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一
普洱,是一片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土地。在我最近的一次調研中,我有幸深入普洱的村莊和農田,盡情感受了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通過這次調研,我對普洱的家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體會到了許多深刻的感受。
第一段:了解普洱的歷史與文化
在普洱的調研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普洱的歷史與文化。據史書記載,普洱是一片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土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普洱是一片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地方,這也為普洱的文化多樣性提供了土壤。在普洱的村莊和農田中,我親眼目睹了居民們傳承千年的習俗和傳統工藝。例如,普洱茶就是普洱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它在中國茶葉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普洱的歷史和文化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索。
第二段:感受普洱的自然美景
在普洱的調研中,我也深入感受了這片土地獨特的自然美景。普洱地處于云南省西南部,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也孕育出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在普洱的村莊和農田中,我欣賞到了如畫的田園風光和青山綠水。整個地區地勢起伏,山巒連綿,水系豐富,給普洱增添了別樣的風采。而當我踏入普洱的茶園時,香氣四溢的茶樹和起伏的茶山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普洱的自然美景讓人陶醉其中,也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
第三段:認識普洱的農村發展
除了美景,普洱的調研也讓我認識到了這片土地的農村發展。普洱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地區,農村發展對于整個地區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普洱的農田中,我看到了居民們勤奮努力的身影,親眼目睹了他們如何耕種、養殖,為這片土地賦予生機。普洱正朝著現代農業的方向發展,注重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這讓我深切感受到普洱農村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也體會到了農村建設對整個社會穩定和繁榮的重要作用。
第四段:了解普洱的民俗風情
在普洱的調研中,我也對這里的民俗風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普洱擁有多民族特色,這也反映在了人們的生活習俗和節日慶典上。在我的調研過程中,我有機會參加了普洱的一些傳統節日,如潑水節和火把節。這些傳統節日充滿了歡樂和熱鬧,人們載歌載舞,相互祝福,彰顯出普洱獨特的人情味。普洱的民俗風情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友情,也展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第五段:對普洱的未來展望
通過這次調研,我對普洱的未來也有了一些展望。普洱的獨特歷史和文化、自然美景、農村發展和民俗風情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在未來,我希望普洱能夠更加注重保護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提升旅游開發和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普洱的魅力。同時,普洱應該進一步加強農村發展,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這樣,普洱將能夠在未來煥發出更加輝煌的光芒。
通過這次普洱家鄉調研,我對普洱的家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體會到了許多深刻的感受。普洱的歷史與文化、自然美景、農村發展和民俗風情,每一方面都讓人流連忘返。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普洱將會展現出更加鮮活的一面,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探索這片獨特的土地。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閑來無事,就翻了翻書柜,想找本好看的書來看。忽然,我發現在兩本書之間夾著一本相冊,、于是,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相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很快,這本相冊就被我看完了,還發現這些照片都記錄著以前家鄉的樣子。這下,我開始對以前的家鄉感興趣,就立刻去問爺爺關于以前家鄉的故事。然后,爺爺又告訴我這個問題需要我自己去調查和研究,他只能告訴我一部分。于是,我就去請兩個好朋友和我一起調查這個問題,他們也因感興趣就答應了我的請求。就這樣,我們三個人一起對這個問題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方法:
問家里的長輩以前家鄉的生活條件是怎么樣的,到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翻翻相冊,仔細觀察以前家鄉的樣子,并和現在家鄉的樣子作比較,想一想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家鄉經濟的發展情況及這種變化的原因。
家鄉的經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工資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工資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里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以前家鄉的人們連肚子都不能填飽,而我們現在不僅能吃飽還能穿暖,變化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也不要過得太奢侈。要知道改革開放以前,缺少食物,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還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從而導致人們的身體發育不良,而現在在生活方面講究營養均衡,葷素搭配,綠色食品。所以,現在那些貧困家里能團聚在一起過上一般的生活,變化也是非常快的。
三百多年前,蒸汽機也誕生了,應用于火車和輪船,之后又有了汽車和飛機。這一切的源泉是什么呢?原來,這都是那些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們為了給人民謀幸福,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他們都不放棄,勇敢的去面對,去克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家鄉的經濟突飛猛進。啊!我愛你,家鄉!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三
普洱,為名茶之鄉聞名遐邇。為了更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歷史、文化和產業發展,我特意前往普洱家鄉進行了一次調研。在這次調研中,我親身感受到了普洱茶的獨特魅力,并對普洱茶的發展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普洱家鄉調研的心得體會。
首先,普洱茶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自唐宋時期開始作為貢品流傳。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參觀了普洱茶博物館,了解了普洱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普洱茶是中國茶葉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其獨特的發酵工藝和陳化過程,使其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普洱茶還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被譽為“中國茶道的瑰寶”。通過調研,我深深感受到普洱茶作為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普洱茶的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普洱茶的獨特魅力和豐富的品類逐漸受到了國內外茶葉市場的認可和喜愛。在普洱家鄉的茶葉基地和茶葉企業參觀中,我看到了普洱茶產業蓬勃發展的景象。茂盛的茶樹和繁忙的茶葉加工場讓我深刻感受到普洱茶產業的規模之大。同時,普洱茶也在不斷創新,推出了適合年輕人口味的新品類。這些舉措給普洱茶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和挑戰,讓我對普洱茶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再次,普洱茶的生態環境十分重要。普洱家鄉地處云南省最北部,這里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點非常適合普洱茶的生長。在調研中,我看到了廣袤的茶園和獨特的茶樹生長環境。普洱家鄉的茶園大部分都位于山區,環境清幽,空氣新鮮,這為普洱茶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另外,普洱茶還與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共生共存,形成了生態平衡。因此,保護好普洱茶的生態環境對于保障普洱茶的質量和發展十分重要。
最后,普洱茶的品牌營銷也是提升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普洱家鄉進行調研時,我發現普洱茶產業已經開始注重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茶葉企業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通過形象宣傳和產品包裝等手段提升了品牌價值。同時,普洱茶也通過參加各類國內外展覽和交流活動,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品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注重品牌建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通過這次普洱家鄉的調研,我深深感受到了普洱茶的獨特魅力和潛力巨大的產業發展。普洱茶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不僅代表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蘊藏睭發展。我相信在相關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普洱茶必將成為中國茶葉產業中的重要品類,并在國際市場上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國家的改革政策,家鄉的變化也越來越大了。我的家鄉是浙江建德,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個小鎮的一個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鄉,農民占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種草莓為主要經濟來源,草莓種植戶從一開始在自己村里到擴展到外省。村里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帶動了村里的發展。
我根據我的調查,從經濟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娛樂設施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汪家村這十年來的變化。
十年前:經濟比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種草莓來獲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當時的草莓市場不是很景氣,只是靠種草莓,收入還是微薄的,家中通常還有人在外地打工賺錢。并根據一年四季,種相應的作物,來獲取收入。
十年間:隨著草莓市場的擴大,大部分的種植戶了解了外省比如海南、廣東、福建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銷售量大,且這些地方供不應求的局面。于是,開始有幾乎村民出去種草莓,一、二年下來,收入不少,遠遠比在村里種草莓的收入高。于是,接下來,村里的種植戶知道了在外省能賺到更多的錢,大家都相繼離開村子出去種草莓了。在外地種草莓的人大部分賺到了錢,也嘗到了甜頭,就持續在外地承包土地種好幾畝的草莓。現在,很多在外省種植草莓的村民回來了。生活水平、經濟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來。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還有比較陳舊的木頭房,有些房子已經經受不起風吹日曬了,有些已經被廢棄,面臨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陳舊了,當時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電器。
十年間:一幢幢陳舊的房子開始拆遷,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重視物質享受,首先就是住房問題,國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時,國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這也極大鼓勵了村名們建房。在這十年間,一幢幢漂亮的磚瓦房建成了,有錢的人家造了兩三層的樓房,緊接著,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磚瓦房取代了,村子顯更加鮮活和富有生氣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戶人家也都配齊了,電話,彩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漸漸住進了每位村民的家。人們的臉上也時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十年前:村與鎮相連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別泥濘,村里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可以通過,自行車都很難通過。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說什么路燈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間:在政府的補貼下和村民集體的建議下,從村里到鎮上的這條路變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會泥濘了。村里的原來的小道也漸漸地被水泥道取代,擴寬了不少,別說自行車了,現在連小轎車都能通過。村里也安裝了路燈,以后晚上出去,就不會害怕看不到路了。因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十年前:記得我這輩和我的哥哥姐姐們上小學時在村里的小學校里,那里設備部齊全,教室很小,學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時候還會漏水,光線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間: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開始去鎮上的學校上學,那里設備齊全了,教室大了,學習資源也更豐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學生在外面學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錯,而且一些還為建設家鄉做出了不少貢獻。使家鄉更好的發展起來了。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五
第一段:引言 (200字)
在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很多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卻忽略了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研究和了解。為了探索家鄉的文化根源,我決定進行一次家鄉文化調研。通過這次調研,我發現家鄉的文化并不平凡,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讓我感受到了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二段:歷史和傳統 (200字)
在調研中,我發現家鄉的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在博物館的展覽中,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如古代器皿、銅鏡、鐵劍等,這些物品見證了家鄉的悠久歷史。此外,家鄉的傳統節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參加了一次家鄉的傳統節日慶典,看到了豐富多彩的表演,如舞龍舞獅、大型花車巡游等,這些都是家鄉文化的瑰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民俗和習俗 (200字)
在調研中,我還了解到了家鄉的民俗和習俗。家鄉有著獨特的婚禮習俗,如新娘出嫁前要披蓋頭,用紅綢纏腳等等。這些習俗不僅具有審美價值,更體現了對婚姻和家庭的熱愛與珍惜。此外,我還發現了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如藏族的藏青菜宴和蒙古族的奶茶款待等,這些民俗風情展示了家鄉的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第四段: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300字)
在調研中,我深刻意識到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重要性。在家鄉的文化遺產保護中,政府和社會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如展覽、講座、培訓等,以便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家鄉的文化。同時,家鄉的文化也在創新中得以延續。例如,在傳統工藝中加入現代元素,讓傳統工藝更具時代感;或是將傳統樂器與流行音樂結合,創造出新的音樂形式。這種傳承和創新的相結合,使家鄉的文化在變與不變中得以融合,更加有活力。
第五段:個人收獲和反思 (300字)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家鄉文化的珍貴和重要性。家鄉的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獨有的精神財富,它激發了人們對家、對土地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在平日里忽視了家鄉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因此,我決定將這次調研作為一個起點,深入了解家鄉的歷史、傳統和民俗,不斷積累家鄉文化的知識和體驗。通過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我也更加堅定地認識到,只有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文化的創新和傳承。
總結 (100字)
通過這次調研,我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認識到了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家鄉的歷史和傳統、民俗和習俗,以及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都讓我受益匪淺。未來,我將繼續學習和研究家鄉文化,為保護和傳承家鄉的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我閑來無事,就翻了翻書柜,想找本好看的書來看。忽然,我發現在兩本書之間夾著一本相冊,于是,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相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很快,這本相冊就被我看完了,還發現這些照片都記錄著以前家鄉的樣子。這下,我開始對以前的家鄉感興趣,就立刻去問爺爺關于以前家鄉的故事。然后,爺爺又告訴我這個問題需要我自己去調查和研究,他只能告訴我一部分。于是,我就去請兩個好朋友和我一起調查這個問題,他們也因感興趣就答應了我的請求。就這樣,我們三個人一起對這個問題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方法:
問家里的長輩以前家鄉的生活條件是怎么樣的,到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翻翻相冊,仔細觀察以前家鄉的樣子,并和現在家鄉的樣子作比較,想一想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家鄉經濟的發展情況及這種變化的原因。
家鄉的經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工資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工資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里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以前家鄉的人們連肚子都不能填飽,而我們現在不僅能吃飽還能穿暖,變化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也不要過得太奢侈。要知道改革開放以前,缺少食物,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還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從而導致人們的身體發育不良,而現在在生活方面講究營養均衡,葷素搭配,綠色食品。所以,現在那些貧困家里能團聚在一起過上一般的生活,變化也是非常快的。
三百多年前,蒸汽機也誕生了,應用于火車和輪船,之后又有了汽車和飛機。這一切的源泉是什么呢?原來,這都是那些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們為了給人民謀幸福,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他們都不放棄,勇敢的去面對,去克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家鄉的經濟突飛猛進。啊!我愛你,家鄉!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七
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xxx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了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說起家鄉民勤春節習俗應該從臘八說起,農歷十二初八,民俗稱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后“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主要是吃臘八粥素食,民勤傳統的臘八粥用米、豆、麥、青稞等五谷(或糧食、大豆、黃米、玉米、扁豆)和寬面條熬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歡歡喜喜,團團員員享用五谷雜糧的臘八飯。“臘八飯”用的水,須是凌晨的井水。因此,農村有搶“金馬駒”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謂得到“金馬駒”,就要發財。所以這天婦女爭先恐后的早起搶“金馬駒”。飯也是天未亮吃罷為好。俗語說“臘八飯,黑洞洞,田苗長得黑沉沉。”預示莊稼茂盛、豐收。此俗現仍流行。
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爺”,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說從此揭開春節序幕。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戶戶也不約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饃,大概有點點那么大小,獻到灶臺即可,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過年有著蜜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天上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燈火通明,迎來諸神一起過年。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這兩天家里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干干凈凈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貨”、蒸饅頭、炸“饃饃”。家里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數人都去自己的鄉里或鎮里,有的還去民勤縣城里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民勤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饃饃”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里婦女的廚藝怎么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饃饃”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來的客人、親戚的贊。接下來當然要說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臘月的最后一天,春節的前夜臘月三十。現在多稱為“年三十”、“除夕”,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當然“除夕之義就是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這天也是我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在中午便開始在大門、街門、房門上貼大紅對聯,門楣上掛門頭子(彩色紙刻花紋的裝飾品)和黃錢(黃紙上刻的花紋)。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鍋里煮上餃子,用碗端上,拿上紙錢去莊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燒紙錢,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讓祖先們來家中過年。太陽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畫像等)點燭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婦女在過年期間,不能進堂屋)都衣帽齊整,上香焚表鳴磬。祖先牌位前要獻上食品供物。接下來是裝倉。所謂裝倉,是把豬肉(豬頭最好)羊肉(過去的闊氣人家還有雞鴨魚肉)煮熟了,每人撈上一碗,吃得盡飽,孩子們往往吃得很高興。倉裝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說,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紙牌,興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種說法“除夕”是熬壽的時間,誰休息得最遲,誰的壽命也就越長,年輕人可是沖這一點也要玩個天大亮。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守歲,即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春懷著希冀,如果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的精力充沛。俗稱“熬壽”。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點左右,男女老少更換新衣,繼則端上盤供,長輩們就準備燎天蓬的東西,當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農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臥的方向,牛頭朝哪邊,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著花炮、燒紙、香、祭祀物品,出戶迎接喜神,按“歷書”所指喜神方向獻盤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上跳來跳去,嘴里喊著“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滿圈了,騾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來年吉祥如意,五谷豐登。此即所謂“燎天蓬”。歸來,開始吃餃子、拜年,先由小輩依次“磕頭”遞拜家長,進茶奉酒。然后,出拜親族、鄰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擺著油馃、馓兒和酒菜招待。晚輩給長輩磕拜后,長輩為了表示誠意和關懷,要給小輩壓歲錢。這一天,人人見面都要問“過年好!”,平輩相遇,拱手致賀。拜年完了,他們有的彈唱,有的玩牌打麻將,整天都沉浸在歡快的情緒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為民勤一種鄉俗,無論是新婚夫婦,還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賀春節快樂。沒娶過媳婦的必須到舅父母家去,沒有特殊原因不能錯過這一天。
初三是過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禮拜,并把門楣上、倉子上、箱柜上掛的黃錢一律扯下來焚化,叫做“化錢”。意謂先祖來家過年,現在歡送他們回去。緊接著就是“打醋炭”,是在每個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爐中燒上一塊石頭,備好一碗帶油花的陳醋,打醋臺者手端一個大木勺,勺里放著燒紅的石頭,同時在石頭上澆醋,醋遇上石頭,就有濃煙般的熱氣冒起來,彌散整個房間,發出一種酸噴噴的異香。打醋臺的人走向各個房間,各個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頭倒在大門外,據說這些東西驅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災禍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臺的人前腳走,后面的人就跟著把房間、院落打掃一遍,三天的過年就算基本上結束了。
接下來從正月初四各鄉鎮排練的秧歌隊、社火隊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政府機關之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調在文化廣場傾情演出,開著三輪車、小汽車的農村居民進城看戲、看社火成了新時尚,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元宵節氣氛。龍年元宵佳節準備得非常充分,氛圍營造得格外熱鬧。由縣城東小十字從南向北穿過文化廣場步行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著“龍年大吉”的拱形彩門,彩門內一幅巨型的象征中華、祈禱人們萬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龍壁富麗堂皇地矗立著。其次,依次擺放的是“瓜果飄香”長廊、“蟠龍柱”、“龍王治水”、“勁牛”、“花團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兩側對稱布臵“金錢樹”、“蘋果樹”等各種花樹。整體猶如傳統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廂房式對稱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揮下的兩條巨龍正歡快地玩耍“二龍戲珠”游戲。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也是我國一個普遍的傳統節日,在民勤縣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吃元宵、鬧社火、放煙花、觀燈、猜燈謎、蕩千米等,展現出民勤人民團結奮進、平安和諧、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演奏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生態良好、經濟發展、上下一心的和諧音符與篇章中結束一年一歲的春節。
通過這次寒假,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家鄉是一個我久違的地方,這次我有幸能夠回到家鄉進行一次調研。這次調研讓我對家鄉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也讓我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信心。在這次調研中,我見到了家鄉許多發展的亮點,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挑戰。下面我將分享我的調研心得。
第二段:關于家鄉發展的亮點(250字)
在這次調研中,我特別留意家鄉的發展亮點。首先是家鄉的農業發展。以前家鄉的農田大多是傳統的種植模式,利用率低下并且對環境造成污染。但在這次調研中,我看到了家鄉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大大提高了農田的利用效率,同時保護了環境。其次是家鄉的科技創新。我發現家鄉的一些企業開始市場化的研發工作,并且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這為家鄉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最后是家鄉的旅游業。我注意到,家鄉正積極打造各類旅游景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這不僅帶來了經濟收入,也提升了家鄉的知名度。
第三段:關于家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250字)
然而,除了發展的亮點,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是人才流失的問題。隨著家鄉發展的不斷加快,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但是家鄉自身的教育和培養機制并不完善,導致大量優秀的人才選擇離開家鄉去他處發展。其次是環境承載力的問題。雖然家鄉在環保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隨著工業化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環境問題逐漸凸現出來。最后是基礎設施的短缺。家鄉發展迅猛,但是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交通、供水等問題困擾著居民和企業。
第四段:如何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300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和應對挑戰,我認為家鄉應該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家鄉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吸引優秀的人才留在家鄉發展。其次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家鄉應該建立嚴格的環保制度,并加強環境監測和治理,確保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家鄉應該加大對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設施的質量和覆蓋面,為居民和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五段:總結(250字)
通過這次調研,我對家鄉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家鄉的發展亮點讓人振奮,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應對挑戰,家鄉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總字數:1100字)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九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地方,它承載了我們的回憶和感情。為了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文化,我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研活動。通過這次調研,我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段:家鄉文化的歷史淵源
我家鄉位于中國的一個小城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調研活動中,我了解到我家鄉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古代王朝。這些王朝在我家鄉留下了豐富獨特的文化遺產,如古建筑、傳統工藝及習俗等。通過這些遺產,我感受到了家鄉文化的厚重與莊嚴,加深了我對家鄉文化歷史淵源的認識。
第二段:傳統習俗的魅力
在調研活動中,我還了解到家鄉擁有各種豐富多樣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節和清明節。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盛大的節日,人們會進行各種傳統活動,如貼春聯、放鞭炮和拜年等。而在清明節,人們會祭拜祖先,掃墓留念。這些習俗的傳承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民俗氛圍,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家鄉文化。
第三段:古建筑的藝術之美
在調研活動中,我特別關注了家鄉的古建筑。這些古建筑大多是古代王朝所建,代表了當時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我參觀了一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廟,它是我家鄉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這座古廟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精髓,它的建筑結構和裝飾手法都非常獨特。站在廟宇的內部,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對藝術的追求和崇尚。這種古建筑帶給我的是一種寧靜與莊重,也讓我思考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
第四段: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我家鄉還有一些傳統工藝,如刺繡、木雕和陶瓷等。在調研中,我參觀了一家傳統刺繡工坊。這里的刺繡工藝精湛而獨特,每一件刺繡作品都是工匠們用心打造而成。在觀摩工匠們的刺繡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和專注。在這樣的工藝中,我感受到了創造力和藝術的魅力。這讓我深思,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家鄉的傳統工藝,讓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第五段:傳承和弘揚家鄉文化的責任與使命
通過調研,我深刻認識到傳承和弘揚家鄉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作為家鄉的兒女,我們要熱愛家鄉,傳承家鄉文化。這不僅是對我們自己的傳統的尊重,也是對祖先的敬意。我們應該加強對家鄉文化的學習與傳承,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在當代社會中展現和推廣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我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家鄉的文化是我們的根,它承載了我們的記憶和情感。傳承和弘揚家鄉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對家鄉的熱愛和珍視。讓我深深感慨的是,家鄉的文化不僅豐富多樣,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和藝術魅力。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用心去傳承和弘揚家鄉的文化,讓它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光發熱,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我們的家鄉文化。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十
近年來,我國各地加大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關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了深入了解家鄉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我特意進行了一次調研。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家鄉的優勢和不足,也感悟到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調研心得,以及對家鄉發展的一些建議。
首先,我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深入了解了家鄉目前的經濟現狀。家鄉地處農業區,農業產業一直是家鄉經濟的主要支柱。然而,由于傳統農業的單一經營模式和低效率,農民的收入水平一直難以提高。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家鄉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鄉村人口流失嚴重,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家鄉需要將農業產業與特色產業相結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
其次,我對家鄉現有政策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家鄉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然而,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監督機制不完善,導致一些政策無法到位落地,限制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步伐。另外,由于家鄉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年輕人選擇到城市發展,而不是回鄉創業。因此,家鄉應該進一步改進政策,提高政策執行力度,加大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便利,吸引他們回鄉創業。
第三,我認真分析了家鄉的鄉村風貌和環境狀況。在調研中,我發現家鄉的自然風光獨特美麗,但由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鄉村環境日益惡化。農田化、水體污染以及亂倒垃圾等現象屢見不鮮。鄉村環境的惡化不僅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制約了鄉村旅游和休閑產業的發展。因此,家鄉應該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改善鄉村環境質量,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
最后,我提出了幾點關于家鄉發展的建議。首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水利和電力等方面的投入。其次,家鄉應該發展特色產業,以農業為基礎,發展養殖業、旅游業等,為鄉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家鄉要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和養老服務。最后,家鄉應該加強村民自治,提高村級組織的管理能力,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之,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了家鄉的優勢和不足,也認識到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家鄉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鄉親們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家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xxx。
20xx年xx月xx日。
xx省xx市。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
家鄉整體社會調查報告。
“鉆石般晶瑩、火焰般活力、田園般美麗”。
我的家鄉歷史文化沉淀深厚。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們就涉足淇水之濱,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戰國秦漢時期冶鐵,唐至元代制瓷,宋代采煤業,在中國文明史上占據一定地位。商代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國、趙國均定都于此。境內淇河是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譽為“北方漓江”。《詩經》中有19篇專門描寫淇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
藥王孫思邈、一代文豪羅貫中曾隱居于此。淇河天然太極圖氣勢宏偉,是周文王演繹八卦之地,被稱為“太極之源”。所轄浚縣古稱黎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大伾山融儒、釋、道文化于一體,文物古跡薈萃,有“登大伾如臨東岳”之美譽。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國最早、北方最大。淇縣古稱朝歌,是殷商文化發源地,境內云夢山有“云夢仙境”之稱,戰國時期鬼谷子王禪曾在此授徒講學,培育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縱橫家,被譽為“中華第一古軍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全市共有8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的有浚縣泥塑、浚縣民間社火;省級的有浚縣泥塑、浚縣民間社火、正月古廟會、浚縣西路大平調、浚縣黃河古陶、淇縣落腔、淇濱區白蛇鬧許仙傳說和山城區的金龜舞。還有以辛村衛國貴族墓地和鶴壁古瓷窯遺址為主要內涵的青銅文化和陶瓷文化,以子貢、鬼谷子等為代表的歷史名人文化,以黃河古陶、石雕、木雕、泥塑、泥玩、剪紙等為代表的民間藝術。
鶴壁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區位優勢明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縱貫南北,鶴濮高速公路、壺臺公路橫穿東西,鶴壁正在成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鶴壁物阜源豐,阡陌生金。礦產資源已發現 33種,且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東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玉米、花生、紅棗等。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凌草被譽為“淇河三珍”,久負盛名。
改革開放以來,鶴壁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畜牧業產值與加工產值的比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兩項指標居全國前列。()工業生產獨具特色。圍繞資源型工業、先進制造業、食品加工業“三大產業基地”,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強市”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水泥、金屬鎂、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環產業鏈,被河南省列為循環型城市試點。三大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已形成規模和特色。
20xx年國家住房和城鄉xxx公布了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名單,全國共六個城市,河南省鶴壁榜上有名。河南省住建廳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鶴壁將按照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建設相關要求,建立長期、穩定的工作機制,細化深化試點示范內容,從城市規劃、基礎設施低碳綠色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綠色交通體系、生態綠地系統等方面開展研究和建設。
20xx年底,鶴壁市城鎮化率預計達到,比20xx年底的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這表明,鶴壁市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雖然說在一些政策上做了改進,比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尊重群眾、尊重規律、尊重實踐、尊重創造”的基本要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同時,鶴壁市還在戶籍、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具體可行、相輔相成的配套政策措施,讓廣大農民“從頭到腳”都成為城里人。另外,項目和產業的發展也為鶴壁市轉移農村人口創造了條件,去年,一批實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落戶鶴壁,就業崗位大幅增加。
可以說,鶴壁城鎮化率較高具備一定的基礎。但是,大量的問題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城鎮化,以煤炭化工為產業支撐的河南鶴壁,為了應對因煤炭開采而出現的采空區問題,1992年開始在老城區40公里外的地方建設新區,成為河南省第一個建設新區的地級市。然而,這個建設時間已經長達20多年的新區,到目前為止,還是個空心之城。建議:如今面對著大好的發展機遇----沿海城市建設投資加速向內地轉移,但是必須牢牢的抓住對的政策,腳踏實地實施對的政策,才能做到真正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解決目前鶴壁城鎮化發展問題的捷徑;及時解決對城鎮化的本質認識不清,總體規劃滯后,人才流失嚴重,土地制度不完善,政府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新型城鎮化不僅化“地”更要化“人”;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以文化建設為依托;注重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特征及經驗借鑒;樹立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新型城市文化觀念,樹立城市精明增長的觀念;構建新型城市產業分工,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完善戶籍管理、集體土地流轉、社會保障等各項機制,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新老區協調發展,實現新老區共生共榮。
只有認清形勢,大膽改革創新,年輕一代人智慧與心血的奉獻,家鄉才能越來越美好,祖國才能越來越強大!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近期,我參加了一次關于家鄉發展的調研活動,深入了解了家鄉的發展情況和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在此次活動中,我親身感受到了家鄉經濟的蓬勃發展、環境的改善以及民眾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我也看到了家鄉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矛盾。通過這次調研,我既對家鄉的發展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同時也更加認識到了促進家鄉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努力方向。
首先,我在調研中看到了家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往,家鄉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為主,收入來源較為單一。但是,近年來,家鄉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農業技術的革新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家鄉的農業收入得到了極大提高。不僅如此,家鄉還大力引進了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加速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和就業機會,為家鄉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除了經濟的蓬勃發展,家鄉的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在過去,家鄉的環境污染嚴重,許多河流被污染,霧霾天氣頻發。但是,如今,家鄉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大力關停了一些重度污染的工廠,實施了嚴格的環保政策。同時,家鄉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建設了許多環境友好型的公園和生態農田。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家鄉的環境質量,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宜居。
然而,家鄉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矛盾。首先,家鄉的公共設施相對薄弱,交通不便,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和物流效率。其次,家鄉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導致人們接受教育和醫療服務的困難。此外,家鄉的農產品陷入了市場困擾,價格波動較大,農民收益不穩定。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進一步的規劃和政策支持來解決。
對于家鄉進一步發展,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民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產業轉型升級速度,提高農業收入和農民生活質量。同時,也要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其次,要加大對公共設施的投入,優化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療和教育資源的供給水平。最后,要加強環境保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打造宜居的城市。
綜上所述,通過這次家鄉發展的調研活動,我不僅對家鄉的發展成就感到驕傲,同時也更加認識到了還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家鄉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過持續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實現家鄉發展的可持續性。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家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調研家鄉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茂名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茂名市信宜
親朋、鄰里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關于信宜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信宜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
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