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一
我看過一本叫做《狼世界》的書,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一章,《狼種》,故事大概簡介:一直在警犬學校畢業的狼狗大灰,有十六分之一的狼種,畢業之后,最后被賣到了一個馬戲團,經過主人的寵物狗和狗熊折磨后,還是忠于主人川妮,再一次野外演出的時候,馬戲團的管理員川妮,遇到兩只云豹,大灰為了保和主人,被他們給咬的遍體鱗傷,不過還是趕走了云豹主人川妮,看到一切之后,趕開了寵物狗,留下了悔恨和內疚的眼淚。
我看到這里,也留下了眼淚,警犬大灰勇于守護主人,卻一直得到主人的責罵,大會會為了主人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我最感動的一點,因為云豹們給大灰讓出了一條通道,大會卻堅持不走,這樣的警犬是最好的警犬,不過最后也好,主人川妮最后還是原諒了大灰,他對大灰感到自愧,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就是第一章《殘狼灰滿》,故事講的是:殘狼灰滿在克服各種困難之下,又重新當回了狼王,灰滿雖然殘疾,但他利用各種辦法,當上了狼王,這告訴我們:上帝給你殘缺,但也會給你特長,你必須利用這份禮物,來創造奇跡,這就是狼世界《殘狼灰滿》給我的啟發。
是的,狼是邪惡的象征,但不一定是,狼對父親或母親這種職著,是非常有責任感的,狼,不一定是懦弱的象征,因為狼在危險的時候,會挺身而出,為了孩子和妻子的生活,他們常常會不顧一切,狼也是有組織,有嚴格的,當一只出類別的大公狼,把狼群引入危險,狼王就會處置這只狼,只有死,狼的不畏困難,為了別人而失去自己生命,學習那種責任感的精神。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二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于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在五百多年前,哥倫布使用現在看來是極其簡陋的航海技術穿越大洋,并安全返航,以此來證明"世界是圓的"。他們在茫茫大海中折騰了71個晝夜,發現了第一塊陸地。哥倫布深信他沿著地球的另一個方向來到了印度,而實際上,那是后來被命名為"亞美利加"的新大陸。不管怎樣,在哥倫布之后,"世界是圓的"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常識。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對比,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涌而來,同時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同一個時代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狹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實在是令人震驚和羞愧。
幾個世紀后,弗里德曼來到了真正的印度。他發現,這里的人們在頂尖學府里接受教育之后,已經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世界仿佛又驟然變平了——鼠標點擊之間,在印度就能夠輕易調動遍布世界的產業鏈條。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弗里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弦的懸疑小說。但讀完之后,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過于隨意,有時為了生動就舍棄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過于認真,需要去偽存真。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場的全球化,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嘆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于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他認為現在的社會必定抵擋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在《世界是平的》一書出版之前,他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之一。《世界是平的》更讓他贏得了大師的聲譽。
弗里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必須走一條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獲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面對洶涌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范圍內把握自己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學者說的那句話:“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
本書也提醒了我們,在鏟平的世界競技場上,我該如何提高自己,讓自己永遠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所以我們必須:
2).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
4).不斷地了解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否則,自己有隨時在平坦的競技場上站不穩的可能。一句話:準備好自己,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擇。不僅中國需要科技興國,需要科學發展,任何國家都需如此,因為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游戲規則。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三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于1862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背景建立在拿破侖戰爭之后的十幾年時間。故事圍繞著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而展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及宗教信仰。
在1832年,雨果就已基本構思好這部小說,但在之后的三十余年中,雨果卷入政治漩渦,顛沛流離。他所經歷的不幸,使他幾乎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構思,重新創作了這部《悲慘世界》,將自身經歷作為寫作素材,創造了這本“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使它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占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起初,我第一次看見《悲慘世界》是在書店里,當時年紀尚幼,并不喜歡這種大部頭的外文小說,便并未留心。后來想要閱讀它的想法,是在看過二零一二年的同名電影后冒出的。作為世界文學的一個豐碑,《悲慘世界》曾多次被改編為歌劇、電影并經久不衰,但翻拍這樣一部厚重而又長于細節描寫的小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電影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當我坐在電影院里的時候,感到的只有滿心的震憾。當我在極其雄壯的自由之歌中試圖想像那樣一個壓抑黑暗的年代時,我發現我做不到。妄圖通過一部電影來讀懂一本書無疑是可笑的,但即使是差強人意的電影也可以發人以極大的心靈沖擊,那么久負盛名的厚著又如何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閱讀《悲慘世界》中譯本。
憑心而論,當外國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時總是顯得冗長拖沓,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悲慘世界》所傳達的情感。整本書中最令我震憾的是作者對于人物心理的精準刻畫,寥寥數語便可看出作者是在寫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整部小說中最精彩的無疑是對主人翁冉阿讓復雜心理的刻畫。
冉阿讓,罪犯,二四六零一,因偷一塊面包及數次越獄而在獄中度過了十九年暗無天日的生活。在刑滿釋放后,他得到了肉體上的解放,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一紙“危險人物”的黃色證明,使他終生都將背負罪犯的烙印。在青年時代,出身窮苦家庭的冉阿讓,處于社會的最低層,生活艱辛,時時為生計發愁。并且他還要為姐姐及數個孩子負擔生活開銷,于是他不多話、木訥,整日只是干活、吃飯、睡覺。這時的他雖然受到了社會的不公正對待,但仍沒有太多的怨恨,只希望能將姐姐的孩子們撫養成人。這種還算安寧的生活在有一天被打破,走投無路的冉阿讓為了快餓死的侄子,打碎商店玻璃偷了一塊面包,自此陷入無邊的苦難之中,無法脫身。
出獄后,他滿心以為靠著自己做苦役掙來的錢,足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他盼望著社會可以重新接納他。但這個冷漠的世界讓他失望了,于是他開始忿忿不平,開始仇視社會、仇視他人、仇視一切不公平的事,但是主教米里哀拯救了這個人的靈魂。當他流落街頭時主教收留了他,而當他故態復萌偷走主教的銀燭臺被抓獲后,主教不但沒有揭發他,反而為他開脫。在警察走后,冉阿讓跪求主教原諒,主教只要他宣誓將靈魂交附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將另一只銀燭臺也贈予他。
當我讀到這里時,巨大的感動籠罩了我,主教慈悲的言行,對于當時的冉阿讓來說,仿佛是一只上帝之手,將他的靈魂拉出了黑暗的深淵。之后冉阿讓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履行自己的諾言,他正直、寬厚、善良、慈悲,有了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他的前半生掙扎在苦難中,而他在余下的十余年中窮畢生之力去幫助那些同樣不幸的人。
文中多次提到,冉阿讓身材高大強壯,卻像一個真正的紳士那樣文雅有禮,善良并富有同情心。我有時會想,如果他不是因不愿連累他人而自首,他會一生在蒙特里做一個受人愛戴的市長。但若是那樣,他便不再是冉阿讓,不再是那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的人。
在領養珂賽特之前,他也許只把自己當一個贖罪的人。但當他和珂賽特在一起生活后,這個同她母親一樣善良美麗的小女孩,以兒童特有的天真和圣潔,溫暖了冉阿讓的心。這個一生沒有得到過愛的人,得到了珂賽特的愛,在那一瞬間,他由一個凡人變成了一個圣者,一個黑暗年代中的圣者,時代造就了苦難,而苦難造就了冉阿讓。當一個人的愛超脫了個人而升華到社會,他關心每個素不相識的人,那么他的靈魂就得到了升華。冉阿讓,這個苦難中的圣者,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讓我既心痛又感動。這個可憐的人,一生受盡了苦難,內心苦痛又矛盾,卻盡力幫助他人,在死去的那一刻才得到了解脫。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偷一塊面包而服苦役十九年的主人翁冉阿讓,遇人不淑而淪為娼妓的芳汀,自幼受苦的珂賽特,在人性與信仰間掙扎的沙威。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具有那個時代廣大人民所具有的多數特征,而歸根結底,這些苦難不管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都源于不公正的社會。冉阿讓、沙威、芳汀,他們是時代的縮影,是廣大貧苦人民的代表。作者用極其精準的描寫和極其成熟優美的敘事風格,再現了一個悲慘世界,再現了人們內心的苦痛和掙扎,奏響了一曲關于自由和救贖的壯歌。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四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雨果
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我沉浸在主人公冉阿讓的經歷里不能自拔。
冉阿讓的經歷是悲苦的,但也是幸運的。
冉阿讓原本只是一個貧苦的百姓,為了親人的生命而去打碎了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面包,卻因此被判了五年刑期。他也曾想過抗爭,四次試圖越獄卻沒有成功,刑期也被延長,他痛苦地經受了十九年的牢獄生活。即使得到釋放,卻也要終生頂著“苦刑犯”的身份,他再次逃脫,但直到死前的日子里,他一直被警察沙威追捕,過著四處奔逃的生活,甚至于他視若親生女兒的珂賽特的婚禮,他都因為自己卑鄙的身份而不能夠去參加。
冉阿讓走出了監獄,卻因為苦刑犯的身份而被所有的人拒絕,累、餓、渴、冷,所有的感官一起涌上來,折磨著他。無論他如何苦苦哀求,都沒有人愿意接受他。然而,十分幸運的是,博愛的老主教卞福如收留了他,并且完全不介意他的身份,用尊重的行為和語言來對待他,這樣的禮遇使得冉阿讓那顆冷硬的、千瘡百孔的心掙扎不已,他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做一個好人!十九年來,他早已習慣了這樣一個惡人的身份,他不能是一個好人!于是,他把老主教的銀器都偷了出來,等到被抓捕的時候,他或許在想,不過又是一場牢獄之災罷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主教并沒有讓警察把他抓走,而是把桌上的銀燭臺也一并給了他,老主教低聲對他說:“請不要忘記,永遠也不要忘記您答應我的事,您要用這些銀子做一個誠實的人。”這讓冉阿讓痛苦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蕩。老主教真誠善意的心靈,幫助冉阿讓走出了心靈的陰影,救贖了他的罪孽,他獲得了新生,開始做一個善良的人,一直到他死亡為止。他最終獲得了解脫和幸福,并得到了女兒和女婿的諒解,笑著離開了人世。這些都得益于老主教的善。羅佐夫說得好:“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我想起了一則小故事,有一個少年挨家挨戶地推銷,勞累了一整天,他向下一戶人家討一杯水,但開門的女孩給他拿了滿滿一杯牛奶,并且不要求付錢。男孩被女孩的善良感動,他覺得渾身是勁,也放棄了退學的念頭,努力當上了一位醫生。長大后,女孩得了很嚴重的病,男孩認出了她,竭盡所能醫治好了她,當女孩拿到醫藥費通知單的時候,她知道這一定會花去她的所有積蓄,可通知單上只寫著“醫藥費——一滿杯牛奶”,男孩已經把醫藥費都付了。
這便是善良的魅力,善良能讓人歧途知返,能撫慰痛苦的心靈,能帶來幸福和幸運,善良確實是精神世界的太陽,它仿佛給我們的心靈套上了外衣,抵擋了所有的黑暗與寒冷,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溫暖。
所以,與人為善吧,心存善良,小小的善舉,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幸福。這或許就是雨果想告訴我們的吧!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五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們展現出法國社會的生活形象,這是一本擺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傷的社會復雜問題的書。
一心為善的他為了救助和他毫無血緣關系的“女兒”——珂賽特,從此開始逃亡的生活……充分揭示了法國下層人民的苦難深重,貧窮和富有的巨大懸殊!
冉阿讓,珂賽特……這些苦難的下層人民,卻始終都在努力、奮斗,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擁有勞動者品質的人。在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讓的心情,盡管歷經磨難卻都始終保持著一個善良慈愛的`心。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六
“500 年前,哥倫布運用當時簡陋的航海技術進行環球旅行,他安全返航并告訴世人,世界是圓的。500 年后,我在班加羅爾,卻聽到熟知當今最先進技術的工程師告訴我,世界是平的!更為有趣的事,他還把這看成是件好事,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認為這是印度和世界發展的絕好機遇——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平了!”
讀了《世界是平的》,我的內心挺受觸動的。是啊,當今世界,再不是從前那個去一個地方需要十年八年長途跋涉的彎曲空間了,競爭的平臺已經被推平。試看今日的世界,有哪個國家可以免受競爭所帶來的沖擊,可以不享受因為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的回報呢?可以說,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播。
所以在這樣一個平坦的年代,生意可以做到五湖四海,國界再不是我們的限制。原來根本沒有機會的出頭的人可以馳騁天下,原來叱詫風云的也可能剎那間一墜千里。
我對置身這個平坦的世界感覺非常的幸運,因為它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每個個體都可以嘗試著實現夢想。不要小看這種機會的力量,多少年來,機會的不均等不知道讓多少英才壯志難籌。能有機會融入平坦的競爭,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
但是有機會實現夢想和是不是容易實現夢想又是兩碼事。在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前,我們更可能被世界拋棄,被國際規則淘汰出局,這對民族、對自己只是一種悲劇,沒有人會因此對你憐憫和關心,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規律叫做——優勝劣汰!
我們惟有不斷不斷的努力才可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把握夢想的質量。
弗里德曼先生在書中也談到,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恐怖分子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實現更有效率的破壞,一些黑暗的事物可以憑借全球網絡迅速傳播。自從人類掌握了超自然的技術之后,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生存或是滅亡,從未如此赤裸裸地擺放在人們面前。
戴維·尼勒曼和本·拉登都想實現自己的航空夢想,不同的是尼勒曼的目的地是到肯尼迪國際機場,本·拉登的目的是要降低曼哈頓的高度。
夢想差異的后果是:戴維·尼勒曼使用他樂觀的想象力和平坦世界提供的有效技術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他建立了成功的新航線,又把生意中得到的利潤返回到為員工設立的災難基金中;本·拉登和他的門徒也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許多相同的技術發動了恐怖襲擊,他們把象征美國力量的兩個巨大標志夷為平地。
所以說,夢想的品質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的重要。在我們為全球化歡呼的時候,我們要警醒:外在的技術只是表面現象,他們不過是工具而已。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精神文明的進步極不協調,當刀耕火種演變成電腦網絡之后,人性的進步微乎其微。有許多東西,不是簡單地技術發展就能改變的,人性沒有發生改變,改變的不過是外在表現形式罷了。更何況,這種外在的力量,已經足以使人類走向毀滅。教育不僅僅在學校里學習各種知識,而是要將公平、正義、民主和法制等思想深入人心,各級政府應該有更多的事要做。
所以第一步的,維護夢想的質量!最大限度發展德育!
二、在平坦的世界爭取自己的生存價值。
其實這個不是我們爭取不爭取價值的事,而是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努力,不努力就要被淘汰。《世界是平的》也講述了瞪羚和獅子的故事:瞪羚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慢,才能生存;而獅子一定要比跑得最慢的瞪羚快才不至于餓死,因此,它們每天早上起來就必須奔跑。當今世界已經變平了,平坦世界的生存法則和自然界一樣,你不競爭,就得滅亡!
1、要保持一種上進的激情。想在平坦的世界爭取一席之地,狀態當然無與倫比的重要,中醫里講精氣神,沒有這種斗志昂揚的狀態,事情成功的機會就會很渺茫。在全球化1.0 版本中,國家必須從全球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在全球化2.0 版本中,公司必須改變思路;而全球化3.0 版本則是對個人的挑戰,它不僅要求人們掌握一定的技能,還需要人們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適應力、自我激勵和應變力。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更加努力,以更快的速度前進,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
書中有個公式值得一提:cq+pqiq。cq代表好奇心商,pq代表激情商。既然平坦的世界已經來了,我們應該更有激情的生活。有激情才能在堅持的過程中快樂起來,有活力才能更加快樂地堅持下去,現實社會中,沒有比這更好的良藥了。一個充滿激情的人才是永遠打不跨的人!
2、行動上要積極主動。有激情的第二步當然是積極主動。否則,滿腔的壯志就成了空中樓閣尋不到落點。平坦的世界,機會多,消失的也快。你不爭取,別人會馬上收入囊中,所以渴望成功的人必須積極主動,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3、掌握學習的能力。在平坦的世界中首先需要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這是新時代條件下每個人都應當培養的能力。在這個時代里,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將不斷受到數字化、自動化和外包的挑戰,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業也將越來越快地涌現。在這個世界里,要想脫穎而出不僅要看你了解事物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其速度之快恐怕你連想都想不到。
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場所,任何時候誰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就能享受勝利者的喜悅,而事實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工作勤勤懇懇,具備了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后的勝利者。那些缺少責任心又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人將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最終淹沒在前進的洪流之中。
4、全面發展,掌握必備的知識。什么是必備的知識?年輕人需要何種教育才能承擔足以讓他們成為新興中產階級的工作?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拉比說:“提出好問題讓我成了科學家。”同樣,我們也只有用百分比負責的態度不斷提問,不斷的學習去掌握必備的知識才能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未來才會相對穩妥。甚至可以說,這是面對“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智的選擇。正像作者在書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己的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助人們形成這種能力。”
我們要努力,掌握必備的知識,外力只是推動,主要發力點還得落于自身。
5、做不可替代的工作。南丹·尼樂卡尼喜歡把平坦世界中的工作分成“可替代的和不可替代的”。所謂可替代的是指能夠輕易被數字化、自動化或轉移到國外的工作。不可替代當然指你與眾不同的特長,只有你或者只有少數的人才能做到。比如偉大的喬丹,他因為做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事,所以幾乎被當作神一樣的追捧。
所以在這個世界活下去需要培養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想象力,需要激情,需要必備的知識,需要冷靜的頭腦,更需要不懈的努力!
6、努力練就創意的思維。
做到不可替代是非常不易的,甚至可以說,當你好不容易達到了不可替代的境界,依然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很可能有朝一日,你所擁有的東西一下子就不屬于你了。面對這種可能,我們該怎么辦呢?就是努力練就創意的思維!物質是短暫的,思維是永恒的。你有創意,就是有價值。創意并不是很神秘的東西,而是一種積累在更高層次的爆發。想擁有創意,就需要鍛煉思維,勤于積累,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外加熱愛生活,把這些全部做到,那就離創意思維不遠了。
7、和他人友好相處。擁有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是職場中人的一大優勢,在平坦世界中更是如此。平坦世界中將出現大量新型中間性質的工作,這些工作要求和他人進行個性化的頻繁接觸——這些個性化的頻繁接觸不可能被外包或自動化,并且幾乎總是價值鏈上的必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平坦的世界里,任何時候得為人著想,技術、機器、事物、科技什么的都可以先放下,先把人際關系練到位。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來自于人,這不是一種口號,一種制度,甚至不是一個道德標準,它應該是一個渴望成功的人的內心真誠的流露、本質的釋放。阿蘭·布蘭德總結得最好也最一針見血:“也許,正如我們最近幾年逐漸認識到的那樣,人際關系的處理技能將變得比計算機技能更為可貴。性格怪異的人中就不能主宰世界。”
8、保持我們的毅力與恒心。
沒有想當然的力量,沒有一簇而就的成功,上帝不會讓我們“得來全不費工夫”,想在平坦世界占據一席之地,需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毅力與恒心。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付出吧,持久的付出。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世界的平臺才能有我們的位置。
共勉!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七
當再翻起這本《悲慘世界》時,我又想起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在十九年牢獄后重新做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改變一切的故事,是一個悲慘的生活史。
這部小說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對那些丑惡的現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所以只要我們社會上多一些這樣的人存在世界便會充滿信任和愛,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不需要滿座花園,只需要我們給他一點點關懷,便是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幸福,永久的天堂。
書中這樣說道“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著的大天使展開雙翅,在等待著這個人靈魂。”
世界名著讀后感篇八
自從我讀了《動物世界》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我了解了很多動物的知識。
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以前我覺得它們眼睛天生是紅色的。我讀了《動物世界》才知道。原來兔子的眼睛其實是無色透明的,我們看到的是兔子血液。企鵝為什么在南極不怕冷?原來企鵝的毛非常非常的濃,它的一個毛孔里長幾十只毛,沒有一點空隙,我們人穿五六個棉襖都比不上。所以企鵝不怕冷。
這本書的確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讓我了解許多大自然中動物的知識,我非常喜歡這種深奧的秘密。
有一次,我二奶奶家養了幾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子,紅寶石似的眼睛,可有神了!到家,我問正在做飯的媽媽:“媽媽,你說兔子的眼睛為什么眼睛是紅的。”媽媽親切的說:“你不會自己查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找到了在柜子里睡了一個星期的《動物世界》。找呀找,終于找到了答案。還有眼鏡蛇為什么一生氣,脖子就會變粗?為什么泡沫蟬會吐沫?好多好多都是在《動物世界》上找的。
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向科學家一樣,找出大自然中深奧的秘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