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一
我的家鄉在蒼南龍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
春節到,人們笑意盈盈、喜氣洋洋。
家家戶戶,大門兩側,貼著紅彤彤的春聯。窗門中倒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
最開心的要算我們小朋友了。許多小朋友鬧著,笑著,來回奔跑著,像許多快樂的小鳥,不停地唱著美妙的贊歌。
我最喜歡打炮竹了。我叫來幾個朋友,聚集在一起。我膽子大,自告奮勇打頭炮。小心翼翼地用火柴點燃炮竹,線頭吱吱地冒著白煙,趕緊往地上一扔,連忙竄到一旁。大家緊緊捂住耳朵,只聽“轟”地一聲,炸開了,我們又蹦又跳!
爸爸又搬來一盤大的煙花,“砰砰”,一個個小火球沖向天空炸開了,像一瓣瓣已經綻開的花朵,天女散花般落下,雪白的、金黃的、鮮紅的……真是五光十色!
我特迷ufo小煙花。它一放起來就不停地旋轉,還會在空中飛呢,就像有人在里面駕駛一樣!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二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三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過年日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這幾年,每逢年底歲末,城里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但家鄉濃郁的年味還一直難以忘懷。今年,我又回家鄉過年了。不為別的,就是想重溫一下家鄉過年的快樂。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祭灶官的灶糖又香又甜又粘,我特別愛吃。
“二十四,掃房子”。這天,姥姥全家齊動員,進行大掃除,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過了這天,垃圾就不能往外掃了,姥姥說,掃垃圾是把財神爺往外轟。從這一天起,姥姥家垃圾再沒往外倒過。
“二十八,貼花花”。這天,家家都把紅紅的對聯貼在門上。直到今天還是要貼手寫的`春聯。今年,姥姥家的春聯就是我寫的。雖然,比不上買的好,但姥姥說,比買的更有意義。姥姥還帶領我去各家門口轉悠,品評各家春聯的內容、書法,看誰家寫得巧妙、別致、有趣。對聯的內容大都是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和恭喜發財的。
三十晚上,是最有年味的一個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姥爺親手做的團圓飯。主食以餃子為主,最有趣的是,姥姥說吃了包著錢的餃子,一年不愁沒錢花;吃了包著麥麩的餃子,一年享清福;吃了包著紅糖的餃子,一年甜甜美美。這一晚,還必須守歲。姥姥說守歲有兩個意思,對930歲數大的人來說,在除夕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對年輕人來說,守歲是給父母延壽。整個除夕之夜鞭炮聲不絕于耳,人們都在祝福來年事事如意。
初一這天,大人小孩子都穿著新衣服,給自己的長輩、親戚、朋友拜年。我也穿著新衣,給姥姥、姥爺、舅舅930、舅媽拜年,還掙了不少壓歲錢呢!
新年,到處彌漫著一種熱鬧,歡快的氣息,許久不見得家人如今也是齊聚一堂,快樂,是春節的主題。竹炮,對聯,歡鬧,其樂融融,這個年,我真快樂。
1.過年日記
2.過年見聞日記
3.過年啦日記
5.過年了日記
7.關于過年日記
8.過年趣事日記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中旬就會拉開序幕,那時,家家戶戶都會宰年豬,還要擺上五六桌,請親朋好友來慶賀一番,剩余的才腌制成臘肉。也就是在這幾天,我們也放寒假了。我們也準備過年呀!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零嘴兒,像薯片呀,棒棒糖呀,豆腐皮呀什么的;第二件大事才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大事才是買新衣服、買玩具。
真是歡天喜地過大年啊!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家家把過年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準備充足,好在新年時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除夕真熱鬧。到處飄散著酒肉的香味。家家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福”字,屋里鋪上青松毛一家人高高興興吃團圓飯。這一夜,燈火通明映紅了天,爆竹聲聲徹夜不絕。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家家門前鋪滿了紅彤彤的鞭炮紙,預示來年日子紅紅火火,幸福美滿。這一天,是不掃地的,女人不用做飯,都由男人來完成。早上,爸爸煮好糯齋后,媽媽便端著茶飯水果來到山神廟敬貢、燒香。飯后,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紛紛趕廟會,逛街、爬山……放下昔日的忙碌,休閑娛樂,賞賞風景。
從大年初二開始,家家戶戶都會到親戚、朋友家拜年,禮尚往來在一起,聚聚餐、談談心、聊聊天,彼此增進情誼。
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會到大河邊去拉石豬,以祈求自家來年六畜興旺,豬羊滿圈。聽爺爺講,這一習俗已經有幾百年了。
在我的家鄉,過年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光!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五
我的家鄉在廣西北流,按照我們的家鄉的習俗。過春節從臘月十二的年夜就開始了。
小年夜這天,人們要包粽子,還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買鞭炮和玩具,貼近除夕就去買年畫了。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戶戶趕做年菜,貼對聯。掛燈籠。掛年畫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燈火通明,鞭炮和煙花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初一更熱鬧,一早,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時,風景區。游樂園。網吧等也更熱鬧了。大人小孩特別喜歡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熱鬧的時候。除夕很熱鬧,可是沒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燈火通明,家家的燈籠不一樣,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紙燈。宮燈,還有的燈籠里面有叮當作響的小鈴鐺呢。外面有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紗燈。冰燈除了看漂亮的花燈,人們還會吃湯圓,湯圓有用紅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還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飯,人們預示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往常的生活。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六
我的家鄉是x,那里有很多過春節的習俗。讓我告訴你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三十是祭祀節,也是新年。從今天開始,意味著人們在準備年貨,干凈利落地準備好過年。意味著新的一年會有新的一年。聽媽媽說,這一天,大家都要拜灶王吃麻糬。這天很難買到麻糬。
新年春聯是我最喜歡的東西。過年時,我會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吉祥,寓意新的一年興旺發達。我們還在門上放了一個大方塊“福”,意思是“福到門”。
在我的家鄉,燃放鞭炮是重頭戲。每天除夕晚飯前和元旦清晨我們都會燃放鞭炮。最讓我開心的是元旦清晨的聲音。大年初一的清晨,大家爭先恐后地打響了新年的第一槍。每當倒計時開始,我們就看著電視,倒數開炮的人數。一個拿著長棍子拿著大炮,另一個拿著打火機,等待著關鍵時刻。 “5、4、3、2、1”。頓時,整個社區都響起了雷鳴炮和鞭炮聲,熱鬧非凡。
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包餃子、看來年富貴、看春晚、全家同樂、親朋好友閑逛等等。新年真熱鬧!
你家鄉有什么風俗習慣?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七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頭等大節日。中華民族這個具有傳統色彩的民族,過著頭等大日子的傳統習俗可是規規矩矩的、一點也不能少。
貼春聯。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春聯上寫著對新一年的祝福。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門中還有一個福字。我們通常會將福字貼倒,意為福到了。這看似簡單的習俗。放鞭炮。我們會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就會出來傷害人畜。比較聰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個妙計:在院中擺放“年”愛吃的東西,當“年”來時,大家就放鞭炮、敲鑼鼓,是“年”落荒而逃。從此,放鞭炮的習俗也就保存了下來。壓歲錢。這個習俗是孩子們的最愛,這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的祝愿。吃團圓飯。我最愛的還有團圓飯,生在北方長在北方的我最愛吃餃子,而在北方的團圓飯中餃子又必不可少。餃子可以包很多餡,樣子也各異,是最具傳統色彩的家常便飯了。
包餃子是一門學問,別看家中長輩手十分靈巧,包餃子迅速而美觀。其實,餃子的厚薄、餃子餡的多少、煮餃子的時間……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也許少了或沒有做好哪個環節,餃子就沒有那么美味了。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餃子有餡,便有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去,以寄托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餃子這一節日佳肴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想過春節不只是吃餃子之美味,更是享受傳統節日的風俗帶來的歡樂。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八
我的家鄉在山東,那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地方。到了那里,如果你去集市上買東西,就會看見有賣小棗的。那小棗又脆又甜,非常可口。有時我趕集的時候看見有賣烤地瓜的,我都會買一個。還會買一些餅干和水果。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過年回老家。正好是一個集,在那里堵了車。過了二十多分鐘還沒有出去,我們就下了車趕集去了。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九
我在我的家鄉過了一個非常難忘的過年,過年的事情要從大年初二開始說起。
我媽媽高興的說:“當然長高了。”
大家都了呵呵的,大家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嚕嚕的直響,大家都哈哈大笑,之后我外婆就去做飯,飯菜香及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覺得可以和飯館比較了,大家吃完飯在外面走走。
家鄉的風景如畫家畫的畫,每個人的家鄉如畫,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事情比如好玩的、有趣的、開心的、難過的都有,很多人都在開心的玩耍,在自己的老家游玩,每一個風景都逃不了每一個人的銳利的眼睛,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過好年。
大年已經過去了但是我的心里永遠期盼著大年的家人團聚,和家人一起玩耍,還有鞭炮聲的優美的聲音,還有過年的紅包,家鄉的過年我永遠記著永不忘記,這就是我的美好的回憶和時光,我會一直等著你:過年。
那些美好的回憶終是不能忘去,應為家鄉永在我的心中。
這就是我的家鄉,這就是我的家鄉,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
家鄉的過年家鄉的過年篇十
正月初一是我們國家傳統節日——春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回家鄉過年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在爺爺家過年。農村家家都貼著大紅福字、大紅對聯、掛著小紅旗,有還掛著小鈴鐺,風一吹,叮叮當當真好聽。農村有很多小動物,比如小豬,胖胖很可愛;還有那些老黃牛,哞哞叫著,我還給它們喂草呢。
最有意思是母雞生蛋,它們生完蛋,咯咯叫著,向人們報信。一聽到它們叫聲,我就飛快地跑到雞窩里,就能揀到一個還熱乎大雞蛋。晚上十二點,爺爺、奶奶領著我到外面放大鞭炮,大炮噼里啪啦地響著,震耳欲聾。
我問爸爸,為什么姥姥家就不能放大鞭炮,而只能放小鞭呢?爸爸說,因為姥姥家住樓房,樓房高,樓與樓之間離得很近,在樓上放大鞭炮會有危險,震碎玻璃;而爺爺家在農村,房子矮,房子與房子之間離得很遠,地方很空曠,不會有危險。
奶奶家在農村,今年就到她家過。至此到農村過年,有一種說不出滋味。
她家房子裝修非常漂亮,比我們金華房子大多,里頭家具都煥然一新,就在村上一條小溪前。
今天是2月13日,農歷30,是除夕。一早就準備好了年貨,為夜晚鋪墊。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停下著雨。過年了,氣奮也不同。和城市里不一樣白就是農村里有伴許多,我就找到了樂趣。
“哦,你可真厲害啊!”其中一人說道。“我們和你交個朋友吧!”領頭小鬼說道,看樣子,是他們老大。于是我們便玩鬧了一通。
晚上,我們看了精彩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中趙本山演出另我笑掉大牙;小虎隊出現另我驚訝不已。鄉下過年就在新年鐘聲敲響那刻節束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過年了!今年我是跟爸爸一起到鄉下過年,那個村莊叫洋田,鄉下過年可熱鬧了。
大媽、叔叔嬸嬸、還有姐姐弟弟們都從外地回來了,家里人一下子多了好多,更熱鬧了。他們都把我當客人看待,吃飯時候,好吃總是讓我先吃,我最喜歡吃奶奶燒鴨子了。奶奶說,一家人只有到過年時候才能到一起來吃團圓飯,所以她每餐飯都要燒好多好多菜,可好吃了。吃飯時候,我們都會向對方說一些祝福話,希望新一年有好開始。
在鄉下過年,每天吃飯之前都要放鞭炮,到了大年三十晚上,睡覺前也要放鞭炮,大年初一早上起來,開門之前還要放鞭炮,真好玩。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姐姐弟弟們一起放煙花玩,“砰……啪……”,看著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鮮花”,我們可開心了。
聽爺爺說,洋田村原來很窮,到處都是泥巴路和破破爛爛房子,但是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外面做生意,當老板,生活可富裕了。我看見村子里都是水泥路,家家戶戶都是嶄新樓房,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爺爺家也有小轎車,是黑色,叫“福特”牌,美國制造,好貴。現在農村變化真大呀!
爺爺跟我說,洋田人都是靠勤勞雙手才有了今天樓房和小轎車,叫我長大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到真本領,將來才能過上比他們更好生活。
新年到了,我到外婆老家走了一趟,那里是農村,與城市相比,到處呈現出一片新氣象。
新年一到,農村現存在一些木結構老房子門上就發生了變化,平時門上什么東西都沒貼,現在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艷艷春聯,看上去十分喜慶。,每一副春聯都各有千秋:有寫著“天天迎好運,日日送如意”;有寫著“爆竹聲中送虎年,歡歡喜喜迎玉兔”;還有寫著“春節送寅虎,來年迎卯兔”;總之文字是林林總總、各種各樣,但寓意卻都是一樣,那就是——吉祥。
春節一來,原本喜歡湊在一起聊天大嫂們,也開始忙活了。她們把家里里外外地打掃了一遍,玻璃窗擦得分外明凈,被褥都徹頭徹尾地被更換清洗;在外婆老家,偶然也看到有人家在烹牛宰羊,廚房里主婦手中菜刀在不停地舞動著,鍋里不斷地冒出絲絲香味,桌子上菜越來越豐盛:紅燒肉、豬舌頭、河鯽魚、筍烤肉等一大堆美味佳肴,鼻子不被勾住才怪呢!口水不流根本就不可能!想吃念頭不出來肯定不會!不然就是個“木頭人”了。
一到晚上,農村放鞭炮也比城里熱鬧,主要是放鞭炮場地比城市里空曠,圍在一起看熱鬧人比城市里聚得密集,尤其是拍手歡蹦小孩子顯得比較多,好一派熱景象!
怎么樣,這個春節你到過農村了嗎?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香味,但說不出是什么。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里“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年夜飯還有水餃啊。我們幫忙包餃子,可我手沒那么巧,不是餡兒太多,就是包成了“四不像”。外面隱隱約約傳來幾聲鞭炮聲,我探出頭去張望,我坐不住了,放下手上活,就跟小伙伴們加入進去了。
手上拿著鞭炮,好像有使不完勁兒,玩不完花樣,仿佛它是個好久不見老朋友。拿著它,再也顧不得禮貌了,瘋狂起來。一眨眼,到了傍晚,我們也玩得筋疲力盡了,回到家,洗個手,準備吃年夜飯。
一樣樣菜端上了飯桌,雞、鴨、魚、肉樣樣都有,只要是你能想到。我已經迫不及待了,早就盼著過年了。拿起筷子,卻又不知道該先吃哪一樣了。再吃年夜飯中途,舅舅、舅媽把紅包塞進我衣袋里,看著衣袋慢慢鼓了起來,我滿心喜悅。
“砰、啪……”隨著夜幕降臨,大家也開始放煙花了。我放下筷子,沖到外面觀賞。哇!天空上好熱鬧啊!煙花紛紛飛上天空,好像是一場煙花選美大賽,形態各異、花樣繁多。瞧,那個煙花多像一朵牡丹花呀!快看,那邊煙花多像一個笑臉呀……我們干脆把凳子搬到外面,坐上去,有滋有味地欣賞起煙花來。
每年過年爸爸媽媽總會帶我去安徽老家去過新年。一回到農村,我就會像被放飛小鳥,無拘無束。農村那廣闊空間,給了我無憂無慮寒假生活。在蘇州,爸爸媽媽從不讓我放鞭炮,一回鄉下,嘿,隨便怎么玩吧,怎么高興怎么玩!
鄉下有各種各樣適合兒童玩鞭炮,有甩炮、擦炮、噴花、調皮王、彩色糖果煙花,這些鞭炮煙花中最好玩就要數調皮王了。調皮王個子小小,矮矮。它引線和其它鞭炮引線是不一樣,是長在肚臍眼兒上面,外面穿著一件紅色花衣服,一看就很調皮,和我一樣!調皮王最調皮地方就是點燃那根長在肚臍眼兒上引線以后,只聽見“哧溜溜哧溜溜”聲音,調皮王在地上打著轉轉,就像是在跳著芭蕾小天鵝,還發出一種耀眼紅光,光亮而眩目。正當我們看得目不轉睛,調皮王燃盡了,不動了。我又忍不住拿出了第二個第三個,要繼續欣賞它那誘人舞姿!
哥哥說:“我們來放炸炮吧!”“好。”我和妹妹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拿出一個瓶子,然后一個人拿著炸炮,一個人點燃炸炮,一個人準備用瓶子蓋在炸炮身上。當我們跑開以后,只聽見炸炮“啪”一聲,瓶子飛上了天又掉了下來,把我們嚇了一跳。媽媽說,這個炸炮太危險了,所以我們又放調皮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