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血透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 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一
在廣泛開展整體護理的今天,病人對于護士的要求已經不僅限于簡單的醫療操作的執行者,而且希望感到溫暖、得到尊重。護理人員態度和善,花時間與他們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說,并能迅速得到正確的護理,這才是一種人們所希望得到的服務。
我在×年前邁進了護士隊伍,成為一名護理工作者。剛剛走進病房,同事們忙碌的身影讓我明白了護理工作的繁重與勞累。工作中,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神圣。我們用自己的愉悅、信心和病人的沮喪、絕望作著交換。平凡的工作中,護士用自己的微笑撫慰著病人傷痛的心靈。在這×年里,我漸漸的懂得了:不能把對生命的憐惜和救助劃為純粹的工作,這更是一種生命中對愛的本能。無論過去、現在、亦或是將來,愛與奉獻都是我們永恒追求的主題。整體護理的開展,使愛與奉獻精神又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發揚光大。
整體化護理全面展開,護士管理引進了一批批不同于以往的合同制護士,我就是我們醫院公開招聘的第一批代理制合同護士。剛剛邁進病房,我被分配來到了兒科。這是一個在工作中有著其特殊性的工作崗位,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集體。護士長和同事們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讓我由一個剛剛邁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的新手,快速的成長為一名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的合格護士。她們更讓我懂得了,要想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護士,光有這些是不行的。作為一名護士,我所擁有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內涵,更要通過愛與奉獻精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才能獲得服務對象的理解、尊重和認可。
兒科護士是患者的直接護理者、患者的代言人、患兒與家長的教育者。兒科護士必須具備特殊素質:強烈的責任感、愛護兒童、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同時必須掌握一定的人際溝通技巧。因為工作對象是不懂事的孩子,在工作中我們更多是與患兒的家長直接對話,我們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能夠體會到患兒家長的心情。
一朝得子喜又憂,二斤幼童體質柔。三生有幸遇明醫,四院兒科美名留?!睂懼@首詩的錦旗現在就懸掛在我們科室的墻上。這是一位早產兒的父親寫的。他的孩子在保溫箱中度過了六十多個日日夜夜。這個孩子是我們科收治的第一例極低體重兒。孩子是在母孕不滿28周時出生的;出生時體重僅1000克,身體虛弱,住在新生兒保溫箱內。因為早產兒不會吸吮,我們每天都要給早產兒喂9次奶、3次藥,每一至二小時還要幫助家長給孩子翻身、按摩,并且指導家長怎樣照顧孩子??评锏耐聜兌己瓦@個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們和孩子的爸爸媽媽一起給孩子取名叫“小小”,后來孩子出院后取了大名還特意來科里告訴我們。孩子住院的兩個月期間,幾次發生了呼吸困難、青紫的危險情況,在大家的全力配合搶救下都安全的度過了。孩子的媽媽說:“這個孩子是我生的,但是卻是你們給養的”。現在孩子已經兩歲了,每次有個感冒發燒的來看病,他的媽媽都會和我們的大夫、護士親親熱熱的聊上一陣。
血透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 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領導和同事:
大家好!
天使是美麗的象征。我們渴望成為一個真正的天使,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麗,還因為她能給人帶來美好幸福的生活。護士,一個普通的職業,被稱為白衣天使,不僅僅是因為她們穿著美麗的白衣,更因為她們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頑強信念,像春風一樣,為人們擦去苦難;有血,冷暖知己;用愛的絲線縫合病人身心的創傷?
作為一名護士,我經歷過病人面對疾病的無奈。我目睹了無數悲歡離合的場景。我感受過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遇到過“秀才遇上軍人,他卻解釋不清楚”的尷尬場面?但是,我無怨無悔!
如果有人問我“誰的手是世界上最美的”?我會自豪地回答:“是我們護士的手”。有人說,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手和不同的職業一樣多:農民兄弟的手是呼風喚雨的手,就像刻著大地的通道和收割的田地的地圖;我們保護土壤的手是美麗的白鴿。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保證病人的舒適和安全,他們總是輕巧、準確、穩定,充滿人情味,生活溫柔?
我記得我們病房收治了一位81歲的右股骨頸骨折的老奶奶。入院第九天,她絕對臥床不起,吃的不多,運動量也少。
3天不排便,口服瀉藥和開塞露仍無效,引起家屬異常情緒刺激和焦慮。護士長在查房后期發現了這種情況。根據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該患者因大便干燥而排便不暢。她二話沒說,立即戴上手套,一點一點地為病人挖出干大便。面對老人和家人的感激之情,她揮揮手,什么也沒說,這正是我們應該做的。這些手很硬,很忙,有時甚至會留下疤痕,但卻體現了世界上最好的真情實感。
如果有人問我“誰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我們護士的微笑”。當病人呻吟時,護士的微笑可以緩解疼痛,溫暖因疾病而變冷的心,幫助絕望的病人恢復戰勝疾病的信心。有一件事讓我感動至今,那就是我們病房第一例氣管切開。為了保證病人呼吸道通暢,我們必須每天為她吸多次痰。那天我照例先幫她把氣管里的分泌物吸上來,然后給她換床單。突然由于體位的改變,她嗆咳,氣管插管里的分泌物噴到我的頭和臉上,濃烈的腥味讓我惡心。就在我準備轉身收拾的時候,突然看到那個不會說話的病人一臉緊張。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謙虛?!皼]關系,我們只要再換一次被子就行了,”我笑著說。她拔氣管導管的時候,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你的笑容真美!那一刻,我心里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是的,微笑就像一縷清風,可以吹走病人心中的憂郁和不安。微笑就像一個簡單的問候,可以驅散病人的恐懼和陌生感。它是我們和病人之間的橋梁。
如果有人問我“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我會自信地回答:“是我們的護士”。護理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榮耀,卻充滿了簡單平凡的愛,打針、送藥、鋪床、輸液,我們在痛苦中呵護生命;交接,接班,日日夜夜,我們在疲憊中把握生命的周期;在患者家屬的期待和憤恨中,我們在等待遭受痛苦的患者?
我們是健康的忠實守護者,我們減輕病人的痛苦,趕走疾病。夜鶯在克里米亞
戰爭的成果,白軍在抗擊非典斗爭中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面對人們用“白衣天使”來表達對護士形象美和內在美的深切贊美,我們當之無愧!
姐妹們,我們要感謝我們的職業,因為她教會了我們如何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她讓我們明白生活是一種美!我們要感謝我們的職業,因為她教會我們珍惜生命,懂得平凡就是幸福,奉獻讓我們更美麗。讓我們在護理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現新的.風采,創造新的成就,讓青春在白色的衣服下熠熠生輝。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血透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 護士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三
各位朋友: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鋪滿了錦繡,有的卻荊棘叢生。
在新疆美麗的伊犁盆地,人們傳誦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翁,二十年來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為邊疆軍民服務的護理事業上。邊疆軍民的心中牢牢地記著她的名字——張惠芳。陜西大荔長大的張惠芳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小的時候就羨慕白衣天使,心里總編織著一個美好的夢。1981年7月,她從新疆呼圖壁軍醫學校護理班畢業,帶著五彩斑斕的青春之夢,被分配到邊塞小城伊寧解放軍第十一醫院腦外科。剛參加工作,她就遇上了棘手的問題,一個小小的針管,老護士操作起來輕松自如,在她的手里卻好像有千斤重。每當病人議論起她打靜脈針注射比別人痛,甚至不愿意讓她注射時,張惠芳心里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感到無地自容。她偷偷抹了淚,后悔不該拿注射器。也許是軍人后代的原因,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個性。經過努力,張惠芳認為自己已是一名合格的護士了。直到發生了一件事,她才發現自己距合格的護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一回,一位住院的老首長趕上過生日,可是他的兒女大概有特殊情況沒過來,老人很失落??粗先藵M頭的白發,看著他在沙發上疲憊的身軀,張惠芳一下想起自己的父母親,如果他們有這樣的遭遇,會怎么想呢?病人的落寞,使她深感內疚和歉意。她開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像對自己父母一樣精心照料老人。老人一天天痊愈,出院時感激得老淚縱橫,拉著張惠芳的手說:“你比我親閨女還要親哩。”
從這件事上張惠芳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護士,僅有熟練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更要有一顆不同尋常的愛心。邊疆軍人的愛是沉重的,既有傳奇的美妙,又有傳奇的艱辛和苦難。張惠芳的丈夫是陜西xx市的一名稅務干部。1994年12月張惠芳給丈夫發了一封電報:“因部隊有任務,不能按時回家休假?!闭煞蚶斫馄拮拥男那?。于是突發奇想:她不能回來,我就不能去嗎?他給妻子發了電報,不遠千里來到新疆??傻搅斯訙喜胖肋@里發生了大雪崩,車輛無法通過,這期間張惠芳也無法出來。一山之隔,使張惠芳和丈夫成了牛郎織女,丈夫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沒想到這故事應驗到自己身上。這個有情有愛的漢子,站在冰天雪地的山坡上想了很多很多。張惠芳把寂寞的愛化作對邊疆軍民的愛,1998年7月的一天,伊犁軍分區通信站18歲的戰士祁光恒在架線作業時發生事故,造成雙目失明,肢體活動障礙。折斷了青春翅膀的小祁,從昏迷中醒來后,眼前一片漆黑,他想到自己立志在軍營建功立業的希望從此無情地化為泡影時,萬念俱灰。張惠芳知道此事后想:“一個年輕的戰士,正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要走的路還很長,美好的生活還等著他,自己有責任幫助他重新振作起來,頑強地走過人生旅程?!奔毿牡膹埢莘冀o他喂水喂飯,端屎端尿,擦身洗臉。頭發長了,張惠芳借來推子幫他理發;衣服臟了,張惠芳不聲不響地幫他洗凈疊好;食堂的飯他不喜歡吃,張惠芳從家中端來可口的飯菜,一邊喂飯,一邊給他講保爾、張海迪戰勝病魔、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事跡。愛的春風終于溫暖了小祁那顆冰冷的心,重新點燃了他的生命之火。張惠芳的生活是艱難的,生命的港灣里也包含了酸甜苦辣。1992年5月的一天,孩子發了一整夜高燒,咳嗽不止,小臉蛋燒得通紅,張惠芳在床邊照顧了一夜。望著高燒不退的孩子,她心亂如麻,內疚和不安使她淚水叭嗒叭嗒地掉在孩子的臉上。孩子睜開眼說:“媽媽別哭,你能在家陪陪我,我就不難受了?!蓖⒆幽瞧砼蔚哪抗?,聽著孩子對她的最低的要求,想想孩子過早地承擔了家務,張惠芳真想大哭一場,真想好好陪陪他。但她想到科里人手少,任務重,科室工作一直滿負荷運轉……就給孩子打了針、帶上藥交給了幼兒園教師。正當她要離去時,孩子拉著她的衣角不肯松開,流著委屈的淚水喃喃說:“媽媽下班別忘了早點兒來接我。”張惠芳流著淚向醫院跑去……
張惠芳熱愛護理職業,也希望做賢妻良母,這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然而,在生活的實踐中,她不得不犧牲許多,丟棄許多,工作的投入,使她常常忘了下班和按時接孩子。她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但對待病人,卻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用真情和愛心溫暖病人的心。1990年5月,她肩上長了一個大膿疽,并感冒發燒,手術排膿后,肩部刀口尚未愈合,她又堅持帶班。在給一位體形較胖的昏迷病人翻身時,傷口突然裂開,鮮血滲過紗布直往外流,疼得她眼前直冒金星。當護士為她包扎好傷口,扶著她回家時,看到的卻是冰涼的爐灶、方便面和零亂的房間。二十年過去了,張惠芳回首往事,對自己的青春選擇無怨無悔。然而,飛逝如梭的苦樂歲月里,她也難以忘懷故鄉和自己的親人,張惠芳畢竟是女人,畢竟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二十年來,她總是心牽兩地,她把對親人的愛移植到了邊疆,把自己移植到了病人心中,并牢牢扎根。
1992年,醫院保送張惠芳到北京總后醫專進修。畢業前,不少同學都為自己的調動或改行托關系,找門路。她丈夫在西安為她聯系好了單位,催她辦手續。但她一想到醫院的培養教育,想到與醫院領導和同志們建立的真摯感情,想到她所傾心熱愛的十幾年的護理工作崗位和邊疆醫院護理專業人員缺乏的情況,立刻感到護理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只有獻身護理事業,人生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她便把丈夫催辦手續的信件悄悄揣進懷里,放棄了結束牛郎織女生活的機會,只身返回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