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一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系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不論在哪里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
(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處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區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區烈度大。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二
奠基:17世紀初,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經典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建立: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發表了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本書中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個以實驗為基礎和以數學為表達形式(實驗和數學為該體系的兩大特點)的牛頓力學體系,即經典力學體系,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相對論: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者統稱為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論,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愛因斯坦則進一步推動了量子論的發展。它們的提出,不僅推動了物理學自身的進步,而且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方式。
進化論: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標志著生物進化論誕生。他認為,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生物界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就是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瓦特對蒸汽機作了進一步改進,促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這一時期的發明有電燈、電話、電車、電影和電視。
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于“冷戰”的需要,加緊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類進入到“信息時代”。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三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xx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四
學一門課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按時、認真的完成這門課每天的學習任務,化學也是如此。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再利用其他的方法提高學習成績。不然每天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都不能按時完成,更別說提高學習成績了。
2、善于反思;掃清學習中的障礙
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學習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問題,不浪費學習時間和精力。所以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一定要經常反思,看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并且及時改正,掃清一切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3、經常進行總結
沒學過一部分的知識,就要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總結,看看哪部分的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這部分內容怎么學效率更高,活著涉及到的考點是什么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總結分析,保證這部分的內容完全掌握并且能夠熟練運用。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五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為,或者說是“無為而治”。主張順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視生死。
自由觀——逍遙游。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
政治觀——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提出“絕圣棄知”的主張,認為“圣人不死,大盜不起”,“絕圣棄知,大盜乃止。”又說,“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亂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弊端,提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
認識論一一將人的知識分為有為的小知與無為的大知,提倡無為的大知,擯棄有為的小知。認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域,必然會述亂而無所收獲。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六
1.力的本質
(1)力的物質性: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兩個物體一—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有力時物體不一定接觸。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對出現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等大、反向、共線,屬同性質的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對于同一直線上的矢量運算,用正負號表示同一直線上的兩個方向,使矢量運算簡化為代數運算;這時符號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獨立性:幾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每個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均不會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響,這就是力的獨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對物體作用有兩種效果:一是使物體發生形變_,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這兩種效果可各自獨立產生,也可能同時產生。通過力的效果可檢驗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完整表述一個力時,三要素缺一不可。當兩個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時,我們說f1=f2,但是當他們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不同點時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彈簧秤測量,也可通過定理、定律計算,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是n。
4.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1)力的圖示:用一條有向線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圖示,用帶有標度的線段長短表示大小,用箭頭指向表示方向,作用點用線段的起點表示。
(2)力的示意圖:不需畫出力的標度,只用一帶箭頭的線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類
(1)性質力:由力的性質命名的力。如;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張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動力、阻力、沖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6.重力
(1).重力的產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產生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1)由g=mg計算,g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頓。
2)由彈簧秤測量: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即與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1)物體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
個點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2)重心跟物體的質量分布、物體的形狀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5).重力和萬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力,同一物體在地球上不同緯度處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變化不大,一般情況可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即:mg=gmm/r2。除兩極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七
gnp: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農業的地位:國民經濟的基礎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
農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1)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3)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
2.由我國農業現狀決定:
(1)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
(2)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處于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
(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
3.由建國以來我國歷史經驗證明:農業發展快,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就快
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途徑:
1.含義:粗放向集約轉變
2.核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3.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
a教育,提高全體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
(3)靠投入:資金投入和物質投入,國家、集體和農民個人共同投入
(5)靠產業結構調整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八
在兩物體同直線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問題中關鍵的條件是:兩物體能否同時到達空間某位置.因此應分別對兩物體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時間關系、速度關系、位移關系解出.
(1)追及
追和被追的兩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離有極值的臨界條件.
如勻減速運動的物體追從不同地點出發同向的勻速運動的物體時,若二者速度相等了,還沒有追上,則永遠追不上,此時二者間有最小距離.若二者相遇時(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則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臨界條件;若二者相遇時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則被追者還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機會,其間速度相等時二者的距離有一個較大值.
再如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物體追趕同一地點出發同向勻速運動的物體時,當二者速度相等時二者有最大距離,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運動的兩物體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運動的物體,當各自發生的位移的絕對值的和等于開始時兩物體間的距離時即相遇.
高二英語必考知識點總結十篇九
是《紅樓夢》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賈寶玉摒棄功名利祿,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
她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為別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傷流淚。她天性率真,和賈寶玉一樣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在賈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為她不僅遵從封建禮德,并且八面玲瓏;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寶玉,她顯得過分地世俗了,她雖然舉止嫻靜高雅,卻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寶玉生氣;人們在談起她的端莊美貌時,也會同時想起她極深的城府。
相關故事情節:黛玉進賈府黛玉葬花劉姥姥進大觀園香菱學詩
《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個人讀《紅樓夢》的時候都能找到與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強烈的共鳴,《紅樓夢》失意人的心靈避難所。當人生理想不能實現,《紅樓夢》就成了人們的知己,《紅樓夢》的世界就向你的心靈打開了,你走進了《紅樓夢》就是走進了一個可以傾訴可偃仰嘯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給你受傷的心靈帶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