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事篇一
我們都是單翼天使,只有彼此擁抱,才能飛翔。
——題記
生活在大千世界,徜徉于茫茫人海,沒有人是獨自一人生活在孤島中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只有學(xué)會共處,才能使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才能共同構(gòu)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學(xué)會共處,需要寬容。“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因為寬容,那些鉤心斗角,那些小肚雞腸,都褪去了色彩,而那份共處的和諧,漸漸煥發(fā)光亮。也許有人會說,人最應(yīng)該善待的是自己,然而事實上,善待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善待別人,而善待別人的最好方法不正是寬容嗎?以寬容之心與人共處,天更藍,海更深,陽光更明媚。寬容溫暖社會,溫暖人心。
學(xué)會共處,需要分享。托爾斯泰曾說:“兩個人分擔(dān)一個痛苦,只有一個痛苦;而兩個人共享一個幸福,卻有兩個幸福。”周國平亦曾云:“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絕非真正的快樂,一個無人分擔(dān)的痛苦才最可怕。”因為分享,痛苦漸漸被稀釋,幸福慢慢被濃郁,充滿幸福的`共處之花,到哪里開放都能香飄四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人與人共處,將快樂分享,將美好分享,幸福的接力棒便會在人人手中相傳,永不停息。
學(xué)會共處,需要“和”。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自古以來都是一段佳話,文臣與武將以“和”來共處,締造的是一個國家的興旺與強盛。而那三個和尚,相互推諉,不愿合作,雖然“共處”在同一屋檐下,卻因不“和”而造成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局面。此亦似古,此亦如今。在利益與利益之間尋求到平衡,以“和”相處方為貴。
“和”,共處之道也。
曾看到一句話:一朵花盯著另一朵花,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只掐花的手。如此生動形象地道出群芳爭妒的局面。與其群芳爭妒,不如學(xué)會共處,共同為百花園增添一抹抹絢麗色彩。
以寬容為帆,以分享為槳,以“和”為舟,學(xué)會共處,在和諧的海洋,遠航。
寫事篇二
這次的國慶很與眾不同,和中秋是同一天。
在八天的假期中,我去了趟姥姥家。姥姥和姥爺年齡都已過八十,但身體仍然非常健康。
后來大家決定帶姥爺去雁蕩山玩。
因為是干旱期,原本氣勢雄偉的瀑布難以尋見。河道里只能見到一小片水洼,偶爾游過一兩條魚。
大家和爸爸一行人開始尋瀑,從瀑布腳下開始,朝瀑布的上頭尋去。瀑布的原是水流的地方全是亂石,方向不一,大小不一。
我像一只猴子,手腳并用,輕松地爬上石頭,探尋落腳點,非常快爬上了中間的大石頭。站在石頭上,居高臨下,眺望遠方。峽谷風(fēng)撲面而來,從胳膊下鉆過去,吹起衣服,全身涼爽。旁邊草木茂盛,還種著中醫(yī)藥材,風(fēng)中攜帶清香,拂去汗水與燥熱。
回頭繼續(xù)向上,就近水源頭了。聽見水聲,都興奮著,終于都爬入石穴之中。
“很大的水流啊!都要把我沖掉了!”我聞聲沖進來一看,原來只有在一條凹渠中的“小溪”。大家多少都有的失落,但畢竟收獲了無限的風(fēng)光,也好安慰自己。
至山頂,秋風(fēng)送,日漸小雨至,草木皆為所動,石頭有了些濕意,雨滴的氣息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遠處的風(fēng)景盡收眼底……無限感慨。
無聊的國慶假期因此次爬山變得多彩。
“嗚呼!”山谷風(fēng)又在我的耳邊響起……
寫事篇三
窗外的夜空,偶爾會升騰起一多多絢麗的煙花,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新年的腳步正在悄悄走近。
臨近新年,山村里的年味和城市里的真的很不一樣,山村里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為新年而忙碌了。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按照習(xí)俗是送灶神上天過年的日子,人們會準備一些甜甜糯糯的食物,如臘八粥、糖水年糕、糯米湯圓,送灶神,希望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為自己多美言幾句。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準備了好酒好菜隆重地把灶神接回來,讓灶神爺在一年當(dāng)中好好照看整個家。
送完灶神,接下來家家戶戶就開始撣塵了,撣塵就是把家里的積塵打掃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人們最開心也是最忙碌,貼春聯(lián),掛燈籠,貼門聯(lián)、貼窗花,把家里打扮得熱熱鬧鬧的。
到了晚上才上過年的重頭戲,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桌特別豐盛的晚餐,餐桌上肯定會有一條魚,但這條魚是不能吃只能看的。因為“魚”和“余”是同音,餐桌上有魚,就代表著年年有余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飯,小孩子可開心啦!不僅可以拿到鼓鼓的紅包,還可以盡情的放鞭炮,“九龍戲珠”真像九條龍在天空中嬉戲飛舞。“哨聲月旅行”也很有意思,就像有誰吹著優(yōu)美動聽的哨子,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約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為這叫“守歲”。
鄉(xiāng)村的年過得可真是有滋有味,那種年味兒我想沒有親自品嘗過是永遠感受不到的。
寫事篇四
那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我照常從學(xué)校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我的同桌,他約我去他家,我猶豫了一下,最終我抵不過誘惑,還是同他一起去了。
到了他家,我們先一同寫作業(yè),經(jīng)過我們的奮筆疾書,終于把作業(yè)寫完了。他毫不吝嗇的拿出他的玩具與我一起分享。
良久之后,我抬起頭,忽看到天色已黑,月色朦朧,繁星點點,我猛地站起來向同桌道別,他并沒有挽留,而是在我走之后,遠遠的注視著我。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燈時隱時現(xiàn),兩邊樹木的影子如同一個個張牙舞爪的妖怪一樣,我不禁想起了在電視上所看到的白發(fā)妖魔,身體不住地打著寒顫。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晚回家過。
寫事篇五
臘月初八,感覺好親切,在我們老家,有句諺語,叫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想想再我們老家,那個山區(qū),外來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里,臘八還真是我們孩提時解饞的節(jié)日。
只記得,每年臘月初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做糍粑。
村子里母親們就開始煮好一鍋鍋糯米飯,放上芝麻,放點姜,有條件的人家還會放上點臘肉,壓瓷實了放涼。等到臘月初八的早上,母親們就起個大早,煮上一鍋粥,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我們這里的習(xí)俗都是煮白粥。
然后把我們家里自己榨的香油倒在鍋里,把頭天做好的糍粑切成小條,開始炸糍粑了哦,糍粑外殼酥脆,內(nèi)里軟糯,再加上炸點面湯,炸點芋頭絲,哈哈,好嘴饞。
在這天,還可以跟家里人要上個五毛或者一塊錢,去小店,買個擦炮,或者摔炮,簡直是無敵的日子了。
不過隨著一天天長大,這種記憶正在遠去,記得讀到三元高中的時候,老媽都不做糍粑了,直接去街上買點,東西一樣,可是味道全無。
如今,很多跟我同歲的人,可能都不記得還有臘八這個節(jié)日,早上起來,到公司,告訴大家今天是臘八,居然大家都沒感覺了,呵呵。
還好,早上在商貿(mào)區(qū),按照義烏的習(xí)俗,喝了一碗臘八粥,可是我想吃得是糍粑,嘻嘻。
年味淡了,這是近幾年許多人,尤其是我三元高中的那些同學(xué)們共同的感慨。的確,現(xiàn)代人整天忙于繁雜的事務(wù),馭于現(xiàn)代物質(zhì)利益及所謂的精神享受,逢年過節(jié)完成任務(wù)似的匆匆忙忙回老家跑一趟,跟家里的父母都說不上幾句話,屁股還沒坐熱,又匆匆忙忙趕回去,那顧得上靜下心來真正感受下拿永遠割斷不了的親情沒和純天然味的節(jié)日快樂呢。
靜心想想,真正讓人懷念的,依然是童真快樂和記憶中的味道。!!!!!!! 還有你們這些沒“良心”的老同學(xué)。
和好幾個高中同學(xué)約了要聚會,(比如劉姓,賈姓同學(xué),張姓,王姓同學(xué)等等)可是每年都約,每年大家都失約,并不是不想來,是實在是忙。
今年再約一下,報名的抓緊,呵呵。
祝福所有在外忙碌的同學(xué)們,臘八快樂,晚上大家集體去買糍粑啊,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