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一
在烈日驕陽之下,一個衣衫破爛的人赤腳行走在被炙烤得發燙的街道上。他歪歪倒倒地前行著,看起來十分虛弱,好像生命正被一點點抽離他的身體,最終無力支撐,倒在街邊。他大口喘著氣,汗珠無力地淌著。
這時,一枚刺眼的銅錢掉落在他的面前,他向丟銅錢的人說:“先生,我不是乞丐。”“可你很需要這枚銅錢,不是嗎?它能維持你的生命。”丟銅錢的人說。“不,丟棄了尊嚴的生命,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寧愿這樣死去。”施舍者無奈地搖搖頭。虛弱的人依舊坐在地上,等待著生命的結束,他不理解任何人施舍的物品,最終他的生命消逝了。可那不食嗟來之食的品質卻影響著人們。
安貝卡曾說過:即使你窮得只剩一件衣服,也要將它洗得干干凈凈,讓自我穿起來有一種尊嚴。
失去尊嚴的生命,是茍活的,讓人鄙視的。生命要有意義,需要尊嚴的支撐。
在一臺充滿愛的呼喚的晚會上,炫目的燈光照在一張樸實的臉上,他就是徐本禹,他手里拿著愛心造型的獎杯,講述著他“感動中國”的生命歷程。他出生在一個窮困的家庭,靠著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走出農村,考上大學。
但就在他考上研究生后,應對完美的前程,他卻選擇回到貧困的農村,做一名教師,回報給予他無限關愛的社會。在艱苦的環境下,他想過退縮,在貧困的條件下,他也哭過,但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支持著他的選擇,他的生命也因他的選擇而綻放著愛的光彩。
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要做出多么偉大的事情,有時候只要在你得到別人的愛時,懂得也為別人付出你的愛,就會使你的生命充實而有意義。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它的長久。能在這有限的生命中,享受歡樂的人生,并給大家也帶去歡樂,這樣的生命是崇高的,不論是對自我或大家都有著重要意義。
生命的意義要在生活中去領會,每一個生命的降臨,都有其意義,若想要這意義更加深遠,不僅僅要愛自我,更要愛別人,愛世界,把歡樂和期望帶給世界。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二
當她聽到風哥哥說的那么認真,她信了,心里充滿了希望。再也不嘆息了,她為自己美好的未來喝彩。
當深夜來臨的時候,她充滿了自信,不在絕望,自己努力的綻放,終于沖破了花瓣的枷鎖,散發出自己的清香。
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鳥兒在樹枝上為她唱著情歌;蜜兒為她獻上愛吻;蝶兒為她獻上完美的舞蹈。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三
蜉蝣的生命很短暫,出生以后只能活七到十天,短的則只有兩三天,有的品種甚至只能活幾小時;每年秋天,天空中那些南遷的候鳥,也許明年你就看不到了;還有各類昆蟲及其他動物,比如蜜蜂、蝴蝶等,壽命不及人類的比比皆是。
就在那個夏天,狂風卷集著烏云,不一會兒,電閃雷鳴。“完了!我種的小樹要完蛋了,它會被狂風刮倒的!”我透過窗戶往外望,窗外被雨簾擋著,看不清。只聽見雨點落在樹葉和窗戶上的聲音。我想:小樹一定在劫難逃了。我焦急地走來走去,心情跟外面的天氣沒什么兩樣。
雖然我們無法左右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我們不僅要像蜉蝣一樣珍惜自己短暫的生命,還要像小樹一樣做生命的強者,不被生活中的挫折擊敗,我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一切狂風暴雨,因為,雨后必定是晴天;因為,生命本來就是一樁奇跡。
人生的體會各不同,你對生命的看法又如何呢?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我常在想,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而現在,我似乎有了答案:不斷超越自己的夢想。
生命的意義在于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夢想。“人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么區別?”周星馳說。人在最初對這個世界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人愈是成長愈會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黃家駒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大聲說過自己將來要成為赫赫有名的音樂家,既而表現出了對音樂極大的天賦,他經常拿著家里的網球拍當作吉他放在身前。十幾年過去了,黃家駒有了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吉他,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曾經許諾要成為音樂家的話,他背著吉他組了一個樂隊叫“byond“,他們不斷到各個酒吧駐唱,不斷給經濟公司寄稿,不知被甩了幾次白眼,不知被嘲笑了多少次,黃家駒依然堅定著自己幼時的夢想。果然,他至今仍為大眾所知,他譜的曲寫的詞仍被當作經典。
生命的意義在于堅持自己的夢想。專業職業規劃師古典在北京外國語演講時說到自己在大學時完成了四個夢想,他說:“人生,就是時刻用眼睛盯著你的目標,不要分給你的敵人。”生活給不了你想要的,那就自己創造,古典堅持了自己的夢想,所以他去過世上最高、最深的地方,他寫了書講了課。這是他想要的,他堅持了,所以他做到了,所以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生命的意義在于勇于面對通向夢想途中的困難。撒切爾夫人,人稱“鐵娘子”,幼時家貧被人嘲笑,被同學砸過雞蛋,在她的桌上寫滿了侮辱她的話,惡語相對,后立志要從政,然后她始終堅持,不放棄,積極地面對困難。因為她知道,通往成功的路上必定會有磨難使自己成長。當你被困難折磨到最痛苦的時候,便是到達夢想的最后沖刺階段。
夢想似一道曙光,在黑暗的隧道里不斷靠近不斷追逐那一道曙光,你或許會摔上那么幾跤,或許拿著手電筒的人會嘲笑你,但都不要在意,眼睛一定要緊盯不遠處的那一個小亮點,那才是旗幟,那才是你的夢想。生活,不僅是為了活。夢想則是讓你的生活充滿意義的東西。而人生最光輝最值得紀念的不過看著隧道口那道曙光不斷變大,慢慢看見了整顆太陽。那便是生命的意義,不斷追逐夢想,堅持,不畏困難,那一片屬于你自己的勝利的光照將一滴不剩地灑落在為此付出了太多的你身上!而你,也理應當接受這一份榮耀的洗禮!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五
生命,不在乎年輪的長度,我更看重的是生命中的特定意義是否完成。
在萬千變化的世界,沒有什么是絕對的永恒,也無所謂對錯,如果一定要有個絕對,我更相信,文字,圖片,視頻,數據的存儲是一種永恒,文字可以真實的描述某一刻心里的感受,也可以記錄一個感動的故事,圖片,可以定格某個微笑的一瞬間,快樂,痛苦又或是感動的一瞬間,所以我更相信他們是一種永恒!
我景仰那些對生命和夢想有深刻清晰認識的人,因為他們的內心是充實的,走在人群中哪怕一個人也不會感覺到孤獨。一直思考人生的我,也一直在尋找世界的出口,曾經掙扎的我,痛苦的我,孤獨的我,也曾深深的陷入迷茫,就在今天,腦海靈光一閃,似乎對生命有所領悟,我將慢慢轉變觀念,不在為錢而活,生命,赤裸裸的來,也將赤裸裸的去,重在體驗和感悟,生命于我而言,何嘗不是一次時光旅行,自始至終,不曾得到,也不曾失去什么,有的就是沿途的風景,酸甜苦辣。
我本人的觀念是,從今以后,要做自己正真喜歡的事情,練就一個強壯的身體,一身的肌肉將讓我更加的自信,腳步一定要踏上渴望去到的城市(十座城市)
拍下城市里的點點滴滴,交一個和自己特別般配,特別心靈感應的朋友,和自己喜歡的人共度浪漫的夜晚,為她做最瘋狂的事!
對于我來說,實現了這些,生命也就真的無所謂長短了,隨時可以接受終點的審判!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六
珍愛生命,安全出行。
一個十字路口,一輛車停在馬路邊,停車燈一閃一閃,馬路上躺著一個人,還有一群圍觀的看客……這是我開學前兩天在街上看見的一幕血淋淋的場面,如今回想起來,我的耳邊仿佛發出了金屬的碰撞聲,眼前看見一個人影飛過,然后傳來一聲聲命運歸宿的哭泣。
20xx年4月13日下午,一名12歲小學生騎腳踏車載著一名8歲的同伴,被一輛疾駛的黑色小轎車撞傷,后雙雙被送入醫院。據目擊者稱,當時兩位小學生橫穿大路,可能沒有注意到交通指示燈已經轉向紅燈,就被那輛車撞到。
我初中的學校在半山腰,去上學需要爬一段很陡的坡,雖然是水泥的道路,但走起來還是相當的吃力,所以很多高年級的同學就選擇用電動車來代替步行。坡底是一個“t”字形的交叉路口,沒有紅綠燈,過往的車輛都是靠著按喇叭來提醒“我的車現在要從這個路口經過”,“t”字形路口正前方就是鐵軌,時不時會有火車經過。所以更多的學生選擇步行。記得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他們騎著電動車從山坡上往下沖,車速相當之快,而且后面還載著兩同學。結果可想而知,我們最不愿意看見的一幕還是發生了。他們沖下了鐵軌,受了重傷。
高中的一次期末考試結束,在校門口等著父母的車子來接我回家。然后看見一個低年級同學朝著對面上停著的車輛揮了揮手,接著橫穿馬路,他卻不曾注意到在他橫穿馬路之前綠燈已經僅剩兩秒鐘,迎面而來的車輛差點要了他的命,不過還好他躲得快,逃過了那一劫。這個世界上大概不止他一個人這樣闖紅燈了吧?也不止一個人可以逃過死神的召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珍愛自己的生命的,因為往往失去生命,就在那一瞬間。
我們是不是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某一天你闖了紅燈然后你沒有躲過疾駛的車輛,你丟掉了性命,傷心的難道會是撞死你的司機嗎?不,是你的父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是否曾想過你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是要他們嘗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啊!所以,為了自己,為了親人,請珍愛生命,安全出行吧!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嗇的,他只賜予每個人一條生命,所以我們必須珍惜。生活中的交通安全與我們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它就像我們的朋友,日日夜夜的守在我們的身邊,教育我們,勸誡我們。
4。 自行車、電動車應在非機動車道行駛;
5。 未滿12周歲的兒童禁止騎自行車上街。
……
安全就是生命。只要我們多等一分鐘紅燈,就多一份安全。為了你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不受損害,為了社會上不再有因違反交通規則而造成親人哀傷的呼喚,為了不再因為自己的交通意識淺薄而造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狀,讓我們把“交通安全”這四個字在心中永遠的扎下根基,讓我們都遵守交通規則,讓事故消失在這世界中。為了讓我們的明天充滿陽光,就讓我們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安全出行,珍愛生命吧!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七
奇跡,是被生命創造出來的。
——題記
世間的生命,最最需要做的,就是生存和繁衍。一切都建立在生命的基礎上。
春雨潤物細無聲,撐花傘,倚橋邊,春風又綠江南岸,一點點,一簇簇。楊柳一排排,千姿萬態,花枝招展。好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小草一片片,昂首挺胸,冒出新芽。好一個“不盡春風吹又生”!生命,是堅強的意志,是不屈的精神!
有一種毫不起眼的花,米黃色,米粒大小。一個星期是它最絢爛的綻放——盡管它隨時會被忽略。從一顆小小的種子,找到歸宿,落地,埋藏。在地底下的汗水,努力,除了這親切的泥土,誰又看得見呢?就這樣,一藏就是三四年,最后攢足了勁兒,沖出地面,開始她在陽光下短暫的享受。有人可能覺得這太不值得,但是這就是不凡的生命,是希望的光輝。因為即使在不打眼的小角落,小花依然可以擁有自己的色彩,綻放的可愛。生命,是不懈的努力,是執著的追求。
萬丈懸崖邊,有一群無路可退的斑羚。狼群正在步步逼近,羊群開始躁動不安。
忽然,一只最年老的斑羚縱身一躍,接著一只小斑羚踏在老斑羚懸在半空中的身驅上,再次發力,跳過懸崖。下墜的老斑羚發出一聲凄長的嘶吼,它這一生已無遺憾。其他斑羚紛紛效仿,老斑羚們的長長的嘶吼響徹整個山谷。活下去!帶著希望活下去!已渡過難關的年輕斑羚們紛紛低頭,以表默哀。斑羚飛渡,生命,是無畏的犧牲,是希望的傳承。
我們,在這樣美好的年華,更應不負生命,不負時光,全力以赴,用汗水書寫奇跡,用奮斗創造成功。
這就是生命,妙不可言的生命。
生命的意義演講稿篇八
;《生命的意義》是四川省創新素質教育試用教材〔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教材以生命的意義為主線,設計了五個主題活動:①生命的起源和誕生:②生命對你意味著什么;③生命樹;④振翅飛出生命的低谷;⑤生命之舟。五個活動獨具風格又互相照應、融為一體。
學生分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自我確認,排除自我迷茫。在此期間,人們要思索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應該怎樣塑造自己,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的問題。初中階段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轉型期,生命的意義成為學生思考的重點和成長的煩惱。因此,我把《生命的意義》一課作為初中一年級學生的第一課。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熱衷于人際交往,也具備了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另外,他們還擁有了一定的寫作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這些都為其主動參與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可能。
教學思路
對教育而言,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都離不開生命這個客觀物質載體。因此,生命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程。
本單元活動就是基于綜合實踐活動中人與自我的板塊,以人本主義教育觀為基石,人文思想教育為核心內容,借助“無為教育”觀(即教育意圖的隱蔽性,教育手段的間接性,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受教育者親身經歷的體驗性)的教學方式而設計的。
本單元分為五個主題活動進行,活動從總體上把握兩個重點:一是重個人心理思維的體驗活動;二是重集體互動性的實踐活動。
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以學生的調查、采訪,搜集、查閱資料、交流匯報、討論辯駁、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的主線,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以平等的學習者的姿態參與活動,及時發現活動過程中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并加以靈活運用。以自身的學習態度、協作精神、人格魅力以及組織能力示范帶動學生。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出謀劃策,引導學生自己解決。
知識、能力、情感教育目標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學中應避免直接的、教條的講授,而是通過畫面、音樂、事例和參與來創造情景、創造氛圍,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頓悟。在活動中,要體現對學習方法科學性的追求,要突出重過程、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的及時評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探究自身生命的歷程到關注家庭、關注社會的生命歷程,從而接受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珍愛生命,體驗生命的意義,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自覺地保護生命,挖掘生命的潛能。
2甲借助調查采訪、查閱資料、師生對話、討論交流、手工制作、游戲競賽、電腦操作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競爭與協作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3.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共建的教育平臺,把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把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和世界觀。
教學流程
1.本活動分為五個板塊:①完成調查問卷(了解已有的生命觀,獨立完成);②組織討論人的生命起源(你知道哪些關于生命起源的學說?你認為哪一種更可信?為什么?小組交流):③講解人的誕生(配vcd科教片,展示父母精卵結合形成生命胚胎到逐漸發育生長直到出生的過程);④討論歸納生命的特點和奧秘;⑤布置課外采訪調查作業: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可以是自己的觀點,請闡明論點、論據、推理、結論。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資料、音像資料、圖文資料等。)
2.輔助教學:cai音樂畫面(背景):黑色(沉重、嚴肅)文字——“生命的意義”。動畫:一朵紫色鮮花慢慢綻放(表示美好的、夢幻的、短暫的、脆弱的)。無聲的情景勝過有聲的說教,傳遞著生命特征的方方面面。
3.操作建議:以“我是怎么來的”的問題引起學生討論,再追述生命的起源,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激起探究欲望,由此主動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查閱、搜集資料;調查、咨詢、論證。學生一般會向教師、家長、書本請教,教師應鼓勵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快捷的工具、最科學的渠道獲取信息,還要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合作意識,鼓勵向所有人學習。
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子課題研究報告,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調查搜集資料的方式和途徑、論證闡述等。
關于生命的起源說法很多,結論不一定科學,但言之有理均應肯定。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采訪、查閱、搜集、整理信息等學習方法。教師對活動的評價應重在參與和過程。
活動二:生命對你意味著什么?
1.本活動分為三個板塊:①展示學生作品(訪談表、采訪錄音、照片、心得感悟,調查報告)。②生命對你意味著什么?(采訪小組派代表發言。)③故事會(講講你身邊的真實故事來詮釋生命的意義)。
2.輔助教學:教師臨時聘請了語文教師、專業記者、醫生參加活動。他們一方面是學生現場采訪和咨詢的對象,一方面又是學生作品的評論員。
3.操作建議:生命和生命的意義都是很難具體表達的抽象概念,最好先引導學生以生命作比喻,如,生命像一首歌,像一艘小船,像一棵樹,等等,并說出為什么。
為了達到“共情”的效果,教師應和學生一起講迷現實的、真實的、身邊的、自己的故事,把生命的意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以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和情感傾斜,達到自育的目的。再從不同的故事中討論歸納出共性——生命的意義在于責任、愛、付出、奉獻、收獲、追求……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體悟去調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以豐富自己的認識。
活動三:生命樹。
1.本活動分為三個板塊:①活動的準備(a.尋根求源:調查家族歷史;b.生命軌跡:撰寫自我小傳,包括已有的經歷和對未來生命歷程的設想)。②制作“生命樹”(可以是電子作品、繪畫作品、手工作品)。③師生解讀“我的生命樹”。
2.輔助教學:聘請美術教師和家長代表參加活動:配《好大一棵樹》的音樂。
3.操作建議:新時代的教師應變堵為疏,鼓勵學生走正當的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滿足自己的欲望。在“生命樹”這一活動中,應允許學生把生命樹做成“家譜樹”、“成果樹”、“成長樹”、“愿望樹”等各種類型,讓欲望得以宣泄,這便于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比如,有一個學生的樹上除了100元、50元的人民幣什么都沒有。有的教師可能這樣評價:“這是誰畫的,怎么滿心思鉆進錢眼里了,我看你快變成一棵搖錢樹了!”而有一個教師卻這樣說:“當今社會,掙錢多少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方面,這位同學一生掙錢,那錢里一定凝聚著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也是他智慧的結晶,也許掙到錢并不是他惟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后者用肯定的方式,既給了學生自尊,又作了正面的引導和暗示。讓所有學生的愿望在宣泄中獲得滿足,并激起他們去實現愿望的熱情,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活動四:振翅飛出生命的低谷。
1.本活動分為四個板塊:①解讀維納斯。(討論:維納斯美嗎?美在哪里?為什么?)②講解中學生應該學會的八種生活。③奇人奇事現場報道——生命能承受如此之重!④學生案例分析。
2.輔助教學:推薦八種生活方式;①自然、自發地生活,不要裝模作樣。②安全、健康地生活,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珍惜生命.③文明禮貌地生活,談吐文雅,舉止得體。④快樂地生活。⑤有貴任地生活,對學習、未來、生命、家庭、社會要有責任感。⑥有尊嚴地生活,不要依靠別人,要靠自己的雙手,靠自己的勞動來生活。⑦富有愛心地生活。⑧富有創意地生活。
3.操作建議:運用辯證的認識論(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矛盾又統一,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轉化;事物總是發展的,人的認識也將隨之發展),通過師生對維納斯多角度、多層面的欣賞和評價以及古代老子“禍福相倚”的故事,引導學生調整視角,辯證地看待人生中的曲折坎坷,放棄消極等待,積極地創造條件促進轉化,走出人生的低谷。通過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得出學生應該學會的八種生活。再由學生談談自己向往過哪一種生活,怎樣的生活才是精彩的。學生案例分析最好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
活動五:生命之舟。
1.本活動分為三個大板塊:
(l)打造自己的生命之舟(可折可畫,給象征自己生命意義的船命名,描繪其性能、作用;選擇自已最欣賞的小船,并說明理由)。
(3)新聞發布會:①通過這次遠航,你對生命和生命的意義有什么新的看法?②你認為在人生的航程中,應該準備些什么?什么是必不可少的?③你愿意與人同行嗎?同舟共濟什么最重要?記者團還可以自由提問。
2.輔助教學:(1)成立記者站,對活動進行追蹤采訪和報道;成立《生命之歌》小報編輯部,編輯活動花絮和感悟。(2)在活動中適時插播《讓我們蕩起雙漿》。
3.操作建議:生命中有不少的十字路口,選擇就成了人生的一個主題:生與死的選擇,前進與后退的選擇,物質與精神的選擇,竟爭與合作的選擇。在種種選擇中,教師都參與其中,但不得干預選擇,要用睿智的眼光去讀懂學生選擇的理由,去發現學生在選擇中的心理矛盾沖突并做點石成金的引導。最后的新聞發布會可作為對本活動的一個總結、交流和提升認識的過程。
教學后記
從我設計教學到實施教學的整個過程,我常常被自己感動,也常常被學生感動。每上一堂課,對我的心靈就是一次巨大的震撼。我發現,我不是原來的我了: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他們力量,給他們關愛,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的、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學生一同哭,一同笑,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雖然有時候我變得非常“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真實而輕松,我在幫助學生的時候,我也得到了學生的幫助。
美中不足的是,對于這樣一個話題來說,只占用了五個課時,分別探討五個專題,未免有些倉促,教師和學生都感到不太盡興。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