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繪畫伴我成長篇一
小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什么“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什么“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等等。每當我背出一首,就能得到媽媽的一個獎勵。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背唐詩。后來隨著上幼兒園,上小學,我背的唐詩也越來越多,漸漸地,我不斷地從唐詩中感受到了無窮的情趣。
唐詩,讓我欣賞到大自然的神韻美麗。“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要看近卻無”,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春的印跡朦朦朧朧,更給早春增添朦朧之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看著湖中那隨風搖曳的荷花,一股清涼不禁沁入心脾,真像是入了人間仙境。“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滿山云錦,如爍彩霞,竟比江南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冰天雪地的美景,晶瑩剔透,就像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把待放的梨花吹開。 唐詩,讓我領略了大師們的.人格魅力。我愛李白的浪漫飄逸,向往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曠達,向往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豪邁,知道了生活中應淋漓盡致地揮灑內心的真實感受,堅定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也愛杜甫的沉郁凝重,感動于他“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愛國憂國情感,感動于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關心百姓疾苦的胸懷,從而明白了人生道路上不僅有成功榮譽的光環,還應有對時世的關注,對社會的責任。 “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讀書,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養性。
我沉浸唐詩中,書香彌漫,伴我成長,我有著一種蠶吃桑葉般的快感,心靈與詩歌共鳴。它們引領著我度過人生道路上的難關,撫慰著我遇到挫折時的創傷,還讓這枯燥乏味的日子化為了五彩多姿的歲月。我愛這不朽的唐詩!
繪畫伴我成長篇二
當我第一次來到那家書店時,我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記得第一次去那買書高興的情景。
那天,我剛剛被媽媽從幼兒園里接出來。我戴著大紅花,高高興興的拉著媽媽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在這回家的路上,我們經過一家書店,媽媽帶我走了進去,媽媽在里面選好了一本故事書《一千零一夜》,準備付錢時,我叫了起來:“媽媽媽媽,這本,這本,我要看這本!”媽媽見我喜歡手中拿的漫畫書《貓和老鼠》就將它和11《一千零一夜》一齊買了下來。一路上我高興地蹦著、跳著。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書中小老鼠的機靈、機智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越看越開心,最終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肚子都笑痛了,爸媽見我看得這么入迷也欣慰的笑了。從那以后我的書柜就不斷的增加新書,有爸爸買的,媽媽買的,就連表哥、表姐回來帶的禮物也是書。我和書就這樣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有閑暇就拿起書來讀,并且還養成了早晚看書的習慣:望上不看書就睡不著,早上想到書就能早早起床,讀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歡樂,并且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到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爸爸開始培養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經常給我講一些三國、水滸的故事,我就又迷上了古典文學,那天我和媽媽又一次走進那家書店,看到爸爸給我講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1》、《紅樓夢》、《史記》等書時,我如獲至寶,急忙讓媽媽給我買。我抱著厚厚的5本書,也不管它有多沉,飛快地向家里跑去,只聽媽媽在后面喊:“子月,慢一點,要不要我幫忙?”“不用了,我挺得住!”。回到家里,我的手和胳膊又酸又痛已經麻木了,可當我把這些心愛的書籍整理好放進書柜,又拿出一本《三國演義》翻看時,剛才手和胳膊的酸痛全都丟到爪洼國去了。心中僅有一個美美的念頭:快點看這些書,看完后就再也用不著爸爸給我講了。看著看著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就仿佛出此刻了我的眼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慧,謀略,關羽的仁義、信、勇、威,張飛的勇猛無敵,曹操的奸詐老辣……《西游記》里孫悟空的機靈,勇敢,頑皮,豬八戒的憨厚,貪婪,沙和尚的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以及唐僧的迂腐,糊涂等等,都成為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經典形象。
閱讀豐富了我的生活,也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由此還引發了我對文學濃濃的興趣。
繪畫伴我成長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書香伴我成長。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對書都不陌生,它在我們周圍、在家、在學校、甚至在大街上。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樣離不開書。出生時睡前母親口中的童話,孩提歲時油亮的漫畫,讀小學時的校園故事,中學時代的教科書、名著經典等,書如同形影不離的朋友伴隨著我們。
我敬佩高爾基對書的喜愛,準確來說是熱愛,雖然不能說是書讓他名垂青史,但書籍卻幫助他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我不能說自己能像他一樣可以做到火中先救書,也不能說自己對書有無盡的熱愛之情,但書籍同樣也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成長們伴侶。
每每閱讀時,他善于思考,勤于感受,用心琢磨故事情節,他反對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而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卻是現代人讀書的普遍特征。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沒有匡衡鑿壁偷光的執著,也沒有蘇秦懸梁刺股的堅持,缺少聞一多先生對書的執著迷戀心態,甚至是靜下心讀書也成為我生活中的一件困難事。
我們為什么開始不愿意去讀書呢?作業太多?時間少?這會是我們脫口而出的借口,當你捧著手機時、睡著懶覺時,你會有讀書的念頭嗎?也許你會有,但真正愿意放下電子產品拿起紙質書籍的人又有幾個呢?不過那些擋不住手機等誘惑的人,讓文學的天地有了一片凈土,能做到手捧書籍的都是熱愛書的人,也許外面的花花世界很精彩,網絡上是游戲很刺激,但當你每天靜下心讀一會兒書時,我們身上一天的疲憊將隨煩憂逝去,我們的心靈將變得更加充實。就讓書籍這位老人來告訴你,書籍里還有一個很不一樣的世界吧!
繪畫伴我成長篇四
中華民族,五千年薪火相傳,五千年生生不息,鑄就了中國人堅強的性格。今天,我就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一書,對中華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同時對偉大的歷史人物有了初步了解。當合上書時,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特別敬佩書中寫得那些為他人著想而不顧個人安危的小英雄們。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英雄少年林浩在自救后將一名已昏迷了的同學背出廢墟,又毅然重返廢墟,背出另一位同學。他在這危難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只為他人著想,他的這種行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但他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做法,已經使他成為了我們學習的榜樣。
今年1月27日,黑龍江一小伙見一名15歲男孩即將墜樓,就在這危急關頭,他跑了過去,伸出雙手,硬是用自己的身軀挽回了一條即將隕落的生命。事后他說:“誰都不會見死不救,即使時光倒轉,我也會毫不猶豫地跑上去救孩子的。”要問他是誰,他就是被稱為“最帥小伙”的謝尚威。和林浩一樣,他也用自己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一生都為他人著想。每次出門都會自覺關上房門,因為他怕寒風吹進房里,使里面的人生病、受涼。
21世紀是關注他人的世紀,如果我們每天只在忙于做自己的事,而沒學會為他人著想,那在這個文明的世界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讓我們以“小英雄”林浩、“帥小伙”謝尚威、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為榜樣,做一個講文明、有美好品德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