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可以參考教材的教學設計,同時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創新和改進。通過學習這些四年級教案范文,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能力。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一
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2個。能正確讀寫“平坦、所謂、階梯、蔥蘢、游覽、機械、慚愧、辛勞”等詞語。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峨眉道上鋪路人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尊重普通勞動者和它們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峨眉山的鋪路人是怎樣鋪路的,認識到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教學構想。
本文語言簡潔,感情充沛,便于進行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留意影視中或身邊的普通勞動者,關注他們的勞動;查找有關峨眉山的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名山大川數不勝數,大家游覽過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我國的風景區峨眉山游覽一下,你們愿意嗎?(出示課題)。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縣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對如峨眉,故名。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內容是看到、聽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記號。
3、指名回答。
三、學習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自由小聲讀第1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讀了第一句“前面沒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你從哪里讀懂的?(理解“豎”“天梯”)。
4、走在這樣的路上,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5、指導朗讀。
(二)學習二——六段。
1、自由讀2—6段,思考:我們在途中遇到了十幾個人,他們有什么特點?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樣鋪成的?指名說,誰還想說一說?
3、讀了這幾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4、指導朗讀。
(三)學習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鋪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讀7、8段邊讀邊畫:表現鋪路人辛勞的詞語。
2、指名讀。
3、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認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和體會,引導學生歸納鋪路人的辛勞:
游覽路線:二百多里。
石板數量:數不清。
鋪路方式:不能用機械,只能用人工。
鋪路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4、想到這里,我內心感到一陣愧疚。理解“愧疚”(慚愧不安)我為什么感到愧疚?
5、鋪路工人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稱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鋪路人有哪些貢獻?
6、齊讀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7、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
五、朗讀課文、指導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作業設計。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2、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用邊讀邊想的方法領會作者是怎樣表達對鋪路人的艱辛勞動的敬佩。
學生學習過程。
一、檢查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1、臉對臉齊背,互相檢查。
2、開火車輪流背。
二、復習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見鋪路人,知道了他們工作的艱辛)。
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為什么說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從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找答案。)。
三、進一步體會感情,學習表達。
1、出示句子,進行比較。停步仰望……豎在前面樹木蔥蘢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見石階出現在前面的坡上。
(1)邊讀邊想,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寫的好?為什么?
(2)你體會到山勢怎樣?(陡峭)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鋪起路來呢?(艱辛)。
(3)范讀、指導朗讀。
(4)小結:我們邊讀邊想,找出兩組句子有何不同,通過比較,知道哪些詞用得好,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讀,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出示句子:
他們在十多里外開山取石……沖毀的路。
他們開山取石,做成石板,運上山去重鋪沖毀的路。
(1)邊讀邊想,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寫的好?為什么?
(2)你體會到鋪路人怎樣?(艱辛)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
(3)范讀、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鋪路時的情景。
3、自學:
(1)出示自學方法。
a.一邊讀,一邊想,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
b.從哪里看出鋪路人的艱辛,為什么?
c.邊讀、邊想象。
這數不清……背上山來的嗎?
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來的嗎?
這么長時間,他們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這樣日復一日……多少汗。
(2)學生交流,集體訂正。
3、按內容填空。
如果沒有(),沒有(),就沒有(),就沒有(),也就沒有()。
四、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
1、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畫下來。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二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自學生字,積累有關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兒童情致,體會生活樂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病人(指名讀題)。
2、質疑:病人指生病的人,為什么加上雙引號?(通過預習知道: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裝病。)。
二、初步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為什么要裝病?
2、指導字形:嚏。
3、理解詞語:眼睜睜巴不得(找出課文句子讀一讀,練習課文理解意思)。
三、學習課文。
1、交流回答問題:課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為什么要裝病?
2、課文的第1、2兩小節為我們做了詳細介紹,指名讀——評價、指導——集體讀。
3、我果然成功的“病倒”了,病人有什么特殊待遇呢?(第三小節)。
4、交流并板書:各種美味溫暖的感覺留在家里抱玩具看小人書。
5、引讀第三小節。
6、雖然“病人”可享受特殊待遇,“可是不久,我就發現病人其實是件苦差事?!?板書:苦差事)這是怎么回事啊?請小組一起讀讀4——5小節,完成練習:
生了病,不能,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亂跳地玩,不能也不能看電影和到公園游樂場去玩,還要吃一大堆。
交流:從哪里看出是件“苦差事”?
(個別讀——男女生讀。)。
7、看來當“病人”確實是件苦差事,所以,“醫生走了,我不等——”(引讀6——7小節)。
四、拓展練習。
1、總結課文。
2、說說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有沒有做過“裝病”之類讓你覺得哭笑不得的傻事?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三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學習方法,體會課文內容;。
2、通過充分的閱讀,了解劉伯承意志堅強的特點;。
3、感受沃克醫生對劉伯承的敬佩之情,并體會這種感情;。
4、進一步掌握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的情感態度的方法。
教教學過程:
(一)快速閱讀,掌握信息。
生:我知道了劉伯承右眼受傷的時間。
生:我知道劉伯承眼睛受傷的經過和傷勢嚴重。
生:我知道劉伯承非常堅強,能夠忍受這種難以想像的痛苦。
師:同學們都了解到了很多信息,看來這種快速閱讀的方式的確有助于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
(二)激發興趣,交流感受。
生:講了劉伯承做眼部手術而拒絕使用麻醉劑的事。
師:不用實施麻醉而進行手術,這個故事一定很吸引人!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出聲地讀一讀課文,然后與大家交流你讀過課文后的感受。
(學生出聲地自由讀課文)。
生:我非常驚訝。
生:我覺得不可思議。
生:我讀完后大吃一驚。
生:我感覺劉伯承非常堅強。
生:我覺得這好像不是一件真事,因為這是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生:我感到很震撼。
師:受到震撼。
生:劉伯承這種精神勝過關羽刮骨療毒。
(三)自主體會,合作交流。
生:想!
師:我們知道學習課文有很多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單位,采用自己喜歡的,而且適合于本課的學習方法,對本篇課文進行研究、體會,然后與大家進行交流。(學生合作學習,研究、討論。)。
交流:
小組1:
生:我們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生:我們組還有幾個問題:1、沃克醫生為什么“額上汗珠滾滾”?
2、沃克醫生為什么讓護士出去后才問劉伯承的真名叫什么?
(學生研究、發表見解。)。
小組2:
生:我們組采用3種方法:1、分角色朗讀;2、聯系課文插圖;3、查閱資料。
師:你們采用了這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把這些方法結合得很好呢?
生:能!。
小組3:
生:我為大家介紹關于眼部手術的一些常識。
(介紹眼部手術。)。
小組4:
(對課文質疑。)。
生:我們想問一下,為什么沃克醫生那么想知道劉伯承的真實姓名?
生:我想與劉伯承對話,問問他為什么數刀數?為什么寧可抓破白墊單也不吭一聲?
(研究,理解。)。
生:我們組采用質疑、講故事和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理解課文。
(研究、體會。)。
(四)總結方法:
同學們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感受課文,對課文內容都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雌饋磉\用多種方法學習課文,的確有助于我們理解、感受課文內容。
《軍神》一文主要贊美了劉伯承堅如鋼鐵、令人敬畏的意志。
教學反思:
在《軍神》這一課教與學的過程中,力圖體現新課標的一些新理念,結合課文特點及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本課的教學。
1、在充分感受、體會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3、針對中年級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上述三點目標的確定,遵循的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三個維度,較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個性體驗的充分尊重,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充分重視,并落實了語文學科的感悟、品味、培養語感的基本任務。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四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積累“寒冷、特殊、否認、虛弱、允許、隱瞞”等詞語的反義詞。學習“巴不得、眼睜睜”等詞語的運用。自學生字,積累有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心情變化。
3.理解“原以為生病能自由、快樂,想不到卻是自討苦吃”這句話的含義,感受天真無邪的兒童情趣。
重點難點:
說出為什么當病人是件苦差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板書課題:9“病人”
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病人”上為什么加引號?)。
2.簡單介紹作者。
秦文君,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有《男生賈里新傳》《女生賈梅新傳》等。
二、閱讀短文,理解內容。
1.朗讀課文。
要求:
(1)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2.交流檢查,分節讀課文,糾正字音,回答問題。
3.課題上加引號是因為這個病人是假的,那么“我”為什么要裝病呢?
(1)讀課文1—3節,找找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
4.可是不久,我就發現當病人其實是件苦差事,那是為什么呢?
(1)默讀課文第4節,并完成口頭填空。
生了病,不能,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亂跳地玩,不能,也不能看電影和到公園游樂場去玩。
(2)當時“我”會怎么想呢?
(3)有感情地朗讀。
5.這些還不算呢,媽媽又請了醫生來為我看病,最后我老老實實地坦白了裝病的原因。
(1)我怎樣對媽媽說的?
(2)有感情地朗讀。
6.試著背誦最后兩小節。
7.齊讀課文,讀出天真、可愛的語氣。
8.總結。
三、語言直播廳。
小時候,你有沒有做過“裝病”之類讓你覺得哭笑不得的傻事呢?與大家交流。
小組先交流,然后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五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這只大雁驚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后來人們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敘述的:更羸說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來;更羸告訴魏王虛發雁落的原因:這是一只驚弓之鳥,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來。為了使故事吸引人,課文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成為這篇課文的特點。
最后一個自然段是課文重點,寫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他的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講他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它叫聲悲慘,說明他善于觀察,會發現問題;二是講他認為大雁傷口沒有愈合,孤單失群,說明他善于判斷,會分析問題;三是講他認為大雁聽到了弦響,一害怕就會掉下來,進一步說明他善于分析,判斷準確。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練習讀懂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二是學習把看到、聽到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能手、信不過、大吃一驚、悲慘、愈合、作痛、孤單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緊密相連的表述方式。
三、重點難點例析。
理解更羸說的話,并聯系全文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本課重點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段話講了更羸使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地分析:這樣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大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么危險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就掙裂了傷口;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四、教學建議。
2、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學時,學生可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懂課文。
3、朗讀,感悟。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更羸與魏王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表現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懷疑。要用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笨蓮娬{“不用”“只要”“就能”等詞語;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這樣的”。第二次對話,要用驚訝和興奮的語氣讀魏王的話,“啊!”“真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真”“這樣的”;要用平緩的語調,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可適當強調“不是”“受過箭傷”等詞語。第三次對話,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表現出他驚奇的心理,“你怎么知道的?”可強調“怎么”這個詞;讀更羸的話,語速可慢一點,語調可平緩一點,表現出他分析問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學生自讀自悟基礎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讀,促進理解。最后,把課文末段背下來。
4、討論、交流。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是理解的重難點,可讓學生聯系全文質疑、討論,更羸是怎么推斷的?有沒有道理?讓學生弄明白這個自然段講了哪三層意思以及三層意思之間有什么聯系,因為飛得慢,叫得悲慘,推斷出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群;因為受過箭傷,孤單無助,心里害怕,聽到弦響,就往高處飛;一使勁飛,傷口裂開就掉了下來。讓學生在這三個因果句的推斷中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達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的統一。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經驗談一談學習本文后受到的啟發。
5、積累、運用。通過抄寫或背誦,學會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句段;并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來檢測詞句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成語故事,養成主動積累成語的習慣。
6、關于識字、寫字?!坝笔钦w認讀音節,要讀準音?!跋摇薄皯K”是前鼻韻母,“命”“痛”是后鼻韻母,要注意分辨。指導學生寫字時,“魏”“愈”筆畫繁多,結構復雜,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系。寫“魏”時不要少寫“”,“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寫第三畫“”,“痛”不要少了第七畫“”。
7、拓展活動。
(1)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活動。
(2)開展“精彩成語故事大家說”活動。
五、參考資料。
魏國我國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陜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在有兩千多年了。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具學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
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6、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7、指導朗讀
8、齊讀這一段
9、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
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基礎
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
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
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完成《練習與測試》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七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獨立識記本課生字,讀準“晌”、“肅”、“覷”的音;重點理解詞語:“叮囑”、“和顏悅色”、“不知好歹”、“面面相覷”等。積累描寫“笑”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的含義。
3、懂得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出父親教誨的深刻含義。
2、懂得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叮囑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邊叮囑?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是啊,這一次次輕聲細語的叮嚀,這一回回意味深長的叮囑都是長輩對我們體貼入微的摯愛。有一位父親在教孩子畫畫時這樣叮囑自己的孩子,出示文中句子:你看見對象是怎樣的,就得把它畫成怎樣,不要想當然。
3、讀句釋句:請輕聲讀讀句子,正確、流利地朗讀之后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生交流)。
5、父親總是這樣叮囑我,他的叮囑看似普通,卻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孩子一生受用。
指導朗讀:感受父親對孩子的教誨。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課文中三次提到了父親的叮囑,請劃出來。
2、引出的一段故事很感人,請大家分節來讀讀課文。
(注意糾正“半晌”和“面面相覷”、“嚴肅”的讀音)。
3、出示媒體:父親的叮囑。
嘻嘻哈哈不知好歹面面相覷。
審視和顏悅色嚴肅。
指名分別讀每一行的三個詞語,說說每一行詞語各寫了課文中誰?(第一行寫的是同學們,第二行寫的是老師,)。
(板書:同學老師)。
4、感知內容。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選用上面的詞語,包括課題,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交流)。
三、深入學習,細讀體驗。
(一)品讀賞析,感受父親的叮囑帶給“我”的影響。
1、引讀課文2、3小節。師:休養完了,回校復課。有一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臺上,要我們寫生。那兩個楊桃————(生:正對著我,從我所處的角度看去,它那五棱楊桃的輪廓根本不像楊桃,而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師:要不要按想象中的去畫呢?我猶豫了,他想——。
雖然我有過猶豫,但最終(生:我如實照畫,并把這幅習作交上去。)。
2、“我”之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么東西。”,是因為__________。
(1)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2)我如實地畫出了楊桃的樣子,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3)我想起了父親的叮囑。
師小結:當我疑惑、迷惘、不知如何應對時,父親的叮囑使我堅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見到的,所以年幼的我毅然把楊桃畫成了“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二)指導朗讀,體會父親的叮囑帶給“我”更深的啟迪。
1、對比同學們的前后兩段語言,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1)畫交上去了,同學們反映是如何的呢?出示兩段對話,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么發現?(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都是嘲笑、誤解、自以為是的語氣,回答也是不假思索的;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出示:“嘻嘻,楊桃是這個樣子的?”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
“這幅寫生,畫得像什么?”“像五角星!”
“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嗎?”“好——笑——”
“看看楊桃,像你平時想像的模樣嗎?”“不……像?!?/p>
“像什么?”“像……五角星?!?/p>
(2)補充提示語,在體驗中表情朗讀同學們嘲笑我及轉變的話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可以用肢體語言,如神態,手勢,抓重點詞、標點等,同時說說為什么要這么朗讀?學生互相評價。(結合進行“笑”的詞語積累)出示:
“嘻嘻,楊桃是這個樣子的?”一個同學地說。(哈哈大笑)。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另幾個同學地說。(笑作一團)。
“這幅寫生,畫得像什么?”“像五角星!”同學們地說。(不假思索)。
“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嗎?”“好——笑——”幾個同學地說。(嘲諷,拖著音)。
“看看楊桃,像你平時想像的模樣嗎?”“不……像。”剛才還面面相覷的同學地說。(結結巴巴)。
“像什么?”“像……五角星。”他地說。(遲遲疑疑)。
(隨學生朗讀評價,結合理解“面面相覷”、“遲遲疑疑”的詞義)。
(3)小結,不同的標點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動,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4)想象說話。為什么同學們的態度會有這樣的變化呢?(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5)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6)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師小結:“我”從被誤解到被理解,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這個過程的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的教育。
2、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
(1)細讀4—18節,老師的神態有哪些變化?畫一畫。想一想為什么有這些變化?(和顏悅色、有點嚴肅)。
初步理解:和顏悅色(詞素分解:和藹的面容,愉快的臉色)。
深入理解:老師為我能夠看到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而感到高興。
但是當他發現同學們全都誤解了“我”,甚至還帶著嘲笑的語氣時,他的神情變得——嚴肅,由此他想到:用大家坐在我的位置上觀察楊桃的辦法來教育他們。
(2)分角色朗讀,讀出老師和同學的不同語氣。
師小結:雖然是同一個楊桃,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觀察到的結果就不一樣。難怪古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中的老師是對“我”事實求是作畫的肯定,這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想起父親的叮囑———(再讀父親的叮囑)。
這普通的話語里蘊藏著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它僅僅是指在畫畫上嗎?(體會不僅是在作畫上,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
四、放飛情感,升華文本。
1、同學們說得很好,確實,在父親和老師的影響下,作者最終成長為一個作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情況。(見課件)。
2、岑桑說:“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老師、父親對我的教誨。幾十年來在文學上我留下的只有幾行腳印,那些淺淺的腳印隨著時間的流逝,便將不留半點痕跡了。”
3、看來小時侯父親的教誨對作者岑桑的一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如他在文中所言“父親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這道理自然不僅在畫畫?!弊屛覀冊俸煤玫貋碜x讀課文中父親的那句叮囑。(課件出示句子)。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八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做到會讀、會認、會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船長在危機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一、出示課文題目
1.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看過跳水比賽嗎?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給小朋友們寫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賽還要有趣、精彩。
2.齊讀課文題目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2.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請你認真讀課文,想個辦法個讓別的同學很快地知道故事內容。
3.交流:你用什么辦法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
(1)介紹課文主要內容
(2)列提綱或小標題
(3)畫圖
(4)小組表演
(三)指導學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或圖示法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再讀課文
1.認真讀課文,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讀讀寫下的感受
3.討論:你為船長的辦法怎樣?你覺得還有別的辦法嗎?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地方,小組內相互解答。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體會船長在危機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
課件
(一)讀課文,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課文
1.回顧導入:這節課繼續學習《跳水》,齊讀課文題目。
2.用逆推法回憶課文內容。
誰跳水?為什么跳?從什么地方跳了?孩子為什么會到那個地方?猴子為何這樣放肆?
3.讀課文,完成跳水圖。
(1)故事的發生、發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之間的聯系和變化進行的。自由朗讀課文,把它們之間的聯系用箭頭標出來,并用最簡潔的動詞連起來。
(2)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
(4)師生交流。
4.看圖講講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果。
(二)指導朗讀精彩句段。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感覺?
具體表現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關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氣、頑皮。
2.險:孩子爬上最高的橫木頂端的危險處境。
3.智: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險為夷。
提示學生:朗讀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三)換角色講故事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講給別人聽?
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樣想?
2.你如果你是那條船上的一名水手,你會怎么講?
4.如果你是船長,你會重點講些什么?
要求學生任選一個角色分組聯系生活講故事,然后分別請四名學生擔任一個角色到前面講
想象表演,完成作業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為題,寫一段話。
跳水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甘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研讀第二則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布衣”的含義,結合人物的情緒變化進行個性化的朗讀。教學準備:音樂、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從課題入手,談話導入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板書課題)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說說這布衣元帥指的是誰?(出示課件)質疑:你覺得元帥平時的衣食住行會是什么樣?布衣指的又是什么?引語:徐向前為什么會被稱為“布衣元帥”,我們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精讀第二個故事《看門老人》。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十
一、教學要求:
1.認識“崎、嶇、廓、跨、撞、裊、黎、橙、繽、錦、綻、弧”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云海日出的奇幻與壯美。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愛美的情感。選出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二、教學難點:
1.在讀中理解、積累詞句。
2.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感受黃山云海日出的奇幻與壯美。
三、教學準備:
安徽黃山的風景視頻、配樂朗讀的音樂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作者方瑞華一塊去爬黃山,一起去感受黃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書課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指導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用橫線劃出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佳句,集體品讀。
結合出示詞語進行積累:
崎嶇 盤旋繚繞 變幻無窮 帆檣林立 光怪陸離
稀薄 景象萬千 繽紛燦爛 晶瑩剔透 金碧輝煌
綻露 瞬息萬變 眼花繚亂 心神飛揚 云煙裊裊
3.誰來簡單地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
4.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課文,真切感悟
1.默讀課文。學習要求:
把課文分為“云?!焙汀叭粘觥眱刹糠郑⒄f說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黃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課文3、4自然段描寫的是黃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寫的是黃山日出的景象。)
3.學習“云海”
(1)誰對黃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試著讀讀。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韻味?細細品讀課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語句,將它們劃下來,讀給大家聽。
(3)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4)重點指導積累疊詞:
明晃晃、光閃閃、白茫茫、亮閃閃。
你們還能說出像這樣的詞語來嗎?
(5)(出示黃山日出視頻)指導朗讀:在腦海中想像著黃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配樂)
4.學習“日出”
(1)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幾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出時的變化。
小組交流,指名說,教師點撥,出示日出視頻。
(結合板書:……紅色光點……圓弧……瑪瑙盤……)
(2)哪些語句寫出了黃山日出的壯美?找出來多讀幾遍,讀給大家聽。
(3)重點積累:
清風習習、云煙裊裊、松濤陣陣、人語輕輕。
同桌試著說說這樣的詞語。
(4)指導朗讀:(配樂)喜歡黃山日出的同學一起讀讀描寫日出的段落,要把你們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哦!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背誦、摘抄積累……)
1.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把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記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五)板書設計
云海日出
(奇幻 壯美)
云海:……像……似……
日出:……紅色光點……圓弧……瑪瑙盤……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十一
1、在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基礎上,學生能夠讀通、讀順古文,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
2、學生能借助“小卡片”,了解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的內容,形成自己的感受。
3、借助溫馨點擊,學生能感受到神話故事精衛鳥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
4、借助活動廣角,讓學生讀詩,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講故事。
1、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
2、了解精衛事跡的同時,感悟她不屈不撓的精神魅力。
老師需要廣泛閱讀精衛與《山海經》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好課件。
一、故事導入,走近《山海經》。
1、同學們,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孩子特別愛讀書,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F在,我來考考你,你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生說。
(課件出示:《山海經》)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
2、簡介《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
3、聯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
師: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
二、初讀《精衛填?!?,了解神話故事。
1、自由朗讀,讀準確。
師: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20頁,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讀一讀這段話,把句子讀通順,感覺難讀的地方就反復多讀幾遍。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的讀音。(3分鐘左右)。
師:同學們,讀完了嗎?你讀了幾遍?這些文字都是幾千年前的語言,那時的語言顯然不同于我們現在的話,誰來說說你在讀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生談,難讀,生字多)。
師:我們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艱澀,難讀,這么難讀的古文,誰來試一試?指名讀,引導大家注意傾聽并糾正讀音。(2名學生即可)。
2、教讀難讀的句子。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能把幾千年前的古文讀下來,老師發現讀這些句子時我們應該適當停頓,讀出節奏,下面,老師讀一遍,大家感受一下。師配樂范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3、借助停頓,讀出節奏。同學們,現在,你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節奏,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學生自由練習,評價激勵:同學們,你們已經讀得很有味道了。
4、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內容。
師:如果能夠對照文中的注釋,粗知這段話的大意,再去讀的時候,就會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思考。讀不懂得地方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問老師。(3分鐘)。
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嗎?老師考考大家,文中寫的精衛鳥什么樣子?配樂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你們的朗讀真是韻味十足啊!老師就獎勵大家看段動畫片吧!(播放《精衛填?!穭赢?。
三、溫馨點擊,了解精衛的精神。
過渡: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好的一個神話故事,那么古人是想用這個神話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1、自讀“溫馨點擊”,了解精衛精神。
師:我們課本21頁的“溫馨點擊”中的話一定會給你更多的啟發。生自由朗讀2分鐘,然后交流。
2、小結過渡:同學們,你看,我們通過閱讀溫馨點擊,對精衛又有了怎樣的認識?你從精衛的身上學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問題)生談,(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四、活動廣角。
2、老師這里還有幾幅圖片,大家觀察圖片,試著說一說這些神話故事的名字。
五、作業;。
1、把今天的古文讀給家長聽一聽。有興趣的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古文版神話故事讀一讀。
2、課下讀一讀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在單元結束時我們召開故事會,看看誰知道的神話故事多,誰講的最精彩!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十二
教學要求:
1、感受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名、段,體會的可愛和生機勃勃。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
3、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指名背誦《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掛圖,觀察說話。
三、出示掛圖,指導學生按以下順序觀察圖畫,簡單口述圖意。
1、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春天的景色。
2、觀察近處在空中飛翔的。
3、觀察遠處落在電線上的。
四、檢查預習。
默讀課文,說說小是什么樣兒的,飛行特點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讀課文。
評點,讀準字音。
六、圖文結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點。
1、外形特點。
2、透過外形,了解性情特點。
3、有感情朗讀,讀出的活潑、機靈、可愛。
4、自由讀。
5、看圖,試著背誦第一自然段。
七、圖文對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感受春天的氣息。
2、結合“微風吹拂著……柳絲”一句,體會春天柳樹的特點。
3、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4、憑借圖畫,發揮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關系。
5、理解“生機”。
6、朗讀,在頭腦中浮現“光彩奪目的春天”。
7、自由讀,注意句與句的聯系。
8、試背第二段。
八、聯系圖畫中飛行的和落在電線上的,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觀察飛行的,聽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聽讀第四段,看作者怎樣描寫停在電線上的的。
6、自由讀第三四段,浮現畫面。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配樂朗讀全文。
進一步感受的可愛和春天的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自讀,思考:
每個自然段分別講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課文是從幾個方面描述的?
分別表現了怎樣的特點?
(形象的活潑可愛;飛行時的動態美;停歇時的靜態美;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滿勃勃生機。)
四、鞏固練習
1、自讀第一自然段,識記“俊俏”,背誦課文。
2、自讀第二自然段,背誦。
3、自讀第三自然段,背誦。
4、自讀第四自然段,背誦。
五、字詞練習。
1、交流是如何識記生字的。
2、練寫生字詞。
3、自己嘗試默寫。
六、自由讀課文;全班齊讀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預習《古詩三首》。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十三
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喜歡的球星。
問: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們知道球王貝利嗎?
請班上的小球迷介紹球王貝利。
貝利,身高1.74米,貝利是他的雅號。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內斯鎮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只能赤腳踢球。13歲時,開始代表當地的包魯俱樂部少年隊踢球,使該隊連續三年獲包魯市冠軍。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們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隊邀其入隊,頭一年,即攻入32個球,成為該隊最年輕的射手。
1957年,未滿17歲的貝利首次入選國家隊,并首次參加世界杯賽,他以驚人的技巧馳騁賽場,使足壇驚呼:巴西出現了一位神童!在這位神童的激勵下,巴西隊愈戰愈勇,一一擊潰強勁對手,第一次為祖國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貝利統領下,巴西隊又奪得1962軍第7屆和197o年第9屆世界杯賽冠軍,貝利本人也成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奪得過三屆世界杯冠軍的球員。貝利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個3次被評為世界最佳足球運動員的超級球星。多次榮獲“世紀十大球員”、“世紀運動員”、“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等稱號。曾入大學深造5年,獲心理學、運動醫學等學科的學士學位。
20xx年12月,貝利榮獲國際足聯評出的“本世紀最佳足球運動員”稱號。
貝利在1978年掛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體育部長。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友好大使。貝利愛好廣泛,1981年開始進入影壇,出演過十幾部影片,并導演過一部影片。
師:這么傳奇的人物,你們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球王成功的經歷。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師: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了貝利的哪些情況?請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紹了貝利小時候的故事,并對他的成就做了簡要的介紹。
2.出示課件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踢盒箱揀殼誕鏟訓率。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么事?
學生默讀,讀后用簡單的話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1.結合問題默讀課文,思考后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后體會,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充實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在班內談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從貝利利用一切機會想方設法練習踢球,可以看出他對足球的熱愛和執著;從貝利從買不起球到踢教練送的球再到參加球隊踢球,可以看出貝利的勤奮和進步等。
學生每交流一處,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進行閱讀,再讀中再次豐富自己的感受,同時進行閱讀指導,通過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關于貝利故事。聽下面的小故事,體會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個球最好》。
球王貝利不知道踢進過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僅令千千萬萬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場上的對手拍手叫絕。有人問貝利:“你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回答:“下一個!”
當球王貝利創造進球一千的記錄后,有人問他:“你對這些球中的哪一個球最滿意?”
貝利意味深長地回答:“第一千零一個!”
師: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小結。
人生真悟:
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停止前進的步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為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永遠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輝煌吧。
四:了解更多體壇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師:你喜歡哪位體育明星?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學們分享,也可以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可以介紹他們輝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紹他們成功經歷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學們談談在這些人物身上值得贊揚和學習的地方。
詠梅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文案(優質14篇)篇十四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武松打虎場景的精彩描寫,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打虎的經過,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場面,感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魅力。
了解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并通過對武松心理活動的分析,了解課文對人物描寫的真實性。
一、導入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第29課《武松打虎》,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這部小說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愛。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金圣嘆對《水滸傳》做了詳細而全面的點評。他說打虎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崩匣⑹前l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個神勇之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怎樣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點,精讀第二部分
3、第一個階段采用的什么戰術?(守)。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對手,他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貿然出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樣?(十分機智)
4、默讀。用——勾出老虎進攻的招數,標出序號;再用~~~~勾出武松應對的動作,標出序號。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撲、一掀、一剪,這真是一只怒虎。不過,我有個疑問:既然是寫武松打虎,應該突出武松多么神勇,為什么把老虎寫得那么厲害呀?(寫虎是為了寫人)
6、而武松實際上用了幾招?進一步說明了武松的機智。
7、過渡:等老虎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經氣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夠躲過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會大長,所以這三招下來以后,他開始防守反擊,反守為攻。
8、自由讀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別用了哪幾招,在課文旁邊做上批注。
9、剛開始用什么打?結果呢?
10、武松沒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應呢?
12、雖然老虎已經七竅流血了,但武松還是使出了最后一招——?這時的老虎已經……徹底解決了老虎。
12、小結:我們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況下,臨危不懼,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現得十分(勇敢)
三、回顧前文,學習第一部分。
2、默讀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表現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
武松明明害怕,卻仍然不肯回去,還對自己說“且只顧上去,看怎地?”表現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好面子)
4、作者寫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會有損于他的形象?(這樣寫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實),所以說武松不僅是個神人,同時他也是個凡人。
5、武松雖然心中也會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也說明他還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時才表現得那么勇敢。
小結:這一部分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顯得更真實,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四、總結全文,激勵閱讀
作者對武松打虎的過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動做了細致生動的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武松的形象,讓我們感到真實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端疂G傳》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等著同學們去細細品味。