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一
學習、把握詩中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
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應作為教學的重點。
詩人在構思詩篇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這一點較難捉摸,應作為教學難點。
一課時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胡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貧苦的大堰河家去撫養,5歲時被領回家中讀書,但依然受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這首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
〔問〕根據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絡,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些什么?詩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與我的關系。感情: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感情: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感情:謳歌與贊美。
詩,是十分講求意象的一種文學體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所謂“意象”,用艾青的話說就是“純感官的,具體化了的感覺”。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記事寫人來抒發的,而這些事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來表現的,這一系列的意象又寫出了人物形象。
〔問〕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來寫?
〔明確〕描寫了一系列圖景,有“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園地、長滿青苔的石椅”,給人創造一種孤獨、凄涼、冷落的意象。
〔問〕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大堰河對我的愛撫,作家是怎樣來表現這種愛的?
〔明確〕詩人不惜筆墨進行了鋪排,先用8個排比句刻畫出8個細節,這8個真切、動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寫得非常具體、充分。還寫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來襯托出大堰河對我的愛。大堰河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勞動是極繁重的`,作者用了6個排比句寫出來,然而她卻是“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真正的母愛。又通過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的描寫,有切糖、夸畫、贊兒,特別是那個夢,表現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
〔問〕在第三部分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寫大堰河的葬斂之薄?
〔明確〕用了“同著……”五個意象,猶如五組電影的特寫鏡頭,給大堰河這一勤勞、善良、普通農村婦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致。這與前三段中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來進行抒情不同,作者拋棄了具體的敘述或描寫,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艾青曾經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他還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這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動人的意象,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這點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詩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辭手法
一、大堰河與我的關系懷念與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復
二、大堰河勤勞、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戀與感激勤勞、善良、無私反復、排比、對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涼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與控訴命運悲慘反復、排比
四、對大堰河的懷念和禮贊謳歌與贊美靈魂高尚呼告、排比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二
1、學習、體會抒情主人公——“我”的個性特征。
2、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3、學習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
導入新課
提問:大堰河是怎樣的藝術形象?詩人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稍作點撥:詩人塑造大堰河形象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提問:詩人除了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進行抒情之外,還采用什么方法?
明確:直抒胸臆。
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詩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稱不上抒情詩。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詩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詩人自己,往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象。在學習本詩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1、引導學生討論抒情主人公形象。
提問:《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點?
在討論的`基礎上,對詩中抒情主人公的特點作如下歸納:
(1)對勞動人民非常熱愛,對撫育他成長的大堰河充滿懷念和感激之情;
(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個階級,憎恨黑暗的舊社會,是地主階級的“叛徒”;
(3)感情真摯、熱烈,襟懷坦白,愛憎分明。
艾青曾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他還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這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方才打動千百萬讀者的心。
2、引導學生體會本詩的節奏和旋律。
這首詩比較散文化,有人稱它為“散文詩”。但閱讀時并不感到“散”,其原因在于詩中有節奏和旋律。這種節奏和旋律取決于詩人起伏的思緒和奔涌的激情。
指名分段朗讀,體會詩的節奏和旋律。
第一部分:第1、2節充滿懷念和同情,語調舒緩。第3節,感情沉痛、悲哀,語調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著重寫回憶,感情上時喜時悲,變化不定。閱讀時也要隨之節奏多變,構成變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寫大堰河死的凄涼,節奏應放慢。
第四部分,是獻給大堰河的贊美詩,感情熾熱,因而要節奏強烈,旋律加快。最后一節,詩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讀時也應熱情奔放,把火山噴發似的感情傳達出來。
3、學習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詩人感情的節奏和旋律總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本詩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相當充分、有力。
提問:本詩哪些地方運用了排比和反復的手法?舉出例子后,請談談它們所起的作用。
回答:如第4節中的八個排比句,第7節中六個排比句,都使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奏明快,氣勢酣暢,有力地傳達了詩人對大堰河真摯的愛。第1節的首尾兩句,反復吟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了詩人對她特有的深情。第3節,首尾句反復寫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節,都采用開頭和結尾詩句反復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4、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為了表現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本詩多處采用對比的寫法。可以先讓學生尋找這類句子,體會它們所起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引導和點撥,著重體會第4、6節的對比。這兩節,把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描寫,雖然沒有發什么議論,但詩人的感情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麗的夢境和凄慘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勞和死后的凄苦悲涼,這些都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以及對主題的表達。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三
(一)認識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學習勞動人民無私的奉獻精神。
(二)學習、把握詩中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三)認識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
(一)全詩共13段,根據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絡,可以劃分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分析:共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與我的關系,表現了詩人對乳娘的深切懷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段),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了詩人對她深切的眷戀與尊敬。
第三部分(9~11段),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
第四部分(12~13段),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
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串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
詩人在構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進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請學生舉例說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可作如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詩人告訴我們,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這是寫本詩的導火線。在具體安排上,卻一開始交代大堰河與我的關系,她沒有姓,沒有名,缺少獨立的人格。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突出詩人強烈的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動下,回憶大堰河對我的撫愛。為了充分地表現這種愛,詩人不惜筆墨進行鋪排,又寫她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襯托大堰河的可親可愛。
第三部分,用敘述方法,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這是詩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緩的筆調,邊敘述,邊嘆息,更顯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到了極致,往往要拋棄具體的敘述或描寫,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第12、13段便是明證。第13段,感情最強烈,語句卻最少。詩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語言嚕蘇,就難以充分表現自己心中的強烈的激情。
(二)詩人除了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進行抒情之外,還采用什么方法?
分析:直抒胸臆。
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詩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稱不上抒情詩。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詩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詩人自己,往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象。在學習本詩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三)本詩哪些地方運用了排比和反復的手法?舉出例子后,請談談它們所起的作用。
分析:如第4段中的八個排比句,第7段中六個排比句,都使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奏明快,氣勢酣暢,有力地傳達了詩人對大堰河真摯的愛。第1段的首尾兩句,反復吟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了詩人對她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復寫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段,都采用開頭和結尾詩句反復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四)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分析:為了表現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本詩多處采用對比的寫法。可以先讓學生尋找這類句子,體會它們所起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引導和點撥,著重體會第4、6段的對比。這兩節,把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描寫,雖然沒有發什么議論,但詩人的感情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麗的夢境和凄慘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勞和死后的凄苦悲涼,這些都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以及對主題的表達。
(一)導入新課。
1、背誦《水調歌頭·游泳》。
2、提問:《水調歌頭·游泳》和《沁園春·長沙》這兩首詞在抒情方面的特點是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這兩首詞相比,不同點在哪點?
明確:借景抒情。先寫景,后抒情,情由景生。這種抒情方法,可以稱為間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樣是抒情詩,但是抒情的方法與《詞二首》大不一樣。它們的不同處:
(1)《詞二首》主要運用間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運用間接抒情外,也運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詩歌的最后兩段,詩人直抒胸臆,直接表達熾熱的感情。
(2)《詞二首》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則主要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邊敘事寫人,邊抒發感情。
(3)《詞二首》通過想象、聯想以及借助神話傳說等抒情,增強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對比、反復等手法抒發感情,強調了對大堰河深深熱愛和對舊世界憤恨的感情。
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時,要牢記這些特點。
(二)按詩節依次講解分析。
第1段。提問:這一節主要寫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關系。)
第2段。提問:這里的“我”是兩個人的兒子,一個是地主的兒子,一個是大堰河的兒子,這兩個“兒子”的含意有什么區別?(前者“地主的兒子”,這是在血統意義上說的;后者“大堰河的兒子”,這是在撫養意義上說的,進而具有感情的、階級的意義。)
第3段。提問: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導學生看預習提示有關文字。作者幼時是在一種被冷漠的環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溫暖,得到母愛。人在寒冷孤獨時,本能地希望得到撫慰,得到溫存,希望回到親人的身邊。正因為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飛雪在鐵窗外飛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給自己無限溫暖的母愛的大堰河。)
第4段。齊聲朗讀,體會詩中的深情。這一段集中寫了大堰河的勤勞樸實的形象。詩中運用了“在……之后”這一狀語格式,而且反復使用,多次強調。在每個狀語中都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勞動的情景,運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請同學們一一找出。
這些詞語所表示的勞動情景,給我們一個什么印象或感覺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兒都得干,從吃到穿,里里外外處處操勞;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從早到晚,一時也不停閑。(由她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兒們已脫下襯衣入睡,她還在忙碌。)
提問:詩中為什么不這樣寫:“在你吃飽了飯之后,在你睡了一覺之后……”(這樣寫就不能表現大堰河的艱辛,也就不能體現大堰河對乳兒的關心愛護之情。)
同學們想想,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干了那么多活兒的手能是細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節的最后一句,卻有一個表示細微動作的詞——撫摸!正是這個詞,浸透了大堰河對“我”的疼愛,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此時居然能輕輕地“撫摸”,不是偉大母愛的生動體現嗎?
第5段。簡單交待“我”的階級出身——“地主的兒子”,但與大堰河結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問:哪個詞表明“我”不情愿離開大堰河?(“被”“領回”)
第6段。提問: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優越?(“紅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紋”“‘天倫敘樂’的匾”“絲的和貝殼的紐扣”“安了火缽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這么優越的家庭條件,作者“我”又是怎樣一種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詞不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慣了,進而表明“我”與地主家庭的疏遠與隔閡,因此本節的頭尾兩句重復了相同的一句話,“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卻說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對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段。提問:本節開頭“大堰河為了生活……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與此詩第2段中哪一句相照應?(“大堰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勞動的項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蘿卜、掏豬食、扇爐子、背團箕、曬糧食)大堰河從事這些勞動時的神情又怎樣?(始終是“含著笑”)
講解:這節詩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段里那樣給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從而取得報酬養活自己一家。勞動是極繁重的。多樣的,更是艱苦的;然而她卻總是“含著笑”。對常人來說。那些勞動沒有一樣能夠使人笑。到結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結著冰屑的蘿卜切開,在那冰冷刺骨之時能夠笑嗎?面對著豬吃的麥糟,嗅著那刺鼻的餿味兒,扇著嗆人的爐煙,常人在這時能夠笑嗎?然而詩中卻始終寫大堰河“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不僅如此,如果聯系第5段所寫“我”離開大堰河家時,她居然“哭”了,那么在這一節中反復寫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深的愛,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是真正的母愛!
第8段。通過為乳兒切冬米糖和夢中吃乳兒的結婚喜酒這樣兩個細節,表現了“大堰河,深愛她的乳兒”。
第9段。寫大堰河死時還念著乳兒,同時表現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娘而內疚悲痛的心情。
第10段。寫大堰河一生勞苦之重與死時葬斂之薄。提問;這節運用了不少定語做修飾,找出來,說說這些修飾語的作用。(“四十幾年的”“數不盡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塊錢的”“幾尺長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蘊含著詩人對不公正的社會的憤慨,也含著對大堰河深了的悼念與歉疚。)
第11段。提問:在這一節里寫“我”與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聯系,你能找出表達這種感情的語句嗎?試作分析。(“我是在寫著給予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語”一句,表明詩人對大堰河后代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舊世界的憎惡;“兄弟們碰見時,是比六七年前更要親密”一句,表明詩人與被壓迫遭痛苦的階級兄弟心連心。)
講解:當“我”飄泊回到故土時,及大堰河的兒子們碰見了,詩中把這說成是“兄弟們碰見時,是比六七年前更要親密”。而在第6段中寫“我”回到自己家中,卻說成“做了新客”;且看著“不熟識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怩不安”。兩相對比,詩人的親疏愛憎何等鮮明。
第12段。提問:詩人贊美的僅僅是大堰河嗎?(不是。詩人把對大堰河的愛升華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愛,本節詩中深情地寫道:“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呈現給愛我如愛她自己的兒子般的大堰河。”)
第13段。此節是全詩之總括,照應了全詩。
(三)寫作方法簡析。
1、找出詩中運用了對比的地方。
講解:這些對比不僅寫出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熱愛追念之情,而且表現了詩人在實現了階級立場轉變后產生的強烈的愛憎,這是詩人以此詩宣告與地主階級決裂而投向勞動人民懷抱的思想基礎。
2、找出詩中運用排比和反復修辭方法的地方,體會這樣寫的作用。(參考“難點重點分析”第3題)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四
課題:大堰河——我的保姆
湖南省資興市黃草中學:黃晨銘
第5課 第1課時 課型:點撥法、討論法、朗讀法、體會法
編寫日期:20xx年2月28日 執行日期:3月4日 總序號:09
教學目標與要求:
(1)體會詩歌真摯的感情(2)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詩歌鑒賞力(3)訓練朗讀能力
重點:把握詩人感情和思路發展脈絡,體會詩人對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懷念,同情,感激和贊美之情。
難點:賞析詩歌藝術特點: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的運用。朗讀的聲調,節奏的處理。
教具:多媒體
教程:
一,布置預習
收集有關艾青的資料,做好文學常識卡片,讀好預習提示了解本詩創作背景,
聽配樂朗誦尋找詩歌表達思路和感情線索。
二,導入新課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母——大葉荷(大堰河)的贊美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 明確學習目標(出示多媒體畫面)
顯示課題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懷抱乳兒的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
顯示學習目標
a, 體會詩歌真摯的感情
b, 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詩歌鑒賞力
c, 訓練朗讀能力
四, 速讀全詩
(1)點撥研討作者的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呈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研討詩的詩體特征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
體會詩中所抒發的情感,把握詩的感情脈絡,完成思考和練習一
明確:顯示多媒體畫面
第一部分(1——3節) 懷念與痛掉
第二部分(4——8節) 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 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節) 謳歌與贊美
五,朗讀研討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概括主要內容:突出我與大堰河之間養育與被養育的關系。
著重體會第三小節:
a,景物描寫的意境 特征:凄涼,衰敗,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這一詩句反復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懷念之情。
c,揣摩這一小節朗讀的聲調 (低沉,緩慢)重音及停頓的節奏
六,點撥研討第二部分
學生概述第4 節主要內容
顯示多媒體畫面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雞蛋之后 抱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撫摸 嘗過熟飯之后
包扎傷口之后 放好醬碗之后
補好破衣之后
(3)點撥討論多組鏡頭以排比句式組合在一起,用反復的手法突出"抱","撫摸"的動作的表達效果
明確:增強了語氣,豐富了內容,突出了重點,突出了大堰河慈愛,勤勞的形象。詩人回憶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為中心描畫了8個生活鏡頭,表現出大堰河對乳兒深切的母愛。
(4)出示多媒體畫面:(大堰河懷抱乳兒,深情,凝重的畫面)
(5)學生想象描述大堰河的雙手:粗糙,黑,骨節粗大,但非常溫暖。
(6)激發聯想:大堰河勤勞慈愛的雙手使一個貧窮的家庭充滿溫馨,使這個被親生父母嫌棄的孩子得到了母愛。這雙手就成了母愛的象征。請同學回憶,聯想一下自己母親雙手的形狀,說一說在生活中有哪些細節讓你深深感到母愛的深廣。
朗讀研討第5,6小節
a, 點撥討論 : 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華;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 ,請談談個中緣由
明確:僅有物質生活但沒有愛。
b, 研討詩人如何借助對比的表現手法來表達對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明確:鮮明的對比更能顯示大堰河家是貧窮的,但充滿了愛;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愛。想起這些,詩人心里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作業:
后記:
課題:大堰河——我的保姆
湖南省資興市黃草中學:黃晨銘
第5課 第課2時 課型:點撥法、討論法、朗讀法、體會法
編寫日期:20xx年3月6日 執行日期:3月7日 總序號:10
教學目標與要求:
(1)體會詩歌真摯的感情(2)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詩歌鑒賞力(3)訓練朗讀能力
重點:把握詩人感情和思路發展脈絡,體會詩人對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懷念,同情,感激和贊美之情。
難點:賞析詩歌藝術特點: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的運用。朗讀的聲調,節奏的處理。
教具:多媒體
教程:
繼續研讀詩歌:
第7小節,討論:大堰河在忙碌,貧困的生活中為什么總是含著笑?
顯示多媒體畫面:
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豬 燉肉 曬麥
明確:大堰河純樸,寬厚,如同祥林嫂命運悲慘但很容易滿足,靠雙手吃飯,并無過多的祈求,詩人對大堰河既贊美又同情。
朗讀研討第8小節
用一個詞概括本節內容:深愛。
點撥討論 :詩中哪些細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切糖,貼畫,贊兒,做夢。
點撥討論:為什么說大堰河的夢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這是大堰河對乳兒的祝愿,期盼乳兒長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滿。由此可見大堰河內心世界豐富美好
七,點撥研討第三部分
(1) 揣摩朗讀的聲調與節奏
明確:抑郁,哀傷,沉重,緩慢。
(2)顯示多媒體畫面:(大堰河的墳墓)
點撥討論:大堰河的墓是多么渺小不起眼,這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卻是那樣的多,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社會的不公道。
指導學生用憎恨的語氣朗讀11小節
教師點撥:大堰河出身貧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勞,善良,淳樸,仁厚,像一座令人肅然起敬的雕像,永遠矗立在詩人的心中同時也將會矗立在我們每一位讀者的.心中,讓詩人及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贊美的詩呈獻給這位神圣的母親。
鑒賞體會第四部分
(1)顯示多媒體圖畫:(大堰河辛勤勞作的身影)
(2)播放配樂朗讀錄音
(3) 討論大堰河的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
明確:紫色象征高貴,"紫色的靈魂",熱切地贊頌了大堰河高貴美好的心靈。
(4 ) 討論:這首熱烈,深沉的贊美詩僅僅呈給大堰河一個人嗎
明確:不僅僅獻給大堰河,也呈她的兒子們,呈給千千萬萬大堰河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
九, 總結全文
教師點撥:一個地主的兒子卻把他心中最深情的贊歌唱給千千萬萬的如大堰河般的勞動人民,這在30 年代中國文壇實屬難能可貴。
顯示多媒體畫面
大堰河:勤勞 善良 仁厚 慈愛
我: 懷念 感激 憎恨 贊美
教師小結:艾青的這首詩感情真摯,全詩通過一組組意象排列寫了大堰河凄苦的一生的片斷,構成了由懷念到感激由同情到控訴再到贊美的跌宕旋律,借助于排比,反復,對比等手法表達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十,布置作業
反復朗讀全詩
課外閱讀艾青詩作:《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手推車》《我愛這土地》《給烏蘭若娃》《礁石》,談談你對艾青詩的認識,寫一篇三四百字評論。
后記: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五
1、顛覆曹操作為奸臣逆賊的形象。
2、背誦詩歌的第一小節。
3、分析作者的憂思之情。
1、多朗讀,從朗誦中感知詩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現作者心情的字如“憂”,進行賞析。
1、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養高中的獨立評價能力。
教學方法:美讀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一課時。
同學們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嗎?在三國演義里曹操是什么樣的形象?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現在同學們看這幅圖片,只這是京劇中曹操的形象,同學們曹操的臉有什么特點?白色的。那位同學知道京劇中白色代表什么類型的人。代表的是陰險奸詐的人。
展示 《觀滄海》的幻燈片。
二、學習文本。帶著對曹操詩歌的這種感受,我們一起學習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短歌行》。
1、朗讀,先讓學生朗讀一遍,從朗讀中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對詩歌的把握如何?
然后播放錄音,讓學生感受一下,別人是如何朗讀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輕重舒緩。
預設: 在讓學生聽完朗誦之后再讀一遍。
小結朗讀:同學們讀得很流暢,但感情把握不到位,這是因為詩歌離我們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對于它所表達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夠到位,那我們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詩歌,請同學們看一下這首詩中,最能體現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詞?
預設回答:憂
2、范仲淹登岳陽樓的時候為國為民,發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代丞相的情懷,那同學們看一下曹操他憂的對象是什么?
先不著急回答,我們說這首詩總共有兩段,但是我們還可以把這兩段分為四節,所以我們先來齊讀第一節(從開頭至唯有杜康)女生讀一句,男生讀后一句,我們先把這一小節讀一下,從中看作者“憂”什么?
預設:憂的是人生苦短。
同學們是如何看出來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來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啊,在詩中曹操是如何來解決的'愁苦的?
預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這說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悶呀。
預設:不能,那你認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悶。
預設。“是人才。”
→你從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憂憂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這句詩是出自哪兒的?展示幻燈片,補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層憂是什么呀?
幻燈片展示:賢才難得。
那同學們想一下,作為領導人,怎么樣才能吸引人才呀。
預設:給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
→那曹操給那些人才怎么來保證
預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小節:所以從這節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有憂愁,了解作者的感情,現在請同學們,我們再把前面的朗讀部分,我們合起來讀一遍。女生讀前一句,男生讀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讀完之后,到后兩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讀。
預設:同學們說一下,是不是比前面進步,很好,值得鼓勵。
小導入:中國詩歌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情感都是貫穿其中,那我們在往下學習作者的憂思之情是如何貫穿到下文中的。
讓一個學生來朗讀一下下半節。
→哪個同學能不能和我們說一下第二節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預設:是用明月來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難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復地歌詠著渴賢之憂啊。
但接下來作者卻寫到了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哪個同學來說一下這句是表明什么的。
人才來歸順曹操了,那人才都來了,曹操還憂什么?
三憂功業未就。
→對人才的憂思,貫穿了全文,但第二節有一處是作者寫作者的歡喜之情的,是因為人才來和他交心,來歸順他了。同學們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那人才都來了,作者還憂什么呢?
三憂功業未就。
小結:所以人才的憂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為功業未就,因此曹操為了自己的功業,他又對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欖枝?曹操是如何說的?
預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國鼎立的情況下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賢才們。
→ 這里曹操站在那些賢才的角度去慮及他們的前途,把賢才的煎熬變成當成自己的煎熬。這里曹操換位考是替賢才擔憂之外,他是否還有另一層意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用了兩個典故,一周公自喻,說明自己有周公一樣對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樣寬廣的胸懷。所以我會重用賢才的。
1、曹操說歌以詠志,那這首詩曹操抒發自己的憂思之愁是為了表明什么志向?
招賢納士,統一天下。
2、中國崇尚一句話:“文如其人。”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同學們你認為曹操是什么樣的人?
總結:幻燈片展示。
播放電視劇《短歌行》主題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誦。
課堂總結:曹操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民間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賊的形象示眾,但從我們的文學作品里我們還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個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學們看文學一定要以事實為根據,學會從文學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詩歌中使用的藝術手法,并理解其對詩歌情感表達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法,品味詩歌中的情感;講授法與合作探究法相結合,探討詩歌的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品味詩中真摯的感情,感受母愛的偉大,樹立尊重勞動人民的意識。
學會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情感
分析詩歌的情感
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一、預習回顧
1、詩歌的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現代著名詩人。艾青在現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卓越的民族詩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代表作《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寫作背景:艾青出生時因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會“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視,被寄養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著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愛撫下成長的。直到五歲才被領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視,規定他不能叫父母為爸爸媽媽,而要叫叔叔嬸嬸。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對大堰河的愛遠遠超過了對父母的愛!1932年因從事愛國運動被捕,在獄中他見了漫天飛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滿懷深情的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曾回憶說:“我完全是按照事實寫的,寫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實感。這首詩,是出于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我覺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大堰河很愛我,我也很愛她。”后來詩人在1953年和1973年兩次回鄉,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掃大堰河的墓。
2、詩歌的內容結構
二、細讀詩歌,分析詩歌
劃分層次:
(一)第一部分(1——2)
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階級不同,卻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1、抽查朗讀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點(身世悲苦)
(二)第二部分(3——11)
詩人觸景生情,追述勤勞善良的大堰河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三部分(12——13)
詩人由回憶轉入現實,用兒子對母親的感情,為其寫下了一首贊美詩。
1、學生細讀,自由討論二、三部分中哪節詩歌體現人物形象的什么特點。
生活艱辛、勤勞、善良、樂觀、淳樸、深愛著乳兒……
2、學生發言,穿插點評、范讀和齊讀,分析藝術手法和情感抒發(重點分析四、七、八、十、十一節)
3、總結人物形象
大堰河:身世凄苦、勤勞、善良、慈愛、任勞任怨、淳樸、悲慘
大堰河短暫而痛苦的一生、大堰河。
一家的不幸正是舊中國勞苦大眾的縮影。
4、分析并歸納詩歌的藝術特色。
(1)大量描述性意象的使用
(2)修辭手法的使用:排比、反復、對比
(3)形式上的自由
三、總結詩歌主旨
板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人物形象情感
身世悲苦勤勞慈愛追懷痛悼
生活艱辛積極樂觀眷戀感激
任勞任怨淳樸善良同情控訴
命運悲慘值得贊頌贊頌謳歌
藝術特色:反復、排比、對比、自由形式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七
1、詩歌的朗讀指導,思想情感體會
2、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體會、學習
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1、詩歌蘊含的思想情感體會;
2、語言特點分析。
詩歌中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揣摩品味。
擬采用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師生互動問答法等。
教本、教案、有關多媒體課件。
1、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保姆”這種工作的內容嗎?學生答,師點評——今天,我們學習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書課題)。請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關背景資料——請大家齊聲讀出來。
2、請同學們把全詩的13個詩節標上序號。
3、教師范讀1—3節詩歌,之后提出閱讀要求:有表情朗讀,準備3分鐘,自由舉手讀自己喜歡的詩節。(要求先說喜歡的詩節番號)
4、在學生讀詩節結束的時候,要求學生談自己喜歡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及時點評讀的效果,師生互動,并趁機對學生讀的詩節進行情感和語言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教師做及時的有選擇的板書。具體的分析預設寫在教本上。
5、在分析詩歌內容差不多的時候,導引學生分析詩歌的內容與結構。啟發學生可能用到的預設問題:
a、詩歌哪些小節是寫回憶大堰河生前的往事的`?
b、詩歌哪些小節是寫大堰河去世后的凄涼悲苦的結局的?
c、哪些詩節是對大堰河的大聲直接的贊美歌頌的?
d、哪些詩節明顯是對大堰河深情的感激和懷念,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她?
6、學生思考、與同桌討論,自由舉手回答自己的內容劃分。(要求學生答出詩節的序號)之后師生互動點評,形成統一的認識。然后,展示幻燈片,體會結構圖的內容。教師對結構圖作點評,幫助學生理解。
7、最后,全班齊讀第12—13詩節一遍,出示幻燈片,展示有關大堰河的墳墓圖片已經跟艾青的一往情深,加深印象。
8、如果有時間,讓學生以詩歌般的語言贊美自己的一個親人。師生適當點評。
可能用到的板書準備(視情況而作調整)
1節:尊敬、懷念、憐愛
2節:慚愧、感激
3節:懷念、沉痛
4:感傷、感激、同情
5:沉痛、依依不舍、無奈
6:難過、不安
7:同情、憐惜、贊美
8:同情、感激
9:傷心、慚愧
10:感傷、痛苦、同情
11:悲哀、憤怒
12:無限的贊美、感激
13:無限的敬仰、贊頌
我是帶著感情教學生學習這首長詩的。我知道這首詩是作者用情感孕育而成的作品,如果我不用“情”字解讀她,那將是對作品的一種不敬。事實上,我的這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是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我帶著感情朗誦作品,我帶著感情引領學生品讀作品,我帶著感情讀我寫的文章《那個春節真難過》拓展本文的教學。我的情感也將學生的情感引出來了。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自己讀文章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讓你這么一分析,我仿佛看到了艾青那悲痛的表情,聽到了艾青那真情的呼喚。特別是你讀自己的文章《那個春節真難過》,我都流淚了。我知道什么是真情孕育文章了。有些文章就是真情孕育出來的產兒。看來,我的這課是成功的。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八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人物形象的分析
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
誦讀——鑒賞——分析
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蘊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詩歌是靠形象來表達感情的,所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瀏覽全詩,思考,作者在這首詩表達了那樣的一些感情?
現在我們就來讀詩,看一看這些同學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
(一)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一層,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把這一節的內容朗讀一下。
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心世界如同雪一樣的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為這許多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凄涼、衰敗、荒寂)這樣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低沉、舒緩)好,大家一起把第三節讀一下。注意把握詩人的感情。
(二)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實的牢房里,那么,從第四節開始,作者就轉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艾青因為生他時母親難產,后來又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了5年。那么,詩人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四節。
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么呢?
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里,撫摩我”
詩人運用這樣的手法,是為了突出她怎樣的品質?
勤勞、慈愛。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勤勞、充滿母親般慈愛的大堰河向我們走過來了,她的雙手輕輕的撫摩著她的乳兒,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大家睜開眼睛,誰能給我描述一下這雙手?
是啊,正是這雙勤勞的,盡管粗糙卻溫暖的手,使一個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溫馨,使艾青——這個被地主家庭嫌棄的孩子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母愛,而“我”和大堰河只不過是乳兒和乳娘的關系。
詩人在五歲時終于被領回了自己的家,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啊。但詩人心中感覺到卻是——“忸怩不安”。
為什么會這樣?(補充背景介紹)
大堰河家窮,卻有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想到這些,詩人心中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全班同學齊讀4、5、6三節,讀出詩人的眷戀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盡了她的乳汁之后,又開始勞動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讀第七節,思考:大堰河從事著這樣又苦、又臟、又累的活兒,為什么始終含著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著多種原因的,有為和乳兒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悅,有在勞動中獲得的滿足。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個和她有著相似命運的人——祥林嫂,當她在魯家作著比一個男人還多的事情時,“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多么淳樸,寬厚的靈魂啊。
全班女同學齊讀六個含著笑的句子。
(四)但是,詩人寫到這里,認為還不足以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于是,她又帶著我們走進了大堰河美麗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大家瀏覽第八節,看一看,作者選取了幾個細節來表現大堰河對自己的深愛?
為什么說做夢能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呢?
大堰河的夢正是她對詩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長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滿。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夢實現了,有一個嬌媚的媳婦叫她一聲“婆婆”,她會有怎樣的表情呢?
(五)是啊,誰不期望美夢成真呢?如果這個夢能實現,該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盡自己的血汗后,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師朗讀9、10節)
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禮)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里,詩人的心一陣陣發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劇?詩人對這個社會懷著怎樣的感情?齊讀11節,讀出詩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憶到這里就結束了。在他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卻有著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大堰河。她勤勞,善良,寬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從回憶的大門走了出來,外面依然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依然是陰冷潮濕的牢房,但詩人卻有著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給大堰河由心靈而寫成的贊歌。(教師范讀12、13節)
問:為什么是紫色的靈魂?這首贊歌,僅僅是呈給大堰河的嗎?(紫色代表著高貴,這首詩歌是獻給所有勤勞的中國人民)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理請了詩人由現實到回憶,再到現實的抒情結構,體會詩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么,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九
1、簡介艾青,簡析作品
把握大堰河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感情變化
2、教學重點:把握大堰河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詩人情感的變化。
3、教學難點:把握大堰河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詩人感情的變化
4、課型:新授課
5、教法:學生自己動手找段落,師生共同分析。
6、教學內容:
上節課,我們寫的作文是《我的父親(母親)》,從中我們能不能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拳拳的愛心?今天,讓我們跟著艾青,體會他的奶娘——大堰河帶給他的感動。
現在,請同學們齊讀這篇文章。
這是一首寫人的詩歌,我們來看一下大堰河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文段。
同學們能找出來。第4節,第7節。
我們先看第四節
同學們讀
7、我們看里面的意象:
搭好灶火,拍去炭灰,嘗到飯熟,烏黑的醬碗,烏黑的桌子,補衣服,包受傷的手,掐虱子,拿雞蛋,通過一系列的動作體現了大堰河的勤勞能干。除此之外呢?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就是作者反復說的那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從中作者體會到了溫馨的母愛。
第7節,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用抱過我的兩手勞動了。”連續使用了6個“她含著笑,”一方面寫出了她勞動時的樂觀態度,另一方面也寫出了她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艱辛。每一句都展現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
第8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淳樸的感情,她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愛自己的乳兒,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這能體現她的“善良”。不是親生兒子卻像親生兒子一樣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能體現她的“質樸”。
第9節,寫大堰河臨終的情況,乳兒不在她的旁側,她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凄涼的世界。從側面體現了她的“善良”。
第5節與第6節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5節敘述了“我”離開大堰河時的情況,雖然是簡短的過渡,詩人卻捕捉到了離別場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為什么要哭?”
第6節,將“我”回到家里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進行對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與第4節一樣,連續使用排比長句,表現“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在3—10節中,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大雪,觸景生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追述大堰河的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一二節,作者交待了自己和大堰河的.關系,由雪想起大堰河,第11至13節,作者對大堰河的遭遇表示同情,對無情的舊社會進行了控訴,對自己的保姆進行了謳歌和贊美,并由此推及到像大堰河一般的保姆——社會上受苦的勞動人民,揭示了文章主題。
8、作者的感情線索:懷念與痛悼——眷戀與感激——同情與控訴——謳歌和贊美。
9、課后反思:這是很糾結的一課,這節課課堂環節很完整,但是自己對這首詩理解不到位,就是說自己讀著都沒有感覺,很難體會到那種感情,只是一味的聽取別人的意見,講不出新意。語文課,尤其是詩歌怎樣才能講出新意呢?或者說,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我們應該帶給學生些什么?現在學生最缺乏的又是什么?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十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本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了解本詩鋪敘細節,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學會通過誦讀去體會把握詩中情感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揣摩詩歌語言,培養詩歌鑒賞能力;反復誦讀,體會回環、反復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大堰河深摯的情感,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揣摩語言,理解詩中形象,領會作者深沉的情感。
分組比賽,合作探究。
(一)激趣導入
前幾天,曉風來我校作報告,內容之一,就是學會感恩。我覺得這個題目選得太好了。是啊,應該學會感恩!因為人是在恩惠的陽光雨露里長大的`。學會感恩是做人的起點,學會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感恩才能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上個世紀,有個最懂得感恩的詩人,他把最真摯的感激之情獻給了養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詩人艾青。
(二)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深摯情感。
2.揣摩詩歌語言,培養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3.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三)分組比賽,合作探討
1.第一輪比賽:誦讀
大致過程:(1)宣布比賽規則。兩組合作讀一遍課文,第一、三組讀1~7節,第二、四兩組讀8~13節;推薦代表誦讀;沒人讀算棄權。
(2)準備兩分鐘。
(3)各組輪流讀
(4)集體評議,獎給優勝組一個五角星。
2.第二輪比賽:各組輪流提問,自由解答
宣布規則:
(1) 時間15分鐘
(2) 一組提問,其它組自由解答。
(3) 每提一個問題或每一次正確回答,其組均加一個五角星。
(4) 提的問題沒人能回答,提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
兩分鐘準備──開始提問──評出此輪優勝。
3.第三輪比賽:老師提問,學生搶答
此輪比賽視上一輪提問的情況而定,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刻,就少提問;如學生的理解還較淺,那教師就要通過一定的問題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深處。安排時間大約5分鐘。答對一個,其組加一個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樣的形象?
(2)作者是這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3)第12節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4)本詩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
4.算出三輪比賽各組所獲得的五角星總數,確定優勝組,予以表揚。
(四)拓展延伸 思考討論,自由發言
1.問題:學了這首詩,你對自己的父母特別是母親有沒有一些深的認識?你覺得應該怎樣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發言
學會感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有高尚修養、令人敬佩的人。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
板書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雪──實與虛
手(抱、撫摸) 懷念
笑──洗、提、切、掏、扇、背 眷戀
鋪敘細節 借事抒情 同情
夢(不能對人說) 謳歌
淚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優質課教案篇十一
一、知識與能力
1、領會詩歌抒情性的特點,了解詩歌常常借助于鮮明生動的形象來抒發感情。
2、理清詩的抒情結構,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以及對比的寫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典型細節的分析,認識大堰河的形象。
2、反復朗讀,體會修辭方法(對比、反復、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朗讀法、閱讀探究法
朗讀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解題
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縣皈田蔣村。他母親生艾青時難產,48小時才把他生出來,他的父親非常迷信,認為這是一個不詳之兆,并找來了一個算卦的先生,說,他生下來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來就成了這個家庭里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養,后來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為了他的乳兒,在保姆的懷里,艾青生活了難忘了五年,艾青與勞苦大眾血肉般的親情,與這段經歷有著莫大的關系。那純樸、善良、勤勞的品性和勞動農民的情感與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說,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視與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
由于艾青積極參加一些愛國運動,在1932年被捕入獄,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飄著雪花,詩人站立在鐵窗前,思緒波動,不禁展開了廣闊的聯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起了曾經給予過他母愛的農民保姆大堰河。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錄音。
2、注意讀準字音。
大堰yàn河檐頭yán瓦菲fēi灶zào火荊棘jīng jí掐死qiā火缽bō碾niǎn冰屑xiè團箕jī忸怩niǔ nì凌侮wǔ
叱罵chì咒語zhòu匾biǎn
3、自由朗讀,準確把握情感。
4、讀了這首詩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了這首詩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長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勞。她愛“我”如自己的兒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離開了人世。
感受:這首詩不僅坦露了詩人深沉的內心積郁而且為我們中國的農村婦女樹立了一尊樸素莊嚴的塑像。那種積郁首先來自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來自他對農民命運的關切。
作者以深沉、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貧農婦女大堰河勤勞、善良的美好品質,描寫了她的悲慘命運。并詛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劇命運的黑暗社會。
5、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節)寫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與自己的關系;
第二部分(3─8節)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質,抒發詩人對大堰河的懷念與尊敬。
第三部分(9─10節)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
第四部分(12─13節)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獻詩。
6、體會感情
詩是詩人感情的載體,這首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全詩13個詩段,概括每個部分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懷念與痛悼
第2部分:眷戀與感激
第3部分:同情與控訴
第4部分:謳歌與贊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作者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理清了詩人由現實到回憶,再到現實的抒情結構,體會詩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么,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