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如果沒有文天祥對文天祥說的話篇一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時,他曾率領兵士保衛京城臨安。臨安失守后,他轉移到南方,與各將領抵抗敵人,保衛國家。后來兵敗被俘,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終于壯烈犧牲。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
由于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關在地牢里。元朝統治者勸文天祥說:“只要你投降,為我們出力,我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威迫利誘,也無法動搖文天祥盡忠報國的決心。
文天祥熱愛自己的國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光輝事跡和偉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如果沒有文天祥對文天祥說的話篇二
文天祥這盞“油燈”熬到第47個年頭,就滅了。
已經好幾年了吧,他一直都是在動蕩不安的時局中度過的,1278年他在廣東海豐被俘,在元朝大都的_中,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后。
他終日懶懶地倚在角落,全身布滿斑斑點點的血跡和傷痕,悶熱潮濕的_里,愈發捂出一股叫人無法忍受的酸味,早已破碎不堪的囚衣裹著他日趨消瘦、萎靡的身軀。
此時正當午后,陽光斜斜地從狹小的窗口擠進來,大牢里的塵埃上下舞動著,仿佛承載著鮮活的生命和狂亂的欲望,它們原本就依附于黑暗的庇護,藏在某個角落,現在終于是無一保留地顯現出了原形。
文天祥費力地睜開腫的嚇人的眼瞼,凌亂的頭發遮住了他的視線,他撥開頭發想要看清這一切,鐵鏈發出了邪惡的聲響,也許他隱約感到這塵埃與他現在頹廢的生命暗暗的有著某種契合!
又是他!
1283年,文天祥從容就義。
在文天祥追悼會的當天,靈堂的正中墻壁上,掛了兩個鐵骨錚錚的大字:脊梁。
如果沒有文天祥對文天祥說的話篇三
今天,我們學完了四單元所有的課文,他們都是在給我們講述一個個英雄的故事,回過頭來想想最令我感動的還是《文天祥》那一課。
課文講述了文天祥當了官后,朝廷開始抗元,可是文天祥為了國家一不小心被元軍捕住,元軍能見他才智過人就用高功厚祿來誘惑他讓他為元軍的一員,可他寧死不屈,無論如何也不可答應。再后來,朝廷滅亡了,可文天祥依然不投降,只求一死。元軍無可奈何,只好把他殺了。
文天祥那種愛國熱忱讓我感動,他自己正如他的詩中所說的那句詩一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留下了他那顆赤誠的心來報效祖國。有句名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文天祥的死重于泰山,因為他為了祖國而死,他死的光榮;他為了人民而死,他死的偉大;他為了朝廷而死,他死的無私。
所以,我們要學會變得無私,變得愛國。學習文天祥為國捐軀、寧死不屈的精神!
如果沒有文天祥對文天祥說的話篇四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v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在江西吉安縣固江鄉精合黃村的古侯城書院遺址,有兩棵遒勁挺拔、枝葉茂盛的古柏。村里人都說,這兩棵柏樹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栽下的。
文天祥少年時候,有一次跟父親到侯城書院去。一進大門,只見對面墻上掛著幾幅人物畫像。
“這是誰呀?”文天祥指著一幅畫像問。
“歐陽修。”父親不假思索地回答。
“太慘了!”文天祥眼睛里噴射出怒光。
“這邊兩幅畫像,分別畫的是周必大和胡銓。他們也都是本朝很得民心的人物。”父親深情地介紹著,每一言每一語都強烈地撞擊著文天祥純真的心靈。
文天祥決心學習歐陽修的文章道德,周必大的氣度學識,楊邦義、胡銓的氣節忠勇,長大了報效國家。為表達這種雄心壯志,他當即從附近的山坡上找來五棵柏樹苗,栽在書院門前。前四棵柏樹,象征歐陽修、周必大、楊邦義、胡銓,第五棵尾梢入士,兜根朝上,代表自己。后來,這五棵柏樹不僅全成活了,而且長得格外蒼翠。
清代著名詩人胡友梅還寫過一首《吊侯城書院古柏》的五言古詩呢!可惜,由于戰亂,先后有三棵古柏被大火焚為灰燼。幸存的兩棵,現已列為重點保護文物,接受人們的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