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體驗生活作文100字 體驗生活作文500字篇一
說到今天煮飯做菜的感受,我真是感慨良多啊!正所謂你不體驗過,你就不會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滋味。今天,我也是真切體驗了一次勤儉持家的不易。
一大早,太陽還沒有露出它的臉蛋,我們今天負責廚房事務的三個隊員就出發菜市場購買食材了。在我們隊員用一百四十元就購買了一天的食材供全隊四十六人吃,我才知道江湖上傳說三下鄉期間每人每餐花費不超過五元不是傳言,這是真正發生在我們隊伍的。當然,能夠讓這樣神奇的事情發生最主要還是靠我們懂得勤儉持家過生活的買菜領隊。買菜時隊員和賣菜阿姨講價那是一個火熱啊。一番唇槍舌戰后,我們隊員提著滿滿兩大袋的食材滿載而歸。
如何分配這兩餐的食材呢,這真不是一件簡易事呢。我們隊員商量了很久,終于決定中午炒肉末青瓜和煮豆芽湯;下午炒肉末冬瓜和煮紫菜雞蛋湯。雖然我們的菜品很少,但是我們有炒菜超厲害的后勤組長掌廚,炒出來的菜香噴噴的,隊員們吃的都非常的滿意。
由于廚房是用簡易的鐵皮搭成的,里面非常的悶熱,在里面忙活就像在汗蒸。但是隊員們都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我們可是肩負著全隊的溫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在忙活間隙,我們也會一起聊聊天。后勤組長海情說:“感覺我們就像溫暖的大家庭。”的確,四十多個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儼然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了。
中午,隊員們出去調研和上課的都回來了。隊員們吃著我們分配好的飯菜,心情也是非常的快樂,不停的聽到有隊員說這個才炒得好好吃啊,飯也很松軟。我們負責煮飯做菜的幾個隊員聽了,臉上忍不住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辛苦工作得到夸獎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啦。
夏日炎炎,點燃的是我們工作的激情,我們隊員的身心都是清爽的。因為吃過午飯后,我們還給隊員們煮了綠豆糖水解暑,隨時供應白開水解渴。隊員們有強大的后勤組支持,干活都是滿滿的動力。即使我們飯食不是很豐富,住宿條件也不是很好。但是我們苦也樂啊!
三下鄉的第二天又要結束了。夜風微涼,星光閃閃,我們也都停歇下來,總結一天的工作。
這一天,我變身“砍價小能手”,我在廚房里流下了汗水,我掌勺了46個人的伙食,我感慨,我驕傲!
體驗生活作文100字 體驗生活作文500字篇二
拿到薛法根老師的《為言語智能而教》一書,仍然習慣性的查閱目錄,看到長長的理論性標題之后的《課堂實錄》,我立即眼前一亮。理論做鋪墊可以指導教學行為,然而面對生澀又深奧的理論,我總是讀了又讀,品了再品仍然是一盆漿糊,愚鈍如此,也無可奈何。可能每個人的讀書習慣和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吧,面對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書籍,我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切入方式—用生動可觸的教學實錄來解釋理論,然后再在理論的基礎上升華實踐。
因為喜歡《桂花雨》這篇文章,我特地將<《桂花雨》教學實錄>和<意味:用心才能看得見--《桂花雨》教學后感>細細的品讀了幾遍,明白了薛老師所說的“遠離生活的語文課堂必然缺乏學生鮮活的生命躍動,必然枯燥;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必然缺乏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必然膚淺。回歸生活,關注生命,走進心靈,才是獲得語文課”的深意。
薛老師在教學《桂花雨》時,開篇是讓孩子們看拼音寫生字,當薛老師讓大家連讀幾個詞語“糕餅尤其新鮮”時,才恍然大悟,這么簡單又基礎的小練習還藏著深意呢!其中“尤其”一詞是本課的生詞,它的字典解釋是“副詞,表示更進一步。”生硬又枯燥。而薛老師的做法則是:替換。于是孩子們回答“糕餅格外新鮮”,“糕餅特別新鮮”,薛老師總評“尤其在這里就是‘格外、特別’的意思。
第二個由詞語組成的句子中有“吩咐”一詞,薛老師走到一個孩子面前問:“咱倆誰吩咐誰?”學生自然說“老師吩咐我”。薛老師反問“你能吩咐我么?”學生說不能,因為您是老師。這時,時機方才成熟,薛老師總結“吩咐是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年長對年幼的。”這時孩子們不僅理解了“吩咐”的意思,還知道了特的用法。而這些的水到渠成,則得益于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而薛老師正是智慧的運用了這一點。接下來薛老師又形象的讓孩子們區分了“撿拾”的“撿”和“挑揀”的“撿”。這些都是有效的借助了孩子們從生活中所獲取的已有經驗。
而在薛老師《桂花雨》教學后感中,才明白,怎么教孩子讀散文。薛老師“在誤讀的地方糾正。”使得孩子們理解了作者寫桂花外形的用意在于襯托她迷人的香氣,而非真的喜歡“笨拙的樹”、“茂密的葉”、“細小的花”。“在漏讀的地方提示”借助對“浸”和“沉浸”的引導與比較中讓孩子們感悟到了作者的鄉愁,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培養出孩子們敏銳的語感來。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薛老師巧妙地借助于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深入淺出的課堂使得新知識順利納入孩子的知識庫,并使新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銜接。
有次我不由想到了王元華老師在《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曾說:“生活體驗是是語言文字標注出來的具體環境中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沒有語言文字,生活體驗就窩在身體里體現不出來。而語言文字又使得生活體驗可以從體驗著身體里和思想里分離出來,變成相對獨立的生活體驗。換言之,語言是生活體驗的家,而生活體驗則是語言文字的跟。”
兩本書在這個點上有了異曲同工之妙。我在有幸學得皮毛之后,便開始了大膽嘗試,如在教授《火紅的楓葉》一文中,又“我終于找到了最紅最紅的楓葉!它比朝霞還紅,比玫瑰還紅。”一句。我也是在此時才知道,孩子們其實并不清楚什么是朝霞,許多人以為是太陽落山時的景象。原來我們認為簡單到熟視無睹的事物在孩子眼里卻還是個新鮮的來客。于是,我問孩子們見過什么紅色的東西,蘋果,花朵,國旗,媽媽的口紅等等在他生活中是常客的物品便一個個蹦了出來。而此時,為了了解這“最紅最紅的楓葉”到底有多紅時,孩子們說“比國旗還紅”、“比蘋果還紅”時,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了這個抽象的“最紅最紅”的真實面目。
藝術高于生活,而藝術又來源于生活。再美好的事物離開了你的真實體驗都是虛無。看來,對于坐在寬敞教室里的這群小人兒來說,將他們的生活體驗請進教室多么的必要和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