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一
一、接待患者,耐心解答問題,遵守職業道德,廉潔自律,文明行醫。
二、仔細詢問發病經過,了解臨床癥狀和體征,注意為患者保密。
三、認真填寫門診病歷,按規范要求注意內容的完整性,提高首診符合率和及時率。
四、采集標本操作應規范化,使用正規的檢查方法和試劑。
五、男醫生給女病人檢查和取材時,必須有女醫護人員在場。
六、采用衛生部推薦的規范化治療方案,科學合理用藥,減少病人負擔。
七、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和促進安全套使用,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和聯系卡。
八、保持診室清潔,改善就診條件,創造輕松良好的“一對一”就診環境。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二
1、疫情管理人員定時收集傳染病卡片并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卡片或填寫不規范的卡片要及時向填寫人員查詢、核對,準確無誤后及時將疫情信息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
2、對已報告的傳染病卡片當診斷變更、死亡或誤報時要及時做出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
3、定期對已上報的傳染病卡片進行查重,對重卡進行剔除。
4、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5、對甲類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發、少見傳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傳染病的報告信息,立即上報院領導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區疾病控制中心確認后,按照法定時限通過網絡報告信息。
6、疫情分析資料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使主管領導及時掌握動態。
7、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3年,網絡直報的疫情信息和相關資料定期導出,制成電子文檔雙重備份。
8、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資料分類歸檔保存。
9、疫情管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密碼要一個月更換一次。
10、對疫情信息資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加強疫情報告工作管理,建立疫情報告管理組織。設立疫情報告管理室,固定專用微機和設備用于網絡直報工作。
2、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種)。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26種)。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11種)。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水痘、森林腦炎、結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豬鏈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
4、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臨床科室、化驗室、放射室等要按要求建立門診日志和傳染病登記,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并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7、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8、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或圓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范,字跡清楚。
9、不得遲報、漏報、瞞報、謊報或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疫情。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三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分管校領導,到校衛生(保健)室,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午晚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突發情況發生后,學校要盡快掌握情況,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進行向鎮防控指揮部和縣教育局電話報告,30分鐘內傳真書面報告,1小時進行續報。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疫情報告人:
聯系電話: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四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月對全院傳染病報告情況進行自查,主要對傳染病登記本、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及網報登記進行對照,查看是否相符,有無漏報、遲報現象。
二、查登記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寫完整,清楚,及時。
三、每季度對村衛生室進行一次傳染病報告自查。
四、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五、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1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六、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誰漏報、遲報,誰負責,扣首診醫生20元/例,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扣科主任20元。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七、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后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未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4、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五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級部主任,到校衛生所,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輔導員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1.當發現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時,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2.發現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3.學校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疫情報告人:
級部主任:xxx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六
(一)教職工外出審批嚴格按照學校教職工考勤管理規定執行。
(二)因公、因私外出到漳州市以外省市的`教職工,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履行完請假審批程序,同時向教導處報備。如遇緊急情況來不及履行正常程序,應電話審批、報備,事后及時補交書面材料。
(一)學生在校期間外出由班主任審批,填寫“漳州市南坑中心小學學生請假條”,學生出校門必須有班主任簽字的請假條,家長來到,與班主任確認后,方可放行,否則一律不得放行。
(二)外出到漳州市以外的省市的學生,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履行完請假審批程序,審批流程為班主任——教導主任——學校分管領導。如遇緊急情況來不及履行正常程序,應電話審批、報備,事后及時補交書面材料。
(三)疫情防控期間不允許組織學生外出集體活動,特殊情況需經校長審批,出漳州市的活動需開發區分局審批。
(一)、外出師生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切實做好應對疫情的個人防護,確保通訊暢通,自覺注意人身安全,遵守各地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二)、外出師生應保持通信聯絡通暢,不得擅自變更日程安排、行程路線。需要變更的,需按照審批流程報告。
(三)、外出漳州市以外省市的師生無論上班時間、周末時間、節假日時間都需要履行審批報備程序。
(四)、有發熱、干咳、無力癥狀的不允許外出,及時到醫院就診。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七
(一)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浙江省疫情報告管理規定。
(二)各臨床醫生必須按規定認真填寫報告卡,由預防保健科及時網絡上報有關防疫部門。
(三)負責疫情報告單位和負責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白喉、病原攜帶者或疑似患者時,立即向所在區防疫站防疫科電話報告,并作記錄。報告時間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隨后補報傳染病卡,白天報門診辦公室及預防保健科,夜間報總值班。
(四)責任疫情報告人(值班醫師)發現乙類傳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時,應在12小時內報出疫情報告卡。如發現多發、暴發疫情時,及時用電話向防疫站報告,做好登記及交班,隨后補報傳染病卡片。
(五)填寫傳染病卡片應字跡清楚逐項填寫,不得漏項,凡已報者在病歷診斷項目中注明“已報”字樣。
(六)腫瘤、性傳播疾病、結核病報告卡,應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漏報,同時需填報傳染病卡。
(七)凡漏報、漏項者,按傳染病防治法細則及本院有關規定處罰責任疫情報告部門及報告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八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級部主任,到校衛生所,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輔導員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1.當發現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時,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2.發現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3.學校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篇九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二、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1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三、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1、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誰漏報、遲報,誰負責,扣首診醫生20元/例,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扣科主任20元。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2、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除處罰外,還要通報全院,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四、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后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第六十九條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未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5、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未按照規定保管醫學記錄資料的;
6、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