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舞蹈教學的論文篇一
摘 要: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德、智、體、美、勞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從輔助性專業課程逐漸成為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簡要分析,以望對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教學探索
舞蹈課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舞蹈訓練有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育,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耐力和靈敏度,增強體質和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和創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為此,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如何調整舞蹈教育模式來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成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未建立完整的藝術教育機制。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舞蹈教育,而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與之相比卻晚了大約20年的時間,這就造成了我國高校舞蹈教育在發展時間上的落后。另外,發達國家的高校舞蹈教育,其藝術教育機制都比較健全。我國的高校舞蹈藝術教育近些年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追求學生舞蹈藝術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但在近些年的教育實踐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高校舞蹈專業在教學上只是中專課程的重復,沒有體現出舞蹈教育的層次性和連續性;進入高校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對自身素養的開拓和培養等。
1.2很多高校通過擴大招生來解決學校自身的設施投資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校生源質量的下降,高校舞蹈專業的生源也不例外。一些高校在對舞蹈專業招生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降低了對其文化等課程的考試要求,更是抹去了與舞蹈專業相關的一些考試項目,甚至在少部分的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簡章中都沒有舞蹈測試這一項。舞蹈是一種形體藝術,它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由于很多高校的舞蹈專業的主要生源為普通高中畢業生(其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受過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學生的身體條件較差(身體的軟開度與柔韌度未曾開發等),給高校舞蹈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困難。
1.3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舞蹈課程所占比例較少,而在舞蹈課程中所要教授的內容不僅包括舞蹈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經過老師的示范講解過程和學生大量的練習和重復的訓練。由于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場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舞蹈教育沒有其他形式的延伸和補充,導致許多高校的舞蹈課程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教育功效,難以使學生感受到舞蹈的獨特魅力,更無法做好與現代教育發展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1.4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未能得到全面的實施。在高校教育的過程中,理論教育的部分很重要,但是理論必須聯系實踐,只有把高校舞蹈專業教育的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目標。但是傳統的舞蹈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導致很多高校只是把舞蹈實踐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分散在各個學期中,從而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不到磨煉和展示,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公開舞臺表演中,怯場成為了學生中的普遍現象,而不能把舞蹈很好地表演給廣大觀眾,成為學校和學生最根本的問題。
二、對高校舞蹈教育提出的幾點建議:
2.1努力建立健全舞蹈教育機制,健全的機制是改革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高校舞蹈專業教育機制,才能有效地改革當前不利于舞蹈教育發展的制度。舞蹈藝術的特性要求我們在進行舞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舞蹈主業素質,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創造力及其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在舞蹈創作練習的過程中,必須突破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式,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其的主觀能動性。
2.2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夯實基礎,提高學生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的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身體素質,教師要隨機改變教學方式和策略,重點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以及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3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情景式教學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營造相應的舞蹈專業氣氛,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舞蹈素質。另外,作為高校舞蹈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公開演出的機會,提高學生舞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欣賞能力。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制定相應的舞蹈內容標準和藝術評價標準,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出全面發展的舞蹈人。同時,我國舞蹈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走專業型與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方法,使得舞蹈教育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著。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
[2]、劉桂芳。高等師范院校舞蹈教育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7月第4期
[3]、黃明珠著。中國舞蹈藝術鑒賞指南[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譚桂琴。走出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困境[j].藝術教育,2005 (4) .
[5]、黃明珠。舞蹈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3(8).
[6]、杜薇薇。舞蹈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探究[j].硅谷,2009(13).
[7]、張姝。探析高師舞蹈教學策略[j].戲劇之家, 2010(3).
舞蹈教學的論文篇二
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分析
摘要:教育部門將體育舞蹈課程增設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使體育舞蹈項目在短時間內在普通高校普及,成為大學生熱愛的體育活動的新形式。
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的設立首先增加了體育課的類型,其次使教學機制更加靈活,在教學范疇方面得到了拓展,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尤其在對大學生的氣質方面、姿態方面以及形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策略
當前,體育舞蹈課程在普通高校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隨之而來的教學問題也趨于明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相應的教學策略,筆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以2015級選修體育舞蹈課程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
根據確定的研究主題,筆者通過知網等相關網站查閱數10篇有關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的資料,了解該領域現有的部分最新進展以及所獲得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獲得與本研究所需的相關信息。
(2)專家訪談法。
本文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的5位體育舞蹈教師作為訪談對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
(3)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目的及意義設置問卷。
發放問卷合計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為98.3%。
其中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為100%。
(4)數理統計法。
筆者通過使用excel軟件對獲取的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研究提供數據支撐作用,作為本研究的相關依據。
二、結果與分析
1、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1)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開設的現狀。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是2004年由體育部舞操教研室開設并主要負責的公共體育舞蹈課程。
現在的體育舞蹈專項課程主要由學院體育系體育舞蹈教研室負責。
開設課程時間集中在學生的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每學期課程都是以俱樂部選修的課程形式進行分班上課,每班人數集中在56~62人。
(2)體育舞蹈教師的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從事體育舞蹈教學工作的大部分為年輕教師以及部分副教授,教師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現有教師10人,2男,8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一級助教3人,研究生90人,本科生1人。
體育舞蹈相關專業教師4人,其他相近專業6人。
由此表明,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體育舞蹈教師隊伍不是很健全。
經過專家訪談發現,因學生專業程度不同,所需高技術層次的教師不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故申請兼職教師3人,副教授1人,助教2人。
(3)學生學習體育舞蹈課程的基本情況。
通過實地調研,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公共體育舞蹈開設課程時間集中在學生的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每學期課程都是以俱樂部選修的課程形式進行分班上課,每班人數集中在56~62人。
以俱樂部的形式上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但同時存在很多問題。
2、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與多位體育舞蹈專家的討論,筆者發現影響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教學方面:一是體育舞蹈相關專業教師自身隊伍建設不健全;
二是體育舞蹈教學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學大綱不具有科學依據;三是課程所設置的考核以及評價標準不系統。
(1)體育舞蹈教師隊伍不健全。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公共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一方面,體育舞蹈教師要滿足學生對公共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體育舞蹈教師要對學生專業學習的需求予以滿足。
同時,學生要盡可能多地參與、組織、策劃關于體育舞蹈的各種形式的比賽、演出等其他活動,這就對體育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的要求。
從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師隊伍的建設看,其專業教師力量不足。
(2)體育舞蹈教學所需教材基本依靠自編。
普通高校所制定的教學大綱以及所使用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首要條件,其功能不單單是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涉及有關學科的建設和育人功能等方面。
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僅滿足了教學方面的需要,并不能在全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高校教師編寫的教學大綱、教材及教學內容,因為受到教師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和認識能力不同的限制,很難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不出現問題。
由于沒有專家的客觀評價,體育舞蹈教學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
(3)體育舞蹈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失衡。
教學過程中的考核評價主要是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效率的一種反饋方式。
教學過程中考核評價體系如果不準確、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就難以對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做出公平合理的反饋。
普通高校教師在職稱、學歷、科研方面傾斜很多,教師的綜合業務水平沒有表現出來,造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失衡。
筆者通過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的訪談發現,大部分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側重于科研、學歷、職稱方面,在技術方面投入較少。
3、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發展策略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科學、嚴謹、合理的師資隊伍是保障普通高校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條件,同時對學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實地調查目前的普通高校體育舞蹈師資隊伍的基本情況,筆者發現,學校要聘請一批具有高技術水平的體育舞蹈專業人才,對其進行體育舞蹈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
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尤其在對體育舞蹈專業男教師的培養和引進方面要特別注重,以此解決當前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師隊伍專業技術水平較低以及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2)著重發展體育舞蹈精品課程。
體育舞蹈作為一個專業方向,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是一個特色專業。
但是作為體育必修課的選項課,學校需要適當調整學生學習體育舞蹈課程的時間,不斷增加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其中拉丁舞、摩登舞、交誼舞應該靈活開展,從而提升體育舞蹈項目在高校體育活動中的影響力。
(3)加強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科學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
普通高校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對資源的整合以及對各個相關學科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目前,體育舞蹈正在我國快速普及。
每所高等院校有不同的發展模式、發展規模,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
高校在辦學理念上不同、信仰不同,加強高校間的學習與交流,能促使高校的發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等更加科學合理,能對教學方面的管理和監督起到積極作用。
高校應該加強與各個地市的體育舞蹈協會、業余培訓學校等機構的溝通,通過體育舞蹈的競技比賽、節目表演、匯報演出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此提高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水平。
(4)建立教師、學生的科學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總結性評價,形成性的評價。
在評價教師的綜合能力時,高校要兼顧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職稱、學歷。
目前,各高校雖然擁有部分相關文件,但是由于其本身缺少相應管理方面的基礎,評價結果可能會呈現出不理想的現象。
所以,高校要在評價過程中靈活運用有關教學評價方面政策,積極穩妥地優化發展體育舞蹈課程建設。
高校學生的評價體系內容比較單一,主要體現在整個評價體系對結果比較注重、對過程要求較低。
針對以上現象,高校要不斷增加評價體系的內容,將專業技術水平、課堂考勤、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在相關方面的理論考核、課外作業的完成、學生內部的評價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良好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