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對傳統文化和創新思維的結合,它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的元素。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看看別人是如何運用語言魅力和觀點獨特性來打動讀者的。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一
時光匆匆逝去,轉眼間初中生活便只余下初三這短短一年的時間。這是最艱苦的一年,也是最精彩的一年。歡聲與笑語,汗水與淚水,成功與失敗……它們交織在一起,織成一段難忘的回憶。我猛地抬起頭,用力甩了甩,讓自己清醒過來。我看了一眼只剩下最后一問的數學題,無奈地搖搖頭?!罢媸堑?,怎么寫著寫著就睡著了?!蔽亦洁斓?。從幾乎被試卷和練習冊淹沒的書桌上翻出一只電子表,看了一眼時間,苦笑著自言自語:“怪不得。原來已經十一點半了呀。唉,已經多久沒有早早就進入夢鄉了?!鄙氤跞敝氐膶W習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每天重復著學校與家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即使學習到很晚,早上也要在鬧鐘響時離開溫暖的大床的懷抱,迎著寒風趕去學校。
不只是我,所有人在這一年都卯足了勁地學習:中午大家基本上都是隨便吃幾口飯就回來繼續學習;自習課上再也聽不到竊竊私語聲和低低的笑聲了,每個人都在安安靜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偶爾有幾句小聲的討論也是關于解題思路的,生怕打碎了班里的安靜;不止如此,就連課間休息的時間大家也會抓緊,背幾個單詞、背一段課文。整個班里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熱火朝天的學習氣氛。中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子彈和刀光劍影,卻能讓你在不經意間滿盤皆輸。所有人都在為這場“戰爭”作著最后的準備,只為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初三的生活如一條布滿荊棘的崎嶇小路,四周滿是迷霧,唯有未來有一點若隱若現的曙光。我們別無選擇,唯有一路披荊斬棘,跌跌撞撞地向未來勇往直前!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二
理解,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是互相信任的基石,架設起人與人之間的橋,就會通往愛的彼岸,就會變得相互尊重,相互寬容。
那天的晚上,我準備和媽媽一起做橋,我們最初打算用牙簽和棉簽做,可是試了一番后,發現這個辦法根本就不可行,先不說材料的.過于普通,就連膠都沾不上,無奈的我只好在大黑天的時候出去依著我媽的提議買了幾包一次性筷子和強力膠。
回到家后,說干就干,我們先把一次性筷子連在一起,搭成一個具有穩定性的三角形的底座,并用小皮筋以及毛線纏起來。中間再放上兩根長筷子,這樣大部分就好了,最麻煩的就是最后一步了,我們要往中間放棉簽,可是上面的膠很黏手,面積也很大,剛粘上去一個棉簽,一不小心就會黏住手并順手把其他的也帶了下來,就這樣連續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氣餒,可是還是忍不住向旁邊的媽媽發起了牢騷,媽媽也有些把持不住了,皺起了眉頭,眼睛里散發出不悅的光彩。
我只能嘆了一口氣,放平心態,繼續投入做橋之中。不知過了許久,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們的橋終于做完了,乍一看,還有一點像奈何橋,毫無光彩靚麗之處,非常的普通,但我越看越覺得與眾不同,這是我與媽媽共同用努力搭建起來的,只屬于我們之間的橋,即使它再其貌不揚,我也覺得它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別的可以代替。
這次的活動,讓我明白了,人們的生活中不僅需要連接彼岸的大橋,更需要連接心靈的橋,其實有些事情并不想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我們還未上前,還沒有堅持到底,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搭建起更多的心橋!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三
時光荏苒,許多往事已被埋葬在我們身后。想一想,還是有一些事情值得回憶。
“咦,有情況!”就在各路英雄在華山論劍的時候,突然有奸細前來舉報,弄得各路英雄人心惶惶。
教室里頓時靜了下來,英雄們拿出了他們的“盾牌”——書。巨大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即使吞嘴吐槽也能聽到。
“點擊,點擊,點擊……”我聽到一種熟悉的高跟鞋的聲音由遠及近,隨著高跟鞋的進行曲讓主人公的心怦怦直跳。我本來期待這位自習老師開個會,我們可以好好“煮酒談英雄”,但是……唉,真倒霉!最后一張紙條停了,老班拿著一摞試卷站在門前。
“看來大家都很認真啊!”它從老班不冷不熱的嘴里迸出來,卻傳進我們的耳朵里,讓我們捉摸不透。老同學似笑非笑的臉讓我們震驚。
“為了考你的復習,大家都準備好考試了?!崩习嗑従徴f道?!拔业奶欤悴皇峭庀轮芸荚噯??如何.一定是老班看我們紀律不好,借機……”所有的男人心中都憤憤然,卻不敢吭聲。
“對了,告訴大家這次考試會收錄在成績單里,考完會通知家長?!彼械挠⑿鄱俭@呆了,鮮紅的心變成了紫色。“對了,為了讓大家不至于太差,給點時間復習?!薄芭?,我的.上帝,”所有的人幾乎異口同聲地喊道。所以,先生不喜歡先生,女士不喜歡女士,一本書一本書狼吞虎咽。
“丁……”鈴響了。很奇怪。你為什么不發試卷?這時,我看到老班背信棄義地說:“看你的忠心,下周就要考試了?!比嘁黄瑖W然。“對了,今天是你的假期!”老班說。什么?英雄們問,今天幾號,4月1號啊,愚人節!
這個傻子的教訓真的讓人低頭,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四
本學期我擔任八(6、12)班語文教學。因為本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我注意課堂的藝術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乜醋约旱氖谡n,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親自檢查學生背書情況,并做到凡是要求學生背的,我都先背。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
雖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問題實在還有很多。教學方法陳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學,上課力求面面俱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發展,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即使我有10多年的教學經歷,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學習,爭取教學水平再上一層樓。
正式接手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差不多一學期了,我發現了以下問題,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將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并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并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于沉默,不愿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范圍,對于討論的進程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于學生新生發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并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于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于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語文第六單元教學反思。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五
小組交流:
1.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你們有什么收獲?你關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兩個共同的話題。
一、討論、積累資料。
1.對于我們關注的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見,補充。
二、學習習作內容,體會寫法。
1.讀一讀提供的話題,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讀習作例文。
3.互相發言,把別人的看法做記錄。
4.我們在習作時還可以寫一些什么內容,怎樣才能把大家討論的經過記敘具體?
三、練習習作。
1.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就把前面討論的內容,再仿照習作例文寫一寫,做到有詳有略,內容具體。
2.學生書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六
一、出示學生例文,小組交流:
1.一名同學讀例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相互說說例文中的優、缺點。
二、評析一篇中下等的習作草稿,師生圍繞是否有詳有略,內容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幾方面來評析。
三、小組內根據要求修改習作。
四、謄抄習作。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七
未來,未知。我充滿了困惑。對青春的憧憬和對青春的憧憬像海水上漲的潮水一樣洶涌澎湃,訴說著,追問著。而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完整的翅膀?什么時候才能展翅飛翔?然后,帶著疑問,一步一步去尋求答案。
閉上眼睛,沉思,回憶。記憶的車輪在快速旋轉,尋找過去。我想試著找些東西。視覺就像一個電影剪輯。曾幾何時,碎片一個個閃現:原來,我在困難面前低頭;面對荊棘,我停了下來;面對失敗,我流淚了.理想的殿堂瞬間變成了迷宮.哦!可笑,我當時自嘲自己是個無知的孩子。
突然,我意識到在我的生活中,錯誤和權利是交織在一起的。而我,在這微笑的光芒下,在這淚水的流水下,成長著。
旅程太長看不到盡頭,我才剛剛開始。
試想,蛹在空中如何變成蝴蝶和凌飛而不經歷被緊緊束縛的痛苦?
種子沒有經歷過破殼的痛苦,怎么才能綻放出最甜美的笑容?
我知道,我要展翅飛翔,不管前方有風有雨有雷。
人生是一條曲折坎坷的路。前進的`時候,一定要站起來,重新整理自己的舊書包,帶著勇氣、信心和希望重新開始,哪怕被撞倒、受傷。成功的人往往經歷最多,但卻是最強的。相反,失敗的人無法嘗到成功的滋味,因為他吃苦耐勞,心力交瘁。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或者陽光燦爛,或者雪花飄散,伴隨著勝利者的喜悅,失敗者的淚水,給予者的汗水和艱辛.我想,既然踏上了,我就要收起恐懼,堅定地征服它。也許你會遭受一些不幸,這些不幸會讓你感到沮喪,讓你放棄理想。但是記住,心在那里,夢就在那里。
大自然的四季周而復始,而人生的四季只有一次。青春經不起前進和浪費。渴望飛翔的人,遇到障礙別忘了你最初的夢想。經過痛苦的掙扎,他們可以飛了!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八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人是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
統計2課時。
制作賀卡1課時。
:課本第99—100頁的例題1。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給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給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多媒體課件。
一、引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嗎?中國有多少人嗎?我們本省有多少人嗎?請看(課件)這是1985年—2000年某地區城鄉人口的數量,先把它制成了一張統計表。
2.觀察后提問:這張統計表記載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3.教師:請大家根據這張復式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中的單式色統計圖。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根據這兩個種下單式條形統計圖記載的信息,我們能否把它們合并在一個統計圖表中表現出來。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出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這是種下復式條形統計圖,這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先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情況。)。
匯報:單式條形統計圖記載則是一個方面的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記載的不只是一個方面的內容。
教師:因為復式統計圖記載的是兩個內容,為了區分這兩個內容,我們采用了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如表示城鎮,表示鄉村,這個和就叫圖例。
3.分析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哪一年城鎮人數最多?那一年最少?
(2)哪一年鄉村人口數最多?那一年最少?
(3)哪一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那一年最少?
這三個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這個問題主要發揮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如:該地區今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隨著經濟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減少,城鎮人口增加。人口總數逐年上升,……,此時可對學生進行人口方面的教育。)。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101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統計圖后面的問題。第(4)小題可組織學生對本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讓他們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這個問題可延續到課外來完成。
2.完成課本第102頁練習十九的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然后回答課后的問題。
3.完成課本第103頁練習十九的2題。
學生完成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后,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再結合自己的經驗,模擬超市的經歷,對下個月的進貨做一個計劃。
4.完成課本第103頁練習十九的3題。
這一道題可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5.完成課本第104頁練習十九的4題。
學生完成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后,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根據男女壽命情況,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四、作業。
:課本第105頁的例題2。
1.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通過學習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多媒體課件。
一、對比。
我國1997、1999年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如下表。
年份。
國家。
省級。
市級。
縣級。
1997年。
124。
392。
84。
326。
1999年。
155。
402。
138。
449。
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統計圖:
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統計圖:
提問:根據一張統計表,畫出了兩張統計圖,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
教師:這個條形統計圖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剛才通過兩種復式統計圖比較,我們知道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數據的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表示較為方便。
2.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你還能發現哪些信息?例如: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這就體現了一個統計學思想。
3.完成課本第106頁的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1985年甲、乙兩個地區降水量個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據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信息?有沒有什么建議?(這個問題可通過學生之間的腳列,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107頁練習二十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然后全班進行交流,你發現了什么信息?教師要結合習題對學生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2.完成課本第107頁練習二十的第2題。
(1)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發現的信息。
(2)根據同班同學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合作完成一張橫向統計圖。
3.完成課本第108頁練習二十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并回答相應的問題。
4.完成課本第108頁練習二十的第4題。
學生獨立回答問題。
5.完成課本第109頁練習二十的第5題。
讓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6.完成課本第109頁練習二十的第6題。
本題主要向學生介紹一種新的復式統計圖很多豐富的形式,在鼓勵學生從報紙、書籍、網絡找出各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四、作業。
:課本第110—111頁。
1.通過閱讀材料和進行調查,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的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多媒體課件。
一、發現問題。
1.用多媒體課件出現教材中提供閱讀資料。
2.課前預先布置學生份小組調查本小組成員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并根據本小組的調查情況制成統計表。
要求學生在課前制作的統計表展示給大家看。
二、分析問題。
1.根據大家制作的本小組首賀卡的統計結果,估計一下全班,全年以及全校共收到多少張賀卡。
2.全校學生以及家庭去年一共收到的賀卡相當于砍掉多少棵大樹?
3.看了這個數字,你相對大家說些什么?
(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為保護森林,應該少寄賀卡。)。
4.除了保護森林,少寄賀卡還有哪些好處?
(可引導學生從節約日常開支,減少郵政壓力等發面考慮。)。
三、解決問題——節約用紙,拯救森林。
分小組制定出節約用紙,拯救森林的具體措施。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九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六組成。四篇課文分別是精讀課文《爬山》《語言的魅力》《寓言兩則》和略讀課文《米芾學書》。
這四篇課文重在說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事例之中。通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爬山》講的是父子一起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教育兒子要克服為難情緒,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用心觀察,才會欣賞到真正的美景。《語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動人心的文章。講述的是: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街頭,有一位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是沒有人幫助他。法國著名詩人讓。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結果,巴黎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從對盲老人的冷漠無情,到熱情相助,老人獲得幫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悅之情。課文說明了使用恰當的語言,會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寓言兩則》中的《濫竽充數》講的是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但也混到樂隊里,最終還是露出了馬腳,只好偷偷逃走的事。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本領,混進行家里充數的人?!逗悓W步》講的是燕國有一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學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沒有學會,自己原來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著回去。諷刺了那些機械地模仿別人,最后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記了的人?!睹总缹W書》寫一位秀才苦心孤詣教米芾學寫字的事。說明學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字的道理。
根據課文的主要情節,每篇課文中均配有一至兩幅插圖。插圖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理解事理。
語文百花園六編排有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能說會道、筆下生輝五個欄目。安排有區分音形相近的字、體會一詞多義、讀背格言、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和習作等語文學習活動。目的在于鞏固識字,準確理解詞語意思,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本單元在課文前編排有導語和情景圖。導語還提示了學習這個單元課文的方法,即認真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寓意。導語下面的情景圖圍繞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畫的是三位小朋友一同爬山欣賞風景情景。他們對話的內容與本單元課文內容密切相關。這部分內容圖文并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引入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23個生字,掌握常用詞語。要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
二、本單元教學目標:
1識字寫字:能夠認識11個生字,會寫23個字。在生字教學時,對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啟發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檢測來進行反饋。識字教學中要重視寫字的指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再動筆。
2掌握常用詞語。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
3體會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觀察的人才能欣賞到真正的美景;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善于動腦的人,用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打動別人的心;懂得虛偽的人必定會原形畢露;麻木跟隨別人的人,終將自食其果。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受到啟示。
4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從整體把握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從而體會做人的道理;能夠通過讀課文能夠認真體會文章包含的什么寓意,準確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從而更深刻的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5領悟抓住人物的語言來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
6展開想象,續寫寓言故事。
7在不同語境中體會相同詞語的意思,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8通過造字的意義,來區分音形相近的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
9積累友誼格言。
10口語交際:“受到了委屈或委屈了別人怎么辦?”題目鐵及學生生活,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思路,并且,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1習作: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是別人受到委屈的事。自擬題目,修改自己的作文。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
一晃23年過去了,現在已經是20xx年了。在這20年內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事物都有極大的變化,就比如說:學校。接下來就讓我就為你們介紹一下20xx年的學校吧。
走進學校,首先就可以看見一片樹林。樹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在這里散步,乘涼。在樹林中有一條用五顏六色的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樹林深處。沿著小路走下去,你會看見一池清泉,這座泉水的名字叫“知泉”。那它為什么叫知泉呢?原來是因為,考試前學生會感到壓力。所以,每次考試前,學生們都會利用課余時間到這里來復習。雖然并不一定會讓學生考的好,但是至少可以增加一些自信。在噴泉的'中央是一本很大的石書,在石書的中心有一個小孔,小孔不停的噴水出來就形成了噴泉。
知泉后面就是教學樓了,教學樓分為兩棟,一個是教學用的,一個是實踐用的。20xx年的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們的課本變成了平板電腦,而鉛筆盒里的鉛筆、鋼筆、自動筆……變成了一支光能筆。什么又是光能筆呢?光能筆就是利用光能寫字的筆,寫在紙上留下的是金黃色的光芒,這種筆寫下的字用普通橡皮擦是擦不掉的。必須用一種叫“光能回收器”的小型機器才能辦到。
怎么樣?未來的學校令你很向往吧!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一
時光如流水,一點一滴的過去了,轉眼間,六年的學習生活快要畫上了句號,這也就說明,我們馬上就要離開學習六年的母校,去迎接美好的未來了,現在看起來,一切依舊美麗如初。
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我們校園的小天井那里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綠色,花兒朵朵綻放,五顏六色,仿佛在比美似的。果子結在樹上,就像一個個小燈籠。
我轉過身子,跨著大步來到操場,籃球場在跑道外,顯得十分寬闊,籃球場有兩個,靠近西邊是體育館,那里是我們打乒乓球的地方,這些可是同學們打籃球和游戲的場所哦!
在喧噪的城市中,這里有大自然返璞歸真的一面。順著石子路我來到了校園風景區——森林公園,這里住著許多小鳥,每天清晨可以聽到它們那嘹亮悅耳的歌聲,水面上微波蕩漾,不時還會看見水中的小紅魚游來游去。其中,我最喜歡秋天的森林公園了,因為一片金黃,銀杏樹上枯黃的樹葉,在風伯伯地撫摸下,一片又一片的樹葉落了下來,它們在空中優雅地飛舞,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飛落下來,落在了樹旁草坪上,為大地貢獻養料。地上落滿了樹葉,踩在上面軟綿綿的,發出“沙沙”的聲音。我真想往地上一躺,沐浴著秋天溫暖的陽光,舒服地睡上一覺。
我走上了階梯,來到了教學樓。教學樓下課有同學們嬉戲打鬧的聲音,上課有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這就是給同學們快樂和知識的地方!
漫步在校園中,感受著這座學校的生機與活力。
不知道你們校園是不是這樣。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二
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偉大、最原始、最美妙的力量莫過于父母對我們的愛。
記得前兩周我感冒了。吃了一天藥,我的病情一點沒有好轉。我感到連走路的勁都沒有了,爸爸媽媽見我這樣可著急了。第二天,爸爸一大早不到7點就去兒童醫院掛號,媽媽領著我在醫院排隊、抽血、繳費??醫院里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帶著孩子看病的父母。
一直折騰到下午三點,我終于掛上了吊針。第二天是星期天,媽媽按照醫生的交代讓我在家里吃藥。本以為星期一我可以上學了,可星期一早上我的小腿卻疼得沒辦法走路,更別說下樓了。再次去了醫院,看了兩個醫生終于確診原來我得了一種連媽媽以前也沒聽過的舶肌炎”。于是,爸爸一直背著我,媽媽來回不停地排隊??我連續一周一直在醫院檢查、輸液。為了讓我的腿少受力,爸爸的'背累彎了,媽媽的腿跑痛了,我畢竟已經快70斤重了呀!我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卻又享受著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想,這就是愛吧!我希望這種愛永遠不要消失。爸爸媽媽,謝謝你們!
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給了我呵護與溫暖,謝謝你們給了我悉心的照顧,謝謝你們給了我幸福的生活。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訓練學生根據掛圖正確表述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咱們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數學知識。
二、新授。
1、[出示美麗的郊外風光]。
師: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藍藍的天空,美麗的花朵,還有幾只蝴蝶正飛來飛去呢。
1)(課件出示左邊5只)數一數有幾只蝴蝶?(再出示2只)現在呢。
教師:你看到什么?想說什么?
2)(出示大括號)教師:讓我們認識一位新的數學好朋友。
教師:請你猜一猜這個朋友叫什么?
教師:他叫大于號,意思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
3)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嗎?
4)解決問題:
誰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提出的問題,自己想辦法,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5)反饋:
教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為什么5+2=7?
2、課件出示第二幅圖。
教師:現在老師帶你們到一個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農民伯伯正忙摘葵花)。
1)看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比較有什么不同?你能說出圖意嗎?
2)學生根據圖意,提出數學問題。
3)教師:你采用什么方法,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課中操。
四、課件出示石榴樹、蝴蝶圖。
教師:你會用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
五、練習可適當調配。
數學書p51:13、14看圖說話,先說出算式后寫算式。
一、總結: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七、作業本。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第五課時:8和9的認識。
【教學內容】8和9的認識(第53—54頁)。
【教學目標】。
1、熟練數出8和9,會正確讀寫,并能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3、訓練學生有序思維的初步形成。
【教學重、難點】正確讀寫8和9。
【教學準備】掛圖、生備學具,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教學主題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多少?
1)小組互相說說?然后派代表匯報。
2)圖上有哪些東西是8個?有哪些東西可以用9來表示?
3)教師小結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上到下、從外到里、從大到小)。
2、出示課題:8和9的認識。
二、新授。
1、動手操作。
1)這幅圖上的點子表示8,你能拿出表示8的學具嗎?
2)請自己擺一個喜歡的圖形,你知道8是怎樣來的嗎?
3)那8個再撥上1個是幾?
教師出示計數器演示7加1等于8。
4)請你拿出表示9的學具并擺一個圖形。
師出示點子圖9。
2、出示尺子圖。
8在誰的后面?7的前面是幾?
9的前面是幾?7的后面是幾?
3、看看點子圖,比一比誰多誰少?
比較大小8和9。
4、基序數。
把左邊的8只蝴蝶涂上藍色,給從左數第9只蝴蝶涂上紅色。
三、練習。
1、p591數一數小兔在第幾車廂?小豬呢?第3車廂是誰?
2、8和9的寫法。
1)教師示范:寫8的時候要注意寫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上面的圓要寫小點,下面寫大點。寫9,要先寫圓再豎。
2)學生練寫8和9。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本。
反思: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并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六課時:8和9的組成。
【教學內容】8和9的組成(p55、p6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8、9的組成。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8和9的組成。
【教學準備】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件出示:蔚藍的天空上星星在閃,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擺成兩份,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分呢?
二、新授。
1、請你拿出學具(8根小棒),在小組里擺一擺,你能分出幾種?
2、學生分組動手操作。
3、匯報,說一說你分出了幾種?你是怎樣分的?怎樣分更好?
4、觀察,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每一種分法嗎?
5、提問: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1、如果是9顆星星,又可以怎樣分呢?
學生動手操作后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2、師出示課件演示9的分成。
3、學生在書上填空。
4、學生互相讀8、9的分組成。
三、鞏固練習。
1、做游戲。
2、猜數。
3、拍巴掌。
4、p55做一做。
5、p603456。
6、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7、課堂作業。
反思: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第七課時:8和9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8和9的加減法(p56p57頁)。
【教學目標】。
1、會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并能正確解答。
2、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計數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數感。
【教學重難點】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心算計數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孫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花果山去觀光好嗎?
二、探究知識。
1、8的加減法。
a獨立思考。
你們看,咱們的山上景色不錯吧,看小猴子們都下山來歡迎呢,出示課件圖。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看圖列式算一算嗎?說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提問:寫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樹上有6只猴,樹下有2只,一共有幾只?
提問:還可以怎樣想,怎樣列式?(要求寫出加法和減法算式)。
b、評價:你認為誰寫的好?理由呢?
c小結:同樣一幅圖,我們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減法,只要能正確地說清圖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樹,結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課件出示:兩棵桃樹,一棵樹上有7個桃子,一棵樹上有2個桃子。
請你們用學具代替桃子來擺一擺,然后獨立寫出算式。
誰愿意向大家說出你的算式,和理由?
評價:你認為哪個組寫的好?
三、鞏固練習。
2、學生分組拿出數字卡片,同組兩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兩個數。
3、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蘋果”的游戲來完成。
4、課堂作業。
5、總結:今天,你在什么時候感到最快樂?
四、作業本。
第八課時:用數學。
【教學內容】用數學。
【教學目標】。
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熟練地進行計算。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1、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猴子圖:左圖有5只猴,右圖有2只猴,分步出示。)。
1)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猴子的只數?
2)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
3)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2、走過猴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鴨子呢?
(課件出示鴨子圖)。
1)學生說圖意。
2)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3)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1、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后獨立列式。
2、編題并列算式。
小組內試著互相編題讓其他同學們來解答。
3、口算比賽或撲克牌游戲。
五、作業本。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四
轉眼就是二十三世紀了,我一下飛船就飛速趕往母?!毙切W。
來到學校一看,喲,門上有幾個不容易察覺的監視器,門是自動的,假如監視器發現有陌生的、不懷好意的人要進學校,它就會立刻發信號給自動門,自動門就會關閉并發出警報。教學樓都是用彩色的玻璃磚砌成的,它很結實,十二級地震都不怕。那玻璃磚像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教室里每一個桌子上都有一只錄音筆,老師是智能仿真機器人,身上有一個屏幕,可以邊講課邊在屏幕上打字。
學校有兩棟教學樓,操場建造在一棟教學樓的上面,那里光線充足還不占面積。另一棟教學樓樓頂則是一片草地、還有秋千、蹦床、單雙杠、游泳池等設施。學校的電梯飛快,進入電梯,幾秒內就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地上這么熱鬧,當然地下也不會閑著:地下是寬闊明亮的大廳,大廳四周有老師、學生宿舍,宿舍里面舒適空氣清新、四季如春。這里還有電子書最多的圖書館,進入圖書館,只須你坐在椅子上,點擊桌上的觸摸屏就能看見你想要看的任何書,而且不會傷害眼睛。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五
1、文學常識: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2、實詞:
自:從。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曦月:陽光,月亮。襄:漫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駕。獻:山峰。良:實在、真。肅:寂靜。屬:連續。引:延長。絕:消失。
清榮峻茂素;白色。旦;早晨。
3、詞類活用: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湍:形容詞作名詞,急流的水。
4、一詞多義。
屬:屬引凄異(連續)???????絕:久絕(消失)????自三峽……(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絕巘:極????????????自非……(如果)。
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阻絕:斷。
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
6、重點句翻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7、理解性背誦: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寫夏水的句子:
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8、中心內容及結構:文章先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分寫)。
9、運用:(1)xx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钡娜龒{秋日的凄異景象將一去不復返。
(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边@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討:(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
(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答謝中書書》。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
精要筆記:?。
一、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季。
3曉霧將歇????????????????消散。
4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
二、翻譯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4實是欲界之仙都?????????實在是人間天堂。
三、簡答: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記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詞壇豪放派代表人物。
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念:考慮,想到????寢:睡????但:只是????相與:共同,一起。
閑人:清閑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戶:門。
水(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
三、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設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
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閑。
五、結構: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記敘描寫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2、文章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曠達(豁達)樂觀的胸懷。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觀潮》。
一、指出加點詞的含義。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為盛。??既望:農歷十六。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方:當……時。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逝:去,往。
5、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文:畫著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盛萬仞中。?溯迎:逆流迎著潮水。
7、吞天沃曰???????????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干:岸。
二、閱讀第二自然段后回答問題答案。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1、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2、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3、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4、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5、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三、閱讀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1、作者對潮水的描寫???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描繪。
(1)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
(2)寫“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曰,勢極雄豪。
2、作者引用楊誠齋的詩句有什么作用?這兩句詩從側面對潮水的形象做了補充,同時也與段首“天下之偉觀”照應,以此加強了讀者對海潮之雄偉壯觀的強烈印象,并為下文作鋪勢。
《湖心亭看雪》。
文學常識:張岱明末清初?號陶庵?《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1、是曰更定是:這。定:完了,結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爐火拿:撐,劃。毳:鳥的細毛。
3、霧淞沆碭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痛快。白:指酒杯。
二、譯句。
1、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1、(我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2、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3、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3、不要說相公癡迷,還有比相公更癡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鳥聲俱絕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問題。
1、文中具體描寫雪景句子是哪些?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六
教材第126、127頁的內容及第129一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
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四??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實施。
1.老師提問: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下面是2005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的統計數據。2006年’月…{{111…查閱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查閱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一?教學內容教材第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
進一步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四??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災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學生根據統計表,畫出折線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二)導成教材第131負練習二十五的第5題。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三)課堂作業新設計下面是王強收集的2005年春節期間龍潭湖廟會和廠甸廟會游覽的統計圖。
(3)假如明年要游覽廟會,你認為哪天比較好?
(4)從統計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語文第六單元(匯總17篇)篇十七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能將散文譯成現代漢語。
3、掌握文言文中“記”的文體特點。
4、把握文章景與情的依存關系,體會課文構思的精妙,領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內涵。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注重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
2、品味不同文章的語言特色,品味古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親身體驗加深理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誦讀古詩文。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學習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難點: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
教學設想(教學措施)。
課時安排。
《小石潭記》2課時,《岳陽樓記》2課時,《醉翁亭記》2課時,
《滿井游記》1課時,《詩五首》2課時,綜合性學習活動2課時。
檢測及講評3課時,合計:1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