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隨筆春節隨筆篇一
眼看著年不知不覺的來了。今天除夕了。按照當地的習俗,白天男人們給家里大門掛燈籠,貼對聯。女人們在家里蒸包子,包餃子,備年夜飯……年三十這天下午,關中地區的男人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請先人”。請先人就是帶上香蠟紙表去墳地里,有請已故的親人們回家一起過年。當然除了過年,家里過大的事情,如:娶妻、嫁女、添丁做滿月等等都要請先人的。這是關中地區一直延續至今的一個風俗習慣了。
請先人回家后,要在家里設置的先人紀念堂前,把已故先人的照片放在正中央,前面擺上供品,然后再點上香蠟。從此,每頓飯前,要先給祖宗堂上放上一碗飯,在腕上放兩根香代表筷子,此舉動叫做 獻飯。獻飯完畢后,家里人才可以開飯的。說起開飯,一般除夕晚上吃的是餃子。聽老人們說,過去,因為沒有電視等娛樂傳媒,除夕晚上都是一家人圍坐在土炕上,守歲。呵呵,如今真不可想象,一夜沒娛樂,坐在一起是怎樣熬的,當然少不了拜年,發放壓歲錢了。
如今,年夜里,人們有電視看。不管那年年還在繼續如期直播的春晚節目如何,好歹在家里晚上有了消磨時間的做拿了。隨著發展,如今年夜里當然也少不了那些通宵達旦的打麻將了。如今守歲,在大多數家庭已經開始淡去,家中有老人的家庭還在延續著。隨著春晚的直播,不少家庭就隨著又增加了吃年夜飯后看春晚的“習俗”,增加了在交歲之時,燃放炮竹的“習俗”。伴隨著春晚新年鐘聲的敲響,炮竹從去年年尾響到今年年初。炮竹聲聲,辭舊迎新。
家人團圓,同聚一室,共看電視,共同歡笑,嗑著瓜子,喝著濃茶,聊著天南海北,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濃濃的節日情結,濃濃的傳統佳節的氣氛。平日里回家,不一定在同一天,而春節,大家有一丁點的機會都會回家,甚至長途跋涉,都會不約而同的回到自己久違了的家。畢竟這是逼瘋的的港灣,畢竟是溫馨的停靠站,畢竟是心的歸宿。家是巨大的磁場,無論游子們漂泊多遠,都無法逃出家的引力,都會被吸引回來的,帶著親情,帶著祝福,帶著漂泊的喜怒哀樂。
支持兔年來臨之際,特此祝福所有華夏兒女們節日快樂!兔年吉祥!合家歡樂!盡管各地的風俗存在著差異,但是,無法阻隔大家在傳統佳節里的慶賀之情;盡管風俗不同,但是都洋溢著團圓的喜悅;盡管風俗有異,但是相同的是濃濃的情。此時,兔年的春晚已經接近尾聲,由于一家人在不斷的聊天,所以不一定看的很仔細,但是,這種團聚一堂的氣氛是難得的,是無法代替的,是充滿幸福的。
祝福大家:兔年吉祥,合家歡樂,幸福安康!
春節隨筆春節隨筆篇二
一、凡遇有國家法定假日,公司各部門根據行政人事部所發的放假通知,合理安排部門內部員工在假期內值班,列出本部門《節假日值班表》報行政人事部。
二、行政人事部根據各部門上報的值班人員名單,合理安排主管級以上干部值班,制作《公司節假日值班表》并在放假前下發到相關部門。
三、各部門經理或負責人對本部門節日值班人員進行值班培訓,提醒節日值班注意事項。
四、值班時由值班干部負責值班期間的公司事物處理,按《公司節日值班表》檢查各崗位員工的工作情況,對重點部位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進行記錄。
五、值班干部負責處理值班期間公司日常事物的處理,檢查各崗位員工的工作情況,發現違規及時糾正并進行記錄。
六、各崗位值班人員應按時上下班,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認真從事本職工作,并進行記錄。
七、值班人員當班時不準喝酒、打撲克等,值班期間不準擅自離崗、脫崗,遲到、早退,一經發現,公司將按照規定嚴肅處理,情節嚴重者將予以辭退。
春節隨筆春節隨筆篇三
又是一年芳華。
似水流年,蹉跎了一季又一季的桃紅柳綠。今歲,再見火樹銀花,春節已是不容置疑的探訪人間。
不知名的白色的小花已綻放枝頭,原來春姑娘溫柔的小手早就拂過了冬日冷冷的枝。摘一朵,嗅了滿鼻的花香,還帶著淡淡的青草味道,觸感是涼涼的、潤潤的,于是覺得自己觸到了春姑娘的手,微微一絲暖意讓心莫名的一陣悸動。
小孩子們頑皮,手里總會拿些煙花、鞭炮之類的`東西,三五成群地圍著一個膽子較大的男孩子,吵嚷著要點著爆竹的引線。有些還放在瓶子里引著,炸得很是恐怖,便有大人過來喝斥制止,孩子們也就一哄而散。只一會兒,又聚攏來,爆竹聲便此起彼伏,總不斷傳來。
走親訪友的,總是面色紅潤,一臉的陽光,眼眉都是含著笑。男人們總不忘記吹吹牛,說斗酒贏了誰家的男主人,或是哪家的中了個三d獎還是他當時出的號碼,又或是贏了誰的獎金。而女人們總在一起談論起誰的發型做的好,誰的皮膚好,誰家的孩子懂事,誰家的男人能干,誰家的老公疼人。
那些老人才是最動人的風景,他們總會滿眼慈愛,看著姑娘女婿、兒子兒媳、孫兒們,聽他們的笑聲成了他們的享受?,F在的老人們兒女成家后,他們守著空巢,老夫妻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伴兒”,也就節日時能夠兒孫繞膝。
轟轟烈烈、愁腸百結、魂牽夢縈,比起這份白頭偕老、執手夕陽、笑看兒孫甚至是守著病榻,究竟哪一種離永恒近一些?哪一種才能成就真正的幸福?可憐了大部分人們啊,只能擁有其一,總讓人生有些不甘的遺憾罷。
起風了,透著絲絲不易察覺的寒意,吹起了紅燈籠的絲線飄飄,吹轉了孩子手中的風車,吹起滿地鞭炮的殘衣,也吹得那些白色的花兒竟片片零落,花季又如何?若不在枝頭好好地燦爛,轉瞬便是落紅,只為下一季的春花作了春泥賠了嫁衣,“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香如故嗎?未必,留下的只是千般憂傷與無奈的吧。
欣賞著處處風景的時候,心已飄到海角天涯。
春節隨筆春節隨筆篇四
從出生到現在,我只在家鄉過過一次春節,但這卻是最難忘的一次,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小時候我總認為農村的春節比不上大城市的,可實際上,兩者相反,農村的春節既傳統又熱鬧。
家鄉里,每到臘月廿十,大家都會停下手頭上的工作,準備一些過年所需的年貨。忙碌了幾天,到了臘月廿十三、廿十四,大家都把這兩天叫作過小年,這兩天,大家都要在家里祭灶。除此之外,人們還要掃塵,有句俗話說:“臘月廿十四,撣塵又掃房?!迸D月廿十四掃房子,為的就是掃去房子里的窮運。
春節最熱鬧的,就要數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們起床后,總能聽見無數的鵝叫聲,這些鵝是人們在臘月二十九買來準備做年夜飯的。早晨,人們趕著在門口兩邊貼春聯,在門上貼門神,還要把桔子、蒜綁在一起,然后掛在門頂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著,人們就該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人們對年夜飯的菜式也很講究,年夜飯里一般都要有魚(年年有余)、芹菜(工作勤勞)、蔥(聰明伶俐)等寓意吉利的材料。忙碌了一天,終于盼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桌子上的佳肴色香味俱全,看得我口水直流。晚飯過后,大人們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而小孩子們則拿著沖天炮、地炮、地老鼠等琳瑯滿目的煙花在廣場上歡快地燃放。煙花對于我來說非常陌生,我真羨慕他們。時間越來越晚,廣場上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時,整個廣場上空都是星光閃閃的,照耀了這個偏遠的鄉村,增加了新一年到來的熱鬧氣氛。到了子時,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在家門口點燃起了響亮的鞭炮,據說,放鞭炮是可以驅趕年獸的,這一夜,人們有除了放鞭地,還要守歲呢。
“啪啪啪”1大的鞭炮聲又響起了,這意味看新的一年年初一到來了,家家戶戶門口都堆著小山似的紅鞭炮紙,襯托著(11紅1形形的對聯,一種喜慶的氣氛映入眼簾。年初一,人們要準備去親成朋友家拜年了,作為小孩子,最興奮的莫過于是討壓歲錢了,每當手里捧著紅利是,心里雨提多高興了。到別人家拜年,主入都會用糖果、瓜子來招待客人,年初一那種春節的氣氛,令人難以忘懷。
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過后,人們才收拾好心情,又開始投入到新年的工作里我喜歡農村里過節的氣氛,但是,隨著時間的悄逝,也許過節的習俗會被人們漸漸淡忘、漸漸簡化,到了最后,人們只能在回憶里享受這種氣氛了。
春節隨筆春節隨筆篇五
春節到了!春節到了!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節日。過春節之前,人們都喜歡將自己的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并在門上貼起“福”字,再掛上一幅對聯,準備好美味佳肴,以慰勞自己一年來的辛苦;每個大街小巷,都張燈結彩,到處是紅燈籠,中國節,真是一片熱鬧的、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般到了大年初一爸爸媽媽就去長輩家拜年;過了初一這個日子還可以去親朋好友家拜年,也可以出去旅游或呆在家里。當然除了拜年和拿壓歲錢以外,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新年項目”就是放鞭炮、放煙花了。每到過春節,爸爸就給我買很多鞭炮和煙花,放在兩個大箱子里,準備在年三十和年初一(年三十的十二點正)放。隨著時代的變化,雖然鞭炮沒變,但是煙花卻變得形狀各異,放出來的煙花也一年比一年更美麗。每當我想起那段放煙花的過程,我就覺得我的膽子大了。我每次都是點燃了火心,就馬上跑得老遠老遠,因為我怕被煙花給炸傷了。當然我從來都沒有被炸到過。特別是年三十的十二點整,是最壯觀的時候了,那個場景真可以用火樹銀花來形容,各種各樣的煙花爭奇斗艷,在空中飛得高高的,而且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響。在午夜的十二點,顯得極為壯觀,每到了此時,我就會異常興奮,異常開心,整個人都沉浸在夜色中,毫無睡意。
可到了春節后,中國又恢復了平靜。
我想趁新年還沒過完,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