歡做好事了,因為做好事真的能收獲快樂和人生的意義。所以,從那以后,我再也不覺得父親傻了。
家風國風演講稿 家風家國情懷演講稿篇十一
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閱讀。我認為讀書有兩點很重要:一是時間分配好把握好,有計劃地讀書;二是讀書要動筆,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體會等,若堅持下來,幾年后就是一座很好的個人精神家園,其間心路歷程也就清晰可見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作家蔣子龍說得好:“書的作用:移植生命、保持記憶、激發思想、傳播知識、交流信息、表達靈感?!?/p>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在工作后20xx年間每天都抽時間讀書?這跟幼時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系。父親在農村寫得一手好字,刻章也刻得好,是村里的農民書法家,他拼命干活供我們兄弟姐妹上學讀書。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愛聽收音機里的傳統評書,比如《楊家將》《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三俠五義》。我也在聽評書中獲得了大量的古代文化、歷史知識,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如天下為公、家國天下、仁義禮智信等等。20xx年7月我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懷著到艱苦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來到云南省孟連縣進行志愿服務。
20xx年開始,我開始陪同幼兒園大班的女兒讀書,我讀,她聽。有時候,她聽著我的讀書聲就入睡了。開始用了大約4個月讀完600多頁《格林童話》,后來接著讀完《伊索寓言》。20xx年開始讀《西游記》,女兒覺得這本書故事性強,好聽。眾所周知,《西游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多古白話當然還有詩詞。若不預習、不備課,讀起來也有困難,女兒也聽不懂。我每天讀的時候要把這些詩詞、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大白話,這正好考驗我離開大學近20xx年后,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
20xx年,按照這種方式我又給女兒讀完了《木偶奇遇記》、《十萬個為什么》的歷史部分、《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啟蒙讀物。
每天晚上,不論家里有什么事,不間斷的是睡前我讀故事給女兒聽,我不在時就由妻子讀。女兒也愛上了聽書。
莫言先生說過,用耳朵閱讀。聽故事書,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親子的交流,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